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教学的变革

2021-12-26李原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活动互联网+

李原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各行各业培养、输送大量的具备一定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也必须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从互联网和其他行业的整合经验中汲取营养,通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不断变革与探索,实现互联网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整合,从而达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更好发展目标。

1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给高职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在传统高职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任务的实施更多地采用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与交流来实现其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交流沟通方式等,都对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具有一定的影响。而在“互联网+”环境中,教师与学生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来完成教与学的内容,弱化了师生之间的种种联系。线上教学活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差异,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缺少了亲切感,增加了距离感,这也是导致很多教师无法适应“互联网+”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者,在“互联网+”环境下,对高职院校的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教室、校企互联实训平台等建设,而且,在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而且在互联网时代,技术在迅速更新,资源日益丰富。高职教育如何在大量的信息资源面前,发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使其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教学,都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难题[1]。

2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特性分析

2.1 开放多样化特性

在“互联网+”环境,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也有了更多与其他院校交流的机会,甚至部分院校为了及时把握世界其他国家高职教育发展,主动通过网络与国外优秀高职院校进行对接与交流。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参与到世界其他国家举办的技术交流活动,使得院校的空间感得到进一步拓展。国内外优秀的学习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和交流,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教与学沟通的便捷,都赋予了高职教育教学呈现开放多样化特性[2]。

2.2 创新融合化特性

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学生学习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某一个范围或特定场所。原来高职教育的课堂也被边缘化,空中课堂正成为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教学也需要适应现代信息化的要求,通过建立全新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才能培养适应现代互联网职业技术人才。在这方面,不仅需要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精华进一步提炼,同时,也必须明确下一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有科学的定位,在教学模式中不断创新融合,这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学特性的重要体现。

2.3 大众化特性

职业教育受众群体相对较窄,社会对职业类院校也存在一定的偏见,这一方面与教学资源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大众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也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效的认同度有关。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也更具有丰富性、灵活性,进一步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束缚与限制,使得学习者可以无拘无束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享受知识的乐趣与营养,摒弃了对年龄、经济偏见,尤其是构建在线教学平台后,教学的互动性更加灵活,高职院校教学也进一步向大众化、普遍化的方向延伸[3]。

3 “互联网+”环境高职教育教学变革的主要内容

3.1 教师为中心应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很长一段时期,因为教师拥有专业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等方面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发挥着传道授业解惑作用,引导和带领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也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在“互联网+”环境,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开放性与共享性,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很方便获取这些教学资和讯息,教师权威性也备受考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由过去课堂的权威、教学的中心,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内容的参与者、技术技能的激励者转变,才能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教学变革的要求。通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职教育教学变革,才能更好促进“互联网+”环境高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4]。

3.2 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泛在学习

传统教学活动多是以教室为中心,在特定地点(如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企业)和特定时间组织和开展。在 “互联网+”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高职院校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以实践教学为例:有的院校缺少相关实训场所,与其他学校或企业共享实训基地就存在诸多的限制和困难。还有实训设施落后,实训工位不足等都给实训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实训教学活动又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技能的重要渠道,是其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点之一。而在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基于交互类游戏理念,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设计、游戏体验设计与虚拟技术仿真等紧密结合,开发桥梁、隧道、房屋建筑、虚拟项目部等虚拟仿真系统,应用于专业教学中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软件采用渐进递增的方法,以模拟训练、闯关晋级的游戏学习方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仿真系统,学生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以“闯关”形式完成任务,并且对其完成任务情况,以积分形式进行排名,极具挑战性、竞争性和趣味性,也符合高院学生学习特点,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实训教学良好开展[5]。

3.3 书本为中心转变为数字资源为中心

传统书本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更多的关注于本学科技知识,书本教材内容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融合性较少。而在“互联网+”环境下,数学技术摆脱了纸质资源的限制,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知识,其立体化、形象化、交互性强等特点,颠覆了传统教学。抽象的文字资料,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以声、像、文并茂形式展示给同学,知识点的时空特性、运动特性、颜色特性、声音特性等通过网络,立体化展现给同学们,教学的吸引力更强,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升。通过书本为中心转变为数字资源为中心,丰富了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也更好的实现了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多领域、多学科的融合,教育载体也更具多样化,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达到进一步提升,学以致用效果明显。

3.4 评价为中心转变为诊改为中心

教学评价重点是考察学生学习状况、实践操作规范性、技术技能的熟练程度等。过去的评价方式,多以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来体现,一方面,对学习内容通过考试方式进行量化考核。另一方面,结合多元化评价和阶段化评价,最终形成总体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多是结果导向的评价。而在“互联网+”环境下,

丰富的信息化手段,使得手机APP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得以实现。“云课堂”“云班课”等教学模式,可以实时反映教学轨迹,更加直观的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尤其通过质量监控与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实现对课程建设实行常态化诊改,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教学活动及时进行优化。在这方面,建议通过设置若干教学质控点(如:课程基础、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等),从多个维度建立预警指标,通过纵向、横向相关数据实时验证分析,更好地将评价为中心转化为诊改为中心,促进学生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内生动力提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育人效果。

4 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的时代,高职也必须学习和建立互联网思维,优化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将互联网的优势与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对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要求。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活动互联网+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