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探思

2021-12-25雷长武

南方农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果树农药

雷长武

(霍邱县潘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六安 237493)

要想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证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上,人地矛盾是重点问题。植物保护技术是基于绿色发展的理念所提出的,在促进农业发展、生态和谐建设等方面作用重大。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于绿色、生态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于植物、尤其是经济作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病虫害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

1 植物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1.1 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

当前社会大环境下,现代工业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迅速,绿色植被在城市中越来越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十分突出的问题,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由于绿色植物在净化空气、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至关重要,植物保护就成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植物本身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是天然的“空气净化机”,能够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十分突出。

1.2 保障农业安全和农产品质量

植物保护不仅包括野外的植被保护、森林保护、林木保护,还包括农业生产和农作物保护。从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农作物保护现状还需改善,一些病虫害等仍旧十分严重,在一些地区,病虫害和各种污染的侵袭,甚至导致农业生产遭受阶段的损失。所以,建立健全高质量的农作物保护体系,提高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保障农业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等十分重要。

2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问题

2.1 技术水平和人才素质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植物保护技术较为落后,而且相关技术要求并未在实际田间管理中完全得到贯彻落实。整体来看,我国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的根源,除了技术问题外,还有人才素质的问题、思想观念的问题及固有经验的问题等[1]。人才素质不高,导致技术应用和推广效率不高,应用效果不佳,应用成效得不到认可,技术推广受到阻碍。人才是提高技术水平的保障,技术是为人才的发挥提供载体,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为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如部分农户的病虫害治理工作,都是依据多年的种植经验,选择农药或者喷洒农药也是根据自身经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治理效果难以保障,甚至会造成水资源、土壤资源、空气资源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2 保护技术和治理方式传统

由于各种条件限制,现有的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方法较为传统。农户的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方法还是沿用传统的手段和方法,或过于依赖农药,或仍采用人工除草除虫方式,虽然能减轻病虫害,但是其治理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效率较低,且农药使用不当会造成病虫产生抗药性、治理效果降低、环境污染等问题。

2.3 生态问题严峻

近年来,虽然我国对于乱砍滥伐的惩治力度很严,但仍旧有很多人铤而走险,不顾法律威严,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肆砍伐、偷运树木,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还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数据显示,一些珍贵树种的数量逐年递减,趋势十分明显。在此背景下,生态问题严峻的形势已然十分突出,需保护植物,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我国的生态屏障。

3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原则

3.1 预防为主

在实施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工作中,应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好前期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防止植物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开展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中,需结合植物的生长特点、病虫害发病特征、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等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有效控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病虫害情况,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高产优产[2]。前期预防手段较多,如物理手段有利用光照、射线保护植物等,化学手段有药剂拌种、农药喷洒等,生物手段有可改变植物的品种及生长环境等。通过多种手段对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

3.2 因地制宜

在植物保护技术及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量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理条件等,选择合理的植物保护技术及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避免因不恰当的方法而导致防治效果不明显、作用发挥不出或给植物生长带来负面影响。在植物保护技术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针对植物的品种、生长情况等深入分析其生长需要及发生问题的根源。使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会因为耐受力、生理性病害等问题而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此外,在综合防治病虫害方面,有必要全面考虑气候、温度、雨水及光照等条件,在治理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相关植物生长必需因素,如使用遮盖、喷药等方法,调节光照、温度、水分等,保证植物存活所必需的条件。

4 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4.1 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多还是需要依靠农户因地制宜,需要农户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气候特点等选择方法和技术,此外,还需依靠农户的种植经验及往年品种实际效果等,选择适合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避免病虫害防治工作与其他因素发生冲突,确保粮食作物的高产。在选种、播种、种植、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阶段,高度重视田间的管理,改善农作物栽种的田间环境,满足农作物丰产的必要条件,保障农业安全和生态建设[3]。在治理病虫害的药物选择问题上,建议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并科学的选择农药喷淋时机,将农药的残留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在采摘前不再使用药剂,避免影响食物安全,产生残留超标等问题。合理选择农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保证作物高产优产。

4.2 经济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经济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十分重要,尤其是其经济效益的保证,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经销效益等作用十分关键。在经济作物如大豆、棉花、油菜等的综合治理环节中,首要工作是针对经济作物的具体情况,如生长习性、市场需求、防治方法等综合选择不同的药物、处理技术等。如需要用来榨取食用油的作物应尽量避免使用毒性较强的药物[4]。在利用植物保护技术对棉花等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处理时,由于棉花的作物价值与应用特征,可以适当使用抗虫药剂,达到更好的病虫害治理效果,提高作物的产量与经济价值,同时还能节约劳动力,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4.3 果树的病虫害防治

果树的生长过程尤其是果品的生长,最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并且一旦发生病虫害,严重影响果树的经济效益。农户在对果树进行病虫害治理时必须要根据果树的特征来进行防治方法与药物的选择等[5]。农药防治是果树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科学合理的选择药物,不仅能够确保病虫害的治理效果,还能避免病虫害对果树产生影响,有效提高果树的产量和挂果质量。在果树病虫害治理的相关方法应用上,应尽量减少农药用量,充分结合农药与人工除虫方法,如采取套袋法,隔绝病虫害的侵袭,确保果品质量。既能有效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又能确保果品的绿色安全[6]。

5 结语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对植物的健康生长、高质量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是植物生长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尤其对在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与生态平衡提供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果树农药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模式的探究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