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内部控制与商业信用融资*
——基于内外部协同治理机制检验
2021-12-25霍永强
于 波,王 威,霍永强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2.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44)
一、引言
融资约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产业转型背景下,如何发挥非正规金融的互补功能,强化商业信用融资的资金支持,增加除银行借款外的融资选择,已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现实中,由于资本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外部投资者出于风险监督和补偿考虑,往往会要求更高的资本回报率(宋婕等,2019)。银行业主导的金融体系,普遍存在规模歧视和所有权偏好,导致资金流向大型国企,从而出现信贷错配。为缓解融资约束,企业会借助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而寻求商业信用融资。随着商业信用融资的广泛运用,其已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Allen等,2005)。商业信用根植于产业链,是企业在购销环节中因延期支付货款或提前收取销售款形成的关系型债务契约,信任是商业信用建立的前提。然而,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降低彼此间的信任度,进而减少交易成功概率。基于此,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增加信息传载量,成为增强上下游企业间信任机制的关键举措,有利于充分发挥商业信用融资的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和深化,数字时代的媒体发展迅猛。作为公司外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的治理效果备受关注。目前,有关媒体报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并购收益等方面。媒体报道能够约束管理层关联交易和隐性收益(Dyck等,2008),揭露企业欺诈和财务舞弊现象(Miller,2006),引发行政监管机构介入和监督企业违规整改行为等(李培功和沈艺峰,2010)。在金融市场中,媒体作为信息中介,主要通过信息挖掘、筛选、分析和传播等手段向社会公众提供真实有效信息,但媒体的追捧报道可能会激发管理层过度自信、提高并购溢价水平(陈泽艺和李常青,2020)。近年来,少数文献研究了媒体报道对权益融资和融资成本的影响(卢文彬等,2014;夏楸等,2018),较少考察媒体报道对非正规外部融资(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基于供应商视角,宋婕等(2019)发现商业信用融资是媒体报道缓解融资约束的关键,但未对媒体报道如何影响商业信用融资的作用机理作深入分析。理论上,商业信用作为一种关系型契约,其事前评估、事中交易和事后监督离不开与供应商们建立起的信任机制(刘进等,2018)。信任机制越稳固,交易成本越低,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规模越大。那么,媒体报道能否发挥信息中介和外部治理作用,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产生影响呢?此外,媒体报道作为外部制度,本身并不参与企业内部活动,并不构成影响商业信用融资的直接动因,那么,媒体报道是否会通过内部治理路径对商业信用融资产生影响?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深刻揭示媒体报道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效果,这对企业如何完善内外部治理机制以促进商业信用融资意义重大。
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第一,从外部环境出发,研究媒体报道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拓展了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视角。第二,引入内部控制治理机制,将媒体外部治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相结合,拓宽了内外部治理机制的理论研究边界,打开了媒体报道与商业信用融资关系的理论“黑箱”,对于加快完善媒体监督、不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功能、弥补信贷市场资源配置不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三,基于内外部差异进一步探究企业内外部协同治理机制对于商业信用融资的具体影响,发现企业所在地政府管制越弱、市场化程度越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越低、银行借款占比越低,媒体报道与内部控制对于商业信用融资的协同改善效应越明显,为促进企业提升内外部协同治理水平、降低信息不对称,改善企业商业融资环境、合理使用商业信用提供了参考。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完美资本市场下,企业的投资行为不受财务状况影响,内外部融资可实现无差别替换。现实中,不完全信息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重复博弈带来的交易摩擦,致使企业难以实现投资效率最优。Stiglitz和Weiss(1981)发现,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不仅增加事先信息搜集成本和事后监督执行成本,还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企业即便愿意支付高昂利息,也难以获取银行的信贷支持。大量研究表明,商业信用融资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在购销环节中广泛运用,尤其在市场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商业信用融资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甚至超过了银行借款。商业信用何以大量且普遍存在?Ge和Qiu(2007)认为,商业信用是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下的均衡结果。从需求导向出发,替代性融资理论认为,信贷配给导致部分企业难以获得充足的银行借款,只能借助商业信用融资。从供给角度出发,买方市场理论认为,商业信用的存在与买方市场势力、信用有关。出于交易动机,供应商愿意向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以此增加销售额和提供质量保证(Fabbri和Menichini,2010)。相比银行债权人,供应商更具信息优势。方红星和楚有为(2019)认为,供应商与企业间存在长期合作关系,在频繁的贸易来往中掌握更多的私有信息;商业信用与货物供应直接挂钩,一旦客户出现违约,供应商可以随时终止供货,企业变更合作伙伴面临较高成本,因此供应商以中断供货威胁可以降低坏账风险;即使企业面临破产危机,供应商也能通过存货变现降低财产损失。
(一)媒体报道与商业信用融资
供应商向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融资,实质上是资金使用权让渡的一种营销方式,存在着资金被侵占的信用风险。供应商相比于银行债权人掌握的信息优势主要是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数量,而信息质量上的优势并不明显。因此供应商除了本身掌握客户信息外,还应该密切关注外部市场中介提供的信息,如分析师预测、机构投资者评估和审计意见等。黄波和王满(2018)发现,分析师跟踪能够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张勇(2013)基于信任视角考察了审计意见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发现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可得性更强。那么,作为外部市场信息的另一重要媒介,媒体报道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有何影响?
