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1-12-25冯治瑜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4期
关键词:吸浆虫锈病播种量

冯治瑜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邵家桥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铜仁 565100)

近年来,国家在农业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强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极大地提升了小麦种植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合理应用小麦栽培技术,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可以减少影响小麦生长的不利因素,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1.小麦栽培技术

1.1 品种的选择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目前国家已经引进和开发出多种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在品种选择过程中,应结合种植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比如气候状况以及土壤肥力等合理选择小麦品种。另外,品种的选择还要考虑其抗病性和抗虫害的能力,如果种植区域的风力较大,则应偏重于考虑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因此需要选择矮株小麦品种。矮株品种具有更强的抗风能力,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大面积的倒伏。

1.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应推广包衣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杀灭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细菌与病毒,同时也能减少土壤中病害对种子带来的危害。可以结合当地常见的病虫害类型选择合适的包衣剂进行包衣处理。也可以对种子进行采用拌种的方式进行处理,比如应用生命素原液70毫升,兑水2.5千克,拌种50千克麦种。拌种完成后,要将麦种集中堆放2小时,然后置于通风良好的位置进行晾晒,晾干后可以直接播种。这种拌种方式有助于提升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同时能够促进小麦根系的发展,促进小麦分蘖,为小麦的优质高产奠定基础。另外,应用生命素进行拌种还可以有效避免小麦出现早衰的现象。由此可见,通过拌种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对小麦的健康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科学播种

小麦的播种首先要做到适时播种,合理选择播种时间,这是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前提。比如针对半冬性的小麦品种,通常情况下应在10月上旬进行播种;而对于春性品种,通常情况下应在10月的下旬播种,如果气候条件允许,也可以在11月初进行播种。其次,要做到合理把控播种量。播种量的把控一方面要结合土壤肥力状况,另一方面要根据小麦的品种特点。比如,在肥力较弱的地块应适当减少播种量,反之则应适当增加播种量。再比如,针对分蘖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则应适当降低播种量,每亩播种7.5千克左右即可;针对分蘖能力差的小麦品种,则应适当增加播种量,每亩播种10-12千克左右。最后,要合理选择播种方式,要结合地形等方面条件来选择播种方式,比如在平原地区,适合采用机械播种的方式,这样既能提升播种效率,也能更好地保证播种质量,并且能够节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而在山丘地形,由于机械播种难以开展,因此应尽量选择人工的方式播种。另外,还要结合土壤湿度等情况来确定播种的深度,并结合种植密度要求合理把控行距和株距。例如,采用机械条播的方式,通常情况下会将行距控制在20-25厘米左右,这样的行距既能为机械播种的开展提供便利,也符合小麦的生长需求,能够保证田间的光照和通风效果。

1.4 有效耕作

在小麦播种前,要进行整地,并在此过程中施加底肥。通过对土壤的翻耕,可以使深层次土壤裸露出来,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够杀灭土壤中的病菌。要定期对土壤进行深耕,周期为2-3年一次,深耕的深度保持在40-50厘米左右,这样能够破除土壤的板结,并且增强土壤的蓄水和保水能力。在前茬作物收割完成后,也可以进行翻耕,这样可以使土壤更加细碎和疏松,让耕地更加符合小麦种植的要求。在翻耕整地过程中可以同时施加底肥,底肥应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施加2500-3000千克左右即可,同时还要配合施加相应的磷肥与钾肥,并结合土壤肥力状况适当施加有机复合肥。完成施肥后通过翻耕整地将肥料翻入土壤底层,为小麦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1.5 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小麦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田间管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苗期的管理以及中后期的管理,不同阶段的管理重点和管理方式也不相同,所起到的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5.1 苗期管理

