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合理性以及实现路径探讨
2021-12-25左桂玲
左桂玲
(诸城市人民政府龙都街道办事处财政社保服务中心,山东诸城 262200)
0 引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我国农民工的总体数量达到29 077万人,这样的数据还在不断增长,他们在参与城市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建设,煤矿资源生产实践中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应该高度重视此类型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其中重要一个环节就是养老保险问题。
1 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出现的问题
对于当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归结,其中区域统筹在取得很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不少的缺陷和不足,集中体现在:其一,不同地区此领域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因为实际的养老保险的收费方式,是低水准的,并且存在不均衡的情况,由此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朝着更加大的方向进展。如果这样的问题长期存在,无疑会使得实际区域发展的不均匀朝着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其二,为了做好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部分地方政府在此方面增加了很多投入,有的甚至高达百万元,由此使得有限的资源配置进入到被低效化的状态。有一些县域养老保险的程序是复杂的,养老保险人员冗余,数据管理的成本也在不断提升。其三,政府在此领域制定了对应的策略,都是依照中央统筹的要求来进行,部分政府制定了对应的政策,还降低了退休的年龄,由此使得实际支付压力不断提升。加深攀比之风不断盛行,会对于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这样也会使得实际全国统筹造成不良影响。其四,从现阶段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管理性质来看,其层次不高,在基金管理方面的素养也不是很理想,多数都是依靠低层次的管理方式来进行,如果出现了紧急情况,就可能出现资金不平衡的风险,如果这样的局面难以改善,就难以进入到理想的管理状态。其五,实际统筹市场环境不理想,不同地区的对象,流动性比较强,由此市场与人才需求之间的均衡性也不理想。有上述问题的存在,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现难度越来越大,这样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无疑会使得实际的农民工利益保护受到负面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也会陷入到被动的状态,这样就难以体现出公平性和正义性。
2 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合理性分析
2.1 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障碍因素分析
对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造成影响的因素事比较多的,详细来讲述,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成本因素。全国统筹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尤其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格局中,经济发展的压力本身就比较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压力也更加大,政府的支付压力不断提升,此时还需要关注大部分退休者的养老支付问题,这样的资金缺口不断增加,给予地方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2.1.2 制度因素。对于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进行探讨,会发现实际制度设计都存在问题。具体来讲述其集中体现在:养老保险在年限计算维度,在不同年限收费维度,都是依照就业情况来判定的。对于很多农民工而言,这样的金额是他们不能接受的,此时农民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制度设定中存在的盲目性不断呈现,制度上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实际的标准和待遇也是不一样的。
2.1.3 保障因素。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准不一样,针对于农民工养老保险设定的保障投入是不一样的。从本质上来讲述,保险需要的资金是依靠政府来进行的,不同经济力量的政府,其发挥的效能也不一样。部分落后的农村地区,是不可能到发达地区获取养老基金,并且也容易造成不公平的情况,政府也不会支持这样的政策。
2.1.4 平台因素。既然要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就需要有对应的统一化平台,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关于此方面的全国统一的机制。每个地区都是以自我管理的方式来进行的,业务信息不是很发达,彼此之间的衔接机制也没有建立。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准来看,不均衡的现象十分突出,很多地方的养老保险制度也有很大差异性,对应政策不一样,这样也会对于后续全国统筹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2.2 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有利因素分析
在现阶段提出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与当前时机成熟性之间也存在很大关联。详细讲,有利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我国财政收入对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投入在不断提升。尤其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有所提升,社会资源和金钱资源被不断的融入到保障建设环境中去,其中之一就是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其二,现阶段的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不同地区都倡导将计算机技术使用到对应架构中去,加上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运用实践经验在不断积累,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技术基础也在朝着更加夯实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其三,当前国内外关于类似的全国统筹的案例在不断增加,我国部分地区也在此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和探索,这些也为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现策略分析
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有利条件在不断优化,在此方面的经验也在不断积累,但是在此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需要进行积极改善和调整。详细来讲述,此时需要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3.1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制度环境的优化,是引导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此环节需要关注的是:农民工参保和当地户籍的要求分离开来,也就是说需要对于之前的制度进行调整,确保政府部门进行集中化管理,这样养老保险资金会进入到统一发放的状态。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取消保障农民工的统筹政策,确保其可以积极参与进去。再者政府需要加大在此方面的实际投入,并且需要对于实际支付压力进行合理的调整。
3.2 形成全国性的社会保险核算中心
前面提及到实际统筹平台的缺失,是造成当前实际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现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全国性社会保障核算中心。这样可以将不同地区的流动个人口的人数,不同地区社会保险资金数量理清楚,在此基础上确保将资金全部纳入到流动人口范畴中去,这样就可以使得农民工退休时居住地就享受到对应社会保障服务,也就是与对应结构实现交互,就可以使得有限的资金配置达到更加理想的状态,这样对应养老保险的工作就开始朝着顺理成章的方向进展。
3.3 实现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
在当前的实际体制基础上,积极树立改革意识,正确判定当前实际财政管理汇总存在的问题,确保将不同的税务归结到不同的范畴中去,有的是中央管理税务,有的是地方管理税务,有的是共同管理税务。而对于农民工社会保险而言,其应该归结到中央地方公共管理的范畴中去,这样中央对于地方进行拨款,地方来做好具体的工作,这样就可以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在此方面的关系,由此引导实际的财政体制环境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3.4 注重落实个体账户
个体账户如果可以落实,就可以使得农民工养老保险资金短缺的问题得到解决,还可以使得人口老龄化的支付压力得到缓解。但是如果长期以来,实际个人账户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就可能使得实际统筹规划制度成为一句空话,难以实现,也难以发挥其多维度的积极效能。
3.5 形成健全的社会保证预估体系
在此环节还需要注意的是,要高度重视农民工社会保险全国统筹工作的开展,确保有着更加多的资金资源作为支撑。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在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结构的基础上,确保基金的充足量,夏季部门要依照实际的准则来进行,确保实际付款能够有效落实下去,不要出现延迟发放的情况。在政府所存资金难以有效支付的时候,此时可以将社会保障税作为重要的补充点,由此确保实际的矛盾得到解决,此时就需要政府有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从上述的内容阐释可以看出,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现,是有利于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是有利于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完善的,但是当前还存在不少的缺陷和不足,这些都需要积极去改善,这样才能够使得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朝着更加夯实的方向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