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桉树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

2021-12-26江泽腾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3期
关键词:间伐混交林桉树

江泽腾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广西 南宁 530000)

桉树属于桃金娘属,其对于生态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同时存在多种主要优势,如病虫害抗性高、轮伐期短等。在营造人工混交林的过程中,采用桉树不仅可以有效强化基础产量,同时还可以提升生态分解速度,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并优化其理化特性。通过针对其基础类型与营造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明确相关技术细节,有利于提高桉树人工混交林的营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1.类型简析

通常情况下,桉树混交林的类型较为多样化,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区分,如林分结构状态、组成树种占比等,同时还可以根据其造林形式进行分类,如连片、带状等。本次分析主要根据相关原则进行探索,对桉树混交林的基础类型展开区分。

1.1 桉树与福建柏

桉树福建柏属于较为常见的混交林类型,其基础径材较大、经济性良好,因此得到了进一步推广。该类型混交林主要应用巨尾桉、福建柏树种进行处理,其生长速度较快,同时均属于目的类树种,因此具有良好的搭配效果。桉树的幼龄阶段生长速率高于福建柏,因此能够为其生长提供庇荫,有利于降低不良问题出现概率。而进入桉树生长后段时,由于福建柏的高度远低于桉树,因此其不会受到桉树的影响,能够在正常范围内进行生长。此类混交造林模式可以为大径材培育提供优良参考案例,在实际混交处理时应当利用小块方法、株间方法展开操作,确保混交林能够达到理想造林效果。若采用小块方法处理,则需要根据目标区域立地状态进行分析,条件优秀的位置种植桉树种、条件较差的位置种植福建柏种,确保造林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1.2 桉树与厚荚相思

桉树厚荚相思属于常用混交林类型,其主要由巨尾桉种、厚荚相思种混合而成。在初期造林阶段,厚荚相思种的生长速度相对较低,同时主干硬度小、枝叶数量丰富。在3a阶段后,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因此厚荚相思种会进入木质化状态,能够有效提高适应能力。通过应用巨尾桉种进行混合造林,按照6:1的状态进行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种植效果,有利于平衡生长速度,使营养空间得到科学处理。

1.3 桉树与木荷

桉树木荷混交林主要利用木荷采伐痕迹进行营造,通过结合巨尾桉种展开处理,能够使混交林效果达到理想标准。在造林过程中,需要首先保留抚育除草阶段的木荷萌芽,随后通过自然处理方式,使其能够形成巨尾桉与尾叶楼为主的林层结构,有利于强化树种生长效率,提高基础潜力级别并拓展发展前景。

1.4 桉树与针叶树

桉树与针叶林混交种类主要采用巨尾桉、尾叶桉作为基础树种,并辅以马尾松、杉木树种进行混交处理。马尾松对环境适应力极强,同时分布较为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铵松生长态势通常较为稳定,与马尾松进行混交处理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状态,同时还可以提高基础效率,具有高产基础。在应用此类混交林类型时,需要注重扩张栽培面积,并提高单产级别,使其造林效果能够达到理想标准。桉树与杉木的混交林通常在肥沃地块进行处理,通过利用杉木在采伐后形成的健壮枝芽条,能够有效提高抚育效果,使长势达到理想状态。同时,杉木本身属于巨尾桉的优良伴生树种,其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条件,使生态进入竞争与补给模式,能够大幅提高林地基础生产力,使森林的效益得到增强。

2.栽培技术

2.1 科学选择树种

在营造技术中,栽培属于较为关键的阶段之一。栽培处理需要首先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具有可用性的树种,包括目的树种、伴生树种等。在选择树种时,应当注重相关基础原则,避免出现营造失败等负面问题。例如,需要明确树种本身是否具有地区适应性,同时分析其经济效益与生态特征是否协调,防止矛盾问题出现。在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区,可以应用厚荚相思与桉树进行混交,利用其高适应性达到理想栽培效果。

2.2 正确应用混交方式

营造人工混交林时,需要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通常情况下,桉树可以应用行间、株间、块状混交策略,其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多种条件下维持正常生长状态。针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交林营造,混交方式会直接影响其稳定性。因此,在选择混交类型时,需要尽可能满足树木本身对光照条件的需求,其次分析土壤肥力是否符合标准,确保混交方式能够照顾到所有条件。

