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资源产业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红山镇茶文化资源为例

2021-12-26方晓宣邹秋萍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4期
关键词:山镇茶农茶文化

方晓宣 邹秋萍

(广东省中山市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

1.研究目的及意义

白毛茶是仁化县红山镇的一块活招牌,有“广东省十大茶乡”“ 中国白毛茶之乡”等美誉,然而其白毛茶发展基本停留在种茶、采茶、卖茶的单一茶叶经营方式上,对于本乡镇茶文化的了解及资源整合并不深入,白毛茶的名声无法走出镇区及省市。因此,红山镇不仅要经营茶产业,更要经营茶文化,顺应当前以特色茶文化带动茶叶行业发展的市场趋势。本次调研旨在通过了解红山镇茶文化数量、质量以及分布状况,对红山镇茶文化资源产业价值进行市场分析,探究如何将本地特色茶文化进行资源整合,为推动乡村茶文化资源产业全面振兴提供研究数据参考及对策建议。

2.调查情况

调查团队以红山镇的 茶农、茶基地负责人、茶叶加工基地负责人、茶叶合作社负责人、茶叶商会负责人、茶文化推广者为调查对象,分别前往红山镇茶基地、茶叶加工基地、茶叶合作社、茶叶商会、茶文化校园进行调查研究。

3.红山镇茶文化资源及产业化情况

3.1 红山镇茶文化资源情况

3.1.1 茶农。茶农有几亩到几十亩不等的种植基地,因分布不均。茶农的经营模式有四种:一是把茶青卖给合作社;二是农户自己采茶、制茶、卖茶;三是茶叶经销商进来收购茶青、茶叶成品进行深加工;四是电商销售。在不同的经营模式下,茶叶有季节性以及没有明确的定价,不能保障茶农的收入。在技术水平方面,茶农种植茶叶以经验为主,技术含量低,规模化程度低。

3.1.2 茶基地。在经营模式上,茶基地有自己的加工厂,合作社负责采茶、制茶、卖茶。其收入状况:生产的茶叶基本可以卖完,收入较稳定。茶基地的技术含量高,规模化程度高,茶叶深加工的前景好。作为茶文化进校园的实践基地,茶基地对茶文化比较了解,茶文化氛围浓厚;茶基地负责人对茶文化旅游的期待高。

3.1.3 茶叶加工基地。茶叶加工基地以互联网、专卖店的营业模式为主。所售卖茶的种类以红茶为主,另有白茶、云南普洱茶。茶叶加工基地的优势在于:地理环境优良,茶叶品质高;茶叶加工基地有人才和技术的加盟;负责人经常外出学习,增加对茶叶方面的相关知识;茶叶加工基地初具规模,具有一定成熟的水平和深刻的经验,收入相对稳定。

3.1.4 茶商。茶商实行供销一体化,收购附近村子的茶青加工成茶并且对外售卖。其总体优势在于:茶厂接近原产地,周围环境优良,茶农种茶历史悠久,富有经验;茶商的人脉广泛,品牌口碑良好,销售渠道多。其产品优势是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高达40%。茶商对于发展茶文化旅游期望较高,认为茶叶深加工的前景不太明朗。

3.1.5 茶庄。茶庄以“熟人介绍,寄送样品”为营业模式。其产品茶酒的亮点是:茶文化与酒文化相互结合,吸引客户。研制的成品有:茶膏和茶酒,走高端路线,效果可观。茶庄的负责人对于旅游方面的发展期望不高,但认为茶叶深加工的前景颇高。

3.1.6 政策资源。在种植面积方面,红山镇约有茶园1.3亩,管理标准化的约有0.6万亩。关于经费补贴,在2014至2018年间,合计大约200多万元;补助方向主要以种植、嫁接改造以及育苗为主。在旅游发展方面,政府采取了具体措施,修建了少数地区可供旅游发展的观光亭、观光路、路灯以及停车场。

3.1.7 社会心理。目前红山镇各行各业的不同人群大部分处于“自给自足,安于现状”的生活状态,所以他们普遍对于旅游业发展、茶叶深加工等方面的敏感度不高,这与红山镇乡村民众淳朴憨厚的性格、普遍不高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3.2 红山镇茶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情况

