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滨海盐碱区粳稻规模机械化水肥双控丰产栽培技术模式

2021-12-25于广星代贵金刘宪平宫殿凯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水肥水稻土壤

于广星 代贵金 刘宪平 宫殿凯 陈 盈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 沈阳110101)

辽宁省西部滨海盐碱稻区主要包括凌海、北镇、黑山等县市,水田面积约50 万亩。该地区系华北陆台中部的渤海凹陷地带,由于周围高地的聚集作用、低地生物的还原作用或海水顶托的补给作用,导致各种盐类的累积[1]。土壤含盐量高,质地黏重。土表常有白色盐分积淀,通气、透水不良,严重的会造成植物萎蔫[2]。有的地区土壤含盐量达0.5%左右,pH 9.8~10.3,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的提高。

调查中还发现,该地区生产中水肥管理水平低,耕作措施不合理。耕层变浅,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地力下降[3]。氮肥施用量偏高,灌溉采用大水漫灌方式,造成植株生长过旺,易引起后期倒伏和贪青晚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机械化水平不高,生产投入大,效益增加不明显。通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进行了盐碱地技术改良、水肥优化和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并集成建立了辽西滨海盐碱区粳稻规模机械化水肥双控丰产栽培技术模式: 丰产优质抗盐碱品种+机械播种工厂化育苗+合理翻旋耕作+培肥地力精准施肥+适密插秧+优化调控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控+适时收获+全程机械化,有力促进了该稻区水稻生产实现丰产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1 选用丰产优质耐盐高抗品种

根据当地土壤、自然条件,选用生育期150~160 d、丰产性好、米质优、耐盐碱、抗逆性强的盐丰、辽粳系列常规品种或杂交粳稻组合,如辽粳212、盐丰47、盐粳939 等品种。

2 机械播种,培育机插壮秧

2.1 壮秧标准

根据品种生育期及当地积温,适时早育苗。采用新型育苗基质进行工厂化育苗,要求壮秧标准:秧龄至少25 d 以上,以30~35 d 为最佳。叶龄3.5 片,株高13~15 cm,单株茎基部宽2.3~2.5 mm,百株鲜重16~18 g,干重3.5 g 以上。

2.2 浸种消毒防病害

近3 年,生产上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时有发生,对产量造成较大损失,而浸种消毒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一般情况下,每5 kg 种子用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5 g,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g,加清水6 L,效果较好,防治有效率98%以上。浸种时间因水温而定,水温最好保证在15℃以上,否则消毒杀菌效果不好。水温20℃左右时浸种3~4 d,15℃左右时浸种5~6 d。每天种子要上下翻动2 次,使之浸种均匀。浸种时间不要过长,以防种内营养外流,对培养壮秧不利。

2.3 适时早育,机械播种

当自然界气温稳定通过平均5℃,大棚温度12℃以上时即可播种育苗。辽西地区一般4 月上中旬开始播种。最好在晴天播种,而不要在阴天进行。

播种时应用水稻育苗专用播种机,一次作业完成装土、浇水、播种、覆土过程。每个硬盘装营养土大致3.0 kg,盘中土壤厚度2.5 cm 左右,播后浇水要浇透,盘底部稍有渗水。覆土厚度0.5~1.0 cm,种子盖严不外露即可。千万不能覆土过厚,以防延迟种子顶土出苗时间,从而造成弱苗现象。

2.4 加强苗期管理,培育机插壮秧

播种后到第1 完全叶露尖,棚内以保温为主,温度保持30℃以下,最适温度25~28℃。从第1 完全叶露尖到叶片完全展开,棚内温度应不超过30℃,适宜温度25℃左右,最低不低于10℃。床土过干处,适量喷浇补水。

离乳期管理:从2 叶露尖到3 叶展开,大概10~14 d。这时要防止外界温度突然升高导致青枯病的发生。因此要加强通风锻炼,促进秧苗根系发育,棚内温度最高不超过28℃,适宜温度22~25℃。如果离乳期有脱肥现象,要及时喷施硫铵水,并喷后洗苗,以防肥害。还要喷施瑞苗清等杀菌剂,以预防立枯病的发生。

