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1-12-25张庆生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豆植株病虫害

张庆生

(菏泽市牡丹区农业农村局,山东菏泽 274000)

0 引言

大豆是我国自古以来土生土长的粮食农作物,5 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让我国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并且,豆腐、豆浆、豆油等大豆制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或食用油。因此,我国市场对大豆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即使有广阔的市场和大量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也依然不断地缩减。山东省为了解决大豆不能自产自足的现象,在山东省农业厅的努力下,研发出了高产稳定的大豆品种,以及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促使大豆种植在山东省得到发展。

1 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随着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食品质量安全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另外,我国过去对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没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造成我国土地肥力越来越贫瘠、农作物产量无法提高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爆发。为了解决食品质量问题以及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关乎我国持续发展的问题,我国农业部门提出“绿色”的农业生产发展理念,把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作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绿色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的提出,不仅从源头上控制了我国食品原材料的生产安全,还深入解决了我国土地土壤肥力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其次,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千千万万农民受益,促进了我国实现绿色粮食生产的发展[1]。

2 大豆常见病虫害及相应的症状

山东省近年来大豆种植的品种普遍是根据区域的生态环境决定的。例如,在较热的鲁南地区,主要种植菏豆12、菏豆19、菏豆23、临豆10号、山宁16等品种;在鲁北地区,主要种植潍豆8号、潍豆9号、中黄39、菏豆13等品种。其中,齐黄34、齐黄35可适用于全省内种植。

2.1 大豆常见病害

大豆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灰斑病、疫霉根腐病以及菌核病等,都会对大豆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大豆霜霉病从豆苗期一直持续到结荚期都是能够产生,大豆被侵染霜霉病时的叶片会出现褪绿斑块后,叶片逐渐变黄直至从叶柄上脱落。天气潮湿时斑块背面密生灰色霉层,为病原菌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病重叶片凋萎早落,终至整株枯死。成株期染病时叶片上散生许多圆形或不规则形黄绿色点状小斑点,小斑扩大后成为多角形病斑,中部褐色,边缘深褐色。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大豆灰斑病也叫大豆斑点病,主要在温度高湿度大的夏季容易发病。大豆发病后叶片上会出现边缘呈现灰褐色的斑点,潮湿时叶片的背面会出现霉层。当大豆植株发病严重时,叶片上的斑点会不断的扩张合拢,最后整个叶片枯死脱落并且病菌还会残留在土壤内。大豆的疫霉根腐病是一种破坏力超强的毁灭性病害,在大豆出苗时在子叶和真叶基部发病形成褐色病斑,2~3天后褐色斑中间呈灰白色,后期病斑边缘呈褐红色水渍状,幼苗猝倒死亡。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一般能够造成大豆减产30%以上。主要病症是有叶片会呈现暗绿色斑点,斑点中心呈现灰褐色并且还会出现白色菌丝导致叶片腐烂脱落。豆荚染上菌核病后,种子在受到病菌的侵染后出现腐烂、干瘪且豆荚内不能结粒的现象[2]。

2.2 大豆常见的虫害

大豆常见的虫害有蚜虫、大豆胞囊线虫、食心虫以及豆娥虫等几十种,这些虫害普遍以大豆叶为主要食物来源,通过蚕食叶片和幼苗从而降低大豆的产量。其中,蚜虫、豆娥虫在大豆幼苗期就开始蚕食大豆植株的嫩叶、嫩茎等部位,通过蚕食传播病毒从而造成有些大豆植株在幼苗期就被吃光吃净。而食心虫主要靠吃鲜嫩的豆荚为生,依靠自身独有的“白丝铁布衫”挤入豆荚中残害幼小的豆粒,导致豆粒残缺,质量下降。大豆胞囊线虫属于大豆生长期间的“原住民”,虫体跟随大豆一同成长,对大豆植株的根、叶、茎都会造成侵染从而使植株出现枯黄类似被火烧的症状。

3 针对大豆常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

针对大豆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主要以“综合防治”的原则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是在种子合理选择、科学的田间管理以及喷洒农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相融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在综合防治技术中,种子选择、田间管理、机械化耕种都属于农业防治的范围,只有从“根源”保证农业种植的科学化、现代化,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

