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景观绿化的完善路径
2021-12-25陈蛟
陈 蛟
(凯里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乡村环境绿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留农村现有的资源和人文特色的背景下改良绿化建设十分重要。农村绿化建设效率低、农民对绿化建设的重视度低及对绿化建设规划不全面,导致绿化建设工作难以向前推动。为此,通过专业的绿化技术提升乡村绿化建设水平,加强对树木养护的管理工作,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水平,从而推进我国绿化建设的发展。
1 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建设现象普遍,乡村建设与城市存在差异。因此,要在绿化建设中融入农村特色,加强绿化景观的建设规划,有效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另外,农民生活水平正在逐步升高,在这种生活背景下,农民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建设农村绿化能有效美化乡村环境化,营造舒服、美观的生活环境,满足村民对生活质量的需求。
2 存在的问题
目前,景观绿化在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颇多,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1)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对绿化建设投资少,难以推进建设绿化。农民对绿化建设养护缺乏绿化建设养护资金和专业技术,对绿化养植重视度不高,绝大多数都是自行进行养护,养护效果不达标,绿化成果建设难以推进。2)农村对绿化建设缺少规划,部分地方对农村建设的科学性、重要性和系统性认知不全面,村民认为系统性规划作用小、投入资金高,在没有系统性规划的条件下进行建设绿化,导致现代农村绿化建设不合理,绿化建设较为杂乱。3)诸多村民对绿化认知不具体,认为绿化建设占用了村民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拒绝发展绿化种植建设,从而影响乡村绿化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美化效果。4)引进过多外来品种,不具备本土化特点。在美丽乡村绿化建设过程中,主要目标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生活品质,增加多样的本土文化品种,充分展现地区文化并传承下去。目前,农村建设对本土绿化建设重视度不高,在建设中追求效率,忽视绿化建设的效果。同时,引进过多外来物种,浪费了绿化建设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5)乡村绿化建设方法落后,大多数地区的绿化建设是通过栽种草木、修建道路进行改革,难以推进现代化美丽乡村的建设理念。农村缺乏绿化建设相关专业性经验,乡村绿化建设依靠仿造城镇绿化建设进行改造,农村建设发展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降低绿化景观质量。6)村民对树种选择认知不全面。生态环境在不断变化,栽种的树苗要与本土环境相辅相成,选择适合当地种植或者生长的绿植。在乡村大部分地区,村民忽视树种是否适合当地种植,在绿植选择上通常忽略本地资源,盲目引进名树或名花进行种植,浪费乡村绿化建设自身资源。从经济实用角度来讲,资金投入大,绿化建设效果不高,难以推动现代乡村景观绿化的发展。
3 完善的路径
3.1 保留当地特色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景观绿化前,要制定完整的改造流程,既能够将乡村的特色体现出来,亦能够完成景观绿化的改造。目前,我国农村绿化建设远不如城镇,农村绿化建设速度缓慢,仍保留农村本地文化、习俗等特色。在绿化建设时,将本地特色和绿化建设相融合,确保农村特色适应绿化建设环境,从而提高建设效率与发展。另外,景观绿化建设应充分利用本土文化特色资源,对本地文化自身具有的资源进行改良,利用本地资源,避免消耗过多资金与资源,完善乡村的绿化建设。例如,可以在路边、河道或房屋周围栽种树木、种植花草来达到绿化美观效果,打造相对有层次和美感的绿地系统。过多地引进外来资源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因此要慎重筛选引进的外来物种,减少外来物种的侵略[1]。适当引入外来资源进行培养,使其适应当地环境特色,增加景观绿化的多样性,促使景观绿化水平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3.2 加大投资
相关政府应根据绿化建设的需求提供不定量资金,引导村民对绿化建设的重视,充分调动群众力量,为景观绿化工作提供支持和动力。1)引进专业的科研工作人员,给予资金补助,激励研发人员不断创新节能科技的方法并运用到景观绿化的建设中[2]。2)引进专业的施工队伍,开展景观绿化工作需要专业优秀的施工队伍进行实施,高质量的施工队伍是保证景观绿化工作开展的基础。吸引业务能力强和专业知识硬的人员扩大施工队,用专业的技术研发人员和业务能力强的施工者保障景观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水平。3)整合社会资金资源,为建设景观绿化工作提供技术和资金的双重支持,以此来推动绿化景观的建设工作。
3.3 合理分配土地布局
