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苗子”当公务员无可厚非

2021-12-25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苗子科研工作公务员

新闻事件:日前,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生郝治伟,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徽宿州当一名基层公务员,他的选择引发热议。

有人认为,如此难得的科研“苗子”毕业后的首选却是“拿铁饭碗”,足见科研人员和公务员的待遇差距;也有人认为,经受多年教育和培养,郝治伟的选择是对国家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更有细心的网友通过时间线发现,郝治伟是先找到了工作,才在《自然》上发表文章,如此选择算是无奈之举。

其实,无论这个年轻人何时决定考公务员,只要是自主自愿的選择,都无可厚非,不应受到过多关注和苛责。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郝治伟在上学期间安心学习,在科研领域攻坚克难的精神是十分值得鼓励的。然而,研究生搞学术、做科研本是学生上学期间分内的事,这与将来是否从事科研工作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并不是说只有计划攻读博士的学生才有必要潜心做研究。

与此同时,郝治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境遇做出的,读研期间他就曾向导师透露过考公务员的想法。郝治伟曾透露,他选择回家乡当公务员,一方面想陪伴自己的父母,另一方面希望用自己所学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这足以说明当事人并不想从事科研工作,对自己的人生也有非常清晰的规划。

郝治伟的选择引起关注和争议,根本在于社会普遍对许多职业存有“高低a9d8de9006340d0b91bca279d604947137d0f78f51deb93908e6ea98547a55f1贵贱”的刻板印象。其实,不同的职业赋予大众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我们不能用固定的标准来衡量职业选择的正确与否,也不能用单一的指标评定职业的价值高低。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每个岗位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基于固有偏见造成的职业价值判断是不合理的,随意将某一职业判定为无价值这一行为本身便带有极强的主观色彩。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更不该对郝治伟的职业选择做出评判。

归根到底,科研的未来不在于个人,而在全社会的努力中;宇宙的尽头也不是公务员,而是个人的心之所向。树立一个目标并付诸行动,认真地将工作做好才是重大的人生课题。(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苗子科研工作公务员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苗子的“调皮”
做专业发展型班主任,不做“保姆”和“通讯员”
加强档案科研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定位与对策分析
苗子的“调皮”
苗子的“调皮”
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科研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公布实施
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