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田间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与趋势探究

2021-12-26李翠萍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3期
关键词:农艺农业机械田间

李翠萍

(德惠市米沙子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德惠 130302)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力的生产率,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但与其他省相比较,总体水平仍处于农业机械化的中级阶段。因此,农业机械在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所服务地区的具体条件,开发综合性功能强,争取让农业机械运用与当地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机械,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田间作业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的任务。在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发展动力强劲,农民充分了解农业机械化生产带来的便利及效益。田间作业机械化必须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为目标任务,扎扎实实地推进现在农业化发展。吉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18℃~20℃左右,相对寒冷,对农业机械的适用条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田间作业机械研发过程中,如农业收获机械、秸秆处理机械等,需提高农机使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保证在寒冷条件下也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1.田间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

1.1 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依据国家出台的多项法规政策,财政资金加大投入,并建立了农机补贴专项资金,加强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我省农业机械制造水平及生产能力均有所提高,农业机械的实际拥有数量显著增加,主要粮食作物如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均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田间作业机械不仅限于粮食生产,还延伸到各种经济作物;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从简单粗放的耕作转向高效操作、方便管理的设施农业,不仅注重生产过程本身,更注重产前产后链的培养。

1.2 农业机械装备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农机装备保有量不断提高,装备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尤其是近两年,田间农业机械装备已从数量多、品种多,迈入科技化、规模化、绿色化的新阶段。大马力拖拉机、玉米秸秆还田机、玉米联合收割机、免耕播种机、液压犁、植保无人机及深松旋耕机等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诸多农业机械设备应运而生。农机装备的快速发展,在具备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同时,又进行了技术创新,提高了农机装备的先进性,提升了其质量和水平;既引进研发最新的农机技术,又因地制宜地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机装备体系。

1.3 农机产品多样化发展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本着科学发展、健康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实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经济作物和蔬菜等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从农机发展的视角来分析,笨重且利用率不高的农业机械的保有量增速必然放缓,而对经济作物田间作业机械的需求量必然增加。近年来,随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节水效能和设施农业增效示范项目。因其卓越的性能表现,带动了这些设备和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农机产品本身的技术性能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其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

1.4 农机田间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

农机的发展必须依托市场化、社会化。由于农业种植规模小且分散的特点,农业机械价格高,无法实现所有农户都能购买使用,因此,农业机械化应向市场化服务方向发展。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机发展,在农机工作高速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根据种植作物的收获时间不同,在农机部门的配合协调下,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收割,延长了联合收割机的使用时间,大大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零星地块,小面积种植的农户,实现了机械化收割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农业机械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为主题的农机化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小农机走向大合作,大合作谋求大发展”的“大农机”格局。

2.田间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2.1 用高新技术促进农业机械节约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当前,农机技术的发展的趋势是实现农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我国智能化农机的研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让农机走上了精细化、智能化的道路,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推进农业向精细、节能方向发展,为节约型农业的构建拉开了序幕。同时,科研人员已经开展对环保节能农机的研究,改变过去农机性能差、油料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局面,开发新型绿色节能型农机及农机具,推动农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农业机械要想适应节约型现代农业生产、达到精耕细作的标准,达到国际农机水平,就必须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带系统的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如产量生成图的收获机械、带产量传感器、激光平地机械,自动测量与控制的精密播种机械、植保机械,大型的收获机械等将成为未来农机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节约型农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2.2 经济作物机械的研制和开发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说明今后对粮食生产等传统农业机械的需求量会逐渐减少,对经济作物机械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大豆、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农业机械,蔬菜种植,收获等机械,特别是优势农产品机械将不断增长。因此研发促进经济作物发展的农业机械更加紧迫。

