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返贫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构建探究
2021-12-25郑行忠南昌工学院
郑行忠(南昌工学院)
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全面完成,我国历史性地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全面脱贫,但是这不代表脱贫工作的结束,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然有很多返贫因素的存在,这是影响我国脱贫工作成效能否持久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明确农村返贫风险原因,并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在返贫风险出现时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确保我国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的目标。
一、农村返贫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构建的意义
(一)有利于明确农村返贫原因
要想解决返贫问题,首先要明确返贫原因。对农村返贫风险识别的探究有利于明确农民脱贫之后返贫的原因,并且在调查中能够了解贫困群众的真实情况,深入认识返贫问题的严重性,为解决返贫问题和农村返贫预警机制构建做好基础。
(二)有利于预防农民返贫
脱贫任务的首要任务是使贫困人口脱贫,但最重要的是要避免贫困人口脱贫后返贫。在了解返贫原因基础上构建农村返贫预警机制,能及时了解贫困人口的情况,对脱贫后的农村和农民的各项信息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测和分析,从源头上进行预防,有效避免脱贫人口返贫。
(三)有利于降低贫困治理难度
农村返贫预警机制的构建主要是通过各项政策避免脱贫人口返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真正脱贫,但是一旦发生返贫问题,依据返贫预警机制的信息监测机制能够及时了解农民返贫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救助,大大降低治理返贫问题的难度。
(四)有利于巩固现有脱贫成果
现阶段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但是脱贫任务仍然重要,需要预防贫困户返贫现象的出现。农村返贫预警机制的构建主要目的是防止贫困户返贫,为贫困户解决各种返贫的风险,通过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在返贫风险出现前就加以解决,不断强化现有脱贫工作的成果,实现我国脱贫工作常态化。
二、返贫问题的主要特征和风险识别
(一)返贫问题的主要特征
1.地域性。贫困地区基本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尤其是在一些边境的农村地区,脱贫后发生返贫的几率大于其他农村地区,呈现出返贫问题的地域性。此外,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的贫困地区较多,而且容易发生诸如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由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极易发生大规模的返贫现象[1]。
2.民族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呈现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例如江西省共有54个民族,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13个。在返贫问题上不同的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说少数民族更容易出现返贫现象。例如在吉林延边州的农村地区,朝鲜族的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并在工作地生活,留守的基本是老弱妇孺,劳动力严重不足,容易造成贫困,虽然通过政府的政策基本脱贫,但是由于没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很容易返贫。
3.反复性。脱贫不代表就远离了贫困,有诸多的因素都会致使农民返贫,并且呈现出反复性的特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贫困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在2011年贫困线为2300元,到了2016年成为了3000元,再到2019年成为3800元。贫困标准的变化使得许多原先脱贫的农户不符合标准,多次返贫。此外,由于贫困户本身没有发展的能力,即使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实现了脱贫,但是随着政策的变化,这些家庭可能就会因为一些家庭变故或自然灾害的缘故返贫。贫困、脱贫、返贫的情况在很多地方反复出现。
(二)返贫风险识别
1.自然灾害返贫。大部分贫困的农村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农村,石漠化、沙漠化比较严重,整体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致使这些地区长时期处于贫困的境地。同时这些地方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较多,一旦发生不但给贫困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还破坏了贫困地区的道路、电力等各类基础设施,使得脱贫的群众面临返贫的危机。此外,基础设施的破坏也给扶贫工作带来了困难,而灾害之后群众的自救能力又有限,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生产生活的正常化[2]。
