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颈椎固定翻身枕的制作及应用效果

2021-12-25王玮荻吴明珑

护理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平卧体位舒适度

詹 雪,王玮荻,吴明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430030

颈椎手术是治疗颈椎疾患常用方法之一,术后早期采取颈部制动维持中立位是保证术后康复的关键[1⁃3]。传统护理方法是病人平卧时颈部不垫枕,或垫小枕/毛巾,头的两侧放置砂袋或佩戴颈托制动,侧卧时头部垫普通枕[1,4]。但砂袋易于移动,不能有效固定,护士经常要调整砂袋位置,且侧卧位时需去除毛巾和砂袋,更换普通枕头,增加了护理难度及护理工作量[5]。此外,病人常诉颈部悬空,颈背部酸痛不适,影响睡眠;而且砂袋或颈托质地较硬,使用时需与颈部皮肤紧贴,对局部组织的压力较大,易造成病人不舒适,甚至发生压力性皮肤损伤[1⁃2]。鉴于此,我院骨科研制了一种新型颈椎固定翻身枕,应用于颈椎术后病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新型颈椎固定翻身枕的制作

新型颈椎固定翻身枕采用记忆棉或者乳胶垫一体成型,包括左侧枕、右侧枕和中间的平卧枕。左侧枕、右侧枕靠近颈部的一侧设有弧形凸起,其弧度与人体头颈部的弧度相匹配,增加侧卧时的舒适性;平卧枕由弧形颈枕及水垫组成。水垫为波浪形或圆环形,在弧形颈枕、左侧枕和右侧枕外有一体式枕套,水垫套与一体式枕套连接,并有带拉链的开口,方便更换水垫。水垫可以架空骨凸处,减少病人受压部位的压力和摩擦力,其缓冲空间还可起到局部按摩作用,增加舒适性。弧形颈枕高度为2.0~4.0 cm,水垫高度为1.5~2.0 cm,整个宽度为18.0~23.0 cm;左侧枕和右侧枕的高度为8.0~12.0 cm,宽度为23.0~28.0 cm。3 个枕头的高度根据人体平卧和侧卧所需的高度设计,平卧时高度符合人体生理弯曲,侧卧时枕头高度与肩宽相近。病人平卧时,通过左、右侧卧枕对头颈部进行固定,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平卧枕和侧卧枕之间采用流线型过渡,方便病人翻身,翻身后不须另外更换侧卧枕,方便省时。颈椎枕有专用外套,拆洗更换方便,易于消毒。见图1。

图1 新型颈椎固定翻身枕示意图

2 临床运用

2.1 应用对象 选取2019 年3 月—2019 年6 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97 例颈椎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 例,女36 例;颈椎病85 例,颈椎骨折7 例,颈椎肿瘤5 例;前路手术48 例,后路手术42 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7例。将2019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49例颈椎手术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9 年5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48 例颈椎手术病人作为观察组。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②能清晰地自我表达,无认知障碍;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或不稳定者;②无法配合调查者。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2.2 应用方法 两组病人均由经过统一培训并通过考核的责任护士实施术后体位护理。对照组病人平卧时不垫枕或颈部垫毛巾,头部两侧放置1 kg 的砂袋或佩戴颈托固定制动;侧卧时撤除砂袋,垫普通枕。观察组病人使用新型颈椎固定翻身枕,病人仰卧时,头、颈枕在平卧枕上,根据病人情况及舒适度安放不同类型的水垫,左、右两侧枕对头颈部进行固定、制动;侧卧位时直接翻身至侧卧枕上。

2.3 评价指标

2.3.1 舒适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病人的舒适度[6]。在评分标尺上标有0~10 的数字,代表舒适程度,0 分为无症状,1~4 分为轻度不适,5~7 分为中度不适,8~10 分为重度不适。术后24 h 由病人自评头颈部舒适度。

2.3.2 局部皮肤压力性损伤 观察、记录病人住院期间枕颈部及耳郭皮肤压力性损伤情况,采用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2016 年压力性损伤分期标准进行评价。Ⅰ期:非苍白性发红;Ⅱ期:部分皮层受损;Ⅲ期:全层皮肤缺失;Ⅳ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不可分期的压力性损伤及深部组织损伤[7]。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压力性损伤人数/总人数×100%。

2.3.3 调整体位花费时间 记录责任护士每次给病人更换体位花费的时间。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病人舒适度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舒适度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舒适度评分比较(±s)单位:分

注:t=-12.12,P<0.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舒适度评分1.98±1.21 4.63±0.93例数48 49

3.2 两组病人调整体位花费时间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调整体位花费时间比较(±s)单位:min

表3 两组病人调整体位花费时间比较(±s)单位:min

注:t=-40.69,P<0.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调整体位花费时间4.89±1.39 16.29±1.37例数48 49

3.3 两组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单位:例(%)

4 讨论

4.1 新型颈椎固定翻身枕能够提高病人卧位舒适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新型颈椎固定翻身枕前高后低的外形与人体颈椎生理力学相符,能够保证病人平卧位时的舒适性。两侧高、中间低的设计在保证病人对平卧起到固定的同时,使病人侧卧时枕头高度与肩宽相近。此外,左、右侧枕靠近颈部弧形凸起与人体头颈部的弧度相匹配,能够增加侧卧时的舒适度,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8]。

4.2 新型颈椎固定翻身枕能够降低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传统颈椎手术后采用砂袋或佩戴颈托制动、固定,材质较硬且透气性较差,长时间接触容易造成局部皮肤压力性损伤,本研究对照组中,7 例病人发生压力性损伤(5 例病人出现枕后压红,2 例病人出现耳郭压红,压之不褪色)。新型颈椎固定翻身枕采用记忆棉或者乳胶垫,材质较软,对病人颈枕部及耳郭压力较小;平卧枕上方水垫为圆环形或波浪形,水垫两面都有凹凸不平的线条,可减少枕后受压部位的压力和摩擦力,让颈部承受的压力更加均匀,避免病人出现压力性损伤。

4.3 新型颈椎固定翻身枕能够减少调整体位花费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调整体位花费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原因在于使用新型颈椎固定翻身枕,病人在由平卧位翻身至侧卧位时可直接卧于侧卧枕上,不需要去除毛巾、砂袋及更换枕头;由侧卧位翻身至平卧位时也不需要更换毛巾及使用两侧砂袋固定或佩戴颈托,减少了护士翻身操作步骤及时间。

5 小结

本研究自制的新型颈椎固定翻身枕可提高颈椎术后病人卧位舒适度、降低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缩短调整体位花费时间。

猜你喜欢

平卧体位舒适度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平卧菊三七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平卧位输尿管插管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护理分析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私人定制和舒适度完美结合的典范 金地九龙壁别墅影音室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