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顺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思考

2021-12-25许素红冯丽花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和顺加工业加工

许素红,冯丽花

(和顺县农业农村局,山西和顺 032700)

和顺县地处太行山深处,总人口13.81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056万人,占总人口的78.19%,属典型农业县。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品质好、无污染,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者有机衔接,走出一条具有和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现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1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越性

1.1 自然环境特点

全县总耕地面积2.06万hm2,占9.4%。全部耕地均为旱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5℃,年日照时数2 700 h,年均降雨量550 mm,蒸发量1 584 mm,平均无霜期12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期间的平均积温为2 468℃,是典型的高寒土石山区。气候冷凉,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品质优,口感甚佳。同时,和顺县工矿企业相对较少,周边空气清新,水源清澈,土壤状况良好,基本没有污染,生态和顺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之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县农业农村局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积极创新发展农业产业思路,坚持政策扶持,着力培育壮大了农产品加工产业。

1.2 加工业发展势头良好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产业化开发为核心,以安全、优质、绿色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宗旨,积极扶持以杂粮、油料、中药材、主食糕点、酿造业等为主的加工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农产品十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4家,从加工类别分为杂粮10家,蔬菜食用菌5家,食用油2家,酿造业4家,中药材1家,纯净水1家,粉条加1家。

1.3 品牌建设顺利推进

加大对品牌产品的申报、支持和保护力度,促进加工业纵横发展。通过核心品牌拓展品牌范围,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吸纳广泛资源,建立名特优产品品牌基地,高起点发展配套产业。

1.3.1 “三品一标”农产品:绿色食品有香菇,基地规模60万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13个,农产品有香菇、玉米、大豆、粟、黍、荞麦、粮用绿豆等43个,其中种植业41个,养殖业2个,基地种植面积达1.04万hm2,养殖规模为鲜鸡蛋5万只、肉牛0.05万头。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绿色食品品牌公信力和影响力。

1.3.2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近两年和顺县六种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分别为和顺苦荞茶、和顺原醋、和顺火麻油、和顺紫苏油、和顺平菇、和顺香菇,推进了和顺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同时为开展“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区”和“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3 区域共用品牌:和顺火麻油被认定为市级农产品区域共用品牌,和美和顺被认定为县级农产品区域共用品牌。

1.3.4 农高区(山西农谷)监制农产品品牌:和顺县山河醋和火麻油。

1.3.5 主食糕点品牌。2020年通过举办“山西和顺•寒湖月饼节暨消费扶贫月”活动,创响了“寒湖月饼”品牌。

1.3.6 在首届黄土地杯山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荐宣传活动中,笨鸡蛋和和顺酒获得特色产品奖。

1.4 扩大农民工就业机会

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推动了农村创新创业和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如山西宏田嘉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杨总返乡创业,火麻基地种植面积达0.17万hm2,加工火麻油、火麻粉、火麻仁,以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用当地农民工270余人,其中季节性用工240余人,长期用工31人,大中专以上学历16人,人均增收750余元。

2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2.1 农产品加工业薄弱

目前,加工业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投入新的劳动力,增加产品附加值。一部分农产品直接投入市场,如横岭镇、马坊乡、青城镇都是马铃薯主产区,量大质优价格低,关键是没有配套的加工企业消化,只能出售原材料,形不成产业链,产业链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内部环节之间断档。加工企业规模偏小,中介服务组织薄弱,不能有效吞吐当地的产品资源,产销矛盾比较突出。一部分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初加工,如谷子脱壳成小米、荞麦、玉米磨成面粉等,散装或简装后直接销售,很少一部分农产品进入深加工阶段,新马杂粮公司是全县唯一一个省级的杂粮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工规模受限,难以消化大量原粮。大部分农产品无法从源头上得以加工,提高身价,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就无法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2.2 品牌意识淡薄

当地的特优农产品很多,比如香菇、藜麦、火麻、老陈醋、双龙酒等,但是产品知名度不高,原因在于缺乏响亮的品牌。加之农产品的分类、分散、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工作简单落后,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没有完全发挥出产品的质量优势。

2.3 市场竞争意识不强

农产品加工产业正在逐步优化、不断培育壮大,但受主观或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市场、大流通、高效益的加工业发展观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停留在本地销售市场的经营状态,不去闯市场,找资源。

2.4 加工业投入不足

农产品加工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中依靠政府扶持居多,自发投入差,规划不合理,导致有些产业配套设施跟不上,影响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要实现科学化管理、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信息化引导、市场化经营,有很大的困难和制约。

3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几点思考

3.1 创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思路

紧紧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按照县委“西牛东猪中菌菇,一园二区三龙头”的产业布局,以产业振兴为首要任务,以加快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产品提档升级、加工业健壮发展为目标,积极鼓励勇于创新、善于奋进、敢于挑战的新型农业主体强强联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培育一批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创新思维,更新观念,学先进,树典型,发展现代农业。

3.2 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提升加工产业级次

发挥新马杂粮、山河醋业、宏田嘉利三个省级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培育和壮大一批市场开拓、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和筹资融资能力强的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产品向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聚焦农产品深加工环节,增加产品附加值,使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发展,以“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新型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促进农产品的全价值链的提升。把握质量关,促进加工业长远发展。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较强,商业意识较弱,容易只顾眼前小利,不顾长远发展,易失去市场。因此加工企业必须保证质量、稳定销量、提高信誉,是当地农产品加工业健壮发展的长久之计。

3.3 挖掘品牌文化,发挥地方品牌优势

农产品加工业要长远发展,必须发挥地方品牌优势,挖掘地方特色的品牌文化,找准特色,打造品牌,合力做好品牌建设。县域工业不发达,制约了经济发展;但放眼生态,较好的气候条件和空气质量,给绿色食品的深加工业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自然保障,加之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农民的不懈努力,壮大品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广。山河醋业有限公司、山西宏田嘉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山河醋业有限公司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CUCU牌原醋。山河醋业有限公司生产的“CUCU”牌荣获中国调味品产业消费者放心品牌、消费者喜爱品牌、中国调味品食醋产业“十强品牌”等。山河醋业有限公司挖掘老陈醋的品牌文化,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老陈醋产业迅猛发展,销售市场逐步扩大,安置了周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

3.4 提供交流平台,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各级各类农博会为契机,唱响品牌为引领,坚持绿色发展为导向,为获得全国名特优新、有机、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绿色、无公害等品质优、味道鲜、特色强的产品搭建产销对接、对外交流的平台,为农产品杨帆起航,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天然质朴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热捧,如香菇即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又是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产品,还是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它的品质显而易见,菌体颜色为淡褐色至褐色,部分菌盖表面有天然裂纹状花纹,菌褶为乳白至浅黄色;菌肉组织致密,有韧性,菌肉较厚,具有香菇的独特香味,鲜菇供不应求,鉴于储藏期短,引进精深加工产品:菌菇酱生产,推动食用菌加工产业良好发展。

3.5 发挥主导作用,强化服务职能

帮助加工业开好步、起好头。政府在帮扶政策上倾斜农业加工业,在资金上联系金融机构和加工业良好对接,在招商引资上引进农业先进设备、技术、资金等,在信息传送上,为加工业送去思路、带去政策,提高生产的科学性、前瞻性,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高端发展。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当前的创业者多数接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少部分接受过大学教育,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素质,经过多次参加县工会、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外出观摩学习,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的“领头羊”作用,开发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

猜你喜欢

和顺加工业加工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疯娘
农业部部署扎实推进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工业4.0背景下的机械加工业优化升级
亲环素A过表达对高温、紫外线和顺铂引起的H1299细胞凋亡的影响
和顺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