2.家庭变故返贫。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是由于家庭发生变故所引发,同时这也是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突发疾病导致返贫,由于经济条件、医疗条件有限,再加上常年劳作,一些村民身患多种疾病长期得不到治疗,一旦病情严重就需要住院治疗。虽然有医疗保险和各项政策作为保障,但是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也依然难以负担医药费用,极大地增加了返贫的风险。二是突发重大灾祸,主要是指家中主要劳动力遭遇意外事故致残或是死亡,主要劳动力的丧失使得这些家庭收入降低,重新回到贫困的行列。
3.上学引发返贫。现阶段我国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费,甚至一些地区的公办高中也免除了学费和书本费用,并且国家针对贫困学生有着专项的资助计划,大大减少了贫困家庭的教育开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尤其是农村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希望子女通过教育改变家庭贫困状况的心理尤为急切。但是随着子女接受教育的时间不断增加,高中大学的教育支出突然增加,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可能会因为子女上学引发返贫风险。
4.自身因素返贫。返贫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身因素导致返贫问题。首先,因为年老发生返贫。随着年龄的增加,劳动能力逐渐丧失,从而失去稳定的经济来源,容易出现返贫。其次,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多数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技术,外出务工只能从事体力类的工作,工作、工资的不稳定也容易造成返贫。再次,部分人的思想认识不足。这些人思想消极没有致富意识,单纯依靠政府政策扶贫,一旦脱离开政策,极容易返贫。最后,农村地区遇到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不良习俗也是农民脱贫后返贫的因素之一[3]。
三、农村返贫预警机制构建的策略
(一)建立信息监测机制
返贫预警机制的构建是一个宏大的工程,首先要建立信息监测机制,针对贫困户的各项信息以及外部环境进行数据统计和实时监测。一方面是发挥村干部和扶贫工作组的力量,深入到农村地区对脱贫农户的各项信息进行搜集统计,掌握其收入状况以及疾病、教育等方面的保障状况,制定脱贫户的信息档案并生成数字信息与相关部门实现资源共享,一旦发生返贫能及时应对开展工作。例如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赤水村贫困户宋鑫,2019年因患病赴广东就医,在医院自费2.3万元。宋鑫刚缴费完,定南县相关部门便获取了该信息,立即按程序将宋鑫纳入低保范围,同时进行临时救助,2020年初向他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4500元。现今,宋鑫每月有1800多元的低保金,一家人的生活明显改善。另一方面,要对贫困地区的外部环境进行监测,需要和交通、气象、地震等部门加强联系,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返贫应急预案,并对搜集来的各类信息组织专家进行评判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便在发生返贫问题后能够及时应对解决。
(二)完善长效帮扶机制
信息监测机制的建立是为了实时监测贫困户的情况,一旦出现返贫风险能够及时应对避免返贫问题严重,除此之外还要完善长效帮扶机制,有效推动脱贫和预防返贫工作的进展。首先,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积极宣传健康卫生知识,不断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把具有返贫风险的农户纳入医疗救助体系,降低因病返贫的风险。其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贫困户或者具有返贫风险的农户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在教育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补助,并帮助其获得稳定的收入;对于老年人要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探索家庭、政府、社会共同养老的举措。再次,要激发贫困人口积极主动脱贫,政府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提高返贫风险人口自身素质,实现自我脱贫。最后,还要建立返贫保险,例如江西省开发的“贫困对象返贫责任险”,解决了脱贫户返贫的后顾之忧,为贫困户脱贫增加了一道安全有效的保障线[4]。
(三)建立利益联动机制
避免贫困户返贫的关键是要使其有稳定的收入,能够应对突发状况,需要依靠产业的发展。首先,政府要鼓励企业参与扶贫,为贫困人口提供工作机会,对这些企业给与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上的优惠。其次,发展多元化产业,建立村级扶贫集体经济、生产养殖合作社等,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带动村民获利增收。再次,要发挥金融扶贫的作用,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为有知识技能、发展能力的人提供低息的小额贷款,推动农民自主就业,推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四)巩固监督反馈机制
建立返贫预警机制还需要加强监督和反馈工作,避免扶贫工作不到位,影响国家整体的脱贫工作。首先,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政府工作网站中开设群众信箱和市长留言板,倾听群众声音,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其次,各级政府要建立定期不定期的巡查制度,开展明访、暗访,深入扶贫一线了解扶贫情况,确保扶贫工作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贫困人口返贫的难题[5]。
解决返贫问题是实现脱贫问题的重要环节,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在现阶段,各地政府要在现有基础上建立返贫预警机制,明确返贫原因,针对性地建立相应的对策,同时积极发展地方经济,拉动贫困人口就业,真正解决贫困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