移栽前管理: 适龄秧苗从移栽前3~4 d 开始,适当蹲苗壮根,以利于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根据秧苗生长状况,施用送嫁肥,追施硫酸铵20 g/m2、硫酸锌5 g/m2。

为提高防治虫害效率,提倡带药下田。插秧前苗床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康宽)5 mL 加水15 L,均匀喷施,可有效防治本田发生的潜叶蝇、二化螟等虫害,这种方法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 机械合理耕作

3.1 旋耕整地

在插秧前30 d,就要进行旋耕整地,采用正(反)旋、浅耕方法打碎稻茬,其中反旋碎茬方法较好。盐碱土壤特性是水泡后比较松软,土壤容重相对较小,翻耕对水稻生产作用很小,因此不宜频繁深翻;盐碱地地下水位高,需畅通管道渠系尽量降低地下水位,减少翻耕,翻耕深度在17~18 cm。深翻做到深浅一致,犁底平,无漏耕,无暗埂,无暗沟。注重旱旋耕,旋耕深度以达到15 cm 为宜[4],做到土壤高低差不超过3 cm,田面整洁,无残渣,无凸起。对于田块表面差异较大的,可以采用激光平地机平整土地,根据田间状况归方平整。水田耕翻过深不利于保水保肥,作业时要控制深度在15~20 cm,耕深稳定,没有漏耕等现象。

3.2 水耙平地

田间浅水缓慢灌入,泡地24 h 后进行水耙地拉平。在水整地中要控制好田间适宜的灌水量,水过多,不易耙平。水过少,耕作不流畅,容易造成僵板作

业。水整地后田间地表应平整,无残茬等,埋茬深度应在4 cm 以上,泥浆深度达到5~8 cm,田块高低差

不超过3 cm。做到田平如镜,细而不糊,上烂下实。

3.3 土壤沉实

水整耙平后的土壤必须适度沉实一定时间后插秧机才能下地作业,适度沉实后,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一般要求沙质土沉实l d,沙壤土沉实2~3 d,黏质土沉实4 d 后机插,田表以呈现所谓的似露非露的“花达水”为宜。如果水层过深、土壤下陷度大,机插时就容易出现壅水壅泥等现象,影响插秧进程,降低作业效率。

4 机械插秧,合理密植,构建高效群体

4.1 插秧期

一般外界气温稳定超过12℃即可移栽。品种生育期长,应适当提早移栽,生育期较短则可适当晚栽,一般辽西地区于5 月中旬为移栽适期,争取5 月25 日前完成插秧任务,以保证安全出穗和成熟。

4.2 插秧规格

偏散穗型品种,适当稀植,密度30 cm×16 cm,每穴3~4 苗;半直立穗型品种密度以30 cm×(13~16)cm,每穴3~4 苗为宜。

4.3 插秧技术要求

要保证本田里的基本苗数,每穴一般3~4 苗为宜,尽量做到不漏穴,空穴过大要及时人工补苗以保证分蘖数和成穗数;要浅插,插秧深度3 cm 以内,不可过深。深度过大,容易造成秧苗形成“一炷香”状况,成为僵苗不分蘖或分蘖极少;插秧机手要熟练操作,尽量直线行驶,做到行直苗正。

5 培肥地力,精准施肥

施肥应遵循“三结合、三施肥、一建立”的原则,即有机肥与化肥结合,大量元素氮磷钾与微量元素结合,促进与控制结合;施好基肥,保证蘖肥,巧施穗粒肥;建立丰产优质高效群体结构。

采用配方平衡施肥技术,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施磷肥和硅肥,补充钾肥。一般每亩施纯N 13~15 kg、磷酸二铵10 kg、硫酸钾7.5 kg、硅钙肥25 kg、硫酸锌1.5 kg。氮肥施用方法:基、蘖、穗肥比例为5∶4∶1,蘖肥在6 叶期施用,穗肥在倒2 叶期施入。

5.1 底肥

旋耕前施入底肥,每亩施尿素14.0~16.3 kg、二铵10 kg、硫酸钾5 kg、硅钙肥25 kg。或可以施入相应含量的水稻专用复合肥。也可以适量施入生物菌肥、腐殖酸肥等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结构,降低盐碱度,然后进行深旋,使肥料融入土层中。

