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春提前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2021-12-25周海霞李新峥李芳霞黄文杨路明李永辉张新岭申爱民曹刚强
周海霞 李新峥 李芳霞 黄文 杨路明 李永辉 张新岭 申爱民 曹刚强
摘 要: 针对河南地区塑料大棚春提前黄瓜生产,结合试验研究及生产实践,总结制定了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前准备、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该项规程可为河南地区大棚黄瓜春提前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瓜; 塑料大棚; 春提前; 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1)11-126-04
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葫芦科黄瓜属植物,是我国重要蔬菜作物之一。2019年我国黄瓜总产量达7 033.97万t(FAO,2019),在全球蔬菜产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2018年河南省黄瓜设施种植面积5.3万hm2,其中塑料大棚种植面积3.89万hm2,是河南省主要种植蔬菜种类之一。但在塑料大棚栽培条件下,黄瓜易早衰、综合抗逆性差,对其春提前栽培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种植管理技术水平不规范等问题,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农药、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影响果品质量、污染农业环境的现象,影响菜农的经济收益和种植积极性,制约了黄瓜产业的发展。为了规范相应生产技术,特制定了DB41/T 2186—2021《塑料大棚春提前黄瓜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项目建议书和标准草案经河南省经济作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项初审,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立项评估,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0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市监〔2020〕110号文),列入2020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编号:20201110299)。此规程形成起止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1年9月,以期为优化河南地区大棚黄瓜标准化生产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1 产地环境条件
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光照和通风条件良好、有电力条件、交通方便的地块。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2012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2018的规定[2]。
2 品种选择
接穗应选择优质、耐低温性好、抗逆性强、商品性好、坐瓜率高且适合市场需求的黄瓜优良品种[1]。砧木应选用抗病能力强、嫁接亲和性和共生性良好的南瓜等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16715.1—2010的规定[3]。
3 播种育苗
3.1 适时播种
12月下旬至1月上中旬播种,每667 m2用种量100~120 g。包衣种子直接播种。未包衣种子温汤浸种或用霜霉威盐酸盐溶液浸种20 min后冲洗干净。消毒处理后的种子,在20~30 ℃清水中浸泡3~4 h,捞出冲洗干净。砧木种子浸种时间6~7 h。将洗净的种子用干净的湿棉布包好,置于30 ℃恒温箱中催芽,隔3~4 h翻动1次,至70%种子露白时进行播种。
采用50孔或72孔黑色PS标准穴盘基质嫁接育苗,穴盘育苗应符合NY/T 2119—2012的规定。育苗前7~10 d,667 m2用75%百菌清烟雾剂250~300 g,对温室或塑料大棚等育苗设施进行熏棚消毒。育苗基质应符合NY/T 2118—2012的要求。将相对含水量50%~65%的基质装入穴盘。接穗压穴深度为0.8~1.0 cm,砧木压穴深度为1.0~1.5 cm,每穴播1粒,播后覆盖1 cm厚基质并刮平,浇水后覆盖地膜,待70%以上幼苗露出揭掉地膜。
3.2 嫁接前苗期管理
出苗前,白天温度30~32 ℃,夜间温度20 ℃以上。出苗后,白天温度22~25 ℃,夜间不低于14 ℃,保持10 ℃以上的昼夜温差。保持苗床内相对湿度80%,嫁接前1 d浇透水。齐苗后,尽量延长苗床的光照时间。
3.3 嫁接时期及方法
待砧木苗第1片真叶露心、接穗苗子叶展平时,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嫁接。选用插接法、贴接法或双断根嫁接法。
3.4 嫁接后的管理
3.4.1 温度调控 幼苗嫁接后应立即放入拱棚内。嫁接后3~5 d,白天温度24~26 ℃,夜间温度18~20 ℃;3~5 d以后,开始通风,并逐渐降低温度,白天温度22~24 ℃,夜间温度12~15 ℃。
3.4.2 湿度调控 嫁接后1~3 d保持棚内空气湿度在95%以上;4~7 d保持棚内空气湿度在90%以上;嫁接7 d后保持棚内空气湿度在70%~90%,视基质干旱情况补充水分。
3.4.3 光照调控 嫁接后1~3 d,晴天全遮光;4~6 d早晚揭除覆盖物,中午全遮光;7~10 d后可完全见光。嫁接后3~5 d,开始通风。初始通风口要小,以后逐渐增大,通风时间可逐渐延长,一般9~10 d即可进行大通风。开始通风后,应注意观察苗情,发现萎蔫,及时遮阳喷水,停止通风。