3.1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优质品种

优质的大豆种子就像身体底子好的小孩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抵抗力很强。因此,在选择大豆种子时要首先要根据种植地区环境特点和种植水平,选用适合本地生产的抗病能力强的种子。例如,选择抗病能力强的齐黄34等具有良好的品质的种子。经过多年的种植培育,齐黄34营养价值高的同时具有不炸荚、底荚厚、抗倒伏等特性,使得农民的种植效益连年不断提高。其中底荚厚的特性,能够防止害虫侵入豆荚内蚕食豆粒,保障豆粒饱满质量好。

3.2 倒茬轮作、合理选择耕种行距

我省土地多年来一直在种植玉米和小麦,虽然玉米收获较为容易。但是,长期的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不仅使土地的肥力下降、土壤贫瘠,还使得玉米等农作物的病虫害长期残留在土壤中,导致玉米等农作物被病虫害侵染的可能性更高,从而导致农业作物产量得不到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省逐渐认识到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对土地资源的危害以及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的问题。因此,我省通过各项惠农政策和先进的种植技术,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倒茬种植大豆,提高大豆产量的同时促进我省豆制品行业的发展以及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实现“一举多得”的农业发展。其次,在耕地种植时最好使用宽幅间作的种植技术,不仅能够改良土壤状态、实现高产,还适合机械化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3]。

3.3 使用机械化播种设备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先进农机技术,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在大豆种植上,按照以往的人工种植模式不仅效率低,大豆的出苗率等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使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进行播种,不仅能够统一种植间距,还能播种均匀。另外,机械的力量可以将种子播种到深层土壤中,使种子更好地吸取土壤的养分,从而使大豆出苗更整齐。这种统一规范的播种模式,是人工无法达到的。适墒播种时要密切注意最近的天气变化,最好是下雨过后进行播种。如果墒情不足,播种后可以进行适当的喷水,此时应注意不可将种子种得太深。

3.4 科学调控肥水

调控肥水的主要采取“中耕培土、经济灌溉、叶面喷肥”等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进行科学施肥。在大豆的生长期间要进行两次的中耕培土,第一次应在真叶展开后进行中耕,最后一次在初花期进行中耕后培土。在给大豆生长期的植株进行灌溉时,首先要利用好自然中的降水,如果降水可以满足大豆植株的生长可以不使用人工灌溉。但是,一旦遇到干旱时期,种植户应积极组织人工灌溉,给结荚时期的大豆植株提供充足的水资源,确保大豆植株能够高产。大豆中后期固氮,减少了对氮肥的需求。对于土壤肥力不足的地块,可追施鼓粒肥。在鼓粒初期(播种后60天左右),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 kg,有利于保荚、促鼓粒,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叶面喷肥水的方式,可以让叶片直接吸收所需的营养元素。

3.5 化学防治治理病虫害

苗期重点防治根腐病,可选用噻虫·咯·霜灵、噻虫嗪·咯菌腈等兼顾杀虫杀菌的药剂拌种防治。开花期重点防治病毒病,可用10%吡虫啉、2.5%高效氯氟氰菊酯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结荚鼓粒期重点防治紫斑病和灰斑病。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针对大豆的虫害防治时,可以直接施撒3%辛硫磷颗粒剂或者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品。化学防治只是大豆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中的辅助技术,重点是农民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对于一些长期久居地下的病虫害,除了轮耕播种外,还可以对土地进行深翻,在寒冷的天气下冻死虫卵等方法进行防治。

3.6 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治理病虫害

生物防治就是使用大豆虫害的天敌,对大豆虫害进行捕食的方法解决虫害。使用生物防治的方式,是为了减少化学药物对大豆和土壤的伤害。并且,大豆害虫在长期的生长环境中已经具备了一些抗药性,如果单纯使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既没有很好的杀虫效果,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例如,针对大豆食心虫,利用赤眼蜂灭杀食心虫卵的方式进行治理。

对于物理防治措施,一般采用性诱剂、食诱剂以及杀虫灯产品杀死害虫。例如,食诱剂可以杀死大豆卷叶虫、黏虫、地老虎等害虫。对于怕光的害虫,通过照射杀虫灯的方式将害虫照射致死。目前,我国农业科研人员正针对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治理手段在不断的深入探索和研究,不断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从而确保基层农产品粮食作物的安全。

4 结语

大豆病虫害防控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着力推广绿色防控病虫害技术,加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协调与配套,重点推广低毒、低残留、高效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在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大豆植株病虫害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