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形势下眼镜产业发展的思考
——鹰潭市为例

2021-12-25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鹰潭眼镜店眼镜

陈 红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 鹰潭 335000)

一、背景

2018年6月21日,鹰潭市委在八届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小市大作为”“三大四聚六强”等工作思路,指明了走出具有鹰潭特色的发展之路,以推动鹰潭跨越赶超发展的战略方针。鹰潭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吹响了新集结号,动员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全域一体、改革创新、优化生态、小市大为,按照“三大四聚”发展路径和“六强四动一保障”工作思路,加快打造世界铜都、中华道都、智慧新城,开启了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鹰潭的新征程。鹰潭眼镜产业历史悠久,自清嘉庆年间,鹰潭就有了眼镜作坊和眼镜帮会,已有200多年。从最初的“一副担子满天飞,走遍广东走辽西”的销售模式,发展至今已成为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一。同时,在鹰潭市余江区中童镇、鹰潭国际眼镜城和鹰潭“眼镜一条街”等地区有眼镜商户五百余家,余江眼镜产业园被命名为“江西省眼镜产业基地”。鹰潭眼镜人近五万余人,销售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及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贸易网点有三百多个,辐射国内外三千多个城市。鹰潭眼镜,已成为鹰潭的品牌和光荣。但由于诸多因素,鹰潭眼镜行业逐渐衰落,眼镜城商户不足百户,眼镜产业面临危机。然而,不论困难和挫折,鹰潭眼镜产业的复兴一直是鹰潭眼镜人的梦想和希望。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上升为国家战略。方案中提出“要严格监管验光配镜行业,不断加强眼视光产品监管和计量监管,整顿配镜行业秩序,加大对眼镜和眼镜片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执法检查力度,规范眼镜片市场,杜绝不合格眼镜片流入市场。加强广告监管,依法查处虚假违法近视防控产品广告”。“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为了适应新形势,响应市委的战略方针,笔者就如何发展鹰潭眼镜产业作了一些思考。

二、问题

(一)生产企业技术创新不足,产业链单薄,缺乏研发设计能力

2013年,设立鹰潭余江眼镜产业园,园区有眼镜生产企业79家,产业工人1.5万人。园区主要生产眼镜、框丝、板材、铜杆、铜坯、涂料等,形成了集原材料、产品研发、制造加工、贸易流通为一体,由眼镜配件、镜片、电镀、成品眼镜等行业相互协作配套形成特色产业集群。这些企业大都以手工制作为主,长期贴牌订单生产,缺乏设计和创新,信息化程度低,企业利润大部分被别人拿走,只赚得少得可怜的加工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部分商户盲目转型,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行业指导

近年来,面临互联网的各种冲击,传统眼镜行业从业人员有了危机感、恐惧感、不安感,为了增强患者的信任度和品牌吸引力,于是各种“视光中心”“医学验光配镜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街头,视光中心火热的背后是视光专业的重要性,是视光专业人才的紧缺。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许多所谓的视光中心只是简单的传统眼镜店换个名字挂块牌子,让验光师穿上白大褂而已。

(三)眼镜店大都“半医半商”格局,品牌特色少

目前传统眼镜店大都是销售、验光和配镜一体化经营模式。这种“半医半商”模式要求眼镜店既要有销售人员还要有验光和配镜技术人员,这样传统眼镜店的用人成本加大,有些眼镜店为了减少支出,一人多用,销售人员既是验光人员又是配镜员,加上验光技术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也没有相关专业资质,这样就会影响了专业技术质量,影响了产品质量,同样影响了眼镜店的品牌,更谈不上品牌特色。

三、思考

建立眼镜新的产业模式。摆脱“半医半商”格局,建立新的产业模式:将眼镜验光、定配、销售等环节,分成医学验光中心、眼镜加工中心、眼镜配件生产中心、眼镜店等,将眼镜从生产到销售,每一环节进行专业标准化,以确保质量,体现品牌。设想如下:

1.将眼镜产品的生产职能几乎全部集中到了工厂内,只留下了最后一道装配工序由终端眼镜店完成,这对简化眼镜店的职能、发挥制造企业的质量控制优势十分有利;工厂可以集中资金和人才优势,在眼镜设计、工艺、材料等方面进行研究和突破,打造鹰潭精品和品牌。眼镜店作为销售终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只要完成组装和调试就可以完成了。

2.成立专业的验光机构,它在矫视验光方面有专业的技术与能力,并且,其验光结果的标准化数据也使得验光结果信息可以被整个眼镜市场所共享。验光技术是眼健康的核心保障,验光的精准度关系到眼镜佩戴舒适度,关系到眼健康程度。尤其是面对青少年的视力矫正,专业的验光技术更显重要,要求更高。因此,成立专门的医学验光机构,在专业的、精准高的验光下,配比眼镜才能提高质量。

