玉米种植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对策探讨
2021-12-26林小力
林小力
(景东县锦屏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景东 676299)
0 引言
就当前形势来看,云南玉米种植业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种植规模与科学化栽培管理极其不成比例。今后,将玉米种植业做大做强,还需要为玉米种植产业注入科技含量,同时针对性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提升玉米种植效益,扩大玉米种植规模。
1 玉米种植技术
1.1 遴选适栽品种
良种是玉米高产的基础,有研究证实:良种对促进玉米高产的贡献率近50%,由此,选栽良种应作为高产栽培的第一步。当前,适栽云南本地的玉米籽粒较多,推广效益较好的为中矮秆、紧凑平型玉米杂交品种。选种时,还要兼顾玉米耐抗性,最大程度克服玉米常见病害,诸如:黑穗病、大斑病、倒伏病等等。同时,注意不要盲目用高产量晚熟玉米品质,以免造成玉米不能按期成熟上市。最适用品种有:云瑞8号、云瑞6号、会单4号、路单8号、海禾2号、保玉12号等等。
1.2 整好地
理想的土壤状态是玉米高产的基础。由此,播种前要整好地,做到精细整地,以创造适合种子萌芽的土壤环境。整地基本的要求,平整、无大块、上虚下实,土质疏松,肥力高,供肥能力强,且耕犁层深厚、结构良好。结合云南本地土壤情况,更建议翻、耙、耢整地。深翻深在20~25 cm,翻后耙耢,平整地面,清理细碎土块。整地同时,最好配施腐熟农家肥,一次施入作底肥。
1.3 组织播种
1.3.1 晒种催芽。播种前晒种3~4 h。后用50℃~55℃温水浸种10 min,冷却后再浸种6~8 h。经清水冲洗1~2次后,包衣播种。
1.3.2 种衣剂包种。种衣剂包种可控制用种量,提高种子发芽率,便于精量播种技术推广。可预防多种病虫害,在种子周边形成保护屏障,预防病虫害侵染。降低环境污染,当前多用隐蔽式给药,减少了与空气、地表的污染,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1]。种衣剂包种处理,种子含水量控在12%~14%,具体用量为每1kg包衣种子50 kg。
1.3.3 适宜播种期。播种期取决于气候、品种特性。5~10 cm处耕犁层,温度恒定在7℃~10℃。水分,田间持水量70%,达标种子发芽要求。春季回温快,可酌情早播。洼地、粘重地,不建议早播。一般,冷凉山区,建议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中北地区、水浇地,建议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南部对播种要求不严,可根据雨水情况而定。
1.3.4 播种密度。玉米产量与光照、地力有关,一般情况下,玉米叶片光照面积越大,产量越高。由此,合理密植更能激发高产潜力。当前本地适栽玉米株型有两类:平展型、紧凑型。平展型宜稀植,密度3 000~3 500株/667m2。紧凑型宜密植,密度4 500~5 500株/667m2。播种方式有等行距、宽窄行两类。等行距控制行间距75 cm,株间距紧凑型17~20 cm,平展型25~30 cm。宽窄行,宽行距控在140 cm,窄行距控在40 cm。紧凑型株间距控在15 cm,平展型控在25 cm。当前,云南推广多为紧凑型,适栽密度为3 500~4 000株/667m2。种植宽窄行居多,宽行距70 cm,窄行距50 cm,株间距控在30 cm。
1.3.5 播种方法。云南气温高,多以直播栽培,很少移苗种植。直播栽培,先起畦,宽120~140 cm,高20 cm。畦面开沟,行间距50~60 cm[2]。处理好的种子,打塘点播,每塘播种1~2粒,边播边覆土,踩实。
1.4 合理施肥
施肥是玉米高产的基础,关系到生长期营养补充。施肥侧重点,有机肥、无机肥为主,配施氮磷钾肥。根据玉米需肥特点,整个生育期对氮肥需求量最大,次之为钾,最少为磷。由此,玉米施肥应以增施氮肥为主,配用磷肥和钾肥。
用肥原则注意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施适量的氮磷钾肥。基肥用量要足,占总用肥量70%。结合云南土壤情况,基肥用氮磷钾复合肥,用20 kg/667m2;磷酸二铵,用5~10 kg/667m2;硫酸锌,用1 kg/667m2。及时追肥,追肥以速效氮为主,多数选用尿素。植株长至8片叶,第一次追肥,用15~20 kg/667m2。玉米10~12片叶,大喇叭口期二次追肥,施肥尿素,用20~30 kg/667m2。条件允许的,可再用1次攻穗肥,施肥尿素,用10 kg/667m2。或者,根据长势、地力等情况,根外叶片喷施,用0.5%磷酸二氢钾与尿素混合液,增产效果显著。
1.5 合理灌溉
玉米生长需水,自然条件下靠水。但是,这些年雨水不均,还要通过人工灌溉,以补充降水不足,满足玉米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1.5.1 播种期灌溉。适期早播可促苗早、苗全、苗壮。春玉米播种,雨水充足,一般不用浇灌。但是,移栽苗必须要浇好定根水。秋玉米播种时,雨水不佳,为达高产,播期必须灌水[3]。