信息功能假说认为,媒体跟踪报道可以向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企业已有(公布)信息,从而提高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有效性,以减少市场摩擦。权威媒体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信息筛选、加工能力,善于从旧信息中提炼重要信息和创造新信息,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邵志浩和才国伟,2020)。作为独立第三方,媒体报道同时也是机构投资者、分析师和债券评级机构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有助于减少预测偏差(谭松涛等,2015)。供应商所提供的商业信用融资规模主要取决于其与下游企业间的信任程度(Wu等,2014),媒体报道作为重要的外部信息披露渠道,能够提高上市企业信息透明度,有助于提高供应商掌握企业信息的质量,从而推动彼此间信任机制形成和降低交易成本。可见,媒体报道能够减少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信息质量,减少交易双方事前的信息搜集成本和事后监督、执行成本,从而促进商业信用融资。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媒体报道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显著正相关。
(二)媒体报道与内部控制
媒体报道同法律法规、会计师审计报告等都属于企业外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良好运行提供有效保证。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说,企业控制包含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两部分,都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已有文献也证实了企业外部控制对内部控制存在显著影响(张继德等,2013)。
就媒体报道而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媒体跟踪起到外部监督作用。Miller(2006)指出,通过传播其他中介信息(分析师报告、审计报告、法律诉讼等)和自我挖掘创造新信息等途径,媒体可以监督企业和防范会计欺诈。通过行政手段介入,媒体监督可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李培功和沈艺峰,2010)。此外,媒体监督和曝光还能抑制盈余操纵动机和大股东关联交易行为的发生(孔东民,2013)。暴露在媒体聚光灯下的违法暗箱操作容易受到媒体跟踪,增大丑闻败露的概率,出于自身安全考虑,企业有动机完善自身内控体系。另一方面,媒体通过舆论压力触发声誉机制。媒体揭露财务舞弊、违法违规等企业负面丑闻从而引发舆论风波,导致企业社会形象和管理层声誉受损,这将迫使企业和管理者尽快纠正违规行为,以避免舆论进一步发酵。尽管如此,涉事企业也仍是监管机构重点监控对象,未来面临的行政处罚和法律诉讼几率更大(李培功和沈艺峰,2010),这是因为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引起的违规违法行为不仅会使得媒体争相关注,也会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督察注意力。因此,受媒体关注度较高的企业面临更强的外部监督和更大的声誉压力,这会促使企业减少机会主义行为,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媒体报道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正相关。
(三)媒体报道、内部控制与商业信用融资:内外部协同治理机制
信任是商业信用建立的前提基础。商业信用融资作为一种关系型契约融资方式,深受契约双方彼此信任程度影响。信任度越高,意味着企业机会主义行为越少,按期还款的可能性越高,供应商不确定性越低,交易成功概率越高且成本越低,因此供应商倾向于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孙兰兰等,2017)。刘凤委等(2009)指出,信任对商业信用融资模式的选择意义重大,信任度越高,企业倾向于采取应付账款等交易成本较低的商业信用模式。在研究审计意见这一外部控制与商业信用融资的关系中,张勇(2013)发现社会信任与外部审计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标准审计意见可以弥补社会信任欠缺,从而可增强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获取能力。
媒体报道可能通过内部控制影响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任度。从非正式制度视角,张萍和徐巍(2015)发现媒体监督通过内部控制的中介效应影响审计意见的出具。理论上,审计师与供应商同属于外部利益相关者,由于企业内部业务的复杂性和内部治理的隐蔽性,审计师面临的审计失败风险和供应商可能遭受的坏账风险因果类似。因此,媒体通过持续追踪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向供应商传递企业内部控制有无缺陷、是否存在重大隐患,以帮助供应商识别企业优劣。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意味着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稳健性越好,会计信息质量也越高(Hui等,2012),能够弱化信息风险和降低可操纵性会计盈余可能性,也意味着企业潜藏风险问题趋少,供应商与企业间信任得以增强,愿意提供商业信用融资的也越多。刘进等(2018)基于信任视角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对商业信用融资的正向影响显著。基于货币政策变更视角,郑军等(2013)考察了内部控制质量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得出在货币紧缩期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仍然获得较多的商业信用融资。
在自身监督机制失效、外部法律制度监督难以覆盖情况下,企业或管理层极易产生投机动机和实施暗箱操作,企业透明度较低,系统性风险和隐患较高,弱化了供应商对企业的信任度。此时,媒体报道提供了企业进行公司治理的源头,内部控制成为提高信任度的路径与作用机制。媒体报道给予企业行政压力与市场压力,企业考虑到外部监管与自身声誉会建立一套合适、有效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从而提高了与供应商间的信任程度,也能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3:内外部协同治理是媒体报道影响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作用机制。
