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推进德化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
2021-12-25林贵森
林贵森
(德化县水口林业工作站,福建 泉州 362500)
竹林经营具有年年有产出、利用可持续的特点。竹林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景观文化价值。发展竹产业,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的重点之一,“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为解决我国林木资源紧缺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也是林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1]。为了充分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推进德化县竹产业发展,笔者在生态文化视角下,研究竹生态文化与经济相协同的竹产业发展,提出了推进德化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对促进德化县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1 竹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
1.1 竹资源现状
德化县竹资源丰富,现有竹种12属59种,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桂竹(Phyllostachysbambusoides)、赤竹(Sasalongiligulata)、石竹(Dianthuschinensis)、肿节少穗竹(Oligostachyumoedogonatum)、箬竹(Indocalamustessellatus)、阔叶箬竹(Indocalamuslatifolius)、苦竹(Pleioblastusamarus)、方竹(Chimonobambusaquadrangularis)等竹种分布面积较大。全县竹林15 080 hm2,其中毛竹林14 293 hm2,立竹量3 216万株,为泉州市毛竹的主要产区。竹林在全县广泛分布,面积1 333.33 hm2以上的有南埕、水口、雷峰、杨梅等4个乡镇;面积666.67~1 333.33 hm2的有桂阳、龙门滩、盖德、春美等4个乡镇,其余乡镇666.67hm2以下。1997—1999年,先后从浙江和福建华安、永泰、建欧、尤溪等地引种了雷竹(Phyllostachyspraecox)、高节竹(Phyllostachysprominens)、黄甜竹(Acidosasaedulis)、哺鸡竹(Phyllostachysdulcis)等一批优质高产的中小径笋用竹种,建立了约133 hm2的中小径笋用竹母竹园,生长状况良好。
1.2 竹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全县每年生产商品竹约100万根,竹材加工产品5 000 t,竹笋5 000 t,产值7 500多万元。按全县竹林总面积计算,商品毛竹平均采伐量低于105株/hm2,仅为我国竹业发达产区浙江安吉或福建永安的33%~50%。据此测算,德化县潜在竹产业生产能力为现有生产能力的3倍以上,预计年产可达300~350万根,竹笋30 000 t。
2 竹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第一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低
2.1.1 经营管理较粗放,低产低效竹林多
林农多数缺乏科学的养竹、育竹技术,加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靠天吃饭”和“挖大笋、砍大竹”的掠夺式经营方式普遍存在,林农基本没有对低产竹林进行深翻、除草、施肥等丰产培育,现有部分竹林处于“老、小、劣、黄”的半荒废状态,竹林总体质量较差。现有丰产竹林约1 333.33 hm2,仅占全县竹林面积的9.3%,毛竹总体经营水平低。
2.1.2 竹林经营小而散,规模化经营难开展
德化县竹林普遍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责任制,竹林分产到户,造成了竹林经营主体分散,部分农民对家庭承包的小片竹林不感兴趣,任其自然生长,没有进行经营管理。
2.1.3 竹山道路建设薄弱,竹材运输成本高
据调查统计,德化县平均竹林道路密度0.011 km/hm2,为浙江安吉的23.4%、福建永安的30.4%。道路交通落后不仅给竹林培育垦复带来不便,也提高了竹材运输成本,制约了竹业经济的发展。
2.2 第二产业发展滞后
德化竹业长期以卖原竹为主。据统计,德化县每年销售原竹约72万根,占全县竹产业经济总量的61%,竹加工产品仅占39%。全县有9家竹材加工企业,其中1家在建尚未投产。已投产的企业规模小,产值都在千万元以下,且缺少龙头企业带动,无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低。现有的竹木产品加工工艺多是从外地引进,没有自行开发的产品和技术,企业管理方式落后。年加工竹材数量少,主要生产竹香芯、竹签、竹条(竹麻将席坯)及竹踏板等附加值低的产品,经济效益差。竹笋加工企业则没有。
2.3 第三产业发展尚未起步
德化竹生态文化意识淡薄,竹生态旅游尚未起步。人们对竹产业的价值认识普遍停留在竹材、竹笋、竹地板、竹凉席、竹香芯、竹牙签等二产业商品价值意识上,竹生态文化、竹景观旅游尚未挖掘和开发,竹第三产业的建设没有被提到竹产业经济建设的范畴内,竹旅融合、竹产业文创产品和旅游产品开发滞后,制约了竹文化在观光旅游中的作用。
3 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3.1 深化林权改革,开展集约经营,做优第一产业