建设绿化景观时,应充分利用乡村原有的地形、地势,结合实际情况,在原有的土地空间上进行改造、设计,节约土地资源,尽量依山就势、依地造景,以此减少经济成本,让经济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改造绿化建设时,围绕乡村中心区域逐步增加绿化面积。在设计规划中,要考虑绿化的综合效果和整体性的特点优势,重点考虑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因素,要结合农村和本地的风俗进行绿化种植,设计合理的树种搭配,重视树林、河流和沙土等资源的利用,节约绿化的成本[3]。
3.4 加强养护管理
绿化养护是绿化景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绿化养护不到位,将直接影响绿化建设工程的效果,降低绿化工程的质量。新种植的树苗对水的需求量大,但是早期绿化植物根部对水的吸收能力弱。在日常绿化养护中,要保证水资源的供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浇水方式,以此保证土壤的湿润度。同时,在地理位置偏低的植物周围做好排水系统,避免雨水过量,产生积水,从而保证植物的存活率。部分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弱,成活率降低。对于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在不同季节,根据病虫害的影响合理安排植物杀虫药剂的喷洒[4]。此外,在经过风吹日晒之后,土地湿润度和松软度会大幅度降低,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养护。因此,要保证土壤疏松,提高土壤通风、透气性,并适当的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施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存活率。
3.5 合理搭配树种
道路绿地建设的树种选择以高大的乔木为主,乔木与乔灌草相结合,形成更好的搭配效果。农村绿化树种配置要围绕农村地势展开,根据水位高低选择抗风吹和耐水性强的树种。在河流或地势偏低的易积水区域栽种垂柳,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适宜种植在温暖气候和肥沃湿润的砂壤土中,耐寒、耐涝能力强。在干旱缺水的区域选择耐干旱树种,如栽种白杨树,白杨对生存环境需求小,存活率高,有固土和抗风的优点。另外,在空间窄小的街道两侧进行绿化时,可选择1~2 种小乔木进行栽植,既方便又安全。乔木应选择栾树、香花槐和柳树等,花灌木可选择蔷薇、紫薇、紫荆、木槿、樱花及玉兰等。庭院的绿化可选择配植花灌木,利用庭院的空闲空间栽植花灌木,促进绿化景观美化与庭院美化的建设,拓展绿化空间。
3.6 加强培训
对乡村植物景观绿化来说,施工技术质量是影响植物景观质量的决定因素。目前,实施乡村绿化建设施工队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5]。在设计项目开始前,要对可能需要种植植物的区域进行现场查勘,了解本地土壤和水源属性,从而选择正确的树种。在建设乡村绿化景观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景观树苗木的生长习性,适宜栽种在什么样的环境,如若引进一些不适宜本土种植的苗木,会导致苗木种植后大量死亡,增加后续的养护景观管理成本。大面积应用相同品种的景观树木时,必须参考本区域其他美丽乡村建设的设计方案,要突出乡村绿化景观特色。开工前对园林植物景观绿化施工方案进行严格审核,选择最适合本项目绿化建设的园林植物来完善施工方案,避免影响后续施工操作和绿化景观质量。在实际绿化建设时,技术人员应优先考虑实际成本,避免园林植物景观预算与实际花费偏差较大,出现成本超支的现象。在园林植物景观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不易成活的景观植物品种进行筛选,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对其进行妥善养护管理,减少植物在未种植时就死亡的现象,进而提高了绿化效率,并降低了绿化成本。
3.7 加强管护
要想切实发挥农村绿化建设的生态效益,需要经历长期且艰辛的工作。同时,在实施建设美丽乡村绿化的过程中,绿化建设的养护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易出现“年年种树不见绿”的现象。因此,针对美丽乡村景观绿化建设,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养护工作落实,并积极制定美丽乡村绿化建设的养护管理制度,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切实改变乡镇中普遍存在的“只栽不管”现象。在此过程中,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实时专人管护或实行承包到户政策,进一步确保树木栽种的成活率,从而实现美丽乡村绿化建设。总之,想要实施美丽乡村绿化建设,切实打造出具有现代社会主义特色的乡村园林文化,要不断创新、积累经验,继而完善乡村绿化建设规划,推进社会绿化建设的发展。
4 结语
为了提高乡村绿化建设水平、改善农村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应当提高对园林景观绿化的重视程度,深入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让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改善农村环境,给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推动农村绿化建设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