3.2.1 茶叶产业。红山镇茶叶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及良好的政策扶持,助力茶叶产业稳步发展。据《仁化白毛茶》一书记载,截止到2017年年底,红山镇茶叶种植面积达1.39万亩。红山镇积极引导茶农扩大茶叶种植规模,2016年度新增茶园1000亩,同时推进茶叶育苗繁殖,改良茶叶品种,促使茶叶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全镇茶产量年产稳中有进,2016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红山镇致力于积极推广红山茶,树立品牌,打响知名度。目前红山镇共有茶叶加工厂16家,开发制作“丹霞茶”系列新品21个,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产销供一条龙服务,推进了茶叶产业化。

3.2.1.1 茶叶。当地生产制作白茶、黄茶、冰茶等多个茶叶品种,白茶、冰茶大量选用特种工艺进行制作,手工揉制、古法芳香。红茶、绿茶、白茶是红山镇茶叶主打的三大种类。

3.2.1.2 茶叶加工产品。茶叶加工产品有茶酒、紧压茶等。 茶酒是红山镇富农茶叶合作社负责人 谭宗志试验研发的,“陆羽醇”是其品牌。它是用茶叶酿造出来的一种高度酒,酒味浓烈且带着茶的茗香,目前产量较少,但预期或为仁化低档茶青深加工增值闯出一条新路。创意紧压茶是各种形状的紧压茶,可用于摆设、挂件,也可冲泡,价格亲民,更易于吸引眼球。

3.2.1.3 茶具等附加产品。茶桌等配套家私:红山镇森林覆盖率高,拥有大量高质木材,先后衍生出了两家中小型家私厂及大量制作家私散户。这些家私厂可批量生产茶桌、茶椅等配套设备。竹制茶具:红山镇盛产毛竹和茶叶,当地居民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用竹制的茶具来冲泡饮用茶水。竹子的清香与茶叶的芳香相结合,相得益彰。

3.2.1.4 茶叶制作工艺。红山镇地处山地日照充足、风力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这又为当地茶叶制作增添异彩,制作出来的成茶芳香醇厚。茶农坚持古法手工制作,柴火土锅杀青揉捻,碳火烘干等。采用古法手工制作的茶叶茶多酚释放更加充分,比一般的茶叶耐放、长香、耐泡。

3.2.2 茶文化产业

3.2.2.1 茶俗。自2014年起,红山镇会不定期举办采茶大赛,选出采茶能手;2018年还举办了红山镇首届茶文化艺术节,进行茶艺、茶道等茶文化表演;除此之外,还有敬茶、斗茶、祭茶、采茶歌、采茶比赛等茶俗文化。

3.2.2.2 茶文化+教育。红山镇当地中小学结合当地特有茶文化,打造了“茶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如以茶为主题举办书法绘画大赛;增设茶艺室开展茶艺课程;进入茶基地采茶制茶等。本着“以茶立德、以茶立规、以茶育人、以茶化人”的理念进行教育,评选茶德教师、茶香少年,旨在培养知茶香、懂茶德的茶乡好少年。

3.2.3 旅游产业

3.2.3.1 当前红山镇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政府投资在建或即将在建的旅游设施有休闲农家乐、观光亭、停车场和茶园观光步道。2016年仁化县红山宝林寺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主要经营红山镇生态旅游开发、餐饮服务、旅游度假观光等。当地农户自发兴起民宿,邀请外地人进山游玩,但由于规模过小,不属于营利性服务。

3.2.3.2 红色+绿色旅游项目。红山镇历史悠久,在红军长征期间曾从镇上经过,后来当地居民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碑,红山镇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红山镇还拥有大量古香古色的历史遗迹:

有百年历史的石拱桥、房屋等。红山镇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9%,拥有一级生态水库,一个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三个二级水源保护区,拥有茶文化公园、六大茶叶观光园、高坪水库生态观光区。将红色文化旅游和绿色生态旅游相结合,发展因地制宜的个性化旅游线路。

4.红山镇茶文化资源及产业化问题

4.1 茶叶产业

4.1.1 红山镇种茶历史悠久,但茶叶产业化形成较晚。茶是红山镇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大部分人以茶为生,很多茶农在自己家完成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市场运作,长期处于规模小、效益低、经营分散的生产状态。镇上仅有的5个合作社近年来开始设立,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生产、销售各方面仍然不稳定。

4.1.2 经营体制和管理水平不适应,茶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红山镇现有的茶产品开发公司存在运作不灵,责任不清的现象,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目前,红山镇的集体经营和个体经营的茶园普遍存在着管理水平低、加工质量低、经营效益低的“三低”状况。集体经营规模效益和示范性的茶园缺乏投入,缺乏人才管理。个体经营的茶园地分散,普遍受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基础建设差、规模小,栽培和制作技术不规范,无法批量生产,质量良莠不齐。

