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区烟叶综合体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贵州毕节试验区五个烟叶综合体的调研
2021-12-26袁剑锋顾怀胜
袁剑锋 顾怀胜 赵 玉
(1.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省烟草公司毕节公司,贵州 贵阳 551700)
烟叶产业综合体是以种烟面积千亩以上的核心烟区为单位,以烟叶生产为主导,融合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配套产业,形成要素互动、产业互补的多功能、复合型、创新型的农业产业聚集区,是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烟区烟农的有效抓手,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
自从2018年以来,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烟叶综合体建设政策文件精神,贵州省开展烟叶综合体试点建设,全省第一批综合体建设试点16个,毕节市烟草公司先试先行,规划建设5个综合体,积极探索综合体运营发展模式。通过整合资源有效推动烟草产业链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进步,促进烟叶产业发展释放新动能,实现烟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那么,作为试点建设数量最多、规划面积最广的毕节试验区,烟叶综合体试点建设发展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烟叶综合体产业融合发展如何提质增效?
对以上问题进行调研总结,为烟草行业探索现代烟草农业转型升级路径,稳定烟区烟农,实现产业综合效益提升,促进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调研内容、方法及对象
1.1 调研内容
本调研分别于2020年8~9月、2020年11~12月先后两次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对贵州省毕节地区5个烟叶综合体试点进行调研,分别是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坪坝村烟叶产业综合体、大方县黄泥塘镇化理村烟叶产业综合体、黔西县钟山镇新强村烟叶产业综合体、金沙县安洛乡安洛河村烟叶产业综合体、威宁县迤那镇芙蓉王社区烟叶产业综合体。主要聚焦烟叶综合体运作模式、土地流转情况、产业配套与融合情况、产品市场和综合体发展成效等方面,基于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综合体运行发展现状,分析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与下步发展方向及对策。
1.2 调研方式方法
1.2.1 访谈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请各个烟叶综合体负责人汇报综合体建设运营现状、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发展思路。课题组设计访谈提纲,向烟叶综合体负责人、参与同志提问,进行交流,就综合体资源集聚、利益联结现状问题收集资料。通过头脑风暴、聚焦发展方向,为下一步烟叶综合体发展对策建议提出提供基础资料。
1.2.2 实地考察。课题组到各个综合体试点查阅资料,围绕烟叶产业综合体运作模式、配套产业、资源集聚、利益联结、土地流转、组织保障、新型主体培育、产业工人培育等方面进行实地感受和交流。
1.2.3 通过在线填写问卷方式调研。通过手机微信、QQ、电子邮箱发放电子版《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运行现状调查问卷》,在设计的问卷中设置了部分开放性问题,以收集更多与研究相关的信息。
1.3 调研对象
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主要涉及五类人员:
1.3.1 综合体负责人。主要了解综合体基本数据、运营情况、下步建设发展思路等。
1.3.2 合作社负责人。了解参与综合体的合作社经营管理现状、产业融合情况等。
1.3.3 烟农。了解烟农对综合体的认识、参与意愿、收入增加情况等。
1.3.4 地方龙头企业工作人员。了解龙头企业参与综合体的模式、参与意愿、发展思路等。
1.3.5 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乡政府、村委)等。了解地方政府对产业综合体的支持政策、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等。
2.毕节市烟叶综合体发展现状分析
2.1 毕节市烟叶综合体发展取得成效
2.1.1 构建起以村委为平台的土地集中流转机制
初步构建了以村委为平台的土地集中流转机制,根据综合体内土地交通条件、肥力状况、地块类型等进行分类定价,再反租倒包给农户、烟农专业合作社或村集体合作社。在流转时间上,七星关区林口镇坪坝村综合体1300亩土地流转时间普遍在10年以上。通过由村委开展土地集中流转,较好解决了流转过程中与土地所有者协调难度大等实际问题,所流转的土地价格得到有效控制,并能有效争取到当地政府对土地流转、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2.1.2 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配套
各地区综合体充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通过地方政府或主动联系省内相关农业公司,精选与烟配套的产业,并进行订单式产销,有效解决了配套产业选择难和产品“丰产不丰收”的问题,产销市场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七星关区林口镇坪坝村综合体选择了西瓜、小麦、辣椒与烟轮作配套,大方县黄泥塘镇化理村综合体选择青贮玉米、大豆与烟轮作,黔西县钟山镇新强村综合体选择中药材(头花蓼)、红薯与烟套作。
2.1.3 大力拓展了产品销售渠道
通过深挖品牌价值潜力,品牌价值红利得到较好释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很好地延伸了配套产业链条。七星关区林口镇坪坝村综合体、黔西县钟山镇新强村综合体生产所配套的产业基本都有市场订单,其余3个综合体只有部分配套产业产品有市场订单,部分产品只能销售到当地或相邻区域农贸市场。
2.1.4 初步构建综合体运行模式
七星关区林口镇坪坝村综合体、大方县黄泥塘化理村综合体、黔西县钟山镇新强村综合体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烟草公司的推动下,初步构建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农业公司”“村委+烟农+农业公司”“村委+烟农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或农贸市场”“村委+农户+合作社+农业公司”等综合体运行模式。
2.2 毕节市烟叶综合体发展存在问题
2.2.1 土地流转机制待完善,缺乏长期流转的长效机制
其一是流转平台不合理。威宁县迤那镇芙蓉王社区综合体流转的570亩土地基本是由烟农自行流转,导致流转价格定价随意,出现总体较高的问题。其二是流转时间不合理。除七星关区林口镇平坝区综合体土地流转时间5年以上外,其余4个综合体流转时间仅为1年。由于流转时间较短,不利于综合体内设施建设、产业配套、政策扶持等工作的开展,对稳定烟区、稳定烟农也不利,易限制综合体建设质量的提升。
2.2.2 配套产业同质化,产业配套待优化
各地区综合体均不同程度存在与烟配套的产业比较大众化,没有充分结合当地生态实际和市场需求深挖与烟配套的轮作产业,在接茬作物上普遍存在种植价值较低的蔬菜(白菜、香葱、花菜等),导致亩均综合产值总体不高。不少综合体在产业布局上缺乏分区域系统规划,导致烟叶与配套轮作产业出现插花种植问题,不利于综合体内烟地轮作。
2.2.3 新型主体培育需要加强
