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余县青石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1-12-26王广友
王广友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江西 鹰潭 335000)
大余县青石钨矿位于大余县城北302°方向,直距18公里处,属大余县浮江乡。地理坐标:东经114°13′38″~114°14′23″,北纬25°28′25″~25°29′06″。大余县至樟东坑钨矿区砂石公路从矿区南侧经过,矿区距离崇义—大余公路约10.5公里。赣州至韶关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从大余县经过,交通运输方便。
矿区位于南岭山脉东段崇余山区,属中低山地貌。区内最高海拔标高+801m,青石河最低海拔标高+275m,最大相对高差526m,地形起伏较大。总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植被繁茂,主要为低矮灌木,另有少量松树杉树。矿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春温多变,夏涝秋旱,冬寒期短,无霜期长。年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7.2℃,年平均温度20.54℃,年降雨量1458mm,日照时间1499.3小时,光照率39%,全年无霜期长达301天,夏冬时长,春秋时短。矿区附近以矿业为主,还有农、林业,经济作物主要有豆类、红薯、油菜、烟叶等[1]。大余县矿产有钨、锡、钼、稀土等,尤以钨的储量最大,素有“钨都”之称。
该矿区自1950年以来就陆续有村民开采钨矿,后来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省赣州市地质队、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三大队、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相继在此做了大量工作,为该地区地质勘查找矿工作奠定了基础。
1 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域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即樟东坑-崇义县带,西华山-茅坪带和樟斗-红桃岭带。区域构造运动强烈,岩浆岩活动频繁,一大批钨、锡、钼、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床(点)在此区域广布。
地层:震旦系、寒武系分布在西华山-扬眉寺、樟东坑、仙鹅塘一带,系本区成矿地层;奥陶系分布在高坌一带;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分布在淘锡坑、宝山和崇义县城以东一带,为盖层;白垩系至第三系主要分布于大余池江盆地;第四系全分布在现代谷地和河流两侧[2]。
构造:本区域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发育。其中褶皱构造以紧密线形褶皱为主,部分同斜倒转褶皱,整体轴向呈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为南岭东西构造带五级控岩控矿构造,往往成组成带分布,其中东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复合构造控制区域岩浆岩和矿产的分布,总体岩浆岩带和钨矿呈北东和东西展布。
岩浆岩:本区域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为燕山早期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次为海西早期石英闪长岩。其中燕山早期花岗岩包括洪水寨花岗岩、西华山花岗岩、西华山复式花岗岩体、九龙脑花岗岩体、牛岭花岗岩体、下垅花岗岩体、红桃岭花岗岩体、大黄里花岗岩体;石英闪长岩分布于漂塘钨矿区,呈岩床状产出。
矿产:区域内矿产丰富,主要为有色金属钨、锡、钼、铜、铅、锌;非金属矿产见较多石灰岩及建筑材料钨、锡、钼矿区有漂塘、西华山、荡坪、九龙脑、洪水寨、樟东坑、生龙口、木梓园、棕树坑、大龙山、樟斗、牛岭、下垅、红桃岭、东岭背、大黄里、茅坪、洞脑、青石等。
2 矿区地质
青石矿区位于樟东坑-宝山北北东向断裂的北西侧,洪水寨(沙溪)黑云母花岗岩体南东部内接触带内。
2.1 地层
主要出露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及第四系地层。其中震旦系上统老虎塘组(Z2l)出露于矿区北东角;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群(∈1nj)零星出露于矿区南东角;泥盆系中统陡水组(D2d)分布于矿区北东角;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分布于青石河两侧。