4.1.3 管理体制不完善,销售市场混乱。红山镇当地专门成立了几家茶叶加工基地,但对茶叶市场管理没有纳入正常轨道。首先茶叶销售市场混乱,掺杂使假、冒牌顶替、等级不明,短斤少两等情况比较严重。其次是包装单一,采用芒杆盒和尼龙薄膜简易包装,缺乏地方特色和名茶装饰,且茶叶容易走味变质。最后是商标不统一,没有形成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

4.1.4 缺乏政府资金投入,对茶叶宣传力度过小

虽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大背景下有政策支持,但红山镇政府的财政拨款仍然有限,无法拿出大量的钱用于支持茶农种植和改造茶农生产生活上。再加上当地交通相对闭塞,红山镇政府与其他省市政府也联系较少,无法借助政府之手将红山镇茶叶推向全国。

4.2 茶文化产业

4.2.1 缺乏专业人才,红山镇茶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较慢。红山镇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红山镇茶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发展较慢。其主要模式有茶业与教育事业结合,与高校科研机构等成立合作关系,当地中小学开展茶文化进校园活动。红山镇茶文化资源产业化缺乏文化创意人才。

4.2.2 未形成系统的红山镇特色茶文化,茶文化与茶产品未深度融合。红山镇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茶文化,当地的教育工作者对红山镇茶文化的重视与发掘较多,但采茶、种茶以及当地居民却对红山茶文化知之甚少,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4.3 旅游产业

4.3.1 红山镇茶文化旅游资源视野受限,缺乏国内外知名度。红山镇与国家5A级景区丹霞山同属于仁化县所有,可依托丹霞山的旅游资源打开知名度。镇上现有茶文化资源丰富,但仍然处于待开发阶段。红山镇三磨石等景点风景优美,具有茶文化主题园、茶文化活动等,但由于交通、地形受限,无法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4.3.2 旅游软环境较差

第一,红山镇的水资源保护地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第二,红山镇的相关服务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无法形成合适的旅游模式。第三,红山镇居民对生态旅游认知不深,接待能力不足。

4.3.3 旅游硬环境较差。第一,红山镇缺乏对景点开发,维护的投资资金。第二,红山镇基础建设不完善,配套建设欠缺,观光、休闲度假的旅店、酒店等配套数量少且等级差。第三,红山镇的旅游资源利用不足,尚未形成整体优势。第四,红山镇的旅游宣传内容和形式单一。

5.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实地观察以及深入访谈,得出红山镇茶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结论。红山镇茶文化资源主要有茶歌、茶诗、茶艺、茶训、茶德、茶酒。然而,目前主要茶文化推广集中于中小学之间,忽略了对茶农、茶基地工作人员、镇上居民等群体的茶文化普及,导致镇上的人们对茶文化的重视低,出现重视茶产业、轻视茶文化的现象;红山镇的茶文化旅游由于交通不便而没有形成规模,缺少人才与资金支持为其打造魅力巨大的独特茶文化风格。从总体上来说,茶文化资源还有待深度而系统的挖掘和利用。

优秀的白毛茶离不开红山镇优质的地理自然环境。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在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时应注重茶文化环境的保护,不能顾此失彼,如果种茶的环境被破坏了,那么茶文化资源产业化则失去了意义,这一顾虑也是红山镇茶文化产业化尚未得到更好发展的关键原因。因此,在探究红山镇茶文化资源产业化途径时,应注重兼顾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

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茶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形成生态旅游项目

茶文化旅游资源既包括传统茶园、新式标准茶园等自然景观,也包括传统技艺、茶文化礼仪、茶叶文学艺术等表演艺术形式,结合这些文化旅游资源,可以为红山镇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5.2 规范红山茶语言文化,进行特色广告宣传

以精准的市场调研,进行消费者、品牌、产品、竞争、推广策略等多方面定位,通过创作广告行茶语和比赛,制作旅游宣传片和旅拍,利用新媒体与互联网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进行特色广告宣传。

5.3 发展创意茶业

在茶树种植、采摘、加工、茶业产品的包装、销售等过程中进行创意设计,提高产品的价值,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山镇茶农茶文化
多彩双溪 润泽童年
仁化红山镇白毛茶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老党员“卖”茶忙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早春茶”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