2.3 对树种组成进行规划

混交树种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各个树种对于栽培条件的需求也具有显著差异。在生产层面上,树种组成规划需要避免出现过多问题,以2~3种为佳。结合混交类型与造林目的进行判断,可以最大化树种选择可靠性,使其能够在后续营造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作用。

2.4 分析密度与混交比例

栽培阶段需要对造林实际密度与混交比例进行规划,造林密度状态通常有林分所决定。根据立地条件与栽培目标分析,通常可采用宽行窄株处理方式,在土地资源较为优秀的地带可适当扩大各株行距。在土地较为贫瘠的区域可适当缩小各株行距,确保培育目的得到充分落实。若栽培目标为短期工业原料轮伐,则可以适当减少造林密度,每公顷1650株即可。若以培育大材为目标,则需要设置为每公顷1600~1750株,保证伴生树种类型为目的树种数量的两倍。混交林的密度与比例均需要结合立地条件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其能够在维持灵活性的前提下达到理想种植效果。

2.5 选择恰当的造林时间

混交树种造林时间通常可在春季进行,并挑选阴雨天气,方便后续处理。为进一步降低基础成本,提高造林效率,还可以结合天气预报信息在降雨前3~4天进行栽植,强化造林质量。

3.营造准备、造林、病虫害防治

3.1 准备林地

在准备进行营造人工混交林时,需要先针对林地进行选择。工作团队需要将目标区域进行清理,并挖掘明穴,回填表面土壤后施放基肥。穴规格可设定为60、40、40cm,造林密度规划在1800~2500穴/hm2之间。

3.2 科学造林

在造林过程中,需要先利用水源浸透苗木与容器土壤,并将当日未应用的苗木存储在庇荫区域,保证其湿度级别符合需求。栽植过程中,需要先移除容器袋底部区域,并握紧上方位置,避免内部容器土壤散开。定植过程中,需要避免垂直下压,防止容器土壤被破坏。栽植深度通常高于容器袋1cm,并通过松土进行覆盖,防止水分快速蒸发。

3.3 注重病虫害防治

桉树在生长期容易受到白蚂蚁、小地老虎等害虫威胁,高危期为造林完成后3个月内。因此,需要在这一阶段采取科学病虫害防治措施,确保桉树能够正常生长。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保证炼山清杂的彻底性,回填表面土壤使需要移除草根,防止白蚂蚁出现快速繁殖的现象。同时,还需要在每公顷施放灭蚁灵药剂,对白蚂蚁进行诱杀,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在移植过程中,工作团队可施放呋喃丹药剂,每株设置5g即可。施放药剂时应当围绕根茎位置进行操作,避免施放范围过广导致药效下降。在造林前应用绿僵菌配置2000倍稀释溶液进行喷洒,可以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有利于保障桉树的正常生长。

4.抚育与间伐

4.1 抚育

在抚育过程中,应当先展开除草操作。除草可在春季造林结束后2个月内开展,并在8~9月份杂草成熟时期再次进行。在次年进行抚育管理后,即可使幼林达到郁闭目标。工作团队需要在定植过程中及时进行追肥处理,各株施放尿素约100~150g即可。在7~8月份降雨后,可开展第二次追肥流程。各株施放复合肥约150~250g即可。在次年早春阶段与夏季需要应用锄草进行松土处理,并开展追肥约1~2次。追肥过程中需要首先清除杂草,随后在穴后方进行开沟埋肥,降低肥料的流失程度,确保抚育效果达到理想标准。

4.2 间伐

间伐处理属于较为关键的应用环节,其能够保证林分在高郁闭度前提下,使上层林冠的基础透光效果得到充分控制。通常情况下,应当在上段林冠郁闭度低于0.6时,确保其透光度超过55%。符合此标准可以保证下段林木的生长效率不受到负面影响,维持正常状态。因此,在间伐过程中需要科学选择时机,并针对病株与风折木进行重点初拉力。若培育目标为大径材,可执行1~2次间伐措施,并根据树种的实际生长效率在3~4a阶段应用抚育间伐手段。

