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推进方略

2021-12-25钱永忠郭林宇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1年2期
关键词:产业链标准化农产品

钱永忠 郭林宇 金 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十四五” 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明确提出,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础,我国现行农业标准体系还存在结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单一技术标准多,国家到地方各层级标准配套不科学,特别是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 “领跑者”。新时期需要紧紧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部署,从农业全产业链角度重新审视并加快规划布局,综合提升农业标准化的系统性、引领性和适用性。

一、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现实基础

自20 世纪90年代初,我国农业部门加快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以来,经过近30年的努力,围绕粮油、果蔬、畜禽、水产品等“米袋子”“菜篮子”农产品稳产增产和质量安全构建并实施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安全消费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也为推进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断健全我国以评估数据为依据科学严谨设定农兽药残留限量,农兽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总数达到10068 项,基本覆盖了批准的农兽药品种和主要农产品。特色小宗作物限量标准显著增加,总数达到1602 项。动物源性食品农药残留限量有了突破性增长,制定了109 种农药在肉、蛋、奶等27 种居民日常消费的动物源性食品中的703 项最大残留限量,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覆盖面。

(二)农业高质高效标准不断完善以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围绕产地清洁化、投入品减量化、生产循环化、资源节约化、产品优质化加强农业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清理整合和研究制定。结合打造优势产业产区,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制定一批影响力大、技术领先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带动产业提档升级。根据国民营养健康消费需求,研制农产品营养品质及分等分级标准,推动农产品优质化发展。目前,我国农业行业标准已达6416 项,农业相关团体标准1000 余项。

(三)农业标准化品牌效益不断提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各类主体对标达标生产。持续开展果菜茶标准示范园、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三园两场” 总数达1.8万个。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菜篮子” 大县开展全域标准化示范,实现规模主体按标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超过10 万个。

(四)农产品标准化国际影响力日益彰显自2006年7月我国当选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主席国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4 届CCPR大会,以举办大会为契机,宣传了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政策措施,传递了中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坚定信心,提升了国际社会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的认识和认可。目前,我国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与CAC 限量指标的一致率达到80%以上,成为积极协调国际标准,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良好实践者。

二、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的形势需求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高质高效。随后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工作会议强调,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第一任务是要努力实现高质量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增加优质绿色和特色农产品供给,重点推进农业产地环境治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农业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的转变对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全链条协同发力,更加突出支撑农业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功能作用。

(一)提升农业治理效能迫切需要全产业链标准化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列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提出,要强化标准的实施和监管,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全国家庭农场超过100 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222.5 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89.3 万个,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实现负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农业治理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种子、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凸显,资源环境两道 “紧箍咒” 越绷越紧,迫切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农业治理效能。

农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态系统,环节多,链条长,各类要素相互联系、紧密结合,提升农业治理效能需要突破单因素治理模式的局限性,向多因素综合施策转变升级。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构建应聚焦贯穿农业全产业链,全面分析农业标准化对象与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相关要素的内在联系,以整体效益最佳为目标,构建形成满足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功能要求的标准化体系,促进标准化各要素、各功能模块有机衔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形成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把标准化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提升农业质量高线迫切需要全产业链标准化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十三五” 期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产品结构初步调优,生产方式初步调好,产业体系初步调顺,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十四五” 期间,我国农产品需求总量仍然刚性增长,需求结构还会持续升级,优质农产品和服务需求将快速增长,“有没有” 已经不成问题,“优不优” 逐步成为主要矛盾,需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标准体系重点围绕保数量、保安全构建,随着农业发展目标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支撑不足问题凸显,特别是拉高线提质量的标准缺口较大。对照《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提出的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国际竞争力强即“四高一强” 总体目标,应加快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业标准支撑体系。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动农业产业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应系统推进这些技术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以标准为推手切实提升新成果推广转化率和实用技术到位率,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实施,重点解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 问题,推动农业生产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技术创新带动标准水平提升,以全产业链高标准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将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当中,明确每个人的责任,使其能够充分的了解到自身的责任以及义务。如: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护理人员进行医疗废物处置的情况进行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严格对废物进行严格分类处理,每天都要有的专门的管理人员与护士对医疗废物进行清点封存,然后双方要对记录进行签字,才能够对废弃物进行回收,以防出现遗失以及污染。

(三)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迫切需要全产业链标准化推进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农” 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发展乡村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根本上需要依靠农业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我国传统农业链条短,农业效益主要来源于农产品商品价值,在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双重压力下,农产品利润空间狭小,农业效益提升空间有限。现代农业显著区别于传统农业,产业链大大延长,不仅农业生产内部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紧密结合的产业体系,农业生产、加工、服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渐成趋势,农产品市场空间和农业多功能性进一步拓展,农业产业链整体价值水平提升获得更多空间。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发掘乡村多种功能、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迫切需要围绕特色农业产业资源禀赋,完善基于差异化优势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基础保障、技术引领、信誉保证作用,以标准集成挖掘、培育和发展独特的品牌优势,促进品牌价值凝聚; 以标准化示范带动发挥品牌辐射能力和集聚效应,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以标准与 “农业+”“互联网+” 新业态融合发展促进提升品牌竞争能力和发展广度,系统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三、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原则和重点

