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2021-12-26孙瑞芳程玉君陈淑霞刘志德
孙瑞芳,程玉君,徐 辉,陈淑霞,刘志德
(1.彰武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彰武 123200;2.彰武县平安镇农科农机站,辽宁彰武 123200;3.彰武县两家子镇农科农机站,辽宁彰武 123200;4.彰武县东六家子镇农科农机站,辽宁彰武 123200;5.彰武县西六家子镇农科农机站,辽宁彰武 123200)
1 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1.1 大力推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依托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工程,落实重点项目区5.71万hm2,其中新建5.19万hm2,巩固提升0.52万hm2。2017年,彰武县启动了示范带建设三年滚动发展,完成建设面积2.67万hm2,其中新建1.01万hm2,巩固提升1.67万hm2。通过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典型引领示范,在农村内部厚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壤,推动农民思想观念转变。目前已累计调减玉米面积1.69万hm2,新建设施农业366.67 hm2,新增薯类、蔬菜、谷物等万亩特色基地6个,建设了精品项目区60处,全县种养大户1 025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4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家,市级示范合作社3家。
1.2 创新完善了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彰武县于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县”,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累计新确权村集体土地3.07万hm2,重新发包1.33万hm2,办理他项权利抵押业务2 680笔,发放贷款2.6亿元。2017年下半年,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互换并地工作,截至目前,全县互换并地整镇完成6个乡镇,整村完成76个行政村,整组完成960个村民组,累计完成并地面积7.47万hm2,由并地前的44.2万块合并成现在的12.4万块,涉及农户5.4万户,人口19.6万人。我们用并地后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的0.27万余hm2土地,以家庭承包方式有效化解了人地矛盾;通过其他方式发包土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 000余万元。互换并地后土地集中经营,极大推进了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农业招商引资、大型农业机械应用、托管农业农田基础设施高效利用进程。同时,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充分利用互换并地以后整合到一起的大块土地资源,既能发展短平快的脱贫项目,又能实施稳定、长期、可持续的增收致富项目。此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年1月,中共办和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引导小农户自愿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土地承包权退出等方式,促进土地小块并大块,引导逐步形成一户一块田,”充分说明彰武农村改革以走在前列,目前,互换并地工作省政府已明确在全省进行推广。
1.3 积极主动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
按照省委省政府“五大战略”任务规划,彰武县充分发挥辽西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方面的政策优势,将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六大产业板块之一,出台了《彰武县强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突破发展扶持政策》。截至2019年上半年,彰武县已立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64家,总产值达到17.6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实现销售收入9.8亿元,税收1.8亿元,带动农户1.8万户;龙头企业30家,其中省级9家,市级21家,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税收0.9亿元,带动农户11 400户。
1.4 倾力打造农业生产人才支撑
深入实施“人才兴县”战略,着力搭建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大平台。全县43名县级领导和118名科级领导干部与161名优秀专家建立经常性联系,带头慰问专家、开展人才活动、召开座谈会,营造了重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同时,围绕特色果树、出口花卉、设施蔬菜、特色种植、粮油种植、畜牧养殖六大产业,与省农科院共同打造彰武县科技扶贫引领示范基地,引进省院6个专家团队32名科技人员,对接科技共建项目21个;协调35名国家、省级专家,组成7个专家科技特派团,为彰武县示范带建设提供科研保障,引进人才智囊团有效解决了彰武县人才紧缺问题。另外,我们还开展了实用人才工作拉练会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业技术员、农村经纪人培训班等活动,邀请各类专家50余人次授课,培训人员8 000多人次,为助力彰武加速赶超、富民升位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现代化的程度还不高,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还不够充分,抵抗风险能力还不够强,容易受洪涝、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与现代农业要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二是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产业化链条不完善,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真正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拳头产品还不多,没有形成真正的主导产业和地域品牌。三是农业服务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四是缺乏创新意识,未能很好的建立起现代销售市场,与先进科技脱节。
3 今后工作打算
3.1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果品林业、高效农业、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畜牧业等主导产业提档升级,着力打造5个千亩以上的高效农业项目区、5个新技术新成果集成应用精品农业项目区、5个高标准果品林业项目区,培育5个合作社示范社、50名农村经纪人,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龙头企业4家,新开工项目3个,培育品牌5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事龙头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家、示范家庭农场10家、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100名。
3.2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和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为核心,推进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重点培育油料加工、果蔬深加工、粮食加工、秸秆加工等四大产业,构建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基础设施、质量管理、监测服务六大体系,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由总量扩张向转型升级、由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由分散无序向集聚发展转变,将农产品加工产业打造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型业态和重要支柱产业。
3.3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突出抓好化肥减量替代措施落实,推广科学精准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集成推广机械施肥、种肥同播、分次施肥等减肥增效技术,提高精准性和利用率;继续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抓好农药减量控害措施落实,重点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战役”;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3.4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广应用先进的农机装备和耕作技术
农机、种植、畜牧、农产品加工、科技等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建立健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由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全过程发展。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深松(深翻)作业等农机技术和先进的绿色高效的复式多功能作业机械,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加快推广应用农机作业服务远程调度管理信息化系统,促进农机共享共用,促进农机精准作业、精准服务,提升农机惠农政策实施管理的精准性、便利性。
3.5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条件下,规范开展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深入开展互换并地和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今年秋收后,力争尚未开展且具备条件的370个村民组全部完成互换并地工作,年内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做到应颁尽颁,真正做到“确实权、颁铁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完成清产核资、股权设置、股份量化、成立股份合作社的基础上,9月底前全面完成183个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登记赋码工作,既要让农民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受益者,又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3.6 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助力构建系统化人才体系
聚焦高层次、紧缺急需和本土实用三类人才,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彰武行、学术论坛等活动,实现三类人才的培养引进,推动人才服务提升工程纵深开展,不断壮大人才队伍。积极开展“人才项目攻坚年”活动和实施“一县一区一品牌”计划,结合彰武县实际,以“产学研合作、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工程、人才服务保障”四项举措为抓手,切实抓出有特色、有质量的彰武人才工作品牌,助力人才兴县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