5.2 蘖肥

水稻返青后,一般5 月下旬,结合除草施入80%的蘖肥,每亩施用尿素9.0~10.4 kg、硫酸锌1.0~1.5 kg。保蘖肥一般在6 月中旬,施入剩余的30%蘖肥,这个时期施肥要注意田间长势,如果长势过旺,封行较早,叶色浓绿,也可以不施或少施,否则过多氮肥只会增加无效分蘖,而且容易加重病虫害发生,得不偿失。

5.3 穗肥

抽穗扬花前25 d 左右,即7 月中旬,每亩施尿素2.8~3.3 kg、硫酸钾2.5 kg,以增加粒数和结实率。

5.4 根外追肥

对于后期遇到低温、灌浆延迟的情况,可以每亩用尿素1 kg 加磷酸二氢钾100~150 g 或加入适量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30 kg 喷雾,以促进成熟,增加粒重和产量。

6 优化调控灌溉,增强根系活力不早衰

水分管理是盐碱地种植水稻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辽西滨海区地下水位高,缺水并不严重,但也要根据水稻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规律,优化灌溉,协调好土壤盐、水、气之间的关系,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形成丰产优质高效群体结构。

一般土壤pH 在8.0 以下不用特殊处理,正常控制灌溉即可。pH 超过8.0 要重视洗碱排碱。也可以应用盐碱地专用的液体土壤调理剂1~2 kg/亩,能够快速降低土壤的含盐量和酸碱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用时在灌水时随水流撒入田间即可。

要采取“浅、湿”交替、浅灌勤换、适时深灌洗碱的办法进行灌溉。要通过看天、看苗、看水质灵活掌握,即大风烈日灌深水,多云天暖灌浅水,无风阴天可排水,雨天排碱灌淡水;苗势旺、灌浅水,苗势弱、灌深水,水质咸时要换水,水质淡时正常灌。

6.1 分蘖到拔节期水层管理

保持2~3 cm 浅水层以利于分蘖,浅灌水能使低位节间顺利分蘖。当达到收获穗数的80%左右,要及时停水或排水,进行晾田或轻晒田,以利于土壤中有害气体排出,增加土壤中氧气,减少黑根或黄根的发生,以增加根系活力。

6.2 孕穗到抽穗期水层管理

这个时期的灌溉措施对保证水稻穗粒数增加有重要作用,也是水分敏感期。可实施浅湿灌溉,遇到高温时,要保持浅水层,防止颖花在高温下败育。

6.3 灌浆结实期水分管理

此期是水稻比较耐盐时期,可以按照正常土壤进行常规水分管理。灌浆期是水稻粒重及产量形成关键期,主要目标是保证按时成熟,提高千粒重。应采用干干湿湿间歇灌溉,保持根系活力,正常吸收养分,促进地上部物质转运以延长功能叶片光合作用。到了黄熟初期排干水以待收获。

6.4 充分利用雨水灌溉作用

7~8 月往往是降雨较多季节,可以利用好雨水的灌溉作用,减少灌溉量,既能起到节水作用,而且可增加土壤养分,促进水稻发育。如果降雨量过大,田间水层超过5 cm 以上,要注意排水,以防止淹水时间过长,对根系发育不良。

7 飞防植保,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加,农药的使用成为水稻生产重要管理环节。水稻因为特殊生长环境,整个生育期要发生多种病害、虫害和草害,如不加以防治,对产量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农药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种类很多。农药使用原则必须坚持低毒高效,尽量减少使用次数。要加强采用农业措施和物理、生物方法,尽量减少化学防治,以降低农药在稻谷中的残留量。

防控过程最好以一定的规模经营为基础,加强统防统治平台建设,可以把一个种植区域的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与分散的小户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较大规模统防统治平台,统一防治时间,提升防治效果和防控的社会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促进防治节本增效和绿色优质可持续发展。可采用无人机喷施农药,提高防治效率。

