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
2021-12-25胡大华谢捷君
胡大华,潘 峰,谢捷君
(1.永顺县万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湘西 416716;2.永顺县农业农村局,湖南湘西 416700)
近几年,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发生调整,适宜种植玉米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农民在种植过程中运用不当的种植措施,严重影响到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现如今,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病虫害防治已经成为相关农业管理部门研究的热点话题。因此,在种植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当下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合理地选择新品种,科学地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力度,进而从根本上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
1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
1.1 选种及种子处理
科学选择玉米品种,可以提升玉米抵抗力,保证玉米产量与品质。因此,在选种时需要根据当地地质、气候、水分、环境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高产稳产原则,保证种植收益[1]。在确定玉米品种后,应挑选优质的玉米种子。一般情况下,应挑选粒大饱满、具备优质品种特征的种子。玉米种子质量标准如下:纯度大于96%、净度大于99%,发芽率大于90%、含水率低于13%。如果种子没有进行包衣处理,可以利用15 mL 的40%硫酸锌、20 mL 的2.5%适乐时兑水1 kg 拌种10 kg。拌种工序结束后,堆闷6~8 h,晾干后播种。通过上述操作对种子进行处理,能够预防黑穗病、地下害虫、苗枯病等病害发生。
1.2 整地
玉米耐涝性相对较差,需水量和需肥量较多,但是对于土壤要求不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选择种植地时,要选择保水保肥能力强、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土壤。玉米对茬口的要求较低,但是前茬最好是肥量较高的农作物,如土豆、马铃薯等[2]。此外,前茬作物不允许使用含有咪唑啉酮、酰脲类药物,如普士特、氯磺隆、豆磺隆等,否则会影响到玉米的生长。如果前茬作物是玉米,需要对玉米品种进行更换,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结合前茬农作物情况确定整地方式,一般情况下挑选深松起垄、秋翻起垄等方式,如果之前没有深翻整地,需要进行深翻、深松作业,在翻耕时,需要保证土壤无硬块、无漏翻,且翻耕深度控制在20~23 cm。此外,需要及时起垄,垄距控制在130 cm 左右;利用精耕的方式进行整地和平地,能够有效保证土壤的湿润度与疏松度。
1.3 播种
在种植玉米时,温度、水分都会对种子地发芽与生长造成影响。想要保证玉米种子出苗率,需要科学掌控播种时间。相关研究显示,玉米种子在每日最低温6~8 ℃ 环境中最为容易萌芽[3]。因此,种植户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情况、种植年份气温,科学选择播种时间,有效保证玉米出芽率。在播种前,需要对田间水分含量进行科学判断,保证含水量在60%左右。如果当地降水不足、土壤干旱,需要及时人工浇水,以提升玉米幼苗成活率。在播种时,可以合理利用板茬起垄直播技术,该技术不仅省时省力,还有助于后期田间管理。同时,需要对播种深度进行控制,以5 cm 左右为宜,促进玉米幼苗健康生长。
1.4 间苗
间苗是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措施。在种植中,间苗能够保证玉米营养供给。玉米幼苗三叶期是间苗的最佳时间,通常在玉米幼苗第3 片叶子长出3 cm 左右的叶心时进行间苗。在间苗时,应坚持去弱留强的原则,对玉米植株密度进行控制,通常每667 m2以3 800株为宜,保证幼苗可以获得足够光照与养分[4]。此外,科学间苗,可以避免植株倒伏、养分不足、产量较低等问题。间苗时,不是间苗越多越好,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地块整体产量降低等问题。
1.5 水肥管理
测土配方技术不仅能够提升玉米产量,保证科学合理地利用肥料,还可以减少劳动量。在玉米种植中,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掌握当地土地供肥量和玉米所需肥量之间的关系,保证养分平衡,有效满足玉米生长需要。在玉米整个生长周期,需要对土壤水分含量进行控制,如在育苗幼苗期,需要保证土壤适当干旱,避免水量较多,淹没幼苗的根须,影响到幼苗生长,但也要避免过度干旱,否则会导致玉米绝收。在大喇叭口时期,玉米对于外界环境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增强光合作用、保证土地肥力、减少玉米叶片受损,进而保证玉米穗生长。在施肥时,可以利用氮磷钾复合肥,结合土壤情况,科学确定3 种元素的比例[5]。在灌溉时,需要保证水分充足,促进玉米根系生长,要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避免连续阴雨天出现倒伏现象。在玉米吐丝期间,需要尽量减少氮肥使用量,因为该阶段是雌雄花穗形成的重要阶段,而氮肥的水平会对雌雄花穗的形成造成直接影响。
2 高产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目前,农业防治是高产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主要手段,主要是通过优质、高产的种植技术,提升玉米防御水平,从根源上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在农业防治中,选种是首要问题,科学选择种子可以提升产量,还可以控制病虫害发生概率。同时,运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如整地、翻垄、曝晒等,可以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
例如,黑粉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玉米病害之一,俗称灰包,症状是花穗、叶片、茎秆等位置出现黑色病瘤,病原菌越冬和氮肥使用不科学等是引发该病害的主要原因。在玉米收获后,种植户需要及时清理田间地块,进而控制病原菌数量;可利用50%多菌灵或25%粉锈宁拌种,并辅以科学深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农作物轮作,如果苗期发现病株,需要及时拔除。
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最近几年新兴起来的一种拟生态防治措施,主要包括3 种方式:1)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2)通过微生物和其代谢产物防治作物病虫害;3)通过昆虫激素防治害虫。例如,利用赤眼蜂对虫害进行防治,赤眼蜂会将卵产在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等害虫的卵,通过吸收其营养物质实现自身的生长发育。基于生态学层面分析,该种以敌制敌的模式科学方便,且污染较小。但是需要对赤眼蜂数量进行科学控制,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应用较为广泛,随着玉米的生长,种植户会根据经验对农药进行喷洒,如果农药喷洒时间不合适,会对玉米成长造成影响,也会导致农药残留过多。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农药使用时间和使用量,尽量降低对田地、玉米的破坏。
1)玉米大斑病防治。在玉米发生大斑病后,玉米植株下部叶片先出现症状,然后会延展到上部叶片,玉米叶片慢慢枯萎和死亡。在心叶末期,可以利用75%百毒清可湿粉剂8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 倍液实施喷防。除了利用药物防治,还可以通过及时清理染病叶片预防侵染。2)玉米螟虫防治。近几年,玉米螟虫是具有较高发生率的玉米虫害,玉米螟幼虫在进入到果穗中或玉米主茎后,玉米的茎秆会折断或出现授粉不良,对玉米产量造成直接影响。在玉米幼苗长到5 叶左右时,利用100 g 的50%丹巴兑水100 kg 实施喷防,具有良好效果。3)蚜虫防治。蚜虫会啃食玉米植株,还会传染矮花叶病毒。在防治时,可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和抽穗期,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者是利用5%抗蚜威 2 000 倍液喷防。
2.4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高压、日光曝晒、黑光灯诱杀及过滤除菌等物理原理达到防病杀虫的目的。例如,利用黑光灯诱杀具有趋光性的虫害;利用紫外线杀菌的形式,该种技术高效且环保,但是能耗相对较大,不适用于单独的种植户种植,适用于大规模种植。
3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极为重要,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有效防治病虫害,还可以促进玉米种植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现如今,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高产玉米种植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常常出现病虫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科学选种、播种,加强田间管理,有针对性地防治病虫害,进而促使玉米健康生长,最终实现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