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及防控

2021-12-26高凤斌李天庚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4期
关键词:结节性病牛皮肤病

高凤斌 李天庚

(1.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畜牧兽医站,吉林 四平 136000;2.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00)

牛结节性皮肤病于1929年首次在赞比亚被报道,20世纪70年代向非洲北部和西部广泛传播,2005年后传播至中东一些国家,2015年以来,已经蔓延至欧洲东南部国家和俄罗斯,2019年8月12日我国首次确诊在新疆伊犁地区爆发牛结节性皮肤病。牛结节性皮肤病作为国家二类动物疫病,表现出较强的传染性。若养殖场饲养的牛发生该疾病,会给养殖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该病的流行会对整个牛养殖行业产生严重影响。四平作为吉林省肉牛养殖的重要地区,务必对牛结节性皮肤病加以重点关注,加强对该流行性疾病的有效监测,对科学防控措施进行重点宣传和推广,提高养殖从业人员对该病的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要完善防控基础设施建设,为疫病科学防控提供可靠保障,避免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频发,促进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1.病原学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也称之为牛皮肤疙瘩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所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粒子有或无包膜,形态呈椭圆形或是砖块形,病毒粒子大小介于260~320nm,属于双链DNA病毒,基因组大小约为151kb。与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具有约96%的同源性,彼此存在交叉免疫保护性。

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特别是寒冷干燥季节,能够存活数月,在零下90℃可保存10年,4℃的条件组织内的病毒存活时间可达到约180d,该病毒对热敏感,55℃条件下2h或是65℃条件下30min,病毒可有效灭活;酸碱溶液可杀灭该病毒,在pH6.6-8.6的环境中长期存活;对20%的乙醚、氯仿、1%福尔马林和一些洗涤剂(如十二烷基磺酸钠剂)敏感,对次氯酸钠(2%-3%)、苯酚(2%,15min)、碘化合物(1:33稀释液)和季铵化合物(0.5%)等也敏感;该病毒粒子对阳光敏感,在黑暗条件下可保持活力长达几个月。

LSDV以羔羊、犊牛的睾丸细胞或是肾上腺细胞等原代细胞可以完成培养,或是以牛肾细胞或是仓鼠肾细胞等传代细胞完成培养,于细胞浆内可完成生长繁殖,接种之后10d方可出现病变。此外,以鸡胚绒毛尿囊膜内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痘样病变,不会对鸡胚产生致死作用。超声波破坏细胞之后,可释放病毒至细胞外部。

2.流行病学

LSDV主要感染牛和水牛,各品种的牛都易感,奶牛易感性相对较高,山羊和绵羊被人工接种感染后,通常在接种部位局部出现反应,暂未发现人感染病例。患病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是通过昆虫(如蚊、蝇和虱)媒介机械传播,其次是通过自然接触传播,另外被病牛的唾液、脱落的痂皮等污染的饮水或饲草等也可传播。自然感染的潜伏期多介于2~5周,约28d。全年都有可能出现LSD,但以6~9月份最为严重,发病率相对较高,以散发为主。发病率多介于2~45%,死亡率可控制小于10%,病牛病毒血症时间约12d,康复之后能够形成终生免疫。血液带毒时间约3周,公牛感染LSD之后,精液排毒时间约为5个月。针对痂皮内所含病毒,杀灭难度相对较大,养殖场若是出现疫病爆发的情况,扑杀病牛之后,若继续引入免疫力不足的牛,有可能再次引起发病。

3.临床症状

自然条件下,LSD潜伏期介于2~5周,试验感染则介于4~12d,通常7d。病牛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呈稽留热型,并持续7天左右。初期表现为鼻炎和结膜炎,进而眼和鼻流出新鲜脓性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可逐渐转变成角膜炎。结节一般最先出现于头部、颈部、胸部、会阴、乳房及四肢等处皮肤,产生明显的硬实结节,形状多以圆形为主,直径可达1~5cm,且结节存在于表皮、真皮之间,集聚则可形成不规则的肿块,最终可能引起坏死。病牛的肩前、股前、后肢与腹股沟外等位置的淋巴结发生肿大。口腔、眼、鼻与外生殖器等处黏膜也可产生结节和溃疡等现象,溃疡严重情况下,则会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并引发其他并发症。泌乳母牛可发生乳房炎,妊娠母牛可能出现流产并会持续几个月不发情,公牛病后4~6月内不育,若发生睾丸炎则可出现永久不育。

