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分析
2021-12-25黄精亮
黄精亮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甘圩镇林业站,广西 南宁 530103)
绝大多数的桉树原产国均为澳大利亚及其周边岛屿,现在已经有96个国家都引入了桉树这一品种,桉树的总种植量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5%,桉树与松树、杨树并称为世界三大人工林树种。我国第一次引种桉树是在1890年,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在雷州半岛大规模的引种桉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工业用材林业基地。我国是桉树种植大国,桉树年种植量仅次于巴西,正是因为桉树的大面积种植,导致树种单一,造成了生物多样性减少且土地退化等一系列问题。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开始引发了人们的关注,目前对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桉树人工林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另一种观点认为桉树人工林并没有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1.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1.1 对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演变规律进行监测
目前国内外在进行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时,往往采用的都是空间代替时间的调查方法,缺少了对演变规律进行的监测。在不同的种植区域内,定位监测研究与时空监测研究相结合,能够对桉树人工林的种植全过程的演变规律及多样性变化进行监测。
1.2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机制研究
对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的研究往往局限于现状研究上,对变化机制进行的研究并不全面,也不系统。造成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较为复杂,对这些因素中哪些因素是主要因素,各个因素之间是如何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应当对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原因及变化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生物多样性变化与水分、光照、养分、温度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机制。
1.3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与林地生产力的影响
在过去对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各种研究中,仅仅将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生态环境的变量因素。不仅如此,在野外设置的观察点缺少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类型,没有将实验室研究与生产林地的田间研究相结合。因此,应当对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与林地生产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1.4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标准与体系
在进行桉树人工林的经营时已经开始出现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因此在正式研究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问题时,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标准体系来进行。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完全按照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标准体系进行评价,那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帮助桉树人工林实现更高质量的经营目标。
2.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2.1 统筹桉树种植规划,大力发展科学种植
桉树人工林的种植对我国的工业用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满足短期内的工业用材紧张需求,进而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我国林材供不应求的现状。不仅如此,桉树人工林的发展对林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荒地废地的开发绿化、生态环境的保持与水土流失的控制等多个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必须要尽可能地采取科学且合理的措施进行桉树人工林的种植与经营,避免桉树人工林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使桉树人工林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应当根据桉树人工林种植地区的实际气候条件,对桉树种植的区域进行严格的规划,同时筛选适合种植的桉树品种。桉树是一种喜欢阳光的植物,因此具备极强的顶端优势,在种植早期就能够得到极为迅速的生长,所以,在不同的人工林种植区域地质条件下,选择的造林密度应当有所差距,也就是所谓的大力发展科学种植。
2.2 选择培育杂交新品种
我国桉树人工林广泛种植的桉树树种都是杂种无性系的,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种植与栽培,桉树人工林开始或多或少的出现退化现象,也会经常发生病虫害问题及风害问题,具有较大的潜在生态环境风险。所以,想要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认识到培育桉树杂交新品种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杂交品种走势,开发桉树新品种。除此之外,还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增加桉树的抗寒能力与幼苗栽培成活率,有利于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
2.3 保证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
桉树属于一种生长速度极快的树种,正因如此,桉树人工林会对种植区域土壤的肥力产生大量的快速消耗,想要保证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可以在砍伐桉树时,改变传统的全权利用方式,摒弃烧山行为,在种植林地上保留桉树的枝叶与树根,以此作为肥料对土壤肥力进行补充,进而达到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最终实现对桉树人工林抗虫害与抗病害能力的提升,同时增强环境的适应能力。
2.4 加强对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管理效果
想要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首先需要选择好理论指导,主要选择生态学作为基础原理,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的学科知识范围较广,包括森林培育学、林木遗传学、植物生态学、森林土壤月以及林业经济学、环境科学等等,需要将多种学科融为一体,建立一个完善的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与综合评价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桉树人工林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3.提升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1 提高桉树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稳定
桉树人工林通畅都会存在树种单一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导致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不稳定,实践研究表明,提高桉树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稳定可以采取混交林的种植方式。我国已经有诸多地区采取了混交林种植方式,并取得了相对理想的成果。应当始终坚持适地适树的桉树人工林种植原则,在提升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时,根据种植当地的地质情况与气候条件来确定种植的树种,并开展多树种类、无性系造林工作,打造具有更强生物多样性的块状桉树人工混交林。
3.2 提高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强度
桉树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生长速度快,因此对土壤肥力的消耗速度过快,在对桉树人工林开展经营工作与管理工作时,为了保证桉树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土壤养分强度有重要意义,应当对桉树人工林的抚育强度进行适当的降低,对枯枝落叶进行保护,使其能够成为土壤的肥料。同时还要保持土壤表面的水分,为桉树人工林中所有的动植物种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并根据桉树人工林的实际土壤地质情况、生长时期、种植时间进行合理的施肥,进而满足桉树的生长需求,打造良性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状态。改变传统的掠夺式林木砍伐方式,将砍伐下来的树枝、树叶等留在人工林原地,用于改善林地土壤结构,增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同时提升桉树的病虫害抵抗能力,使桉树人工林林分的抗逆性得到提高。
3.3 开展合理造林工作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提升有利于保证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更有利于实现桉树林木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提高途径就是开展合理造林工作。首先选择高质量、高性价比的桉树品种,桉树林木的品种质量直接决定着桉树是否能够得到快速的生长,因此,相关林业部门应当在引进品种时择优引进,尽量引进具有更强适应性与抗性的品种,使桉树苗的存活率大幅度提升。其次可以采用无性系桉树繁殖技术,挑选具有较强遗传性的苗木进行培育,最好苗木的品种是难以生根的,使苗木的成活率与使用率得到提高。
3.4 科学经营桉树人工林
采取科学的桉树人工林经营模式,对林地进行合理布局,并结合当地的种植情况确定种植规模,采取正确的林木采伐与土壤施肥方式,避免出现水土流失问题,提升桉树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同时还要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维持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视程度,进而促进桉树人工林获得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主要的国家储备木材树种之一,桉树在我国的地位不言而喻,有着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基础木材的作用,桉树可以称为我国南方林业战略树种。桉树除了能被作为工业用材以外,还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与食用价值,因此结合多个学科的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能够实现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种植,最终实现对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局面的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