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播早熟小麦新品种浚麦82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1-12-25董红星杨国立夏海东马洪波李梅香王怀苹张晓春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6期
关键词:赤霉病纹枯病性状

董红星 杨国立 夏海东 马洪波 李梅香 王怀苹 张晓春

(1.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鹤壁458030;2.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浚县456250)

浚麦8202小麦新品种是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采用多态逆境选育方法,以早熟、适宜晚播、高产、抗倒伏、抗(耐)病、稳产等主要性状为目标,重点解决生产上对早熟性和耐晚播小麦品种的性状要求,适应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收获,实现麦、玉周年丰产需求的育种目标,于2008年以浚麦K8为母本、豫农802为父本杂交,历时13年培育而成的弱春性小麦早熟品种。2020年4月,浚麦8202通过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0020)。

1 选育目标

黄淮区域农作物主要种植模式为小麦—玉米交替种植一年两熟制,该区域小麦播种面积为1.7亿亩,玉米播种面积1.5亿亩,对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目前小麦全程机械化率已达97.8%,但品种生育期偏长,造成玉米播种偏晚、成熟晚、脱水慢、收获早,收获时不能完全成熟且籽粒水分含量在30%~35%,不能及时晾晒导致玉米霉变,黄曲霉素超标影响了粮食利用的安全性。生产上亟需适宜晚播、早熟、丰产性较好的小麦品种和脱水性好的玉米品种配套种植,通过适当晚收降低玉米收获水分,实现机械化收获籽粒。基于以上背景,确立了品种应具有早熟性好、适播期长、耐晚播、稳产、抗倒伏、抗(耐)病等特点的选育目标。

2 品种来源、选育方法及过程

2008年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用浚麦K8和豫农202进行杂交,各亲本都曾经是主导品种,并且父本亲豫农802和母本浚麦K8血缘关系较远,丰产性、抗病性状突出,在生产上利用面积较大,适应性较好。双亲互补性较强,母本浚麦K8长相清秀、穗大粒多、高产的性状得到较好遗传;父本豫农202耐晚播、熟期早、抗白粉病的性状得以充分遗传利用。

2009年秋播种植浚麦K8/豫农202的F1,表现出幼苗发育较快、成穗率高、穗子大、结实性好等特点,确定为重点组合,组合编号为0820,当年秋季将F1混收种子进行单粒点播;2010年F2代中选取优势单株30个;2011年从30个F3株系中,选出7个优系,从中选择优良单株,即0820-1-1(中选3株)、0820-5-6(中选5株)、0820-6-3(中选3株)、0820-15-9(中选5株)、0820-16-7(中选2株);2012年F4代继续选择,0820-1-6株系表现突出,当年收获6个单株;2013年F5代选择,其中0820-1-6-2表现优秀,穗大且穗层整齐但还稍有分离,其中优选30个单株重点进行稳定,2014年对所收的混合种子按不同系进行基础小区测试,结合产量结果和田间综合评价,0820-1-6-2-2的3、8、17、20、22、25等6个优秀株系得以保留,通过田间记载和测试数据,发现性状已基本稳定,进行种子扩繁并同时进行产比试验和异地鉴定测试,优选出0820-1-6-2-2-8系,该品系被初步命名浚麦8202。

在品种选育阶段,较好地利用异常气候自然鉴定和接种定向鉴定相结合的方法,淘汰性状不适应者;用株系循环的方法保证了优良性状的遗传和纯度,4代以后采用简易测试,评价及预测品种群体效应及适应性,属于典型的优势基因性状聚合类型,较好地实现了育种目标。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该品种属中穗型、弱春性、中早熟品系,全生育期231 d左右,熟期比对照周麦18早熟0.9 d左右。幼苗半匍匐,长势强壮,抗冬季冻害能力较强,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亩成穗较多。春季发育早,幼苗起身拔节快,两极分化利索,对春季低温较敏感。成株期株型半松散,茎高78.0~84.0 cm,抗倒伏能力偏弱。旗叶较大、下披,稍显郁蔽,叶、茎、穗蜡纸较厚。纺锤形穗,长芒,颖壳、籽粒白色,粒质偏粉、饱满度较好。后期对高温抗性一般,成熟落黄一般。成产三要素:穗粒数34.4~38.4粒,千粒重39.4~42.2 g,亩成穗数39.8万~45.5万穗。

3.2 抗性鉴定

2016年、2017年连续2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结果分别为中抗条锈病、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高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抗白粉病,中感纹枯病、中抗纹枯病,高感赤霉病、中感赤霉病。