4.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剖检变化,主要以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位置黏膜,特别是口、鼻、气管、皱胃、子宫壁等,存在明显结节病变。结节附近位置,通常伴有炎症反应,皮下组织、结缔组织与黏膜下组织,存在浆液性和出血性渗出液,呈红色或是黄色。皮肤最初病变为水肿和表皮增生及上皮样细胞浸润,之后则出现浆细胞、淋巴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真皮、皮下组织的血管、淋巴管则出现明显栓塞,并引发淋巴管炎和血管炎、血管周围炎,血管周围细胞发生明显聚集,并形成套状。在病死牛的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皮腺细胞、浸润的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等内,可观察到圆形或卵圆形嗜伊红染色的胞浆内包涵体,包涵体表面存在球状突起,且周围存在晕圈。因淋巴液的聚集与渗出,可引起皮炎、肌炎、淋巴炎等,通过感染淋巴结使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一肢或多肢、前腹壁肿胀,对患畜的行动产生影响。

5.诊断

基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等,能够完成初步诊断;确诊还需实验室的诊断。其中,需对部分类似疾病加以仔细准确的鉴别诊断。由牛疱疹病毒-2(BHV-2)感染、昆虫叮咬、蠕形螨感染、盘尾丝虫病、贝诺孢子虫病和嗜皮菌病引起的皮肤损伤会与LSD所引起的混淆。一般情况下,BHV-2感染引起的浅表皮肤病变较多,病程较短,且比LSD病症轻。此外,BHV-2感染中存在的核内包涵体与LSD引起的胞质内的包涵体是相反的。嗜皮菌病是由刚果嗜皮菌所引起,这是牛和其他大家畜的一种常见的皮肤传染病,以浅表性的渗出性、脓包性皮炎、局限性的痂块和脱屑性皮疹为特征。牛皮蝇感染则多为牛皮蝇幼虫所造成,病牛出现局部疼痛以及恐惧等,对牛休息、采食等产生不利影响,常于牛背部皮下形成结节,形状以长圆形为主,结缔组织囊内则能够发现幼虫。

若对LSD确诊,则需通过实验室检测。具体涉及病毒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透射电镜观察等不同方法。病毒的分离,多以淋巴结、肺等组织或是皮肤结痂作为样本,样本与生理盐水的比例控制在1:5,并研磨获得混悬液,通过反复冻融3次之后,使病毒完全释放,以12000r/min、3min完成离心操作,选择上清液,通过0.22μm滤器过滤除菌,接种易感细胞,发生明显细胞病变之后,通过血清中和试验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完成科学鉴定。同时,可取病料切片直接进行荧光抗体染色观察分析;也可通过电镜设备,对病毒粒子进行有效观察,这是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最直接快速的鉴定方法。病毒分离所需时间相对较长,且成本相对较高。分子生物学监测,特别是实时荧光PCR检测,效果相当显著。经过不断深入研究,针对LSD开发相应的病毒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试剂盒,可直接选择新鲜病料,完成特异性检测。

6.防控措施

6.1 提高疫情排查有效性

重点落实疫情排查工作,并充分保证全面严格,对预防LSD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鉴于此,为保证牛养殖行业良好发展,需对疫病排查采取严格的措施,切实提高疫病排查有效性,促使疫病排查所具有的关键作用能够得以有效发挥。对防疫工作站重点负责管辖的范围内,要定期开展全面严格地疫情排查,特别是对调入、引种,要重点加强疫病监测。开展疫病排查期间,需基于LSD特征,实施科学检查,发现异常情况,需对牛只采取单独隔离,及时联系检测人员,完成进一步的临床鉴别诊断。若诊断确诊为LSD,需及时向上级畜牧部门报告。为切实提高有效性,需对各部门采取严格监督管理,制定责任制度,并对责任制度加以严格有效落实,确保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责任意识与积极性,为疫病排查高质量开展落实提供可靠保障。

6.2 重视流行病学调查

对疑似LSD病例,应加以重点关注,并及时采样送检,有关部门需严格有效落实全面排查工作,以当地存栏牛为主,对此开展重点巡查监视。有关LSDV检查,若呈现阳性结果,则需严格基于有关标准和规范,对疫情加以严格处置。与此同时,对LSD流行病学调查要保持高度重视,有关疫情源头、传播方向等,对此加以仔细查明,有效避免LSD疫病的进一步传播扩散。除此之外,应加强对LSD的宣传普及,对有关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要开展专业系统的教育培训,以此为养殖从业人员提供科学正确的指导。

