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阳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1-12-25马良俊杨长河李先波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乌鸡农技农业产业

马良俊 马 瑞 杨长河 李先波

(1.略阳县种子管理站 陕西略阳724300;2.重庆市潼南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 重庆402660;3.略阳县农村能源站 陕西略阳724300;4.略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略阳724300)

关健;农业产业;现状;对策;略阳

略阳县地处秦岭南麓汉中西缘,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属国家级贫困县。境内山大沟深、地少林多,长期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山区农民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农产品多限于“自给自足”,很少交易,“商品”“品牌”意识不强。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决战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经济的号角吹遍神州大地,产业发展这一困扰世人几千年的难题被摆在了脱贫攻坚的最前沿。笔者通过生产实践、调查走访、翻阅资料、汇总分析,对略阳县产业发展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供产业决策和帮扶干部参考。

1 产业扶贫现状

略阳县属于陕西省11 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 831 km,辖15 个镇、2 个街道办、145 个行政村、20 个社区,总人口20.1 万人[2],其中农业人口13.65 万人。全县有贫困村(社区)95 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8 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 255 户、42 996 人,产业扶贫覆盖8 452 户、30 634 人,占贫困人口的71%,扶贫攻坚任务繁重、产业发展有待提升,农产品品牌亟待开发。

1.1 地域特色产业势头强劲

以实施农业倍增工程及十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略阳乌鸡、中药材、食用菌、中蜂、蚕桑、社区工厂六大特色脱贫产业发展。2018 年,全县中药材面积70 余万亩,出栏乌鸡280.73 万只,发展干果19.11 万亩、食用菌1 800 万筒、蔬菜5.37 万亩、茶园1.85 万亩、烤烟4 000 亩、中蜂3.57 万箱、密植桑园3 640 亩[3]。其中在贫困村发展粮食、蔬菜、林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10.6 万亩,覆盖贫困户8 200 余户;发展乌鸡、生猪、中蜂等特色养殖23 万只(头、箱),覆盖全县贫困户6 900 余户,脱贫产业实现全覆盖,贫困户户均收入超过2 000 元。

1.2 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势头良好

略阳科铭农业公司发展标准化食用菌示范园300 亩,带动贫困户60 余户,2018 年支付贫困户土地流转费20 余万元,支付入园务工费12 万元,户均增收8 000 元。2018 年全县178 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共带动4 500 余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受益,户均增收3 000 元以上。

1.3 科技帮扶成效明显

略阳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建由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科学技术局等部门为成员的产业扶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体系,专门成立了县农业高层次专家服务团。52 名中高级以上职称的农业专家组成15 个科技小分队,按照技术“服务指导到镇、服务到村、落实到户”要求,广泛开展脱贫产业技术服务、培训和指导活动; 全县138 名专业技术人员联村到户开展产业扶贫政策宣讲和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年均累计服务农户(含贫困户)1.7 余万户,实现产业脱贫户和技术服务明白卡全覆盖。通过推广略阳乌鸡良种扩繁技术,乌鸡白痢阳性检出率由原自然状态下33%控制到1%,显著提高了乌鸡的抗病率和成活率; 推广食用菌2 110 万筒,带动贫困户3 200 户,增加产值达1.76 亿元; 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农户亩增产50%以上,为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

1.4 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县建成4 个20×106W 村级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发电,45 个村获得36 万元分红; 在移民集中安置点建成社区工厂7 家,吸纳就业500 余人,其中贫困户136 人; 建立苏宁易购电商扶贫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105 个镇村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带动10 多类120 余种地方农产品在阿里巴巴、京东、盒马鲜生、扶贫832 平台等交易。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多、杂、乱,优势不突出。调研发现,有的镇村倾向于贫困户自由发展,产业门类多达10 多种,还没有从产业规划、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市场前景、经济效益等方面长远布局,没有把扶贫产业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导致产业规模小、零散化、品牌不突出,没有形成集约效应。二是产业链延伸不够。种养生产环节关注多,对产品如何卖、卖得好,以及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方面缺乏系统思维,产业升级增值等后劲不足。三是企业带贫效果不明显。全县带贫效益明显的企业也仅30 余户,其余各企业受资金、人才等因素影响,自身发展规模小、实力不强,导致带动能力偏弱,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当地农民因信息不灵、技能不全、因循守旧,创办企业者寥寥无几,或创办的企业因经营不善、效益不佳而发展缓慢。

2.2 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是个别专业主体对政策吃不透摸不准、等待观望,错过产业发展时机。二是当地农民因世代居住山区,受文化、信息、技能等因素影响,小农意识强,胆小怕事、缺乏闯劲,不敢领办企业,以出售初始农产品为主,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增收缓慢。三是技术力量不足、服务跟不上。全县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仅占43%,且大部分都在45 岁以上,基层农技人员85%以上的时间都在从事综合性农业工作,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发展技术细分的需要。

3 对策与建议

3.1 完善产业脱贫推进机制

一是将无产业、无劳力的贫困户纳入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通过采取“经营主体+农户”或者集中托管代种代养、土地流转等方式,帮助其增加收入,确保已脱贫的不返贫。二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将外籍发达地区头脑灵活、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人才引进进来,培养一批有头脑、会管理、善经营的本土人士创办领办农业经营企业,带动当地农民益贫脱贫。三是鼓励专业人员干专业的事,确保农技干部将主要精力用于农业产业技术服务指导。四是政府应引进高层次人才或从高等院校中直招,引进一批政治过硬、技术精湛、作风务实的农技干部缓解决当前农技推广人员不足的现状,满足农业技术报务的需要。

3.2 建立激励机制,搞好服务指导

一是用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入股分红科技帮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带薪留职投身农业产业创业优惠政策,充分激励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二是从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及年度综合考核兑现奖励上向一线农技干部倾斜,切实激发干部职工做好农业产业工作的积极性。

3.3 提高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

政府各部门要用好特色优势农产品营销奖励扶持政策,鼓励支持本县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建立营销队伍或电商销售网点,开拓农产品市场,使山区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山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乌鸡农技农业产业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新潮萌宠
——乌鸡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新加坡流行遛乌鸡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伟参加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乌鸡白凤丸的“神奇真相”:不仅是妇科圣药,更是痛风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