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2021-12-26侯德龙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4期
关键词:吉林省作物植株

侯德龙

(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服务科,吉林 公主岭 136121)

玉米是我国种植规模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玉米作物种植规模最大的地区为辽宁、吉林与黑龙江等。吉林省作为玉米种植大区,2020年的玉米种植面积已达428.7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了6.8万公顷,全年玉米总产量达2973.45万吨,比上年减产了2.3%。由该数据可见,在该地区的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单位产量仍然有待提升,当前农业生产领域相关研发人员应根据吉林省气候环境,全面研发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全面提升吉林省玉米作物的整体产量。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1 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主要是指在单位种植面积上种植的作物数量。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密度的把控对于玉米的总产量能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并且能够决定玉米的整体质量与品质。相关种植人员在进行播种过程中,按照相关标准合理增加种植密度,能够在保障玉米整体质量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玉米的总产量。在种植密度的控制过程中,如果种植密度设定过小,那么会造成玉米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增加,而单位面积的整体光合度减少;如果种植密度设定过大,则会造成玉米植株单株的光合作用大幅度降低,而单位面积的光合作用全面提升。因此,相关种植人员应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的生理特性,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以吉林省广泛种植的某一玉米品种为例,该品种为耐高密度品种,因此相关种植人员可按照玉米作物建议的种植密度对其进行密植,将每公顷种植区域中的玉米植株控制在10000株左右,能够得到良好的玉米产量。

在确定种植密度以后,相关种植人员还需要对种植行距等种植方式进行及时优化,在对这类耐高密玉米种子进行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在田间采用大小行的种植方式,进而全面改善玉米植株在生长过程的透光条件。通常来说,高密度的玉米农田的大行距应控制在0.8m左右,小行距应控制在0.4m左右,并且在相邻的两行中可进行调角留苗,全面提升玉米整体产量。

1.2 合理选择玉米品种

玉米品种十分丰富,类型各异的品种在不同的种植区域内,也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为了提升玉米的实际种植效果,要选择具有良好产能的品种,并综合各种当地因素的影响,才能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吉林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在此气候背景下,首先,种植人员需选择适合在吉林省区域内种植的高产、抗逆性强、具有较高适应性的优良品种。这类品种在种植过后所得到的玉米通常具有籽粒饱满、整齐度高的特点,并且由于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因此整体发芽率非常高,玉米幼苗也相对比较整齐。其次,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吉林省实际生产条件来选择玉米品种。在选择品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对种植土壤区域合理选择玉米品种,保障玉米的生长特性与当地土壤中的肥力条件相匹配。对于水肥条件相对较好的种植区域,种植人员可选择增产效果较好、植株形态较好且穗位较低的玉米品种,对于土壤中水肥条件相对较差的种植区域,应选择抗性较强、产量稳定的玉米品种。

1.3 科学处理玉米种子

为了确保玉米具有较高的出苗率,在播种之前还有一道工序,是对种子进行科学化处理,其中主要包括了筛选、晒种、包衣等过程,目的在于提高玉米种子的精度、纯度。筛选一般采用人工、风选、盐水选、机械等方式,能够有效去除种子中的杂质,以及其中的病粒和破碎粒。晒种一般要在晴天时分展开工作,将种子摊放在平整的地方,在阳光下暴晒两三天,种植人员每天都要翻动数次,这样才能让种子中的水分含量始终保持一致,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也有助于提高发芽率。而包衣工作需要使用专业的种衣剂,能够对种子进行消毒,提前预防病虫害。根据吉林省的情况,一般要保证种子的精度与纯度大于98%,确保发芽率至少要在90%,含水量需要控制在小于16%。

除了上述工序以外,种植人员还要开展消毒的预处理活动,以做好提前预防病虫害的工作。一般来说,可以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溶液,或者使用75%代森锰锌可湿粉剂500~800倍溶液,这两种溶液都需要让种子浸泡两三个小时。经过浸泡处理之后的玉米种子,种植人员需要使用清水来清洗药液,之后再进行晾干处理,并进行预拌种的处理,要使用75%代森锰锌可湿粉剂,以0.1%~0.2%的比例处理。专门针对地下虫害的情况,拌种时可选择40%甲基异硫磷,或者50%辛硫磷。如果需要储藏,种植人员可以利用沙藏法,将拌制好的玉米种子以沙土和种子3:1的比例进行储藏,有效期为30~40天。需要将处理好的玉米种子以分散的形式藏到沙土中,并控制温度为0~5℃,以便于后期的播种活动。