6.3 疫苗免疫

针对LSD的防控,疫苗免疫是十分重要的防控手段之一。开展疫苗接种,通常情况下,主要是以山羊痘疫苗以山羊5倍的剂量,采用皮内注射的方式,要做到一畜一针,避免交叉传染,全年仅需接种1次。如果从外地调牛,则需及时完成疫苗接种免疫。此外,严禁从疫区引种,且引种之后应当采取单独隔离措施,时间约30d,检疫符合标准,方可混群饲养。

6.4 做好安全防护

对于进出的车辆、人员和物品等,应采取严格控制,尤其是进出养殖场的车辆和人员等,需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进行处理。同时,重点落实虫媒调查,并对虫媒防治技术加以仔细研究,对虫媒控制措施加以严格落实,对防蚊网和杀虫剂等加以合理使用,以此对养殖场区域内昆虫采取有效杀灭。针对场区内外、周边环境,需定期采取全面严格的清理和消毒,避免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使LSD感染率能够有效降低。牛舍、周围环境,同样需定期采取全面严格地消毒,特别是发病高峰期,或是疫病威胁严重时,需合理增加次数和频率,并对消毒液的种类定期进行合理更换,以此充分保证消毒效果。

6.5 及时诊断报告

发现牛存在疑似LSD症状的情况下,有关从业人员需加以密切关注,并向畜牧兽医部门和动物疫病防控机构等进行及时报告。相关单位接到报告后,则需基于有关标准规范,基于可疑疫情、疑似疫情、确诊疫情为主的标准流程,依次完成科学诊断,准确认定,并及时报告疫情。

6.6 严格处置确诊病牛

对LSD疫病排查与监测环节发现的病牛和确诊病牛,需及时捕杀,采取无害化处理。开展捕杀处理期间,可能涉及到捕杀无法顺利落实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捕杀病牛,会使养殖户面临相应的经济损失,以至于瞒报、阻拦等情况时有发生。所以,为确保对病牛采取严格处置,有关政府部门则需要提高度重视程度,制定合理的捕杀补偿制度,对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进行合理的补偿,以此确保捕杀工作能够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病牛捕杀之后,需重点关注善后处理,如牛群临床检查与监视等,并对养殖场环境进行全面仔细地彻底消毒。蚊虫是疫病传播的重要媒介,养殖场需加强灭虫工作。此外,对牛群及时完成集中免疫,以避免疫病出现范围性的传染扩散。疫苗免疫之后30d之内,对牛群的移动要严格限制。

6.7 增强宣传培训

区域范围内发生LSD情况下,地区有关政府部门则需保持高度重视,对疫情向全国范围完成及时准确通报,保证其他地区可以加强相应的排查和预防,促使各地区有效提高疫病防控意识。与此同时,可以以宣传手册、广播等渠道,并紧密结合新媒体渠道,如微信、网站等,有效落实宣传工作,对诊断及防控的有关知识进行全面宣传普及。在此基础上,对有关人员开展必要的专业培训,切实提高其防控意识,并促使养殖从业人员共同参与疫病防控,有效杜绝LSD频发。此外,针对生物安全防范,同样需加以重点关注,对生物安全体系加以完善建设,重点关注无疫区建设。有关政府部门则需发挥主导作用,为有关人员提供科学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教育培训。而有关人员同样需保持高度重视,对养殖场、养殖区域,采取定期全面、严格仔细地清洗、消毒,尤其是被污染的养殖设施、饲草等物品,保证养殖区域保持干净清洁,为牛群健康生长发育提供可靠保障。

7.结论

综上所述,牛结节性皮肤病属于一种传染病,一旦感染会对牛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养殖期间,若出现牛结节性皮肤病,则有可能发生一定范围的传播,也有可能增加牛的死亡,进而影响养殖经济效益。所以,为确保吉林省四平市牛养殖行业健康平稳发展,有关人员须重点对加强科学防控、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等做到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对疫病做出科学诊断,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疫病频发,保证牛的健康生长发育,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牛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结节性病牛皮肤病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肿瘤临床分析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浅析
晚秋
牛病毒性腹泻治疗分析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多层螺旋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
论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