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重点领域创新推动标准制修订与实施应用一体化对接,提升科技、标准和产业化应用协同水平,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标准技术支撑。

(一)基本原则

1.目标引领,突出重点。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主题,要坚持以推动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为目标,着重构建一批优势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培育一批高素质标准化实施主体,打造一批高水平标准化基地,全面提升标准在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方面的基础支撑作用。

2.顶层设计,贯通全程。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要围绕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品种优化、品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生产效率提高等关键环节,以产品为主线,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形成兼顾多层次标准应用需求、涵盖产业链全过程要素的标准综合体和协同实施方案,确保标准集成的全面性,标准实施的可操作性,效果评估的科学性,绩效评价的客观性。

3.协调优化,简明易行。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不是把现行的标准体系推倒重来,另搞一套,而是遵循农业大历史观,注重对现有各层级标准的评估与利用,坚持“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 的理念,健全国家和行业通用标准,完善地方标准,强化团体、企业等市场化主体标准供给,优化标准体系间与标准体系内各项标准的配套性、协调性、操作性,提高标准化主体用标能力,提升标准综合体实施的整体效益。

4.因地制宜,示范带动。农业不同于工业及其他行业,农产品生产受环境、品种、气候等各种因素影响,因此,农业标准化有其特殊性。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应综合考虑品种特色、主产区域、种养殖模式、产品用途、产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和条件,合理确定标准化对象、标准化实施目标和标准化适用措施,凸显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创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模式引领农产品质量提升、产业转型升级、乡村功能拓展的典型样板,示范带动全国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

(二)重点工作

1.科学构建标准综合体。首先明确对象、目标和要素,设计最佳方案。优先选择区域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标准化集约化程度高的优势农产品作为全产业链标准化对象。以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效益最佳为中心线索,合理确定全产业链标准化对象应实现的总体目标。结合标准化对象发展的实际状况、产业特性、技术条件和资源条件,合理设置相关标准化要素的指标范围和水平。系统分析“标准化对象-标准化目标-标准化要素” 各种可能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与适用性以及预期综合效益,设计形成整体最佳方案。其次,根据方案系统成套地列出所需要的全部相关标准,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对列出的全部标准逐项进行适用性和有效性分析,提炼整合共性标准,提出继续有效、需要修订及需要新制定的标准项目清单,合理确定适当的标准数量,突出必需标准。最后,按照标准项目清单中各项标准的性质、范围、内在联系及功能要求进行适当分类,对照农产品全产业链完整链条,成套配置相关标准,明确标准综合体的构成。系统组织完成全产业链所需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并转化为简明易懂的生产模式图、操作明白纸和风险管控手册等,最终构成标准之间相互配套、相互协调、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

2.有效实施标准综合体。优先选择标准化基础好、技术引领性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典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作为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的试点示范实施主体。通过试点示范对标准综合体核心要素进行整体或局部验证,及时进行调整,逐步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充实和完善标准综合体。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实施应用过程中,应加强与相关产、研、管等机构的沟通联系,注重与农产品品牌创建和质量认证等工作衔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因地制宜构建产、学、研、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标准化技术体系。

3.客观评价标准综合体。组织技术专家、标准专家和产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对标准综合体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评价程序,客观评价全产业链标准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实施跟踪与评价结果,精准分析全产业链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凝练总结良好做法与典型经验,促进持续改进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水平。

(三)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深刻认识新时期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加快构建职责明确、协同配合、运作高效的工作新机制。农业农村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统筹负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估,选择有基础的技术牵头单位负责具体产品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构建,强化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构建与应用的技术指导,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统筹指导本区域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做好示范应用和实施推广。

2.增强政策供给和资金支持。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是中央和地方共同职责。现阶段,以中央政策和财政资金为引导,鼓励地方细化政策措施,整合涉农资金,集中力量专项支持重点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和推广。同时应鼓励多方式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落地实施,推进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衔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3.抓好协作联动和典型宣传。建立统分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技术牵头单位与地方农业农村部门的协同配合,强化标准制定部门与实施监督部门联动,把全产业链标准宣贯融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技术推广日常工作中,提高应用效果。探索标准化宣传新方法、新模式,加大对试点示范的经验做法、典型模式、技术成果和工作成效的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营造支持和开展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产业链标准化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标准化简述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