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2021-12-25杨伟书

南方农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害虫农户

杨伟书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山北乡农业农村中心,广西贵港 537129)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国内各地区都广泛种植。但在玉米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中,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病虫害的影响,造成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为了尽量消除病虫害对玉米的为害,就需要对现有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做进一步的优化,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广大农民群体创造更好的经济收益。

1 优质玉米栽培的关键技术方法

1.1 土地的选择与翻整

虽然玉米对不同土地都有着较好的适应能力,但为了确保玉米的高产和高质量,玉米种植户仍需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在种植前,可委托基层农技站进行土壤检测,如土壤的水分和养分不足,则要及时进行补水和施用有机肥,确保土壤质量符合要求。在此基础上,玉米种植户还需要对土壤进行翻耕,将土层中的砖石等杂质清理干净,确保土壤有足够的松散度,提高土壤的通气透水性,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

1.2 选种和播种

当前,玉米品种的细化程度已经较高,不同的环境都有着最适合的品种。因此,农户应当根据当地环境来选择玉米种子,也可根据当地农技站的建议进行选种。北方玉米的播种时间一般为春季最早在4 月下旬进行播种,秋季最早在7 月上旬进行播种,南方则适宜在2 月下旬到3 月上旬进行播种,播种应优先选择降水天气后,这样可以确保土壤中仍有充足的水分供种子发芽。如有机械设备,则优先选择机械化播种,不仅可以降低人工劳作强度,还能有效控制种植密度,避免出现密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1.3 田间管理和施肥

1)在玉米的出苗阶段,农户要及时进行巡查,对出现的死苗或弱苗,要及时清理和补种;如玉米苗出现大面积长势不良,则要及时请求农技站工作人员分析土壤中缺少了哪些元素,并进行针对性的追肥,通常需要施加适当的氮磷钾等肥料。2)农户应时刻关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天气变化,如出现时间较长的高温少雨天气,则应当在傍晚进行灌溉作业。3)农户要不定时对土层情况进行观察,及时松土,避免土壤板结的发生。浇水和施肥可同时进行,有助于玉米苗同时得到养分和水分,加快秧苗的生长。

2 玉米病虫害的常用防治技术

2.1 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在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较为常见,主要包括以下3 种防治方法:1)对土壤进行深耕,除去土壤中隐藏较深的部分虫卵和病原体;2)利用大部分害虫对短波光线敏感的特性,使用黑光灯等设备对害虫进行集中捕杀,剩余的害虫则采用人工捕杀的方式;3)使用粘虫板、粘虫网等设施进行虫害防治[1]。相对而言,物理防治方法较为简单,对技术要求不高,且基本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但物理防治措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玉米种植户往往需要因此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才能确保这些防治方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一般不建议单独采用物理防治方法,而要与其他防治方法结合使用,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最大化。

2.2 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方法是近年来各地农户广泛采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其主要通过应用各种化学药剂来实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1)在玉米播种前,可在农技站工作人员指导下使用一些药液浸泡玉米种子,提高玉米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2)在玉米苗的生长阶段,农户可自行购买和使用各种化学农药,根据田间病虫害的种类和规模使用不同的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防治。化学防治方法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较为显著,但容易出现药物残留等问题,而且长期使用同一类型的化学农药会导致部分害虫和病菌产生抗药性,不利于玉米种植行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在应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农技站工作人员应当引导农户优先选用低毒性和无残留的化学农药,如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苯醚甲环唑、吡虫啉等进行病虫害防治,以避免农药残留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玉米品质下降等问题[2]。

2.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基于生物链的原理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在应用生物防治措施时,主要的3 种技术方法如下:1)使用各种生物信息素(如激素)等对害虫进行集中诱杀;2)在玉米种植区域投放适量的病菌及害虫的天敌生物,控制病虫害的产生和发展;3)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整体来看,生物防治措施是未来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发展的趋势,这类防治措施兼具了效率较高和环保无污染等优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但是,当前的生物防治技术的缺点仍较为突出:1)病菌和害虫的天敌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是农业领域的一项难题,如果无法控制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则同样会对玉米种植区域内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3];2)生物信息素和生物农药的使用,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如生物信息素在降雨天气下效果会锐减,而生物农药的作用会在高温干旱天气下受到很大抑制等。由此可见,生物防治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当中,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2.4 其他防治措施

除了常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措施之外,其他的农业防治措施在实践中也有着较多的应用,这些措施通常属于预防的手段。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2 种表现:1)在天气晴朗且温度较高的时段,对土壤进行深耕,深度不低于25 cm,翻出土壤深处残留的虫卵和病菌,利用阳光曝晒来杀灭这些虫卵和病菌;2)加强玉米种植区域的排涝措施,确保土壤水分维持在50%左右,避免湿度过高为病虫害滋生提供条件。这些防治措施一般不单独应用,而是与其他防治措施合并应用[4]。

3 提高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效果的策略

3.1 拓展宣传推广渠道

一直以来,很多农户在应用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时,均采用单一的技术,缺乏对多种技术的组合应用,导致效果不尽如人意。为解决这一问题,基层农技站要拓展宣传推广渠道,优化现有的宣传方式,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微信平台、小视频平台、电视媒体、村广播、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大范围的基层推广工作,使农户了解和使用更多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3.2 加强相关的技术培训工作

为确保玉米种植户能够正确应用各种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基层农技站应当在玉米种植前和种植过程中举办多次培训活动。在培训工作中,建议优先选择现场观摩的方式,由农技站工作人员展示各种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优势,为农民群体提供更为直观的说明,使广大农民意识到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和防治技术能够给自己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5]。

3.3 积极推进技术升级

除了现有的技术之外,基层农技站也要在此基础上寻求技术的创新升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具有专业农机技术知识的技术人员,推进适合当地玉米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的先进技术设备并加以推广应用,如采用无人机等设备对玉米的长势和病虫害发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比对,可以更精准地根据各种气候条件下玉米各生长周期的养护和病虫害特点,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和管控,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尽量将各种病虫害扼杀在萌芽状态,保护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促进地方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6]。

4 结语

要确保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有效保障,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这就需要引起农技站工作人员和玉米种植户对这些技术足够的重视,将这些技术贯穿到玉米的选种、栽种、田间管理全过程之中,将影响玉米生长的病虫害因素和环境因素降到最低,从而实现玉米种植的高产和高质量,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助推农业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害虫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2019年法国生物防治产品销量大增,新的销售监管法规即将出台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