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中地区设施番茄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2021-12-25于克俭邢茂德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穗果悬浮剂蚜虫

于克俭 邢茂德 耿 军

(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淄博255033)

农业绿色生产(Green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e)一词,最早来源于工业的绿色生产和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在习主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动下,逐步形成农业绿色生产的概念。它是指以药肥减量增效为目标,以农艺农机融合为手段,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最少化的一种综合措施。是绿色农业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含绿色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其生产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等。

山东是我国设施蔬菜的主要发源地,寿光是最早种植设施蔬菜的主要地区,淄博市紧邻寿光市,是山东省设施蔬菜产量仅次于寿光市的设施蔬菜种植地区,主要种植设施番茄和设施西葫芦。本文作者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设施番茄绿色生产的几个主要方面介绍设施番茄绿色生产技术,以期促进设施番茄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及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1 绿色栽培技术

1.1 保护地设施

建造的设施符合DB 37/T 391 山东ⅠⅡⅢⅣⅤ型日光温室(冬暖大棚)建造技术规范,提倡使用半地下式新型大棚。

1.2 播种时间

秋冬茬在6 月下旬至7 月上中旬;早春茬在12 月上旬至12 月下旬。

1.3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耐弱光、连续结果力强、优质、高产、耐储运、商品性好的品种。

1.4 种苗育苗与选择

种苗育苗符合DB 37/T 1991-2019 番茄穴盘育苗技术规程,选择苗龄一致、株高整齐、长势旺盛的正规育苗工厂生产的番茄种苗。

1.5 定植

1.5.1 起垄、施肥 定植前10~15 d,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 000~5 000 kg, 化肥折纯N 10.1 kg、P2O512.0 kg、K2O 13.0 kg,不宜用含氯化肥。若连作3 年以上,大棚增施番茄专用菌剂。按垄宽70 cm、垄高10 cm、沟宽50 cm 起垄。

1.5.2 定植时间与方式 7 月下旬至8 月上中旬或1 月中旬至2 月上旬定植,采用大小行、垄作栽培,每亩定植2 700~2 800 株。幼苗上嫁接夹应在绑好第一道蔓后取下。

1.6 田间管理

1.6.1 温湿度管理 ①苗期。白天室温保持在28~30℃,夜间保持在17~20℃,地温≥12℃。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室温达不到30℃,不宜放风。②开花期。白天室温保持在22~26℃,夜间保持在15~1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③结果、采收期。白天室温保持在20~30℃,夜间保持在13~15℃,夜间不低于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

1.6.2 光照管理 采用透光性好的无滴耐候功能膜覆盖大棚,温室后墙设置反光幕。及时清除膜上灰尘,在保证棚内温度的前提下,尽量延长光照时间。连阴雪天,要揭开草毡透光。久阴咋晴天气,要缓慢增加透光量,防止闪苗。久阴天气,使用植物补光灯补光。

1.6.3 肥水管理 有条件的情况下,设施番茄内建议采用行内膜下滴灌、行间铺设稻壳技术。①苗期。苗期20~30 d,定植时浇一遍透水,每亩用水量20 m3,以后灌溉周期为8~10 d,共灌溉2 次,每亩用水量8 m3。②开花期。番茄第一穗坐果、第二穗开花时灌溉1 次,每亩用水量12 m3。用肥量为N 3.6 kg、P2O52.3 kg、K2O 3.6 kg,宜采用冲施肥。③结果初期。番茄第二穗开花至采收时间为55~60 d。灌溉周期为20~22 d,共灌溉3 次,每亩用水量12 m3。用肥量为N 3.0 kg、P2O51.5 kg、K2O 6.0 kg,宜采用冲施肥。④采收期。采收前期:番茄第一穗果开始采收至第六穗果采收中期时间为80~90 d。灌溉周期为25~27 d,共灌溉3 次,每亩用水量15 m3。用肥量为N 3.0 kg、P2O51.0 kg、K2O 4.8 kg,宜采用冲施肥。⑤采收盛期。番茄第七穗果开始采收至第十五穗果采收中期时间为70~80 d。灌溉周期为15~17 d,共灌溉5 次,每亩用水量12 m3。用肥量为N 2.0 kg、P2O50.5 kg、K2O 3.3 kg,宜采用冲施肥。提倡一年两季种植,只采收7~8 穗果。⑥收末期。番茄第十五穗果开始采收至采收结束时间为25~30 d。灌溉周期为15~17 d,共灌溉3 次,每亩用水量14 m3。用肥量为N 2.5 kg,宜采用冲施肥。