2.3 节水灌溉、设施农业成套设备的研发

设施农业的发展是实现农产品“高效、优质、高产”和均衡生产的重要举措。为了能够提高蔬菜市场的竞争力,促进蔬菜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节能环保型的农业设备、监测与调控设备、移栽机械、土壤消毒杀菌设备和无土栽培设备将得到迅速发展。如适用于设施农业生产的小型拖拉机,以及配套农机具、棚室环境检测控制设备,营养液栽培成套设备、创新大棚室内的结构等。既要满足区域气候条件,又要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加大滴灌产品的开发力度,如卷管式喷灌机、渗灌成套设备等新产品,提高使用的可靠性和耐用,提高产品的质量。

2.4 发展水田作业机械化及作物收获机械化

水田作业机械化一直是田间作业机械化的薄弱环节,机型少、机具少、作业不配套、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加强对联合作业的水田耙浆平地机的研发,以及水稻工厂化育苗、深施肥和机械化收割技术的开发,是稻田作业机械化的重点。收获机械化是田间作业机械化使用率较高的机械。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等农作物的收获是收获机械化的主要方向,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水稻收割机应向大中小型相结合、可靠性高、抗下陷性能好、通过能力强、适应性强的方向发展,力求结构简单、轻便,一切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既重视果穗收获,也重视秸秆的回收利用,功能齐全的中小型玉米收获机发展空间大。在大豆机械化收割方面,要针对现有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大豆时存在损耗大、能耗高的问题上加强研究,以低损耗收割平台为重点,研究能降低脱粒分离清选能耗等关键部件关键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马铃薯收获机械的发展方向是在实际工作中实施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产业发展,促进产学研联合发展,提高技术含量,区分发展重点,提高机械的通用性,加强农机农艺结合,让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促进田间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吉林省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时,加快农作物玉米、大豆、水稻等的全程机械化,优质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农业机械智能化、信息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促进农机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田间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

农机推广工作,需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围绕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建立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形成完整的农机推广网络。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建立和健全农机推广体系,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是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关键和保障。开展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农机化示范基地的作用,加快推广步伐。

选择有一定基础、适合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区域,进行重点扶持和示范,建设农机化示范乡或示范园区,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农机化的快速发展。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加大农机推广的宣传力度,加强新机具、新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机使用操作技术,使农机操作人员不但懂得原理,还能安装、调试和维修,将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益在农业生产中充分体现出来。

3.2 大力推广生产率高的田间作业机组

只要提高田间作业机组的生产率,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此,需要优化农机装备产品结构以及农机服务体系产业结构。在保持大、中、小型机具并存的同时,要大力推广应用大中型机具,提高机组的行驶速度。大型机具集约化管理,进一步向宽度、高速、高效、联合作业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的深松联合整地、少耕免耕精密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覆盖还田、植保等系列机具;中型机具完善作业范围,配套设备,小型机具分散优化,普及中提高。

3.3 加强农机与农艺相融合

组织开展农机和农艺相融合的技术培训。一是对农机和农业推广人员进行多学科的技术培训,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使农机推广人员能够掌握一定的农学知识,农技推广人员能掌握一些农机知识,力争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完备的技术,成为农机与农艺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二是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结合农时重点开展专项培训活动,传授农机操作人员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和农艺技术。

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

要重视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发展,及时建立交流平台,制定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规范机械操作,加强农业多学科合作。农机要适应农艺,农艺也必须适应机械化的需要,才能促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完善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植保,创造条件用于田间机械化作业。

3.4 加强田间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和创新

实现农机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是动力。在优化农机结构的同时,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未来几年,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发展主要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全程机械化。重点发展绿色环保和节约型农机具,研究精准化、智能化农业机械以及保护性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及机具等领域。深化改革,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设立农机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农机及配套机具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实现国际交流和技术合作,学习和引进国外农业机械先进技术。实施农业机械化“走出去”战略,拓宽思路,拓宽渠道,加强交流和国际合作,实现技术跨越,为解决农业机械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农机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标准化是加快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并应用于实际生产的重要举措。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业技术的进步。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技术发展上一直在不断研究、探索,提倡农业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以取缔传统农业作业方式,实现生产量的提升。田间机械化作业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提升的产物,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方便条件。

猜你喜欢

农艺农业机械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及安全管理对策
田间地头“惠”果农
202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2020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