苗期的管理有助于实现全苗和壮苗的目的,并且能够促进小麦尽早分蘖,为小麦的优质高产奠定基础。具体而言,苗期的管理首先要做好查苗和补苗工作,在小麦出苗之后,要对出苗情况进行检查,针对断垄缺苗的现象,及时进行补苗。补苗时,要采用相同的小麦品种,并对其进行催芽,然后再补苗,这样可以保证小麦生长的一致性,便于后期的管理。其次,要做好针对弱苗的管理工作,对于弱苗,需要及时喷施生命素,促进其生长。而针对长势较差的麦苗,则应尽早清除并及时补苗。如果因为土壤肥力较弱而导致小麦长势偏弱,则需要及时进行追肥,补充土壤肥力,促进小麦的健康生长。最后,要做好旺苗的管理工作。小麦苗期的管理,不仅要做好弱苗管理,而且还要注重旺苗的管理。如果小麦播种的时间较早,往往在11月下旬左右,小麦便可以达到六叶一心,而为了避免小麦出现徒长,则需要进行蹲苗处理,实现对旺苗的管控。

1.5.2 中后期的管理

中后期通常是指小麦拔节至小麦成熟前这一阶段,该阶段的田间管理,能够促进麦粒膨大,使其籽粒更加饱满,是小麦增产的关键。中后期管理首先要在早春时节进行翻耕,这样能够增加地表温度,促进小麦蘖的生长。其次,要施加小麦叶面肥,在其抽穗扬花之后,应用1%的尿素溶液喷施小麦叶面,能够为小麦补充养分,既能增加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也能有效防止小麦出现早衰现象。最后,要及时进行追肥。追肥也是小麦中后期管理的主要内容,追肥通常可以与灌溉同时进行,对于肥力较强的地块,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拔节中期进行追肥;而对于肥力较差的地块,通常情况下应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追肥。并结合土壤的水分情况适当进行灌溉,这样既能提升田间管理效率,也有助于提升化肥的利用率。

1.6 适时收获

收获是应用小麦栽培技术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保障小麦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应在小麦的籽粒饱满并呈蜡状时进行收获,收获时小麦籽粒的含水量最好为20%-30%,此时的小麦品质最佳,并且产量也能得到更好的保证。除此之外,收获期还要考虑天气状况,应避开连雨天气,以免小麦受潮影响收获的效率,同时也能避免影响小麦的品质。

2.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锈病的防治措施

锈病是比较常见的小麦病害之一,锈病会对小麦的茎秆、叶梢以及小麦的穗部带来严重的危害,并且锈病在整个生长阶段均会发生,因此对小麦的危害较大。病菌在气温达到5摄氏度以上时便会进行传播,如果遇到潮湿的环境,则会增加其传播速度。针对锈病的防治,应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并且进行适时晚播,避开锈病的高发期。在施肥过程中,要施加腐熟的有机肥,并适量添加氮磷钾肥。以上措施可以对小麦锈病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降低锈病的发生概率。

2.2 纹枯病的防治措施

纹枯病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发病比较严重,通过适当晚播的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如果小麦已经发生纹枯病,则可以应用15%的三唑醇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能够对纹枯病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另外也可以在小麦拔节期应用20%的三唑酮乳油进行喷雾,也能起到防治纹枯病的效果。

2.3 吸浆虫的防治措施

吸浆虫主要发生在小麦灌浆期,其幼虫所造成的危害最大。针对吸浆虫的防治,首先要合理轮作。其次,可以应用50%的辛硫磷乳油制作毒土,并在整地过程中播撒。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杀灭土壤中的虫卵,进而降低吸浆虫的危害。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小麦开花期应用敌敌畏乳油兑水拌制麦糠,然后将其均匀撒施在田间,这种方式也能杀灭吸浆虫。

2.4 蚜虫的防治措施

蚜虫主要会对小麦的穗部造成危害,并且蚜虫还能引发其他病害,因此对小麦的危害较大。针对蚜虫的防治,一方面要注重保护蚜虫的天敌,另一方面可以应用吡蚜酮进行防治。同时也可以在蚜虫爆发期应用吡虫啉进行防治,以上措施对蚜虫均能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3.结束语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能够改善小麦生长的非有利因素,为小麦创造出更佳的生长环境,是保障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因此,应加强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增加小麦种植的收益。

猜你喜欢

吸浆虫锈病播种量
玉米南方锈病防控技术措施
侯马:召开小麦吸浆虫防治现场会
2019—2020 年度固始县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总结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吸浆虫的危害与防治
麦田吸浆虫无害化控制技术探讨
东台市2020年小麦锈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