1.7 其他管理技术

1.7.1 吊蔓、整枝 植株30 cm 时及时吊蔓,单干整枝,留6~8 穗果。一般侧枝长至5~7 cm 时进行前期打杈。植株长旺后,侧枝1~2 cm 时及时摘除,选择晴天操作。先摘除健康株,再摘除弱株,病株要彻底拔除。

1.7.2 摘叶 及时摘除老叶、黄叶、病叶和密叶,摘除的叶片要深埋。当第一穗果采收完后,其下部的叶片全部摘除。换头整枝在第三穗花开时进行,在第三穗花上留2 叶去顶,再在下部留一侧枝代替主枝生长,当第一侧枝第2~3 穗花开时,按上述方法去顶留枝,以此类推。

1.7.3 摘心 根据栽培目标,果枝上的果穗长足一定数量时,穗前留2 片叶去顶。

1.7.4 落蔓 当果实采收到3~4 穗时,可摘除果实以下老叶,将嫁接处固定好,把植株嫁接口以上部分降低高度进行落蔓,采收后加强肥水管理,促进丰产丰收。

1.7.5 授粉 有条件的,采用熊蜂授粉,蜜蜂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可采用蜜蜂授粉,不宜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授粉。蜂箱离地面1.0~1.4 m,盛花期每亩80 只熊蜂或蜜蜂,熊蜂每60 d 更新1 次。

1.7.6 疏花疏果 如果每穗花数量太多,应将畸形花或小花摘除,每穗保留4~5 朵花即可。授粉后,如果坐果太多时应及时疏果,早熟品种留4~5 个果,晚熟品种留3~4 个果。小型番茄可适当多留果或不进行疏果。

1.7.7 分批采收 番茄成熟后,及时分批采收,促进后期果实膨大。

2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生态调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治为主,科学使用农药为辅”的防治原则,综合防治番茄病虫害。

2.2 主要病虫害

2.2.1 主要病害 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线虫病、病毒病等。

2.2.2 主要害虫 蚜虫、温室白粉虱、斑潜蝇、蓟马等。

2.3 生态调控

2.3.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多种病害的番茄品种。

2.3.2 创造利于番茄生长的环境 ①调温、降湿。采用新型塑料大棚、及时放风等措施调节棚内温度,采用水肥一体化、行内起垄覆膜、行间覆盖水稻壳、及时放风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②补光。采用塑料大棚后墙悬挂反光幕或特殊植物用太阳光转换膜、棚顶悬挂一定数量植物补光灯等措施在久阴天气补光。③补CO2气肥。采用棚顶悬挂CO2发生器等措施补充棚内CO2含量。④加强肥水管理。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根据设施番茄需肥水规律,及时补充肥水。

2.3.3 培育健康植株 采用疏花疏果、及时清除病残体等措施培育健康植株。

2.4 物理调控

2.4.1 纱网阻隔 采用在覆盖塑料大棚下方通风带和出入口设置40 目纱网的措施隔绝棚外害虫,如温室白粉虱、蚜虫等。

2.4.2 黄色粘板诱杀 在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每亩30~40 块,15~30 d 更换1 次,可诱杀温室白粉虱、蚜虫、斑潜蝇等害虫。

2.5 生物防治

2.5.1 温室白粉虱防治 在温室白粉虱发生初期,在塑料大棚内均匀悬挂丽蚜小蜂蜂卡,每亩每次使用1 500~2 000 头,7~10 d 释放1 次,连续释放5~6 次。如果大棚防虫网能完全挡住白粉虱进入,可停止放蜂。放蜂期间,大棚内应铺盖地膜,并正常通风,温度应控制在白天20~35℃、夜间15℃以上。