综合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3.3 品质分析

2017年、2018年连续2年区试混合样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郑州)测试,结果分别为蛋白质含量14.8%、15.1%,容重816 g/L、816 g/L,湿面筋含量29.4%、29.4%,每100 g吸水量57.3 mL、56.7 mL,稳定时间5.7 min、5.3 min,拉伸面积41 cm2、55 cm2,最大拉伸阻力205 E.U.、247 E.U.。

4 产量表现

4.1 比较试验

2014-2015 年度参加公司 自主安排的品种比较试验,综合表现优异,推荐参加河南省比较试验;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小麦比较试验,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抗倒性等性状达到进入省级试验的推荐标准。

4.2 河南省冬水区域试验

2016-2017 年度参加B组区试,对照品种为周麦18,11点汇总,平均亩产520.8 kg,较对照增产2.4%,增产不显著,增产点率72.7%。

2017-2018 年度参加C组区试,对照品种为周麦18,15点汇总,平均亩产440.3 kg,比对照增产5.0%,增产极显著,增产点率93.3%。

2年区试汇总,比对照增产幅度均大于1.0%,平均增产3.7%。

4.3 河南省冬水生产试验

2018-2019 年度参加C组生产试验,对照品种为周麦18,16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81.3%,平均亩产574.0 kg,比对照增产2.4%。

5 品种主要优缺点

5.1 优点

幼苗长势强,分蘖力强,亩成穗较多;株型较松散,主茎和分蘖穗高低差异大,穗下茎长,有利于通风透光和灌浆;综合抗病性较好,适应性好。

5.2 缺点

茎秆较弱,遇到不适天气有发生倒伏的风险;高感赤霉病,在抽穗扬花期遇到阴雨天气,有赤霉病高发的风险。

6 栽培技术要点

浚麦8202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中晚茬地种植。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6.1 适期播种

10月10~30 日均可播种,最适宜播种日期为10月15~20日。

6.2 适宜播量

在足墒播种情况下,高肥力地块基本苗以每亩12万~16万为宜,肥力偏低地块应适当增加播量,如播种墒情差或延期播种,应适度增加播种量,每晚播种3 d亩基本苗增加3万株。

6.3 平衡施肥

建议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施肥应注意N、P、K、Zn化学肥料和农家肥、有机复合肥综合使用,亩施肥量以纯N 11~13 kg、P2O57~8 kg、K2O 8 kg为宜。 其中有机肥、磷肥和钾肥一次性底施,氮肥应分次施用,底肥占60%,返青拔节肥占25%,灌浆肥占15%。

6.4 合理灌溉

应注意浇好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拔节水和灌浆水,提倡浇好冬灌水,培育壮苗,返青期肥水应适当推迟,有利于增加品种抗倒能力并减轻春季晚霜冻害影响;于小麦起身—拔节期结合化学除草进行化控防倒伏。

6.5 病虫防治

6.5.1 地下害虫的防治 犁地时用吡虫啉等进行土壤处理,结合选用包衣种子、药剂拌种等方式防治效果较好,对于吸浆虫分别从幼虫、成虫和蛹期进行防治。

6.5.2 纹枯病的防治 纹枯病属于茎基部病害,返青至拔节期是关键点,麦田封垄后再用药难以到达茎基部,起不到防治作用,因而应在返青至拔节前根据发生情况喷施三唑酮、禾果利等防治效果较好。

6.5.3 中后期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一喷多防,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等。一般应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根据病虫害测报情况,使用高效氯氟氢菊酯水乳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戊唑醇·咪鲜胺等加磷酸二氢钾或芸苔素内酯等,对于防治蚜虫、赤霉病、白粉病,兼治吸浆虫、锈病、叶枯病、干热风等效果较好。赤霉病防治时期为抽穗扬花期,如遇阴雨应再喷施一遍。

6.6 化学除草

在小麦拔节前,杂草3~5叶期,根据麦田主要杂草类型选用除草剂进行防治,一般冬前除草效果好于春季,要求温度在7℃以上,严格按照标注剂量施用,严禁大风天、阴雨天气喷施,土壤干旱时效果较差,切忌不能重喷漏喷。

6.7 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的地块在腊熟期进行收获,机械收割可适当推迟至完熟期,水分降至13%以内。

猜你喜欢

赤霉病纹枯病性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鉴定对照种“菁松×皓月”的茧丝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
羽叶三七植物性状及生长动态分析
25%丙环唑乳油(科惠)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