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垣县卧坝村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应用探究

2021-12-25蒋武扬舒梦兰

南方农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规划生态旅游

毛 静,蒋武扬,舒梦兰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2.上海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湖南长沙 410004;3.湖南大象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4)

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是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宜居乡村,这一战略的提出与乡村未来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激发了乡村的新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农村人、财、物外流,基础设施得不到保障,村民文化活动匮乏,“空心村”等问题日益凸显[1]。因此,在现阶段乡村建设实践中,必须对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理性分析,依据不同类型乡村的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特色和产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的选择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1 乡村规划设计中产业规划创新的内涵及具体实施策略

1.1 产业规划创新的内涵

依据《城乡规划学名词》中对“城市”和“乡村”的释义可知,乡村相对于城市的最大优势就是土地及土地上所承载的各类自然资源,所以应当将保护乡村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安全格局作为规划设计的前提,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及生态保护红线,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只有乡村的生态空间得到合理有效保障,才有可能进一步开展各类建设活动,进而做到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农村传统的小规模、分散式、家庭经营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和农业深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村产业要兴旺,必须走“特色化”“品牌化”路线,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农旅结合”,这也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将“特色农业产业+农村休闲旅游”作为乡村创新产业规划的“双引擎”,通过挖掘乡村生态自然和地域文化遗产,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传承乡土传统文化。此外,依据乡村自然资源禀赋,引导农户走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入农村,打通生产、研发、加工、储运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可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打造绿色农业、精准农业和智能农业[2]。

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农村休闲旅游产业”,保护与发展相辅相成,这就是乡村规划设计中产业规划创新 的内涵。

1.2 规划建设实施策略

由于乡村振兴事业涉及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在进行具体的规划建设时,应从以下3 个层面进行分析。1)从宏观政策层面分析。从资金、技术、人员等多方面支撑“特色农业产业+农村休闲旅游”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积极争取各类惠农政策的扶持,以特色资源带动经济社会发展。2)从规划设计层面来看,要依据上位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结合乡村实际情况,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来界定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三生空间”发展边界,落实合理的功能分区。另外,基于周边市场需求,还可创新农村休闲旅游项目,推进农业和旅游业互兴发展。3)从建设实施层面来看,乡村特色产业和休闲农旅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供村民使用,同时也可供游客和工商从业者使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村庄的建筑改造及标识导视、雕塑小品、公共厕所等公共环境设施的建设,也可满足人们工作、生活、休闲的需求。总之,从宏观政策到中观规划设计再到微观建设实施,上下联动推进,形成合力,保证乡村振兴事业的顺 利实施。

2 湖南花垣县卧坝村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案例

2.1 卧坝村概况

卧坝村隶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湘黔渝三省交界的花垣县,209国道穿村而过,距县城16 km,离湘西机场1 km,交通条件便利。全村共11 个自然寨,15 个村民小组,共447 户1 837 人,村民民族构成全部为苗族,年龄层次以中青年为主,文化层次以初中和中专为主。

卧坝村依山畔水,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其所在的花垣镇自1993 年全面封山护林,至今已24 年。村落总面积约8.5 km2,耕地面积80.0 hm2,其中水田面积53.3 hm2,旱地面积26.7 hm2,林地233.3 hm2,山林中有枞菌、乔巴菌等多种食用菌类生长,此外茶树、烟叶、中药材等也有分散种植。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落后,该村一直靠种植水稻、玉米为生,村民收入较低。

卧坝村背靠古朴神秘的“百里苗乡”花垣,依托花垣—吉首—保靖—古丈—泸溪—凤凰—麻阳这条文化生态精品旅游线路,坐拥苗鼓、苗族古老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还有赶秋节、苗戏、上刀梯等苗族传统艺术,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规划设计实践

2.2.1 依托有利政策,扶持特色产业

2018 年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建设全域旅游基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 年,湖南省将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同年,《关于加快推进花垣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花垣县贫困村集体经济精准扶贫茶叶产业建设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从政策层面为卧坝村的乡村振兴事业带来了契机,同时也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格局。

卧坝村根据本村自然资源和气候优势,拟打造标准化无公害茶园,为后期茶旅一体化及产业融合发展夯实基础。根据企业建议,确定茶叶品种为黄金茶3 号,其基地选址坡度在25°以下,属宜茶的弱酸性土壤。由于茶树系多年生常绿植物,在退耕还林的生态建设中,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观光乔木—茶树—草类立体复合种植,是防风固土、减少冲刷的重要措施,形成既有长期经济效益,又有短期经济效益的种植模式,同时可促进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达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2.2.2 规划空间格局,强化功能定位

在整合卧坝村自然和人文遗产的基础上,立足村情村貌,规划“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茶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着力将卧坝村打造成集茶叶种植加工和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产业振兴基地,规划“山、水、村、田”融合共生的整体风貌,形成“一带、两片、多点”的空间格局,其中“一带”是蜿蜒穿过村落的自然水系河道,“两片”是现代茶园发展片区和苗族村寨文化发展片区,“多点”是围绕主要功能区布置多个景观节点作为活动项目补充。

茶园种植区内以黄金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特色支柱产业,以油茶种植、梨树和桃树等果园种植为辅助产业,以生态采摘观光、茶园迷宫、星空露营和民宿康养等农旅项目为补充,形成多层互补的产业结构。

村寨风情区以休闲旅游业为主,通过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入口村标、民俗文化广场、特色商业街、苗家茶馆、苗绣学堂和浣洗码头等项目的建设,重塑农耕生活图景,让游客体验卧坝村的历史文化和苗寨原味生活。

村内还规划有稻田养殖区和滨水休闲区2 个次要功能区,主要以稻渔稻虾养殖和滨水休闲旅游项目作为支撑,分别对应着“山、水、村、田”4 大功能定位,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村落系统。

2.2.3 细化建设实施,完善服务配套

为保证卧坝村乡村规划设计的顺利落地,在建设实施阶段需完善村内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电信、环境卫生、消防与防灾等基础设施[3-5]。村寨内现有建筑多依山而建,房屋整体质量较好,但缺乏传统苗寨建筑特色,部分老屋因年久失修而存在安全隐患。建设过程中运用“拆、修、补、饰、改”等设计手段,拆除不协调的违章建筑,用当地材料和传统工艺修缮破损的旧屋、围墙等,增加与苗族文化、茶文化相关的文化设施,通过巧妙结合艺术元素美化建筑外立面等方式,提升卧坝村整体形象,凸显传统苗寨特色。配套建设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餐饮住宿服务设施等,设计好标识导视系统、灯具座椅、雕塑小品的选型布点,既实现了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又提高了游览的便利性,进而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目前,乡村振兴事业已成为全国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合理的乡村规划设计带动农村的整体复兴也是值得每一个规划人深思的问题。希望通过以点带面、抛砖引玉的方式,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规划生态旅游
“生态养生”娱晚年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旅游
生态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