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秸秆覆盖种植抗旱效应对比试验总结

2021-12-25蒙若恒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土壤水分抗旱苗期

蒙若恒

(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都安 530731)

0 引言

玉米是一种原产于美洲地区的生草本植物,也被人们俗称为苞米棒子、苞谷,目前被大量种植于巴西、中国、美国等地。玉米的社会用途极为广泛,既可作为粮食作物,又可作为原料,还可作为饲料加工原料等。开展玉米高产种植,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即便是玉米秸秆也有较多的用途,抗旱就是其中一种用途,主要方式就是在收获了玉米之后,既不回收玉米秸秆,又不粉碎玉米秸秆,直接在春季进行播种来达到较好的抗旱效应。

1 玉米秸秆全覆盖抗旱种植技术的特点

1.1 增产

在收获了玉米之后,不回收、不粉碎玉米秸秆,而是直接将玉米秸秆均留在地表,也不耕翻土地,这样一来,就如同将玉米秸秆作为土地的一层被子。玉米秸秆在一定时间之后就会形成变质腐烂,增加了土壤的腐殖质层,让土地的吸纳降雨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如此即可提高抗旱能力。有学者曾经做过试验,在某块地块的土壤10 cm深处,未耕地的土壤含水率测定为11.7%,已耕地的土壤含水率测定为6.2%,而玉米秸秆覆盖下的土壤含水率测定为25.9%,由此可见,玉米秸秆全覆盖抗旱种植技术可有效解决干旱问题,进而必然也可提高玉米等农作物的产量。

1.2 节能减排

1.2.1 减少化肥使用量。玉米秸秆100%还田,既可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又可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教学优化,还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物多样性,这对于地力的增强无疑会起到较佳的作用,进而就可减少化肥使用量,生态环保、安全可靠。据统计,采用玉米秸秆全覆盖抗旱种植技术之后,土地的钾元素归还量可达200 kg/hm2以上、磷元素归还量可达20 kg/hm2以上、氮元素归还量可达 60 kg/hm2以上。更为重要的是,玉米秸秆全覆盖抗旱种植技术可引入较多的微生物,这对于培肥是极为重要的。

1.2.2 增加土壤碳的含量。玉米秸秆100%还田,既可增加土壤碳的含量,又可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一举多得,值得推广。

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小区设计。按照方案要求,试验设4个处理,三次重复,采取随机排列,四周种保护行。每个小区长10.3 m,宽3.6 m,小区面积37.08 m2。株距0.65 m,行距0.55 m,每小区种6行,每行种16穴,每小区种96穴,双株种植,每小区192株。四周种两行保护行。

2.1.2 秸秆覆盖量。处理1:对照,不覆盖秸秆;处理2:覆盖秸秆300 kg/667m2;处理3:覆盖秸秆 400 kg/667m2;处理4:覆盖秸秆500 kg/667m2。

2.1.3 施肥量与施肥方式按当地施肥习惯。播种前施600 kg/667m2的水粪肥,用氮、磷、钾配比为20:9:16的复混肥40 kg/667m2作为追肥。齐苗后用10%的化肥第一次追肥,15天后用30%的肥料第二次追肥,剩下肥料在进入拔节期时施用。施肥方式为穴施,施后均覆土盖肥。

2.2 试验实施情况

该试验在三并村潘旭华的地里进行,试验地海拔 210 m,土壤质地为沙壤,肥力中等,灌溉条件齐全,上茬为玉米,在播种前采集试验地混合土样进行分析化验。试验严格按照试验方案实施,本试验为秸秆覆盖栽培,7月26日播种,各小区在播种后即覆盖秸秆,品种为正大719,7月29日为始苗期,8月4日为齐苗期。8月9日间、定苗,8月10日第一次追肥并除草,8月29日第二次追肥,9月21日第三次追肥。11月14日达到生理成熟。11月18日取样验收。晒干称重。玉米全生育期前期正值夏季,雨量充足,生长正常,在9月中旬玉米孕穗时遭遇秋旱,至10月上旬全县无有效降雨。

