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行动目标提前

2021-12-25张学庆

理财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投资规模碳达峰储能

张学庆

基于碳达峰行动方案,2021~2030年间的新能源系统相关投资(含蓄能、特高压和电力数字化投资)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

11月13日在格拉斯哥闭幕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将对投资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大会在逐步摆脱化石燃料、应对甲烷排放以及保护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格拉斯哥气候协议》正式签署。这份协议的主旨是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避免全球遭遇灾难性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发生。

大会对碳交易市场、透明度和共同时间框架作出了具体规定。全球碳市场建设进程迈出重要一步。

时间表提前

“《格拉斯哥气候协议》把大家行动的时间表推前到2030或者2030年之前,这个对市场、对国家未来中长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第一个结果。”瑞银投资银行亚太区ESG/可持续发展研究主管胡炳熙说,“关于国际碳交易的启动,是第二个比较重要的结果。”

“在COP26之前,我们看到很多的国内外目标都是锁定到2050、2060年左右,在国内是2060年。为什么当时锁定在2050年,因为科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要确保气温往上不超过1.5度,我们必须在2050年达到近零或者碳中和的目标。”胡炳熙说。

这一次的协议把时间往前推,推到2030年,明确地告诉各国必须在2030年之前进一步加强他们的目标,希望各国在2022年年末之前把他们目标提前公开或者完成。如果照此去做的话,有可能需要各国做比现在更多的努力。

胡炳熙表示:“从科学的角度看,如果真的要达到,比如保持气温往上不超1.5度的目标,我们到2030年就必须减排45%。但是如果根据我们现在的路径、按照各国现有的承诺,到2030年全球的碳排放应该会往上升14%。对比要做到的目标,可能中间差了大概60%左右,所以这还是挺难的,而且会是影响力比较大的问题。如今要进行这样的改变,可能对于一个国家、甚至一些企业会产生重大影响,他们本来可能定了2050、2060年的目标,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可能会有压力,推出时间更提前而且更严峻的目标,这是COP26一个其中比较重要的结果。”

历史性突破

另外,本次格拉斯哥会议的一大成果就是完成了国际碳交易市场规则的确立,会议对构建可以评估、交易碳排放权的全球碳市场交易系统达成了一致框架。这一成果意味着对推进碳排放权的跨境交易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突破。也就是说,未来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碳交易有可能会发生。

目前的现状是,全球大部分的国家或者地区的碳市场,不是互通的。也就是说,中国的碳交易都是国内的体系,不会跟欧洲进行交易,所以会看到全球碳的交易价格有比较大的差异。比如说欧洲现在的价格在60美元左右,但是可能在中国是4~5美元左右,差距非常大。

协议通过了,什么时候全球能打通碳交易市场?

胡炳熙说,这需要时间去推行,因为全球的碳交易是属于自愿性的规定,也就是说国家必须自愿跟其他市场打通,才会真正地打通。这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发展起来。“对于一些发展中的市场来说,这影响挺大的。可能会为很多减排的行业、减排的企业提供有可能的补贴来源”。

影响几何

从双碳目标来看,根据瑞银估计,如果真的达到2060年近零碳排放,中国必须把一次性的能源结构,从当前的化石能源占85%,调整为可再生能源占85%左右。预计这一条碳中和的路径也意味着关键颠覆性替代技术的渗透率必须从现在的9%,到2060达到85%。所以可以想象有多个行业会受影响,所需要的资金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受影响的行业包括电力行业、电动车、电动电池、氢气、塑料、基本材料、储能等等。对于某些行业,以氢气来说,预计到2030年氢气将会占中国能源总量的5%,到2050年可能占中国能源总量的10%,虽然现在还是不到1%。

“很多投资者可能会认为碳减排是很遥远的东西,但很多气候的行动可能今天很快就立刻要开始行动,而这些行动肯定会对市场有影响。”胡炳熙表示。

兴业研究认为,国务院10月26日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进一步降低单位GDP能耗强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以实现碳达峰阶段性行动目标。为了完成碳达峰目标,新能源及配套项目的投资规模有望增加。

兴业研究的测算结果显示,基于碳达峰行动方案,2021~2030年间的新能源系统相关投资(含蓄能、特高压和电力数字化投资)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

其中,水电项目新增装机容量约为8000万千瓦,投资总额约为6400亿元;风电项目新增装机容量预计约为3.2亿千瓦,投资总额约为1.62万亿元;光伏项目新增装机容量预计约为3.56亿千瓦,投资总额约为1.14万亿元,其中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的投资规模分别约为6422亿元、4992亿元;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规模约为5143亿元;特高压线路总投资规模约为1.45万亿元;电网数字化投资改造总投资规模约为7848亿元。

在上述项目之外,氢能、电化学储能等相关行业亦在快速发展,投资规模稳步上升,其投资潜力不容小觑。

最确定的赛道

国泰君安认为,本次会议中,《太阳宣言》声明,在全球框架下投资太阳能、风能、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建设长距离跨境输电线路,整合电动汽车的作用,以此来帮助提高电网灵活性。

《关于加速向100%零排放汽车和货车过渡的宣言》中,签约国们承诺最迟2035年在主要市场、2040年在全球范围实现所有新车和货车的零排放。

在新能源开发方面,我国拥有全球性风电设备制造商;在实现绿色电网长距离能源输送方面,我国拥有特变电工等特高压和输变电龙头企业。“十四五”规划对新能源产业计划作出了指示,将实施四大重点举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沿海核电、电力外送通道、电力系统调节,与COP26的发展方向一致。

在COP26中,141个国家承诺将对所拥有的全球90%以上的森林进行限伐,确保在2030年时结束森林砍伐。《中美联合宣言》要求限制非法进口进而遏制非法伐木。结合碳排放权及绿色金融的政策方向,森林资源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很多公司都在积极进行碳排放权的购买。随着碳中和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碳排放权的价值将会得到凸显,森林等具有固碳效应的绿色资产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银河证券认为,双碳是新时代最确定的赛道“:双碳”目标确立能源发展指引“,1+N”的頂层设计不断完善、加快形成,也为新能源、绿电、储能等各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旧能源更迭摩擦凸显传统能源稀缺性,估值逻辑有望重塑。

目前我国新旧能源的转化仍处于过渡阶段,清洁能源发电目前存在输电配电体系不完善问题,在短期内实现新旧能源的转化势必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协调,如前段时间的限产限电,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过剩产能逐渐被淘汰,资源材料行业稀缺性不断提升,牌照特征日益明显,估值中枢有望进一步抬升。

双碳背景下,能源结构转型为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带来巨大空间。新能源车、光伏、储能等值得继续重点配置。

猜你喜欢

投资规模碳达峰储能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菜鸟开店(五)——确定投资规模与合伙人制度
2017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达1200亿美元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直流储能型准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
中国对非洲投资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速2015拟在建重点项目投资规模逾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