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田宜机化改造规划设计研究*
2021-12-26尤显平王海宝
牛 坡 , 夏 飞 , 尤显平 , 王海宝 , 陈 令 , 陈 伟 , 李 刚
(1.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404130;2.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重庆 405400;3.重庆市开州区广德农机专业合作社,重庆 405400;4.重庆市潼南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重庆 402660;5.重庆陶义农业机械股份合作社,重庆 402160)
0 引言
重庆市地处我国西南,以丘陵山地地貌为主,其农田土地资源以丘陵山地为主[1]。受自然耕地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丘陵山区农田土地利用率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2-3]。为破解该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困境,重庆市变“以机适地”的传统思维为“以地适机”的新方案,创造性提出农田宜机化改造并进行了示范推广。目前,该项技术已写入我国“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规划”。
农田宜机化改造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指导,综合运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有机质提升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对一定范围内的地块进行整合,通过小变大、短并长、弯变直、布局优化及培肥土壤等措施,将“斗笠田”“巴掌田”及有高差的地块进行合并,消除作业死角、实现地块互联互通,依据地势和需求将地块改造成为水平条田、缓坡地块、坡式梯田和梯台地块等,为大中型农业机械入田作业提供条件。
在丘陵山区根据其实际情况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不仅可以提高丘陵山区的耕地利用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而且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4-6]。
1 重庆市耕地现状
1.1 地块小且零散
重庆市耕地多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到全部耕地的98%[7-8],而且耕地零碎、分散,多为“巴掌田”“鸡窝地”[9]。加之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农户在承包地块需要综合考虑居住地与土地的距离、土质及水源好坏等多种因素,这种搭配承包的方式导致农户原本户均耕地面积在很小的情况下,地块碎片化更趋严重。据统计,重庆市80%以上的单块耕地面积小于1亩。
1.2 基础设施相对较差
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重庆市耕地坡度及田坎高度落差大,缺乏大中型机械作业的作业便道。前些年进行的一些农田整治工作中,虽然修建了部分机耕道,但机耕道相对较窄,仅适合微耕机等微小型农业机械的行进及田间转移,不适宜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作业及田间转移,并且现有的大部分农田单个地块面积较小且形状不规则,无法使用大中型农业机械进行作业。
1.3 劳动力季节性短缺,耕地撂荒现象严重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城市劳动力需求和工资均在快速增长,加之农户仅种植自身承包地仅能维持温饱,收入较低,农村青壮年开始将目光转向城市,选择外出务工;同时,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开始走出农村求学,在学业完成后往往选择在城市就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开始大量流失[10]。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又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农业生产环节,耕地撂荒现象开始出现并迅速增长。
2 丘陵山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建议
借鉴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丘陵山区农田改造经验,重庆市开始探索农田宜机化改造,在充分利用原有农综开发、国土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乡村便道建设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耕地类型、区域开展逐步的土地整治的工作。
2.1 积极鼓励农化流转土地经营权
目前,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已经得以实施和完善,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各地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正确引导农户对“三权”的认识,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租金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通过土地经营权的集中,逐步形成规模化经营,为丘陵山区实现农业机械化作好铺垫。制定农民承包第二次确权相关政策,针对田块整治改造后,农民承包地的位置和面积发生变化的新情况,研究相应的措施,对农户承包土地重新划定范围,确定相关权属,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为土地流转和农田宜机化改造创造条件。同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调整农村摞荒地、未利用荒草地的利用政策及措施,以减少撂荒地和荒草地,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2 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
近年来,重庆市不少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开始返乡创业,并且很多都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但由于受到土地本身的限制,年均收入并不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建立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的长效机制,在土地使用租金、税收、资金及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同时,这部分人对于农田宜机化改造的需求极为迫切,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激励、鼓励政策,充分利用财政资金补助,吸引返乡农民工及工商资本下乡整地、种地,参与到宜机化农田改造中来,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2.3 完善保障制度,提高公众参与度
土地整治工作离不开完善的保障制度,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来负责农田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各方面保障制度,加强项目立项、审核、结题验收及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和指导。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渠道,利用各种新型媒体和宣传方式加大对农田土地整治的认识和认可,提高公众参与度并借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到农田综合整治工作中。
2.4 加强前期调研和方案制定
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应该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农田基础条件、经济基础及政府、公众参与积极性,来确定是否要进行农田宜机化改造。同时,农田宜机化改造不仅是对农田耕地进行整治,而且还是对农业生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综合提升。因此,不能将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重点仅仅放在“宜机”上面,还应在农业发展方向、需求及优势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态景观的综合效益科学合理地制定农田宜机化改造方案。
2.5 推进土地连片改造,形成示范效应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整村、整镇全区域宜机化农田改造。零散的小范围或小面积农田宜机化改造很难显著提高宜机化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综合效益,会使社会和农户逐步失去对农田宜机化改造的信心和动力,会使该条道路越走越窄。因此,各地区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示范点建设,通过示范点建设及宣传,逐步推进整村、整镇全区域宜机化农田改造,为后续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2.6 加强农田宜机化改造的技术指导和过程管控
主管部门不应只负责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的审批和验收,更应该加强技术指导和过程管控。一方面可以依托相关事业单位、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力量,加强对农田宜机化改造的理论研究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指导原则和相关政策、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化服务主体、业主的认识、理解,定期召开相关理论培训课程,确保服务主体和业主能够对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和标准掌握熟练。同时,主管部门应成立由院校、业主等各方人员组成的指导督导小组,对于正在开展的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督导,确保其按照改造标准和需求进行作业。
3 结语
尽管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和短板,但在补足土地这一基础设施的短板后,制约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最终难点必将会得以破解,丘陵山区的耕地利用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