据接受调研的10户农户(含2个村集体合作合作社,2户非烟农户)反映,他们对新型经营主体是什么均不清楚,也未参加有关培训和认定,对相关扶持政策也不清楚。总体来看,5个综合体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基本未有效开展。
2.2.4 资源要素集聚整合不足,未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政府资源
各地区综合体虽然积极寻找配套产业产品市场订单,但总体来看,社会资源(农业公司、百货超市、生鲜超市、企事业单位等)主动参与程度不够,综合体吸引社会资源(人力、资金、技术、市场)的能力还不足。二是虽然政府对综合体内土地流转、设施建设等硬件上给予了一定支持,有效改善了综合体内生产生活环境,但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质量提升包括的内容比较丰富,还需主动争取政府在主体培育、产业配套、产品销售、链条延伸、品牌培育、三产融合、利益联结等方面予以扶持。
3.促进烟区产业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3.1 建立“烟草行业扶持指导、地方政府参与引导”发展机制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烟区政府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地谋划和推动本地烟叶产业的发展。二是促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重视烟叶产业发展。通过获得政府政策支持土地流转,通过规模化流转土地,将基本烟田土地融入政府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用地,为烟叶综合体奠定较稳定的物质基础。三是通过加强对综合体的发展指导,形成烟草公司帮扶指导、地方政府参与引导的发展机制,紧紧抓住当地实施集中连片地区乡村振兴契机,将烟叶产业稳定性发展纳入优势特色产业规划。
3.2 科学制定土地流转实施办法,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首先,应出台相应政策促进流转土地。既要对流地农民进行扶持奖励、建立流地农民保障体系,鼓励农民流出土地,使农村综合体规划的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法。其次,积极鼓励烟农以土地入股,实现“土地变资产、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促进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三是通过加大对合作社扶持,对流转集约一定数量土地、达到一定期限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和奖励,促进土地有序流转。
3.3 提高合作社资源整合、资源配置与资源管理的能力
首先,作为综合体建设主体的合作社坚持以烟为主业,重点解决好技术、资金和市场三个难题,合作社应该充分整合外部资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其次,在配套产业选择、轮作制度设计,促进综合体稳定发展,充分利用基础设施、专业化服务等软硬方面的资源条件,提升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最后,综合体运营管理人员要开阔眼界、提高知识技能水平、转变传统发展观念,站在农村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来谋划综合体发展与治理。
3.4 立足当地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有机“嵌入”贵州农村产业革命
一是应以提高烟叶生产质量为前提,结合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规划产业,结合各烟区的政策条件、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规划布局等情况,充分利用烟叶生产的轮作制度发展经济作物,形成当地除烟草种植以外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产业。二是充分利用育苗工场、烘烤工场发展适宜当地生产辅助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利用育苗工场大棚闲置期间进行附加值高且对烟叶育苗不产生有害影响的优质蔬菜、瓜果育苗及无土栽培等项,且利用烤房群与烘烤工场的条件和能力,在其闲置时段,适当、合理利用场地和设备。三是有机“嵌入”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确保不对烟草烘烤加工产生任何负面影响前提下,开展辣椒、小麦、食用菌、中药材、蔬菜等配套产业的深加工生产并形成品牌。
3.5 保证农户是烟叶综合体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首先,应关心关注农户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综合体在建设发展中应以乡村产业繁荣、烟农增收为根本目标,在综合体发展过程中要解决好烟草产业和配套产业共生共融的问题。其次,应构建起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提高农户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农民将土地、房屋或其他资产入股,以获取租金、订单和工资报酬等,使农户真正地参与到烟叶综合体的建设运行,使综合体的发展实现烟区美烟农富。
3.6 建立农业种植风险互助合作保障机制
农业种植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烟叶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稳定性发展常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由烟草公司、政府、合作社、龙头企业、保险公司共同投入设立风险保障金,为烟农和配套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通过以上各主体共同合作,构建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专业化的产业发展保障体系。最后,建立健全烟草部门、产区政府和烟农三位一体的产业灾损救助机制,明确灾损救助范围、补贴对象、资金来源、列支渠道、救助标准和灾损核实办法,保障烟农合理收入水平。
3.7 充分整合利用多方资源,有序推进烟叶产业综合体发展
首先,综合体发展应充分整合利用多方资源,通过充分利用政府项目平台、龙头企业、社会资本等力量,为综合体建设运行提供资金保障和所需资源。其次,充分整合多元主体力量和资源,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形成上下支持、左右联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局面。最后,烟草公司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积极作用,在项目建设、政策资金、补贴兑现、生产组织、融合发展等方面给予大力指导与支持。
3.8 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首先,利益联结机制的基础是有利可联,因此需要培养和激发相关利益主体,集聚生产要素、调动有限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共生的关系,通过运行管理效率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建设,延伸延长产业链实现各主体利益最大化。其次,根据不同综合体发展特点,构建适应的利益联结模式(如:烟农+合作社+龙头企业、村集体+烟叶合作社+烟农、村委+农户+合作社+农业公司等),形成农民、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享利润,共享股份红利,夯实利益主体的合作基础,建立持久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