1.4 改变传统播种方式

在近年来吉林省内的农业生产领域中,由于玉米作物的种植规模较大,因此吉林省内大部分地区都已经逐渐实现对玉米作物的机械化播种,这种播种方式不仅大幅度降低了玉米种植过程中产生的人力成本,还能够全面提升玉米的播种质量,出苗率、出苗质量以及整齐度都得到全面提升。但机械化的播种方式在应用过程中,仍然需要种植人员对播种时间、播种深度、播种行距进行人为控制与调控,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4.1 科学掌握播种时间。种植人员在确定播种时间时,首先需要保障外界气候环境能够全面满足玉米发芽所需的所有条件,在种植区域中的日平均温度大于15℃以上,方能够进行播种。吉林省的播种时间通常为每年的5月上旬。

1.4.2 保障足墒播种。在进行玉米播种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应做好种植区域的墒情指标勘测,在保障土壤中的含水量不低于70%的基础上,方能够进行播种。在多雨的季节中,要减少灌溉的频率和量,而在气候干燥时要适当提高灌溉次数。由于吉林省的春季雨水量相对比较充足,因此种植人员也可观察玉米种植时间近几天的天气,或在种植过后进行灌溉工作,进而全面保障玉米出芽期的雨水充足。

1.4.3 控制好播种行距与播种深度。吉林省的土壤类型多为黑土地,因此土壤中的肥力相对比较理想。通常来说,在规模较大的种植区域中,如果按照固定行距的方式种植,可将行距控制在0.6m左右;如果采用大小行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种植,则需要将大行的行距控制在0.75m左右,小行距控制在0.35m左右。并将播种深度控制在4cm左右,进而保障玉米按照既定时间出苗。

1.5 转变传统施肥方式

对于任何植物来说,肥料是一种营养物质,施肥不足会难以达到预期的种植效果,但施肥过多又会造成营养过剩。因此,种植人员在对玉米施肥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肥料的管理工作。玉米作物为喜肥作物,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不同类型的肥料方能够保障植株的顺利生长与发育。在此过程中,玉米所需要数量最多的肥料前三类分别为氮肥、钾肥、磷肥。在吉林省地域内,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需消耗氮(N)2.3~3.8kg,磷(P2O5)1~1.3kg,钾(K20)2.2~5.2kg。并且玉米在整个种植周期中,需要经历几个非常重要的发育时期,每个发育时期所需要的肥料数量以及肥料种类都具有一定差异性。在出苗期,由于玉米植株相对较小,因此所需要的土壤养分也相对较低。待生长至拔节期与开花期,此时玉米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并且属于玉米雌雄蕊发育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需要大量的营养养分保障玉米的顺利出穗。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肥力不足的现象,则会造成玉米的大幅度减产。在玉米的生育期过后,其自身的生长速度会呈下降趋势,因此对土壤中肥力的需求量也会逐渐降低。

在现阶段吉林省玉米种植过程中,对玉米作物的施肥方式相对比较粗放,因此造成土壤中的肥力流失比较严重,并且在施肥类型与数量上,也普遍存在重氮肥、轻磷钾的不良现象。很多种植人员在施肥时间的选择上也不够合理,在施肥过程中也没有做好对施肥区域的深耕深翻环节。与此同时,一些种植人员为全面提升玉米作物的整体产量,在种植过程中盲目提升化肥使用量,这种现象不仅会徒增种植成本,增大环境污染,对于玉米产量的提高得不到任何帮助。

要想保障玉米作物的整体产量,做好施肥工作能够使玉米作物增产25%左右。但在此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应把握好肥料的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间以及施肥方法,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影响玉米产量的提升。近年来。吉林省相关农业管理部门一直在倡导广大农业种植人员运用测土配方的施肥方式,保障施肥的精准度,提升玉米产量的同时,还能够全面降低环境污染现象以及农业生产成本。测土配方法其主要是指通过对种植区域中的土壤的肥力进行测定,并根据玉米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稀肥规律、土壤的供肥能力、肥料的养分含量以及利用率等不用因素的探究,最终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在最终实现玉米作物生长过程中,消耗多少肥力,种植人员补充多少,确保在种植区域内的土壤肥力保持一个均衡的状态,土壤中的氮、磷、钾肥不归空也不会浪费。