7.1 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病害,防大于治。在灌浆中期遇到低温高湿条件易发生。要注重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施硅钙镁肥,提高植株的抵抗力。药剂可选用27%三环·己唑醇(谷菲扬)20 g/亩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 g/亩,对水30 L 叶面均匀喷雾。应在破口前2~3 d 用药1 次,隔7~10 d 根据天气情况再用药1 次。

近年在生产上新引进了应用申嗪霉素+肟菌·戊唑醇的复配剂,每亩施药量为15 mL 申嗪霉素+32.4 mL肟菌·戊唑醇,对水30 L,均匀喷施,还可以兼防稻曲病,效果较好。田间表现,喷施药剂的处理没有稻瘟病发生,对照穗颈瘟穗发生率2%,亩产量减少15 kg左右。

7.2 纹枯病

近年来由于水肥管理不当及农药的抗药性,纹枯病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了功能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产量下降。因此要加强水肥管理,合理密植,构建健康高效群体。

化学防治,要更换药剂,不要始终用1 种药剂,以免产生抗药性。可在纹枯病发病初期或水稻分蘖末期用申嗪霉素+吡唑醚菌酯,复配用药,每亩12 mL申嗪霉素+50 mL 吡唑醚菌酯,对水30 L,对水稻植株中下部喷雾。田间调查表明,在分蘖末期喷施1 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纹枯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喷药处理穴发病率12%,而对照穴发病率45%,差异显著,而且喷施药剂处理的水稻能提高有效分蘖率,收获穗数增加,增产较明显。

7.3 稻飞虱

稻飞虱危害表现为降低粒重,影响米质。除了加强水肥管理外,还要采取统防统治,大片集中喷药效果较好。在灌浆初期30%吡蚜酮·噻虫胺悬浮剂20 g/亩对水30 L 喷雾,一般防治2 次。也可交替使用其他药剂,如噻嗪酮、烯啶虫胺、噻虫嗪等,以防飞虱产生抗药性。

7.4 二化螟

二化螟属于钻芯类害虫,在分蘖期和幼分期都可以发生,可减少有效穗数,对产量影响较大。要采取水肥综合措施,构建健壮群体,增强抗虫能力。也可应用物理方法,采用性诱剂诱杀二化螟成虫或频振式杀虫灯诱蛾,这种方法不产生抗药性,绿色无污染,可保障稻米品质不受农药残留影响。化学方法:当田间枯鞘率达到3%,应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10 mL,如果虫害严重,可以添加毒死蜱,再加水30 kg/亩。为防止产生抗药性也可交替使用10%阿维菌素、20%氟虫双酰胺等药剂,提高防治效果。

7.5 主要杂草防除

水田杂草种类繁多,与水稻争光争肥,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一封二杀三补,是除草主要策略。插前药剂封闭,每亩用60%丁草胺乳油150 mL 加12%恶草灵乳油(农思它)150 mL,在水耙地后结合拉板时撒施,48~72 h 后插秧。但由于抗药性的产生,近年来辽西地区雨久花、野慈姑等杂草大面积发生,危害较重,可应用陶氏益农生产的3%五氟·吡啶酯悬浮剂进行喷雾茎叶触杀。每亩用量120~150 mL,加水15 L喷施,可有效防除稗草及阔叶杂草。

8 适时机械收获

收获期的把握对水稻产量、出米率、外观品质、食味值等都有着较大影响。因此适时收获至关重要。如果收获过早,籽粒尚未充分成熟,品质不佳,产量减少,而且稻谷水分高,不易储存;过熟期收获,植株含水量低,穗颈易折断,机收产量损失大。同时米质食味降低,市场上受欢迎程度不高,效益下降。适时收获期应在黄熟期,此时稻谷颖壳变黄,籽粒充实饱满坚硬,其中90%以上的米粒达到玻璃质。

盐碱稻区水位高,要提前断水,收获前至少10 d,就要停止灌溉,使田间土壤沉淀变硬实,以方便收割机下田行走。收获时水稻叶面干燥,无露水,如果稻谷含水率大于18%时要适当晾晒或烘干,降到安全水分含量以下,才能入库保存。

猜你喜欢

水肥水稻土壤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智能水肥灌溉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土壤
青岛水肥一体化让作物增产一成以上
一季水稻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