3.4.4 去掉砧木侧芽 在嫁接7 d后除去砧木节所形成的不定芽,以后每2~3 d疏除1次。定植前7 d,白天温度25~28 ℃,夜间温度14~15 ℃。
3.4.5 壮苗标准 日历苗龄35~40 d,生理苗龄2~3片叶,株高10~13 cm,茎粗0.3 cm,叶片深绿色,叶柄长度适中,根系发达,无徒长现象,无病虫害。
4 定植前准备
4.1 多层覆盖
采用地膜+二道幕+三道幕+棚膜四层保温覆盖,防虫网选用40~60目[5]。
4.2 大棚消毒
定植前采用硫磺熏蒸进行大棚消毒,667 m2悬挂电热硫磺蒸发器7个,每个蒸发器撒施硫磺粉0.2 kg,逐个点燃,熏蒸3~4 h后再添加0.2 kg,連续添加2次,熏蒸完24 h后放风排烟[5]。
4.3 整地施肥
定植前15 d整地施基肥。667 m2施腐熟有机肥1000~2000 kg或商品有机肥300~800 kg、三元复合肥(m氮∶m磷∶m钾=15∶15∶15)30~50 kg、生物菌肥40~60 kg,肥料均匀撒在地表,然后深翻30~40 cm,耙平压实后做垄,一般垄宽50 cm,垄高15~20 cm,垄间距80 cm,地膜全覆盖膜下暗灌栽培。使用肥料应符合NY/T 525—2021、NY/T 1868—2021的规定。
5 适时定植
1月下旬至2月上旬定植。667 m2定植2800~3000株。选择晴天定植,深度以低于畦面1 cm为宜,浇透定植水,随后覆土封严幼苗周围地膜。
6 田间管理
6.1 结瓜前期管理
定植后3~5 d内闭棚,棚内白天温度28~30 ℃,夜间温度16~18 ℃,不放风。湿度控制在80%~90%。缓苗后至初花期应少浇水,第1批瓜坐瓜前严格控制浇水。农田灌溉水水质应符合GB 5084—2021的规定[2]。
6.2 结瓜期管理
6.2.1 温度、湿度调控 结瓜初期,白天温度25~28 ℃,超过30 ℃开始放顶风,20 ℃闭风口,夜间温度10~15 ℃,湿度控制在80%。结瓜盛期,白天温度25~30 ℃,夜间温度15~20 ℃。开花结瓜后期,及时通风降温排湿[4]。
6.2.2 水肥调控 根瓜坐稳后,根据土壤墒情浇水,同时开始追施膨瓜肥,667 m2追施三元复合肥(m 氮∶m 磷∶m 钾=15∶15∶15)8~10 kg,或大量元素水溶肥(平衡型,m 氮∶m 磷∶m 钾=20∶20∶20)5~10 kg进行交替施用;盛瓜期667 m2追施大量元素平衡型水溶肥(m 氮∶m 磷∶m 钾=20∶20∶20或高钾型(m 氮∶m 磷∶m 钾=8∶10∶35)10~15 kg进行交替施用,每5~7 d灌1次水,10~15 d滴灌1次肥水。结瓜后期每隔7~10 d叶面喷施1次0.2%~0.3%磷酸二氢钾、0.1%~0.2%硼砂溶液、0.3%氯化钙溶液。生长期间共浇水220 m3。
6.2.3 植株管理 及时吊蔓,疏除7片叶以下侧枝。摘除植株萌生的卷须、下部黄叶和病叶,每次落蔓高度50 cm。
7 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无害化防治。
主要病害:灰霉病、疫病、霜霉病、白粉病、根腐病、猝倒病、靶斑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等。
主要虫害: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朱砂叶螨、蓟马等。
7.1 农业防治
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换茬,避免连年种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行膜下灌溉,合理密植。及时清洁田园,把残留植株全部带出棚外掩埋[2]。
7.2 物理防治
用30 cm×20 cm黄板或蓝板诱杀蚜虫、白粉虱和蓟马,667 m2行间或株间挂30~40块,悬挂高度在植株上部30 cm。
7.3 生物防治
利用生防菌、微生物制剂等预防病害的发生。如用1%武夷菌素水剂150~2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用0.5%大黄素甲醚水剂400~500倍液喷雾防治真菌性病害。用100万单位新植霉素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病害。
7.4 化学防治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GB/T 8321—2018(所有部分)的规定[2]。黄瓜生育期病虫害易混合发生,应注意轮换使用。同时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试验后,使用的药瓶、药袋和一次性手套、口罩要集中收集存放或交由专业公司处理,防止面源污染(表1、表2)。
8 采 收
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消费习惯,根瓜适时早采。并建立黄瓜生产基地田间观察记载档案,包括生产单位、品种名称、肥料名称、播种期、苗期、开花期、总产量、病虫害等情况。
参考文献
[1] 刘东让,董邵元,苗晗,等.黄瓜耐盐胁迫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21(7): 14-23.
[2] 孟祥锋,姜俊,张明,等.黄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J].河南农业科学,2003,15(8): 55-57.
[3] 刘水东,姜永平.春提早黃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14): 95-96.
[4] 陈俊杰,殷汝松,韩俊霞.早春大棚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瓜菜,2018,31(6): 54-55.
[5] 陈碧华,郭卫丽,刘润强,等. 豫北地区大棚早春黄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J].长江蔬菜,2018(15): 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