3.眼镜店将脱出目前这种半医、半店、半厂的格局,变得专业化与简单化。眼镜店可以不用为顾客验光了,配镜只需要简单的工具,眼镜店应做的只是按标准化的作业流程照单抓药,不出差错,适度调整后让顾客觉得舒服就行了。这时的眼镜店,与普通的商店已没有明显区别。要实现这个产业模式,首先重新建立眼镜行业的技术体系,从镜片生产、镜架外形设计等可以最大程度地在制造企业里得到实现;其次标准化的验光体系,通过专业的医疗机构,依据行业的验光标准,使验光更细、更准、更全面。第三建立矫视眼镜配制方案标准化体系。第四要有相对完善的技术监督体系。它在一定程度上充当行业质量权威,并承担起行业技术培训与督导功能。只有通过眼镜工厂、专业的验光机构、眼镜店各自发挥专业优势,才能打造精品眼镜店、专业验光机构、龙头眼镜生产企业。

四、构建鹰潭眼镜产教联盟

眼镜产业要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随着产业模式的改变,视光专业人才紧缺,因此,通过构建眼镜产教联盟,整合企业技术资源,依托学校,培养眼镜设计、眼镜生产、验光技术、眼镜销售等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眼镜产业品牌。可以通过抱团发展模式构建鹰潭眼镜产教联盟体系。形式可以短期培训+技能提升+学历教育,采取走出去、引进来,项目实施,以大力培养鹰潭眼镜人才。

目前鹰潭市有江西省眼镜商会和鹰潭市眼镜商会组织的各种培训机构,省市商会成员80%以上是鹰潭本地人。商会成员的产业遍布全国各地,而且他们中许多人是眼镜世家,眼镜店经营模式大都是家族企业,夫妻店、父子店比比皆是。眼镜技术大都是父传子、师傅带徒弟教出来的。尽管有些人通过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精神,掌握了娴熟和精湛的技术,但是理论知识的缺乏还是制约了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商会组织日益发展,开办了“同仁眼镜培训学校”“拓兴眼镜培训学校”。2018年,余江区眼镜管委会创办了“眼镜中专学校”,培养了一批眼镜从业人员。

2011年,鹰潭市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专科学校——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率先在江西省开设了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通过“课程对接岗位、专业对接行业、学院对接企业”模式,课证融合,实习实训,取得专科毕业证和高级验光员、高级定配公证书。已有眼视光专业毕业生近两百人。由于学生培养适应岗位快,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大都成为眼镜企业的骨干和行家里手。目前江西师专眼视光技术专业已与鹰潭多家眼镜店建立了校企合作,在鹰潭市眼镜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鹰潭眼镜市场要发展,只有通过团结各方的力量,抱团发展,学校与眼镜商会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科研共施,构建鹰潭眼镜产教联盟。在联盟内,共建无利益冲突的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共同制定服务标准,以提升整个联盟的形象。

五、开展对外合作交流

鹰潭眼镜产业一直以来走的是“外向经济”,销售队伍达5万多人,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贸易网点有310多个,辐射近3000座城市。这些年来,身处异乡的鹰潭眼镜人经过多年的奋斗,不少人已成长为当地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家。如云南大全视光学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全,就是鹰潭走出去的一位眼镜儒商,他的公司在行业内颇有名气,销售额在云南省零售业居首位。还有中国隐形眼镜销售“巨头”周光美,把眼镜店开到俄罗斯的鹰潭眼镜商会会长汪君荣等等。他们当年走出去的时候,多是邻带邻、亲带亲。这些眼镜人对乡情极为看重,也会关注家乡的发展。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外流的本土眼镜人才资源,开展鹰潭眼镜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来推动鹰潭眼镜产业的发展。

一方面,建立鹰潭眼镜人智库,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将鹰潭走出去的眼镜人汇聚一起,在网络搭建平台,建立联系。可以通过举办眼镜产业高峰论坛、眼镜产业招商大会等形式,利用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之际,让回乡眼镜人叙乡情、献良策、谋商机。这些回流的眼镜人通过资金、技术、理念、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增强了鹰潭眼镜产业发展的动力,为鹰潭眼镜产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坚持走开放的鹰潭眼镜产业发展道路,利用在国内外鹰潭眼镜人的资源优势,开展“一带一路”眼镜服务,做好国际合作交流,让鹰潭眼镜品牌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对世界眼镜行业产生影响。

最后,通过政府搭建平台,获得政策支持,引进眼镜人才,与国内其他眼镜城市——丹阳、温州、深圳、厦门开展交流和合作,让鹰潭眼镜市场流动起来,让鹰潭眼镜产业发展成为必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鹰潭眼镜产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创新,不畏艰难,才能复兴鹰潭眼镜产业。

猜你喜欢

鹰潭眼镜店眼镜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鹰潭火车文化研究
眼镜店
视野比赚钱更重要
从天而降的眼镜
神奇的眼镜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