2.2 构造
区内构造见断裂构造和节理裂隙,其中断裂构造主要是F1、F2、F3、F4四条;节理裂隙分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西-南东向、北东-南西向四组。
四条主要断裂内见硅质填充,其中F1断裂面沿走向和倾向波状,呈压扭性,F2、F3、F4断裂面沿走向和倾向平直,呈压性。F1分布在南东、走向北北东,F2、F3、F4分别位于南东、北西、南西,走向北东东、北东、南北
近东西向裂隙倾向北,少见倾向南,宽一般1cm~20cm,最大达45cm,多呈雁行排列;近南北向裂隙倾向西,见石英晶簇发育;北西-南东向裂隙倾向北东,少见倾向南西,石英脉发育,见矿化蚀变;北东-南西向裂隙倾向南东,见石英晶簇发育。
2.3 岩浆岩
矿区花岗岩呈岩株状,为燕山早期九龙脑复式岩基南东缘一部,走向北北西,与震旦纪、寒武纪、泥盆纪地层接触。为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灰白色,中粒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见碱性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少量次生矿物绿泥石、绢云母、高岭土、铁质等。
2.4 变质作用
矿区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表现为震旦系、寒武系地层受区域变质作用,岩性为变余石英砂岩,变余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板岩、板岩,受燕山早期花岗岩侵入,见角岩化带和斑点板岩带。
3 矿床地质
矿物成分:金属矿物有黑钨矿、锡石,次为辉钼矿、黄铜矿、白钨矿、辉秘矿、黄铁矿、闪锌矿、毒砂;氧化矿物有钨华、钼华、孔雀石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萤石、长石、云母、方解石、叶腊石等。
其中黑钨矿:铁黑色~黑褐色,条痕棕褐色,金属光泽,性脆,断口不平坦,多呈半自形板状结晶,云英岩中有少量分布,黑钨矿常与锡石、辉钼矿、黄铜矿、云母共生。锡石:褐色,油脂光泽,性脆,具贝壳状断口,粒径0.1cm~2.5cm,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密集块状聚集,晶形完好,主要产于石英脉中,云英岩亦有少量分布;辉钼矿:铅灰色,强金属光泽,硬度低,染手,呈鳞片状、叶片状集合体产于石英脉中或蚀变岩中;黄铜矿:铜黄色,条痕墨绿色,金属光泽,常呈团块状或星点状分布于石英脉壁;石英:乳白色、灰白色,油脂光泽强,呈致密块状,为主要脉石矿物;萤石:浅绿色、浅紫色、浅蓝色,常见于石英脉上部和晶洞中。(见图1)。
图1 锡石石英黄铜矿
矿石结构:见黑钨矿、锡石、辉钼矿、黄铁矿自形-半自形晶粒结构;见黄铜矿交代黑钨矿,而黄铜矿又交代包裹黄铁矿,锡石被黑钨矿交代;见石英、黑钨矿碎裂结构;见黄铁矿、黄铜矿呈乳滴状结构分布。
矿石构造:黑钨矿、锡石、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见块状构造、侵染状构造,是矿石的主要构造;石英脉中常见不规则晶簇、晶洞,常见含黄铁矿、萤石等;锡石、黄铜矿、黄铁矿呈团块状分布于云英岩化带-石英脉中。
矿石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Al2O3和CaO。
矿体产状:走向90°~100°,倾向360°~10°,倾角72°~80°。
矿石类型:自然类型为原生矿石,工业类型为黑钨矿-锡石-云英岩化石英脉型。
矿体围岩和围岩蚀变:本矿区围岩为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蚀变以云英岩化为主,其中富云母相云英岩钨锡较富集。在单脉型矿体两旁云英岩宽度5cm~10cm,在石英脉带型矿体中,除了脉旁云英岩之外,石英脉之间即为云英岩。(见图2)。
图2 石英脉
4 结论
青石钨锡矿床与大余—崇义地区钨锡钼矿床的成因都属于岩浆期后气化~高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钨锡矿床。主要找矿标志有:
(1)矿区岩系与九龙脑复式岩基燕山早期岩体发生接触变质作用,是钨、锡的物质来源之一,故此燕山早期花岗岩体接触带是找矿标志之一。
(2)矿区构造复合为岩体的侵入提供了空间和通道,岩浆中的成矿热液沿构造裂隙上升充填,形成含钨、锡云英岩化带或石英脉。故此区域内断裂构造复合部位是找矿标志之一。
(3)根据异常区圈定,黑钨矿、锡石重砂异常区是找矿标志之一。
(4)根据矿化特征,云英岩化带及强油脂光泽的石英脉露头是找矿标志之一。
(5)根据找矿历史沿革,民隆、古采沟是找矿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