玉米的生长阶段有一定的周期性限制,而基础肥料只是在前一阶段大部分时间内,对于玉米的生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后期中的影响会有所下降。为了使玉米后期的成长更加稳定,种植人员要对玉米植株施加含有锌、锰等元素的辅助性肥料。这两种元素的肥料是具有较高营养的化学物品,在玉米生长后期会提供较多的营养,满足后期生长阶段的需求,使最终的玉米颗粒饱满度得到保障。

在实际开展测土配方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根据种植区域内的玉米目标产量来确定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量,并计算土壤中的养分供应量,最终确定玉米的施肥量。

1.5.1 根据目标产量确定所需养分量。玉米目标产量为单位内种植区域内对玉米作物的预计产量。该数据其主要根据种植区域内的生产条件来确定。该数据通常为种植区域以往三年的玉米产量平均值,并将该数据提升10%作为玉米的目标产量。在确定以后,相关技术人员在根据对玉米的需肥率保障所需养分量。

1.5.2 计算土壤养分供应量。相关技术人员在对土壤肥力进行测定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检测土壤样本中的养分含量,整体估算整个种植区域的养分含量。在对吉林省区域内的土壤进行测定过程中,1hm2的地表土按照深度0.2m的厚度计算,共具有225万kg土壤。根据相关检测数据得知,土壤中的碱解氮为0.12g/kg,有效磷为0.04/kg,速效钾为0.09g/kg,则,土壤有效碱解氮的总量为320kg,有效磷总量为90kg,速效钾总量为202.5kg。但由于一些现实因素掣肘,土壤中的养分并不能被玉米全部吸收,因此需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个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在吉林省区域内,速效钾的校正系数在0.4~0.8之间,氮肥利用率为28%~34%,磷肥为10%~15%,钾肥为30%~40%。

1.5.3 确定玉米施肥量。在对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和土壤养分供应量计算完毕以后,即可确定单位面积内玉米作物的施肥量:

其中:Y为玉米施肥量;a为计划产量对某种养分的需要量;b为土壤对某种养分供应量;l为肥量中某种养分含量;μ为肥料利率。

在肥料运筹上,要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苗,一般是在玉米拨节前,将氮肥总量的30%左右加全部磷、钾、硫、锌肥,沿幼苗一侧(约离植株0.15m处)开沟深施(0.15m-0.2m),埋土盖严,以促根壮苗。穗肥则是在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追施总氮量的一半左右。而最后的花粒肥是在籽粒,浆期追施总氮量的一,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加粒重。

在实际施肥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应把握好肥料的运筹环节。玉米生长期共有三次施肥,应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通常苗肥会在整地环节中统一进行,按照氮肥总量35%的量进行施肥,并施全部磷钾硫锌肥;在玉米出穗期时,需对其追施总氮肥的50%;到玉米的花粒期,需追施总肥量的15%,保障玉米作物的籽粒饱满,增加粒重。

2.玉米作物的田间管理策略

2.1 苗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从播种期到拔节期期间这一阶段为玉米的苗期。这一阶段属于玉米的营养生长阶段,该阶段是玉米根部、叶部发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该阶段中,种植人员需做好对玉米幼苗做好田间管理,保障玉米种植区域的出苗率高、幼苗植株均匀粗壮。在此过程中,种植人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1 查苗补苗。要关注灌溉工作,随着植株根系的发展,苗期的农田持水量应当控制在55%至60%。

2.1.2 中耕除草与化学除草。在玉米幼苗期进行中耕,能够有效控制田间野草的生长,辅助玉米幼苗快速壮苗。其实在玉米生长前期的松土过程中,便可以进行除草工作了,但这种方法只适合小部分玉米田,工作强度较大,效率也较低。所以,除草一般要使用综合治理的方式,在松土之后依靠人工除草和药剂喷洒。在土壤封闭时期,通常会选择除草剂进行除草;在玉米苗处于后茎叶阶段中,会使用具有针对性较强的除草剂喷雾。对于那些与玉米在生物特性上相似的杂草,如狗尾草、稗草等,种植人员可以选择套作、轮作、混作的方式,以构建起人工植被组成的复合群体,能够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化学除草在玉米种植领域中已经得到非常普遍地应用,在吉林省运用的除草剂种类相对较多,通常为阿特拉津和乙草胺。这种方式实用性较强,因为在选择了针对性的除草剂后,只需要按照规定的比例调配好,加入水混合后喷洒至田地中即可,比人工除草更加方便,也更为省时省力。选择除草剂时需要种植人员格外注意,应该尽量在温度较低的状态下除草,这样有利于防止气温升高而影响到实际的药效。而且化学除草容易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影响,因此要结合具体的种植环境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除草方法和除草剂种类。