1.5.2 苗期灌溉。苗期耗水少,可根据土壤墒情蹲苗抗旱,以促进根系纵深生长,助力幼苗茁壮生长,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由此,苗期除非遇到底墒不少,多数不用浇水。一般情况下,田间持水控在60%左右为最佳。
1.5.3 拔节孕穗期灌溉。此期耗水量大,为满足水分需求,必须人工浇灌。否则遇到旱期,难免会影响授粉,而降低产量。由此,期间应加大灌溉,注意保墒,以为促高产、保穗多。
1.5.4 抽穗开花期灌溉。雄穗抽出后,即进入开花、授粉、结实期。期间代谢旺盛,需水量大。加上温度升高、空气干燥,此时进入灌溉高峰期,务必要及时灌溉浇水。而遇到雨季,雨水多时,则注意清沟排水,以避免涝渍而导致早衰诱发病虫害。
1.5.5 成熟期灌溉。授精后,自灌浆到乳熟末期,仍为需水重要期。此时对水分的需求仅次于抽雄期。期间应保持田间持水量在70%,以确保养分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籽粒。
1.6 加强农田管理
1.6.1 苗期管理。技术侧重点在于:查苗、补苗、间苗、定苗、中耕锄草、蹲苗促壮。及时间苗定苗,出苗后即进行间苗,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当出苗后8~10天,幼苗3~4片叶时即进行定苗,留生长一致的壮苗,尽量保持植株生长整齐。注意中耕除草,进行中耕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下扎,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一般于幼苗3~4叶、7~8叶、11~12叶期,进行3~4次中耕。
1.6.2 穗期管理。此期为营养和水分补充关键期,建议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巧施大喇叭口期攻穗肥,配施肥做好农田浇水工作。通过加强水肥管理,以促进麦穗分化,为实现大穗粒多作准备。
1.6.3 花粒期管理。此期管理重在促粒多、增粒重,合理追肥,浇好农田水。同时注意防玉米粘虫,可用敌杀死或其它杀虫剂进行叶面喷施。
2 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大小斑病
大斑由小斑逐渐扩散,并由几个病斑链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大病斑。病斑初期为水渍状,后期呈现黑色霉变。小斑为病斑长不过1 cm,呈椭圆状,为赤褐色。防治需选用耐抗品种,合理轮作倒茬。及时组织药防,常用药物为40%克瘟散乳剂,用1 000倍液喷施;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用800倍液;50%稻瘟净,用1 000倍液等等,间隔1周,喷施1次,注意轮换给药。
2.2 黑粉病
整个生育期均可见,待到抽雄期症状突出。植株不同部位有大小不一瘤状物,初期瘤外有白色薄膜,后期裂开呈黑粉,叶片聚集瘤状堆。防治时注意前期药物拌种,用粉锈宁乳油拌种,以降低感染几率。发现病株,待白膜未破前,即拔除病株,集中地外处理,以减少传染源。
2.3 病毒病
常见病毒病,有矮花叶病、粗缩病。矮花叶病,苗期心叶基部有退绿色条状花叶,后逐渐扩散全叶,叶脉失绿泛黄,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粗缩病,叶片浓绿,手摸叶背部有粗糙感,节间缩短,植株矮化。上部叶片丛生,根系少而短,很容易从土中拔出。轻症病例,果穗小,雄穗短。重症病例,果穗、雄穗抽不出,提前枯死。防治注意遴选耐抗品种,注意清灭虫害媒介,对控制此病效果不错。常用药物:40%氧化乐果,每次3 000倍液,喷施。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次20 g兑水50 kg,喷施。注意轮换给药,以避免耐药性。
2.4 玉米螟
啃食叶肉,钻食茎杆,雌穗发育受阻,易受风折断,影响产量。幼虫吃食雌穗嫩粒,导致秸秆腐烂变质。防治:清灭虫源,虫害越冬羽化前,将有虫秸秆镰碎堆沤,封存。积极药防,大喇叭口期,用1.5%辛硫磷颗粒,每次1.5~2 kg,灌心,防治效果不错。
2.5 红蜘蛛
危害年份早,一般6叶期,多发。此病害啃食叶片,叶片由黄白逐渐褪绿变色,最后干枯致死,降低产量。防治:积极药防,40%乐果乳、20%三氯杀螨醇混合液,每次1 000~1 500倍液喷施,防治效果不错。
2.6 粘虫
幼虫取食严重,啃食叶片组织,造成大面积减产。防治:化学药剂喷施,2.5%敌百虫粉,撒施成12 cm药带,以封锁病区。驱杀幼虫,3龄前用20%灭菊酯乳油,每次45 g兑水50 kg喷施,防治效果不错。
3 适期组织收获
因经济用途不同,收获期略有差异。甜糯玉米,生育期春秋植80~85天,夏植70~80天,冬植90~100天。多数情况下,在授粉后3周,可收获,采收后及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