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豆新品种成胡23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1-12-25鲜东锋杨秀燕余东梅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分枝蚕豆亩产

鲜东锋 杨 梅 杨秀燕 余东梅 项 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成都610066)

蚕豆属越年生(秋播)或一年生(春播)的冷季豆类草本植物,是豆类中仅次于大豆、四棱豆和羽扇豆的高蛋白作物[1]。据FAO 统计,2019 年世界蚕豆种植面积为257.7 万hm2、总产量为543.2 万t,我国种植面积为84.0 万hm2、总产量为174.1 万t,分别占世界总量的32.6%和32.1%。四川省蚕豆常年种植面积约在13.3 万hm2、总产约20 万t,但蚕豆属于常异花授粉作物,经多年种植后,品种易混杂、退化,导致抗性弱、产量低、品质差[2-3]。为选育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蚕豆新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3 年采用优系一号作母本,以耐赤斑病、分枝力强、多荚型自育品种成胡13 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系统选育出成胡23(原代号:成胡200304-2),于2019 年10 月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应种植区域为四川、云南、贵州、江苏、湖北及重庆等6 个省市。

1 选育过程

成胡23 是用常规育种方法人工杂交后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母本为优系一号,父本为分枝力强、多荚型自选品种成胡13。F1代收获了24 个荚、33 粒杂交种,第二年将F1代种子混合播种,与其原亲本进行比较,明显与亲本不同。原亲本优系一号株高偏高、不抗倒,茎枝数多、有效分枝偏少、始荚高度偏高,而F1代植株有效分枝明显增多、单株结荚数增多、始荚高度降低。成熟期选择株高适中、单株有效分枝3 个以上、单株结荚节数较多、始荚高度较低的植株进行挂牌,根据不同的性状表现分成不同的株系。从F3开始采用改良混选法,历年只淘汰明显的劣株,适当增加优良单株收获数量,直至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一致时,进入下一级产量鉴定试验。2011 年收获表型稳定、长势整齐、成熟一致的稳定株系‘200304-2’。2011-2012 年将收获的‘200304-2’株系与成胡10 号进行测产,2012-2014 年参加蚕豆产量鉴定,2014-2016 年参加蚕豆品种比较试验,2016-2018 年参加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蚕豆联合鉴定试验。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幼苗直立、绿色,株高90.3~100.7 cm,主茎分枝4.5 个,叶色为浅绿,叶形为椭圆形、钝尖,叶片中等大小。无限花序,花色为浅紫色。硬荚,直形,成熟时荚黑褐色,荚长为7.9 cm,荚内籽粒自由式排列,田间不裂荚。籽粒为中厚型,种皮为灰黄色,种脐为黑色。单株荚数14.6 个,单荚粒数1.9 粒,单株粒数26.0 粒,单株粒重29.9 g,百粒重111.2 g。

2.2 生物学特性

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86~196 d。苗期长势旺,抗旱能力强,苗期耐冷,花荚期耐旱,分枝力强,不裂荚,熟相好。

2.3 品质

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检测,蛋白质含量(干基)27.7%,淀粉含量(干基)35.5%。

3 产量表现

2012-2013 年,参加产量鉴定试验,折合亩产198.5 kg,较对照成胡10 号的167.0 kg 增产18.7%。2013-2014 年,参加产量鉴定试验(第二年),折合亩产217.6 kg,较对照成胡10 号的195.3 kg 增产11.4%;2 年平均亩产208.1 kg,较对照增产14.8%。2014-2015 年进入品种比较试验,折合亩产199.8 kg,较对照成胡10 号的158.8 kg 增产25.8%。2015-2016 年品比试验(第二年),折合亩产236.9 kg,较对照成胡10 号的226.1 kg 增产4.7%;2 年平均亩产218.4 kg,较对照增产13.5%。