三、变量选取与模型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按以下要求筛选样本:剔除金融业、ST*、ST与PT、上市年限不足一年的样本数据、剔除关键变量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获得16755个样本观测值。媒体报道数据来自新闻量化舆情数据库,分年度汇总企业的媒体报道数量并按照调整后新闻情感评分区分媒体报道倾向。内部控制指数取自迪博(DIB)数据库,其他财务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此外,为消除异常值影响,对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Winsorize处理。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商业信用融资(TC)
商业信用融资规模(TCS):借鉴陆正飞和杨德明(2011)的研究设计,将企业期末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账款之和与期末总资产之比作为商业信用融资规模的替代指标。为使结果更可靠,本文基准回归使用TCS度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水平,同时在稳健性检验中使用企业期末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账款之和与营业收入之比衡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
2.核心解释变量:媒体报道(MEDIA)
媒体报道数据来自新闻量化舆情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多模块媒体量化指标库。本文的媒体报道数据主要取自新闻基本信息表和报社基本信息表,通过数据筛选和匹配汇总得到。选取该数据的原因在于:新闻基本信息表内容覆盖全面,每篇报道拥有独立编码、报社代码、相关上市公司代码和调整后情感倾向评分,可以分年度汇总企业受到的媒体关注量,并根据新闻情感评分区分媒体报道倾向。此外,将报社代码与报社基本信息表的报社名称匹配,可以筛选出权威媒体报道,避免媒体报道偏差。本文借鉴李培功和沈艺峰(2013)的做法,选择8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权威报刊,分别是《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和《第一经济日报》,前四类为政策导向报,后四类为市场导向报。
媒体关注度代表媒体报道总量,以上市公司代码分年度汇总。报刊新闻量化舆情数据库在对新闻内容进行分析时,拆分句子后界定句子语气,对句子所在位置赋予不同权重,通过加权后的情感总分占句子总数的比重得到整体情感评分,评分值在-1到1之间。基于此,本文将整体情感倾向评分大于等于0界定为非负面报道(MED_P),整体情感倾向评分小于0界定为负面报道(MED_N),同样以上市公司代码分年度汇总8大全国性报纸对上市公司的新闻数量。
内部控制质量(IC)借鉴刘进等(2018)做法,用“迪博(DIB)内部控制指数/1000”来衡量,该指数越高,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
3.控制变量
借鉴已有文献,将公司规模(SIZE)、总资产收益率(ROA)、成长性(GROW)、经营活动现金流(CF)、资产负债率(LEV)、两职分离率(DUAL)、企业年龄(AGE)、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和产权性质(STATE)设为控制变量。此外,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情况还会受到企业所属行业、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松紧的影响,因此加入行业哑变量(IND)以及年度哑变量(YEAR)进行控制。
本文具体变量说明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三)模型设定
借鉴既有研究,构建模型(1)-(3)检验媒体报道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同时,为了缓解内生性问题以及媒体报道的滞后效应,本文对自变量媒体报道和控制变量进行滞后一期处理。
模型(1)、(2)用以检验媒体报道对商业信用融资和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其中:MED表示媒体报道,包含非负面媒体报道MED_P与负面媒体报道MED_N;TCS表示企业商业信用融资;IC为内部控制质量代理变量。模型(3)用以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在媒体报道影响商业信用融资中的传导机制作用。构建媒体报道与内部控制质量交互项MED×IC,在系数和显著一致的基础上,若交互项MED×IC系数仍显著且符号一致,则说明媒体报道会通过内部控制改善企业商业信用融资。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的描述性结果显示,样本公司的商业信用融资的均值为0.136,最大值为0.541,最小值为0.000,表明商业信用融资是上市公司外部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非负面媒体报道的均值为2.888,最大值为7.437,标准差为1.387;负面媒体报道的均值为2.017,最大值为6.495,标准差为1.305,说明当前上市公司外部媒体报道差异较大。其他相关变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尤其是不同公司内部控制差异明显,部分公司甚至内部控制评分为0,说明部分公司内控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样本公司规模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较大,但平均值较为集中;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44.5%,说明样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低。此外,本文计算了各主要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都在2以内,均小于10,表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基本回归结果分析
