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做好科技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1-12-25宋鸽
宋 鸽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阜新 123000)
0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科技进步的案例,不胜枚举。这样的发展实践一直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在任何形势下都需要将科技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这样才能够赢得发展,才能够赢得未来。科技管理倡导对于管理科学实现运用,强调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纳入到综合配置状态中去,由此确保科技可以顺利的进入到生产实践,发挥其更加大的效能。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正确看待科技管理工作的开展。
1 新形势下做好科技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依照经济学理论来看,科技管理不能过度依赖关系,因为在关系资源堆砌的社会架构中,不正当输送机制可能会建立起来,这样利益关联方会不断出现,这样实际科技管理中就可能出现不公平或者不公开的特点,这是不利于科技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1]。对于我国来讲述,科研的投入占据总体经费的四成左右,其中部分项目会浪费掉一部分资源。在现实中就有部分的人,利用各种方式去骗取科研经费,以搞科研为幌子不断圈钱,这就是科研体系中的蛀虫,不仅仅不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还可能将科研氛围带坏。从本质上来讲述,这种行为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实际科技管理是存在漏洞的,集中体现在事前没有进行依据调研,事后没有进行完善监督和管理。从某种角度上来看,科研经费是有限的,这些科研经费能够产生的科研成果也是一定的,如果在此过程中很多资源被浪费在无效项目上,这样就使得其他有效项目的资源处于被缩减的状态,甚至可能造成一些好的科研项目出现中途夭折的情况。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经济领域的变革工作在不断开展,期间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与经济活动之间的不吻合,越来越明显,此时就需要确保科技进入到改革的状态,而在此过程中强调做好科技管理工作,形成科技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对于当前科技管理工作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其中的确存在很多管理失控的情况,这些缺陷和不足,会使得科技研究的氛围不断恶化,这对于科技发展来看,是很不利的。为了规避出现上述的风险,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科技管理工作进入到更加规范化,更加有序化的方向发展[2]。
2 新形势下科技管理工作策略分析
在正确认识科技管理工作价值之后,接着就需要将这样的价值观贯彻执行到实际的科技管理工作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够确保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为科技管理体系效能的发挥奠定夯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新形势下科技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积极主动的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形成健全的科技管理上层建筑
科技管理上层建筑的完善性,意味着实际科技管理工作有着精细化的规章制度,实际科技管理工作会依照对应准则来驱动,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科技管理工作氛围。从现阶段来看,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可以归结为:引导树立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意识;积极给予科技管理工作一定的扶持和鼓励,确保政策环境得以不断优化;积极针对于科技管理建立对应法律法规。对于科技管理部门而言,当前需要做好的工作比较多,国家号召开展的科技创新政策需要如实的落实下去,地区科技管理工作如何去开展,实际发展情况如何,也需要做好研判,然后秉持科学发展观念,拿出更加有效的应对方案,这样才能够使得自主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得以塑造。也就是说,在新形势下科技管理部门,需要正确看待自身在创新城区建设中的引导性效能。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懂得正确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关注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诉求,对于科技管理制度中的内容进行更新和优化,确保实际科学管理的顶层设计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接着要实现对应法律法规的构建,确保科研立项,科研审批,科研监督和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等都能够纳入到实际的管理范畴中去。另外还需要注重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制度的建立,确保实际课题经费开支范围能够不断调整,实际人员激励费用支出能够不断提升,这样可以使得实际的科研工作开展朝着更加合规的方向进展[3]。
2.2 树立正确的科技管理价值观
首先,需要正确看待科技进步和发展的价值[4]。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可以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得以改变,可以使得生产方式得以优化,使得生产要素的流动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甚至拓展到全球领域中去。也就是说现代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来驱动。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价值被不断放大,其对于企业而言,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于国家而言,关乎到国家的繁荣强盛,因此必须要占领科技进步的制高点。其次,要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得以强化。在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缩减对应的发明周期,以便发挥其对于生产的效用。在出现新的经济发展态势之后,自主创新能力会成为最大的变数,如果能够建立良好的自主创新系统,就可以使得实际的市场适应能力得以不断提升,这样就可以展现出更加强悍的生命力,这样才能够确保科技企业的发展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5]。
2.3 注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构建
相比较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难以迅速获取技术优势,这是因为其自身技术力量是不足的,实际技术创新能力也不是很理想,技术引进又需要大量的成本,这些都是中小企业难以支撑的,因此使得中小企业难以长久的发展和进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积极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确保中小企业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获得技术优势,实现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继而确保中小企业在技术上的优势不断提升,由此慢慢形成自身的竞争力。当然在实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的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节点需要关注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多类型公共技术服务,会使得企业用户享受更加理想的服务,继而带动其他项目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述,可以实现条件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构建,还可以实现研发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构建。对于前者而言,依靠行业共同技术研发条件的需求,确保共享研发条件,能够不断优化,这些条件可以是大型设备,可以是技术手段,可以是科技设备文献,由此使得企业的研发成本得以控制,实现研发风险的管理。对于后者而言,其目的在于实现产业科技水准的提升,以达到技术产业化为基准,确保整个产业可以进入到优化升级的状态。从微观角度来讲述,此时主要关注的节点有:新产品的大力开发;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性技术或者前瞻性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6]。
2.4 确保科技创新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在科技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在科技创新情报评价功能优化的过程中,可以将参谋辅证作为基本效能,确保情报分析能够展现出严谨性的特点,这样实际的客观评价会更加健全,专家评议也会因此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科技创新工作也会达到客观的状态,达到科学的状态,达到公正的状态。再者,在科技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实现科技管理水准的提升,不要出现学术腐败的现象,减少科技管理工作人员的失误,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科技创新工作在不断强化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可信度的提升,积极学习国外在此方面的经验教训,确保优秀的科技情报人才库得以建立,继而确保与国际接轨,使得实际的科技创新管理进入到更加井然有序的状态。再者科技管理部门还需要注重监控高效能的发挥,建立科技管理体制,确保监督管理职能得以界定,这样才能够使得科技管理的氛围和环境进入到理想的状态[7]。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科技进步的诉求会不断提升,因为这关乎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此时就需要确保实际的科技管理进入到系统化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需要树立科技管理的价值观,优化科技管理内容,强调科技管理方式的转变,构建科技管理的体系,继而确保实际科技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不断的提升。依靠这样的举措,使得实际科技管理与经济发展关联起来,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