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现状及优化思考

2021-12-25高开锋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封山育林天保公益林

高开锋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曲靖 655331)

随着我国经济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在此背景下加强了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和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在保证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天保工程公益林在建设中还在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的现状和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进一步我国公益林建设的进程。

1.天保工程区公益林建设问题分析

1.1 公益林建设计划下达晚

在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中,其设计计划下达的时间比较晚,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造林最佳季节,会对建设的效果带来影响。如,某县工程建设的任务不按实施方案下达,这将导致其在公益林建设的时候,往往出现等待以及盲目施工的现象。再加上,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天保工程公益林设计方案的有效实施。

1.2 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脱离实际

在对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作业进行设计,大部分设计人员为了促进建设进度,并没有按照任务安排施工任务,对宜林地的分布情况没有进行提前分析。在对此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前,需要按照《造林作业》和当地自然以及造林地资源实际分布状况,保障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但是,在具体的施工中,并没有按照安全要求,对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方案进行合理化设计,这将导致其作业设计与实际不符。

1.3 公益林建设质量问题形成原因

1.3.1 封山育林措施不到位的现象突出

封山育林小班在实际的封育作业中,存在“只封不育”的现象,一些天保工程公益林的建设过程还存在育林措施不到位等多个问题,严重影响了预期效果。同时,一些施工人员并没有根据封禁范围和人畜危害程度进行封山育林,也没有设立专职人员定期进行巡护。

1.3.2 公益林建设投资标准偏低

在我国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建设成效,国家对山高坡陡偏远、土壤含石量大、立地条件较差的造林地,提高了单位面积造林的投资力额度。但是,由于人工工资、种苗和运输成本等价格水平的大幅度上涨 ,公益林建设投资标准依旧偏低,无营养袋小苗上山,造林地整地塘小,无资金施肥锄草抚育,更甚偷工减料、粗植滥造,严重影响了天保工程公益林在建设预期中的投资效益。

2.天保工程区公益林建设对策建议

2.1 认真搞好公益林作业设计

在具体的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中,作业设计是此工程的基础。因此,设计人员在调查编制设计作业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还需要认真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栽符合当地发展情况品种的树,对地形的特点进行分析,还需要邀请施工人员参加,加强与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同时,还要明确小班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地类,一定不能将其区划进去。此外,作业的设计技术指标还需要以省为单位统一,从而保证图纸制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2.2 加快公益林建设结构优化

实现对公益林建设结构的优化,能够充分发挥公益林的价值。在此过程中需要遵循森林自然生长的规律,在造林林分结构上,采取针阔混交,乔灌草结合,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对针阔混交和乔灌混交等多种类型进行统计,最后形成多层次的建设方案,这种建设方案不仅可以能接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还能够以林种为基础构成更加完善的生态林,发挥生态最大效益。

2.3 不断提高公益林建设投资标准

新时期,相关的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单位需要提高造林投资标准,需要将地方配套资金降低到10%以下,按照要求将投资标准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封山育林投资的定额。特别是在全国各地县级财政中的财政状况比较紧张的背景下,只有提高国家和省级的投资标准,才可以减少对地方配套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公益林建设中的资金,更好地落实到实际的建设工程中,解决高投入和高标准给公益林建设带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建设效益。

2.4 调整营造林方式

在对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中的营造林方式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主要分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及模拟飞播造林这三种种方式,要强化造林成效,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对营造林方式进行调整。其中,人工模拟飞播造林受地理、气候影响较大,对种子用量较多,而可以成林极少,所以在具体的施工中要按照要求,将公益林建设定位于人工造林,或者是封山育林。与此同时,飞播造林还具有范围小特点,是小范围内的植被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实行人工模拟飞播,所以在设计应用此方式前,需对造林地块实地调查以后,对土地平整、土壤质地好,能用机械、人畜翻犁的地块进行设计,按此进行施工。

在对营造林方式进行调整中,还需要按照“造一块,活一块,成一块”的原则,对公益林造林的方式进行更加科学调整,强化公益林建设的成效。新造林地在公益林建设中的实施,一般实行死封死管,也就是一切人畜都不可以进入新造林地,封山育林地需要设计落实封山育林式,根据各地和各村的实际林情等内容,积极采取全封、半封、轮封形式,更好地解决林、农和牧三者之间利益,主要目提高封山育林成效。

2.5 建立营造林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

调查发现,公益林项目总投资大约在20万元以上才可以实行招投标,20万元以下实现的是询价承包。因此,需要采取公开招标等形式,让招标方式和内容面向社会,然后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对项目招标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采取措施解决。此外,还可以扩大范围,跨省公开招标监理单位,优化招标流程,从而保证公益林建设资金应用的有效性。

2.6 创新营造林和管护方式

在此过程中,需要积极改变过去的造林方式,主要由群众大规模义务植树,丰富造林树种,以前主要以华山松、云南松和圆柏等针叶树种为主,对造林方式进行改变,将其改为以四照花和滇楸等阔叶树,进而实行针阔混交。在我国造林方式不断发展的发展,需要对多树种配置进行转变,可以栽植旱冬瓜、冲天柏和四照花等多种树种。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三分造、七分管理”在新造林地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三分造、七分管理”主要是指在栽植完后,加强对后期的管理养护,在进行每一项养护工作时,都要在其中的细节着手,为树种的后期生长提供条件。实行招投标建设的营造林工程,在发布项目招标公告时,将包造林成活率和招标技术等内容融入到其中。

2.7 建立和完善公益林建设工程质量监理制度

完善的施工监督是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活动稳定运行的保证,更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避免天保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出现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所导致造林不到边界作务未完成、整地不达规格、栽植不合质量以及使用不合格苗木等问题,对造林成效带来较大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单位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

其次,结合人力和资金使用等,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对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全过程的智能化监督,对其进行定期抽查监督,将具体责任进行合理化划分,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理制度,设立新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好的工作人员要给予奖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避免他们在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中出现操作问题,进而保证质量监督制度的合理性[6]。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营林生产已经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部分,为了保持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需要在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质量监督制度,按照实际的施工情况,调整营造林的结构,从而进一步促进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的进程。

猜你喜欢

封山育林天保公益林
浅析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生态公益林管理问题及对策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浅论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向日葵的故事(下)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让公益林保护利用有法可依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