5.桉树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需要注重的细节研究

5.1 结合混交目标构建分析体系

在营造过程中,应当注重桉树人工混交林的技术细节管控,避免出现偏差问题。例如,在营造混交林前,需要充分明确混交的实际目的与最终目标。制定目的与目标时可以根据营地需求与桉树状态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桉树林与混交林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矛盾。通过这种方式,构建科学系统化体系,为后续混交造林提供重要参考。

5.2 注重混交树种的科学控制

在营造混交林的过程中,需要确定立地条件与树种处于适应状态,保证混交造林的合理性。通过结合立地条件选择树种,可以使混交林的营造达到理想效果,避免出现混交处理不当、造林效益不佳等负面问题。通常情况下,混交林可能属于新造林的一种,同时也有可能属于现有林地间伐后进行的补植混交类型。这种方式被称作林分改造,通过展开此类活动可以有效调节混交林内部结构,使其能够成为产量优秀的高质量商品林。同时,利用适当调整等方式,还可以使其转变为生态公益林,使自然系统的稳定程度得到提升。树种之间的生态情况与差异会直接影响整体种植效果,因此需要在种植过程中,分析树种处于相互促进还是相互抑制的状态。例如,桉树属于强阳性树种,其树冠较为稀疏、生长高大且速度快,透光度良好。浅根属于小乔木树种,其通常位于核树下层区域,能够形成较为显著的复层林。在混交过程中,通过对品种与立地条件进行分析,可以为进一步搭配提供重要参考。例如,选择具有固氮作用的树种,如台湾相思、黑荆树等。又或者采用可以形成针阔混交模式的树种如马尾松、杉木等,确保整体混交效果达到理想标准。若目标树种与桉树尚不存在混交先例,则需要结合多个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能够用于混交林营造。首先,应当检查选择树木品种是否存在良好的生态互补作用,即生长效率、光照需求程度、水分养分供应标准等。通过此类分析,可以明确其与桉树是否存在强烈竞争关系,有利于提高造林的科学性。其次,需要对乡土树种的应用功能进行检查,如涵养、增加土壤腐殖质等。第三,应当确认其与桉树的病虫害是否存在交叉现象或抵抗力较弱的问题。第四,需要分析树种之间是否存在化感物质影响,确保树种选择能够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基础。

5.3 合理协调树种关系

在确定混交比例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混交方式进行分析,保证种类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充分协调。通常情况下,同一比例但混交方式不同的类型,其生长状态、混交效果、生产质量与效率也会产生对应变化。因此,在确定树种的过程中需要以桉树的生长作为基础前提条件,并检查树种的竞争状态与立地需求,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处理,避免混交比例与方式出现不科学的负面问题。

5.4 选择理想造林时间

桉树本身属于阳性速生种类,若在同一时间进行造林处理,则混交树种的基础生长速度与高度应当避免高于桉树,否则会出现争夺光照资源、产生强烈竞争关系的负面问题,不利于混交林的稳定性提升。因此,为保证林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符合需求,需要结合树种造林时间进行规划,确保林分结构能够向充分利用资源方向转变,科学协调基础效益状态。

5.5 紧抓抚育管理

在混交林完成种植阶段后,需要按照去弱留强的基础原则,对林木生长期展开科学抚育处理。抚育过程中,需要重视细节管控,包括间株定株、病虫害防治等,确保实施流程能够符合基础标准,避免出现操作失误的负面问题。同时,抚育管理除常规流程外,还应当结合混交林的实际条件,开展针对性间伐与施肥措施,确保其生长效果能够达到最佳标准,避免出现负面问题。

5.6 落实高科技应用方案

营林活动成本相对较高,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所需投入,应当采用高科技方案进行处理,使营林方式得到全面革新。例如,可应用智能化方案对育种、栽植、施肥、杀虫等工序进行全面管理,降低对人工资源的需求,使营林流程可以得到充分简化,为后续进一步展开处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在桉树人工混交林造林过程中,应当采取多种科学措施,确保其营造效果能够达到理想标准,强化整体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为后续进一步应用打下坚实基础,为桉树混交林未来推广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猜你喜欢

间伐混交林桉树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桉树的育苗造林技术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一次间伐对速生桉树大径材增长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谈抚育间伐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
桉树会引发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