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罗山县绿肥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1-12-25姜占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罗山紫云英绿肥

姜占平 吴 晓

(罗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河南罗山464200)

罗山县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北部平原,中部岗丘,南部山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十分便利,素有“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之称。紫云英是一种传统的稻田绿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使土壤微生物大量繁殖,培肥地力,减少化肥投入,是优化生态环境的不二选择[1-2]。罗山县是紫云英传统种植区,恢复紫云英在罗山县的大面积种植,挖掘紫云英种植利用的新潜力,发展 “绿肥+”产业,能助力罗山县绿色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1 罗山县发展绿肥产业的现实意义

近10 年来,通过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院县共建”等项目的引导,罗山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种田意识的提高,2019 年罗山县种植紫云英面积已超过10 万亩,2020 年罗山县成功申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示范县。罗山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绿肥产业,符合国家战略决策,是实现农村农业部“一县一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智慧选择。

2 罗山县发展绿肥产业的重要举措

2.1 聚焦目标,科学规划布局

一是以罗山县生态优势为基础,以紫云英生产为着力点,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为目标,在扩大种植紫云英面积的基础上,以发展“紫云英+”产业为抓手,以保护耕地和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导向,聚焦“紫云英+大米”“紫云英+种子”“紫云英+蜂产品”“紫云英+观光农业”等产业,打造“罗山紫云英”品牌。二是围绕“紫云英+”产业,在全县范围内筛选有条件、有意愿的加工企业或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建设各具特色的生产示范点,引领全县绿肥产业全面升级。三是根据罗山县一号旅游公路农业生产实际,利用两年时间,沿一号旅游公路两侧,用不同农作物绘制大地景观,建成一条景观农业观光带,打造5 000 多亩的产业基地,实现优质水稻定单生产。四是举办紫云英旅游文化节,开展“绿色罗山、红色罗山、紫色罗山,我魂牵梦绕的故乡”“生态罗山、灵秀罗山、厚重罗山,一个来了还想来的地方”创意宣传,宣传罗山紫云英公共品牌,突出罗山紫云英大米产品单元,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稻米品牌。

2.2 协同合作,强化技术支撑

一是利用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引进绿肥体系的专家和成果,制定《罗山县绿肥产业规划(2020-2024)》,对罗山县绿肥产业发展全程跟踪指导,为罗山县绿肥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二是利用“院县共建”平台助推罗山县绿肥产业发展,引进河南省农科院的人才、技术、成果优势,在罗山县建设绿肥示范基地,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为紫云英种植、水稻清洁生产、果茶园等基础性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2.3 创新模式,助力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向县政府申请出台紫云英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重点支持文旅宣传、品牌宣传、订单奖励、种植补贴等,同时建议把绿肥产业发展纳入罗山县“十四五”规划,从省级、国家级层面谋划重大项目支持这项产业的发展。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县农科所牵头成立服务工作专班,对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积极沟通汇报,综合协调各项工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对绿肥产业发展全过程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3 罗山县发展绿肥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技术创新水平不足

目前绿肥生产过程中的绿肥种植、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机械化作业、后茬作物水肥管理等关键技术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够与现代农作制度相匹配,轻简化栽培技术和种植模式创新不足。

3.2 产业链发育不成熟

绿肥产业加工精深度不够,产业化程度低,深加工龙头企业较少,加工关键技术缺乏,产业链发育不成熟,产业化模式有待探索,价值链向下游产业延伸困难,产品市场需进一步培育。

3.3 政策激励效果不明显

罗山县绿肥产业政策尚未形成体系,绿肥种植还未纳入生态补偿范围。仅仅只是向绿肥示范点的种植户给予物化补贴,并不能满足农户的多元化需求,激励效果不明显。

3.4 农户种植主观能动性不强

农户种植绿肥的动机更多趋向经济利益,对其生态功能价值的认知不足。政府的激励政策效果不明显,农户种植意愿不强,基层绿肥推广工作困难较多,种植面积恢复较慢。

4 罗山县绿肥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加强政策科技支撑

明确政策取向,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惠农政策向绿肥产业适度倾斜,制定引领现代绿肥产业发展的各类专项政策措施,构建包括县域财政补贴、专项保险、项目支持等层面的政策体系。强化创新驱动,以省市县三级农科系统为依托,积极引进绿肥科研成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引导科技成果向绿肥产业各环节、各主体转移。

4.2 整合多元资金支持

以“耕地修复计划”为主题,用绿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助力粮食生产,争取国家和省重大项目支持;安排县级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举办紫云英旅游文化节、“罗山紫云英” 公共品牌宣传,对从事 “紫云英+”产品订单生产的企业进行奖励;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绿肥生产、技术研发、产品加工、紫云英小镇建设投资;发挥多元资本市场支持产业发展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绿肥产业发展新格局。

4.3 加快经营主体培育

鼓励支持土地流转,营造培育壮大绿肥生产主体的环境,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绿肥生产,政府对种植紫云英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种植补贴,对产业做得好的企业给子补贴性奖励。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全国知名农业龙头企业落地罗山参与绿肥产品开发,吸引本地工商资本创办绿肥产品加工经营实体,推动罗山绿肥产业发展。

4.4 引导产品品牌创建

鼓励并支持有意愿、有条件的企业从事紫云英种子、紫云英稻谷或紫云英蜂产品订单生产,对达到推广种植面积并且有“紫云英+”产品订单的企业,在订单完成后给予适当奖励; 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注册“罗山红”地理标志和“罗山红花米”“罗山红花蜜”等系列区域品牌,对从事“紫云英+”产品加工的企业,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授权该企业有限度的使用罗山地理标志和区域品牌。

4.5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绿肥产业技术体系 “一县一业” 示范县建设,引进国家级绿肥技术团队,培养当地技术力量。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化运作的灵活方式加强农户生产技术培训,壮大人才队伍,加快基于绿肥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罗山农业向生态型、效益型、规模型升级。

猜你喜欢

罗山紫云英绿肥
珍珠寺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绿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培肥土壤
守护“平安罗山” 人大代表在行动
不同播期和配比对油菜与紫云英混播绿肥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绿肥黄瘦』
知否知否
那一片紫云英的海
梁永英:盛开在田野的紫云英
观台湾有机农业,感亲子游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