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胶体敷料预防压疮致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21-12-25孙丽燕李云连梁小英孙利霞付晶丽

护理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贴膜胶体压疮

孙丽燕,李云连,梁小英,孙利霞,付晶丽

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山西 030032

压疮是由血液循环障碍、神经营养紊乱所致的局部组织坏死[1],是长期卧床病人一种常见并发症。水胶体敷料因具有防水、防污、透气等特点,目前广泛用于压疮的预防、护理及治疗[2]。水胶体敷料预防压疮过程中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不高,一旦发生可能引起皮肤感染、迁延难愈等不良结局。故本研究对水胶体敷料预防压疮时所致皮肤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经验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8 月—2021 年8 月我院发生的38 例因水胶体敷料预防压疮所致皮肤损伤病例。其中男24 例,女14 例;年龄48~65(55.3±5.4)岁,住院时间均超过4 周。纳入标准:年龄20~65 岁,无皮肤基础疾病,营养良好;排除标准:接受放疗、光疗,或使用化疗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致皮肤损伤。

1.2 方法

1.2.1 水胶体敷料应用 适应证:长时间卧床病人、皮肤部位易发生压疮,Ⅰ期、Ⅱ期压疮病例,轻度摩擦伤;禁忌证:Ⅲ期压疮病例,伤口伴渗出或出血量较多[3]。操作方法:护理人员操作前先洗手,对病人预贴敷料处皮肤进行清洁、消毒,自然晾干。取出敷料,撕掉衬纸,不要触碰粘面,对准局部皮肤轻轻施加压力,与皮肤、伤口处贴合、抚平,使水胶体敷料的边缘与皮肤紧密贴合。揭取水胶体敷料时,先轻轻提起敷料一角,以平行于皮肤的角度,缓慢、轻柔地将贴膜去除。

1.2.2 皮肤损伤评价标准 Ⅰ度:贴水胶体敷料处局部皮肤呈暗红色,同时有红肿、发热和触痛表现,去除水胶体敷料半小时后,局部皮肤颜色仍未恢复到正常状态,皮肤损伤仅限于表皮。Ⅱ度:皮肤损伤延伸到皮下脂肪层,局部皮肤呈紫红色,皮下有硬结,皮肤由于水肿变薄,同时伴炎性渗出,或可见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破溃后表皮脱落,形成潮湿、红润的溃疡面。Ⅲ度:皮肤损伤侵及皮下以及深层组织,表现为浅度溃疡、坏死溃疡。浅度溃疡期病变较轻,为发生在浅层皮肤组织中的感染,脓液流出后形成溃疡;坏死溃疡期病变累及皮肤,甚至骨骼、肌肉、韧带等,伴坏死。坏死组织发黑且有臭味[4]。

1.2.3 分析皮肤损伤原因 从水胶体敷料应用适应证、贴敷时间、更换时间、操作方法等方面分析皮肤损伤原因。

2 结果

皮肤损伤原因包括敷料更换过于频繁、敷料更换不及时、贴前皮肤不洁、适应证选择不当;病人皮肤损伤程度较轻,37 例病人为Ⅰ度损伤,1 例病人因敷料更换过于频繁发生Ⅱ度损伤,无Ⅲ度损伤。见表1。

表1 38 例使用水胶体敷料病例皮肤损伤原因及损伤程度单位:例(%)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水胶体敷料用于压疮护理有利于提高病人治愈率,但也存在致皮肤损伤的风险[5]。李玮桐等[6]研究指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需使用3M 透明贴膜固定,但由于贴膜反复去除、牵拉会造成患儿表皮部分或全部剥脱,发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不仅无法预防压疮,甚至可能增加压疮发生风险。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水胶体敷料致皮肤损伤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

3.1 水胶体敷料预防压疮致皮肤损伤的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38 例病人发生皮肤损伤的原因中占比最高的是敷料更换过于频繁,占42.1%;其次是贴前皮肤不洁和敷料更换不及时,分别占21.1%和26.3%;适应证选择不当占10.5%。与潘园[7]的报道一致。潘园[7]指出,贴敷时间等与病人发生皮肤损伤有不可分割的关联。具体分析:①若不能严格按照病人适应证选用水胶体敷料,反而会加重压疮症状[8];②频繁更换敷料、去除敷料时动作粗暴,易造成皮肤损伤;③敷料未与皮肤良好贴合,发生卷边,若未能及时处理,病人翻身等动作牵拉贴膜导致贴膜撕脱、皮肤损伤;④敷料贴敷之前,如果对皮肤、伤口处局部皮肤未能彻底清洁,可能会加重皮肤感染;⑤更换敷料间隔时间过长导致皮肤感染[9⁃10]。

3.2 护理对策分析

3.2.1 严格把握适应证 ①长时间卧床病人受压易发生压疮处;②Ⅰ期与Ⅱ期压疮病人;③轻度摩擦伤者。若不符合以上适应证,禁止使用。

3.2.2 规范操作方法 掌握水胶体敷料正确应用及移除技巧,打开包装,取出敷料,撕掉背衬纸,避免触碰粘面,贴敷时轻轻施加压力,使水胶体敷料的边缘与皮肤或伤口处粘接紧密,抚平敷料,防止敷料表面形成褶皱或与皮肤表面形成间隙。去除水胶体敷料时,先轻轻提起敷料一角,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向下按压皮肤,沿着皮肤水平方向缓慢移除,禁止垂直撕拉,敷料移除后,用手指反方向按摩皮肤[11]。

3.2.3 水胶体敷料更换频率 若病人局部皮肤破溃,建议每隔3 d 或4 d 更换1 次敷料;若伴有少量渗出,则可视情况缩短更换频次,每隔1 d 或2 d 更换1 次;若敷料潮湿、起泡,应及时予以更换,并分析潮湿的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若皮肤仅表现为发红,无破溃表现,则可适当延长为6 d 或7 d 更换1 次;若仅用于压疮预防,最长可以间隔半个月更换1 次[12⁃13];若病人皮肤较薄、脆弱,应尽可能减少水胶体敷料的更换频率;若发现敷料边缘有卷边,应及时剪掉,必要时更换敷料。

3.2.4 皮肤处理 应用水胶体敷料前应剪去或剔除粘贴部位的毛发,进行皮肤清洁、消毒处理,避免细菌滞留导致毛囊炎等,彻底干燥后进行粘贴,也可选择不含乙醇的皮肤隔离保护剂,在皮肤和敷料之间形成一层保护面[14]。此外,在敷料使用期间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减少卷边[15]。

4 小结

水胶体敷料对压疮的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其所致皮肤损伤的原因,也要从多方面进行观察,采取规范的贴敷方法,降低不良结局发生的概率,针对病人的个体情况制订护理对策,减少水胶体敷料不当使用造成的皮肤损伤,做到勤观察、早总结、早预防、早处理,帮助长期卧床病人减轻身心痛苦,预防压疮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胶体敷料的作用,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贴膜胶体压疮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态度的调查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分散系、胶体”的考点归类和规律总结
黄河水是胶体吗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学设计
手机贴膜
贴膜暴利:批发2元零售200
未来几年贴膜行业 DIY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