表3汇报了模型基本回归结果。由列(1)、(2)可以发现, MED_P对TCS与IC的回归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下为正,表明非负面媒体报道显著提升了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与内部控制质量,假设H1与假设H2初步得到证实。列(3)中交互项MED_P×IC的回归系数在5%显著性水平下为正,这意味着非负面媒体报道越多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进而能够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由列(4)、(5)可以发现, MED_N对TCS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表明负面媒体报道对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影响不显著; MED_N对IC的回归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下为负,表明负面媒体报道显著降低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另外,列(6)中交互项MED_N×IC的回归系数也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非负面媒体报道有助于企业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并获得商业信用融资,但负面媒体报道对商业信用融资影响不大,即内外部治理机制仅存在于“非负面媒体报道—内部控制—商业信用融资”的传导路径中,假设H3得到验证。
表3 基准回归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尽管前文在模型设定中考虑将自变量以及控制变量滞后一期以缓解内生性问题,但仍旧可能存在媒体报道测量误差和不可观测变量遗漏等内生性干扰。同时,考虑到基本回归中负面报道与内部控制协同治理机制失效,在后续检验中着重考察非负面报道的影响。
1.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
首先,在稳健性检验中采用2SLS工具变量法对模型重新检验。借鉴黄俊和郭照蕊(2014)做法,以地区媒体行业发展水平(DEVMED)作为非负面媒体报道的工具变量。其中,地区媒体行业发展水平用地区年度报纸总印数除以总人口表示。表4汇报了工具变量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回归结果,企业非负面媒体报道MED_P、内部控制质量IC及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仍然显著为正,说明在考虑内生性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是稳健可靠的。
表4 工具变量回归结果
2.替换关键变量
为了进一步验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通过替换变量的方法进行检验。第一,采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账款三者总和与营业收入比值(NTCS)替换原有商业信用融资被解释变量,对模型重新回归;第二,考虑到目前互联网发展以及网络媒体对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可能产生的影响,采用非负面网络新闻报道MED_I替代非负面报纸媒体衡量媒体关注度进行回归,网络新闻报道数据来源于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其他变量选取同表1,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表5列(1)-(3)表明非负面网络媒体报道对商业信用融资的正向影响依旧显著,且内部控制质量仍然是媒体报道提升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作用机制。表5列(4)-(6)表明非负面网络媒体报道同样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路径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产生正向影响,企业外部媒体报道与内部控制仍存在协同治理效应。
表5 替换变量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MED_I 0.004***(0.001)0.002**(0.001)-0.001(0.003)IC -0.027(0.017)-0.024(0.025)MED_P×IC 0.012**(0.005)MED_I×IC 0.009*(0.005)控制变量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AR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IND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N 16755 16755 16755 16755 16755 16755 R-squared 0.287 0.192 0.288 0.291 0.207 0.290
五、进一步分析
(一)外部环境差异影响
李培功和沈艺峰(2010)研究发现,媒体报道的监督机制会引发行政监管介入,通过加强监管、扩大处罚成本来约束企业违法违规动机,能起到事前监督作用。通常政府管制较为宽松的地区,政府较少干预市场,有助于媒体保持客观独立、自由发声,能较好发挥监督作用。基于此,本文借鉴戴亦一等(2011)的研究,选取王小鲁等编制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①王小鲁等编制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数据只包含偶数年份且仅截止到2016年,本文对2013、2015年数据用前后年均值代替,2016年后数据通过拟合法得出,下同。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指数,衡量企业注册所在地政府管制强度。该指数越大,说明政府管制越弱,媒体报道的监督作用将越强。本文以地区年度中位数的政府管制强度进行分组,重新进行回归。表6列(1)-(2)结果证实,非负面媒体报道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改善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主要存在于政府管制弱的地区,政府管制较为宽松的地区媒体报道外部治理效应更强。
表6 外部环境差异影响下内外部协同治理机制检验