2.5.2 蚜虫防治 ①释放异色瓢虫。在蚜虫发生初期,在塑料大棚内均匀悬挂异色瓢虫卵卡,每亩每次使用2 000 头,15~20 d 释放1 次,连续释放2~3 次。②间作大蒜。在蚜虫发生初期,在行间每10 m 种植1~2 棵大蒜,也可起到避蚜的作用。

2.5.3 使用混合菌剂 在播种前后,采用沟施、喷雾、灌根等方式使用番茄专用混合菌剂可防治连作障碍引起的番茄病害。

2.5.4 使用沼液灌溉 有条件的可采用沼液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可防治部分害虫和提高番茄品质。

2.6 科学使用农药

2.6.1 灰霉病、叶霉病 发病初期,使用1 000 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60~80 g/亩、1.0 亿cfu/g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剂60~100 g/亩、1.5%苦参·蛇床素水剂40~50 mL/亩、30%嘧环·戊唑醇乳油40~60 mL/亩、38%唑醚·啶酰菌悬浮剂30~50 mL/亩、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0~30 mL/亩等叶面喷雾,5~7 d 1 次,连喷2~3 次。

2.6.2 早疫病、晚疫病 发病初期,使用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400 倍液、9%互生叶白千层提取物乳油67~100 mL/亩、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60 g/亩、25%嘧菌酯悬浮剂24~32 mL/亩、23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50 mL/亩、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7~100 g/亩等叶面喷雾,5~7 d 1 次,连喷2~3 次。

2.6.3 青枯病 发病初期,使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5 亿cfu/g 荧光假单胞杆菌颗粒剂300~600 倍液、5 亿cfu/g 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悬浮剂2~3 L/亩、50 亿cfu/g 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灌根防治。

2.6.4 病毒病 发病初期,使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86~107 mL/亩、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75~100 g/亩、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167~250 g/亩、6%低聚糖素水剂60~80 mL/亩等叶面喷雾,5~7 d 1 次,连喷2~3 次。同时,结合蚜虫防治,效果更佳。发病严重的植株,应拔出病株。

2.6.5 蚜虫 发生初期,使用1.5%苦参碱水剂30~40 mL/亩、5%高氯·啶虫脒乳油35~40 mL/亩、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0~20 mL/亩等叶面喷雾,5~7 d 1 次,连喷2~3 次。

2.6.6 白粉虱 发生初期,使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5~30 mL/亩、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15 g/亩、25 g/L 联苯菊酯乳油20~40 mL/亩、3%啶虫脒微乳剂30~60 mL/亩等叶面喷雾,5~7 d 1 次,连喷2~3 次。

2.6.7 斑潜蝇、蓟马 发生初期,使用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60 mL/亩、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4~18 mL/亩叶面喷雾,5~7 d 1 次,连喷2~3 次。

3 农业废弃物回收与利用

3.1 不可分解农业废弃物

不可分解农业废弃物主要指地膜、棚膜、化肥、农药包装袋及编织绳等。此类废弃物统一分门别类收集到定点回收站,由专人负责回收利用。

3.2 可分解农业废弃物

可分解农业废弃物主要指番茄病残体、整枝后的枝条和废叶、收获后的番茄植株等。此类废弃物收集到定点场所,进行统一发酵、腐熟后作为肥料使用。

4 环境整理

4.1 生产环境整理

生产区主道路有条件的要统一硬化,蔬菜大棚沿主道建造,大棚出口与主道间有条件的应铺砖,整个生产区做到整齐、整洁。

4.2 物品放置

设施番茄绿色生产所用生产资料、机械、番茄盛放器具等使用前后分门别类放置,尤其是农药要单独放置; 生产资料与商品番茄及其盛放器具分别放置,不可混放。

猜你喜欢

穗果悬浮剂蚜虫
日光温室不同果穗番茄品质差异性研究
蚜虫婆婆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圣女果如何科学施肥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番茄整枝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