2.3 田间管理

2.3.1 苗期管理。玉米苗期是指从玉米出苗到拔节期之前的这段时间内,通常玉米在苗期会出现7~8片叶片宽厚、叶色浓绿的真叶,务必要加强苗期管理。第一,确保土壤处于“上干下湿”的状态,且尽量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60%,这样一来,既可让根系扎根更深,又可让根系更好地发育膨大,还可有效地实现吸水抗旱。第二,在苗期内也要及时开展防旱防渍工作,若处于阴雨绵绵的天气,要在第一时间做好排水防涝工作。若处于日照较强的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

2.3.2 拔节长穗期管理。拔节长穗期是指从玉米拔节到出雄穗之前,拔节长穗期通常为30天,该段时间内玉米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是并行开展的。拔节长穗期一定要加强水分管理,根据该段时间内的降水量来决定浇水频率与浇水量,若降水量不足,那么则需及时灌溉,确保玉米植株在拔节长穗期有足够的水分可用,唯有如此,方可实现玉米的高产。与此同时,要特别注意玉米抽雄时间段,该时间段对于水分的多少特别敏感,若水分过多,那么需要及时排水防涝,若水分过少,那么需要及时浇水,否则的话,会对玉米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2.3.3 开花结实期管理。开花结实期是指从玉米抽雄到玉米成熟,开花结实期通常为45~60天,它也是最终玉米产量的关键影响期,光照强度、水分充裕度、授粉情况均会产生影响。抽穗杨花期对于水分的需求量较大,若水分供应不足,那么较易出现茎叶早衰、授粉不良等情况,务必要定时浇水来确保种植区域的土壤处于湿润状态。灌浆期则需要适当控水,防止出现植株早衰的情况。此外,在开花结实期还需要适当地提高玉米植株间的透光性与通风性,这样一来,可避免出现空杆现象,若植株出现授粉不佳情况时,可加以人工辅助授粉。

2.3.4 病虫草害防治。病虫草害防治方法较多,在苗期要侧重于防治蚜虫,推荐采用敌百虫可湿性粉剂(浓度为90%);在大喇叭口期要侧重于防治病虫害,推荐采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浓度为70%)与辛硫磷乳剂(浓度为50%);在吐丝期与抽雄期要侧重于防治双斑萤叶甲,推荐采用氯氰菊酯(浓度为4.5%)。

3 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产量见表1、2,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处理4的产量最高,平均为419.7 kg/667m2,处理1(无覆盖区)产量最低,为340.6 kg/667m2,跟处理2、处理3、处理4有较大差距。处理2跟处理3、处理4有一定差距,处理3跟处理4差距不大。分析原因是在9月中旬玉米孕穗抽穗时遭遇秋旱,处理1由于没有秸秆覆盖,土壤水分蒸发大造成田间含水量过低,从而影响了玉米的正常孕穗抽穗,进而影响产量的形成,而处理2、处理3、处理4由于有秸秆覆盖,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土壤水分蒸发,对产量的影响没处理1那么大。

4 结语

玉米秸秆覆盖栽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挡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水分流失减慢,对保持田间水分有一定作用,并随覆盖量的增加而递增,在出现旱情时可以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有效降低旱情对玉米正常生长的影响。

猜你喜欢

土壤水分抗旱苗期
喀斯特坡耕地块石出露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磷素添加对土壤水分一维垂直入渗特性的影响
北京土石山区坡面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微地形的响应
大同市朔城区:开展辣椒苗期田间检疫工作
蔬菜苗期发生猝倒病怎么办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衡水湖湿地芦苇的生物量与土壤水分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苗期发病率高达80%,成活率低至10%!石斑鱼肠道微孢子虫危害严重
北方茶园抗旱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果园抗旱“24字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