此外,商业信用融资作为供应链企业间缓解融资约束的非正规金融方式,受地区市场化发展程度影响较大。一般而言,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之间销售往来越频繁,商业信用使用频率也越高,媒体报道的信息中介作用也越强。本文选取王小鲁等编制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中的“市场化进程”指数,衡量企业注册所在地市场化程度,该指数越大,说明市场化程度越高。本文以企业所在地年度中位数的市场化程度进行分组,重新进行回归。表6列(3)、(4)结果证实,企业所在地市场化程度越高,外部媒体报道与企业内部控制对于商业信用融资的协同提升效应越明显。
(二)企业内部差异影响
根据前文分析,媒体报道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缓解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信息不对称,提高双方信任程度,进而改善商业信用融资状况。因此,媒体报道与内部控制的协同治理效应应该主要存在于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的企业当中,因为这些企业的供应商更有可能通过媒体报道信息做出商业信用供给决策。本文借鉴Kim和Verrecchia(2001)做法通过KV度量法测量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并按年度中位数分组进行回归以验证这一推测。表7列(1)、(2)结果证实,媒体报道与内部控制对于商业信用融资的协同提升效应在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这也表明媒体报道与内部控制在改善商业信用融资中的信息效应更明显。
此外,我国正规金融体系建设不健全,存在信贷歧视与资源错配现象,商业信用融资是企业弥补银行借款不足的一种替代性融资方式。因此,相比于银行借款充足的企业,银行借款欠缺的企业更可能通过商业信用融资方式缓解融资约束。此时,外部媒体报道也更可能改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通过信号传递效应提升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状况。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本文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总资产衡量企业银行借款状况,并按年度中位数分组进行回归。表7列(3)、(4)结果证实,相比于银行借款充足企业,媒体报道与内部控制对于商业信用融资的协同提升效应在银行借款占比较低企业中更加显著,这也表明企业内外部治理优化可以提高商业信用融资进而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
表7 企业内部差异影响下内外部协同治理机制检验
六、结论与启示
媒体是信息化时代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随着互联网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媒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贷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资源配置不均现象,商业信用逐渐成为企业缓解资金约束的重要替代性融资方式。媒体对上市企业的外部治理效应已经过国内外学者的经验证据支持,但是其对供应链企业间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以及传导路径目前还缺少足够的关注。基于此,本文试图探讨媒体报道这一外部治理载体对企业内部控制与商业信用融资产生的影响以及内部外部协同治理机制。
本文在匹配2012-2019年沪深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与媒体报道数据基础上,分析外部媒体报道对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非负面媒体报道显著促进了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第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是媒体报道影响商业信用融资的作用路径,即在外部的媒体报道与企业内部控制协同作用下,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得到提高,内外部协同治理机制有效。第三,媒体报道与内部控制对于商业信用融资的协同治理效应受企业内外部差异影响。相比于所在地政府管制强、市场化程度低的企业,所在地政府管制弱、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受媒体报道与内部控制协同效应影响更大,商业信用融资提升更显著;相比于信息披露质量高、银行借款占比高的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低、银行借款占比低的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受媒体报道与内部控制协同提升效应更明显。
本文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如下:第一,监管机构应当充分重视媒体传递的信息,作为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特别是在政府监管较为宽松、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媒体报道的信息中介作用更加明显,更要加强对媒体报道的监督和管理。第二,媒体行业应当加强自律制度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因“媒体俘获”而出现新闻失真,进一步提升新闻媒体专业化、中介性和独立性。第三,供应商和外部投资者在做出信贷决策前,应当充分搜集媒体关于融资企业的各种报道,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提高所获得信息的透明度,鼓励对资信良好、内控完善的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对深陷丑闻、存在内控缺陷的劣质企业需谨慎对待。第四,企业应当意识到内外部协同治理对于融资决策的影响,要努力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做到激励约束相容,内外部治理协同发展,促使管理层勤勉尽责工作,努力维护企业形象,借助媒体正面宣传提高市场参与者信任度,促进产融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