2016-2017 年,成胡23 参加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蚕豆联合鉴定试验,9 个参试点平均亩产172.5 kg,较对照平均亩产139.4 kg 高33.1 kg,增产23.8%,在15 个参试品种中名列第三。2017-2018 年,成胡23 参加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蚕豆联合鉴定试验 (第二年),9 个参试点平均亩产171.0 kg,较对照平均亩产153.8 kg 高17.2 kg,增产11.2%,在15 个参试品种中名列第四。成胡23 2 年联合鉴定,9 个参试点平均亩产171.3 kg,2 年较对照平均亩产146.6 kg 高25.2 kg,增产17.2%。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前准备工作

4.1.1 种子处理 精选当年收获的种子,籽粒要达到饱满、大小均匀、无破损、无虫眼、无病斑和其他杂质。播种前可进行晒种2~3 d 以提高发芽率。

4.1.2 选地整地 选取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的地块种植。播种前3~5 d 翻耕晾晒,再将壤整细、整平并清理边沟。

4.2 播种期及播种方式

成胡23 适合在多种土质及不同台位种植,四川秋播区播期为10 月下旬(霜降前后),春播区为4 月中旬,最适宜的播期应根据当地气温、海拔、纬度而定,确保生殖生长期避开低温冻害。播种可采用机械开沟点播或人工挖窝点播2 种。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沙地稍深,黏土、壤土稍浅。

4.3 种植密度

净作行距50~60 cm,窝距33 cm,密度为8 000~10 000 株/亩,每窝播3 粒种子,定苗2 株,每亩用种量10 kg 左右,肥沃土壤可适当放宽行距、缩短窝距。

4.4 田间管理

4.4.1 水肥管理 蚕豆的施肥应掌握“重施基肥、增施磷肥、看苗施氮、分次追肥”的原则[1]。播种时施磷肥20~25 kg/亩,如过磷酸钙等作底肥,也可以加施农家肥作基肥混施。花荚期可适当追施磷、钾肥,如0.1%或0.2%的磷酸二氢钾根外追施2 次,增加结荚率和粒重。在出苗期和花荚期时特别要注意田间排灌防涝,遇干旱无雨时要及时浇水灌溉。遇潮湿多雨的环境时,注意清沟理墒,防止田间积水。

4.4.3 除草、培土 播种后,及时喷施960 g/L 精异丙甲草胺或33%除草通封闭性除草剂防除杂草,苗后出现的杂草可使用15%精喹禾灵+48%灭草松混合处理[4]。未使用除草剂或除草剂效果不好的地块,可以在蚕豆封垄前应进行中耕除草,在拔除田间大草同时结合培土,以达到抗寒保暖、防止倒伏的目的。

4.4.4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影响四川蚕豆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是赤斑病、褐斑病、蚜虫、豆象等,发病期主要集中在3~4 月。为节约劳动力成本,豆象、赤斑病、褐斑病可在见花期开始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和80%大生M-45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混合喷雾防治,间隔7~10 d 喷1 次,连续2~3 次。喷药后如药液未干遇雨,须待雨停后及时补施,以保药效。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喷施防治。斑潜蝇防治可在上午8:00~11:00 露水干后喷施兼具内吸和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间隔7~10 d 喷1 次,连续2~3 次。

4.5 适时收获、贮藏

收获鲜荚,在植株大部分豆荚鼓粒饱满、荚色保持青绿时为最佳采收期,或在荚面微凸或荚背筋刚明显褐变,豆荚开始下垂,种子已肥大,但种皮尚未硬化时收获,分2~4 次采收。鲜籽粒直接用冰箱或冻库冷冻贮藏。收获干籽粒,在植株大部分叶子枯黄,中下部豆荚荚色变成褐黄色或黑色时及时收获、晾晒。干籽粒收获脱粒后,进行晒干或风干至籽粒含水量在13%以下时入库贮藏,存放环境应尽量保持干燥、避光。食用的干籽粒可用低温冷冻法防治豆象,作为种子用的可用磷化铝熏蒸法防治豆象。

猜你喜欢

分枝蚕豆亩产
分枝大苗建园苹果树当年如何修剪
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的栾树分形特征分析
亩产超340斤!4口塘出蟹11000斤,错峰卖蟹亩产值2万元的秘籍来了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一株吊兰
蚕豆飘香品乡愁
蚕豆花开
标准切花菊分枝性状的杂种优势和混合遗传分析
蚕豆大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