2.1.3病虫害防治,玉米出苗期需要防治虫害通常为地老虎、蛾姑等地下害虫,蚜虫、粘虫等地上害虫,种植人员可通过毒饵捕杀、喷雾方式、玉米种子包衣等方式进行防治;或者使用灌根法,将90%敌百虫800倍溶液,与碎油饼、麦麸等搅拌均匀,使其形成毒饵,达到有效防治地下虫害的目的。

2.2 穗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植株生长至拔节期至抽雄期的整个过程为玉米的穗期。该生长阶段是玉米植株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进行的时期,也是田间管理中最重要的时期,对于玉米最终产量能够产生决定性影响。在此环节中,相关种植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2.1 中耕培土。玉米在这一生长期中需要足够的养分与水分,保障最终玉米产量,因此,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在此时期进行一次中耕培土,消除玉米田地中的杂草。在培土过程中,将玉米根部位置形成规则的土垄,全面提升田地里面表土的受光面积,最大限度提升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2.2.2 追施肥料。玉米在穗期的生长速度会显著提升,而幼穗也会开始出现分化的趋势,这正是追肥的关键时期。如果未能及时追肥,则会导致玉米成熟后颗粒不够饱满,甚至空杆等问题。此时的追肥要以速效氮肥为主,因为它见效快、效果好,能够充分满足生长发育阶段中需要的养分。

2.2.3 合理灌溉。玉米在穗期时,为每年的夏季,此时的吉林省正处于气候温度最高的阶段,因此土壤中的水分蒸发较快,如果一段时间没有降雨天气,则需要种植人员进行及时灌溉。另一方面,如果遇到降雨天气过于频繁,则需要种植人员及时清沟沥水,积极将种植区域中的积水排出,保障玉米作物的正常生长。

2.3 花粒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花粒期为其抽雄到成熟之间的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玉米作物,其植株已经停止生长,开始进入到生殖成长阶段。这一阶段是玉米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过程中,种植人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田间管理:

2.3.1 灌溉与排涝。玉米在花粒期仍然需要一定的水分,因此相关种植人员需结合玉米的生长状态进行适当灌溉。防止玉米地出现旱情。

2.3.2 人工辅助授粉。玉米作物为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在对其进行授粉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高温、干旱无风的天气,相关种植人员应积极进行人工授粉,吉林省普遍应用的授粉方法为运用人工拉绳,对玉米植株进行人工摇拉,帮助玉米植株授粉。

2.3.3 加强病虫害,该阶段的病虫害主要为第三代玉米螟、锈病、大小斑病等等。对于第三代玉米螟,种植人员需要运用敌敌畏600倍溶液消除玉米螟,或者在烧毁含虫量大的玉米秆后,运用80%白僵菌,将其制成毒棍后进行封垛处理。在玉米心叶末期阶段,还可以将辛硫磷、杀灭菊酯等放入心叶内,保证每株用量在2克左右。蚜虫一般出现在六月前后,植株平均存在50只时需要进行防治。可以选择菊酯类农药,兑水0.45吨,每公顷用量介于300~450mm,直接喷雾即可。对于玉米出现的锈病,种植人员需要在玉米植株发病初期运用20%粉锈宁1500倍溶液进行喷雾。对于大小斑病,在病害发生后,则需要种植人员立即打掉病叶,集中在一个区域处理。可以向田地喷洒退菌特可湿粉剂或甲基托布津,二者均为浓度50%的800倍溶液,喷药间隔在一周左右即可;或者运用75%褪菌灵600倍溶液进行防治。

2.3.4 适时收获。玉米植株在完熟期中的粒重最高,是比较理想的收获时期。在玉米苞叶枯黄松散、玉米籽粒光亮变硬,种植人员可进行玉米采收工作,通常来说,吉林省的玉米采收时间在每年的10月上旬。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吉林省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宜玉米的种植与生长。为全面保障该地区的玉米作物整体产量,相关种植人员应从对玉米的选种环节开始,从源头上保障玉米作物的高产,并做好相应的田间管理,全面提升玉米作物在吉林省的单位产量。

猜你喜欢

吉林省作物植株
登泰山
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专题性作物博物馆的兴起与发展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哈密葡萄黄化病的发生情况及补救措施
流翔高钙作物叶片管理技术
长匐茎与块茎
“一带一路”下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