3.1.1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竹林经营机制
首先,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承包经营的竹林,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避免长期失管,可在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行二次承包,竹林所有者按竹林面积及质量参股,或者签订租赁承包合同,促进竹林规模化经营。其次,引导林农科学经营管理竹林,通过“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经营方式,提高竹林质量和经营效益。第三,建立县、乡、村多级联营的股份林场,或者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采用“公司+基地+林场”、“公司+基地+农户”、“林场+基地+农户”等经营方式,产业化管理竹林。
3.1.2 科学养竹育竹,提高竹林质量和产量
首先,对竹林实行分类经营。对低产低效或长年失管的竹林,采取劈杂、劈草垦复等措施,改善竹林生长环境与卫生状况;对中产竹林或一般竹林,伐除老、小、弱、病竹,并进行锄草、深翻、施肥,促进竹林丰产高产;对较丰产的竹林,采取施肥、灌溉等集约丰产培育措施。其次,疏笋养竹,减少林地养分消耗,为保留竹笋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第三,调整竹林“大小年”现象,通过留小年笋、疏大年笋、养小年竹等措施,增加竹林产量。第四,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选派林业技术人员对竹农进行丰产竹林培育现场示范指导,聘请林业专家开展丰产竹林专题培训讲座,提高竹农的竹林经营管理水平。
3.1.3 建立丰产竹林示范片,完善竹山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群众投资营造竹林,或对竹林进行扩鞭垦复。其次,通过开展县抓万亩、乡抓千亩、村抓百亩竹林丰产示范片建设活动,抓好竹林丰产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境内竹林培育,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竹林产量。第三,完善竹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竹山道路建设,用3~5 a力争实现平均竹林道路密度达到0.037 km/hm2以上。
3.2 加大科研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做强第二产业
3.2.1 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围绕高附加值和新产品,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或通过技术改造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首先,从政策上扶持高附加值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对规模大、加工产品上档次、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在征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其次,建立科研奖励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竹加工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第三,提高竹材利用率。通过引进新技术,充分利用竹兜、竹枝、竹叶、竹屑、竹粉及其他废料生产制造竹胶合板、竹炭粉等新产品。政府应从政策、资金上对利用废料生产加工的企业实行税费减免,或以奖、贴、补等办法,鼓励企业清洁生产,以减少竹废料对环境的影响。
3.2.2 培育龙头企业,创立品牌产品,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首先,合并、重组规模小的企业,对具有一定规模的笋竹加工企业,采取竹木采伐指标单列,适当减免金、税、费。逐步培养一个或几个有较大规模的具备竹木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提高竹木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其次,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创建自己的基地,或主动联系竹林经营者,理顺企业二次承包竹林所发生的责、权、利等方面关系,积极为企业做好竹林经营权属流转、交易、竹林价值评估等服务。第三,鼓励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延伸产品产业链,创立品牌产品。
3.2.3 大力开拓中小径竹利用及加工
首先,扩大中小径竹栽培面积,发展中小径竹笋用林。其次,培育发展中小径竹笋加工和竹编企业,加大中小径竹科技研发力度,拓展加工产品。第三,针对中小径竹可以搭建蔬菜大棚、海产养殖、建筑手脚架等用途,加大山海交流与协作,拓宽中小径竹的销售渠道。
3.3 弘扬竹生态文化,开展竹生态旅游,发展新兴第三产业
3.3.1 充分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开展竹生态旅游
利用茫茫竹海,发展森林旅游业,培育竹第三产业。首先,把竹子引入公园、社区绿化、四旁植树、城市园林、生态旅游区等的建设,把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道路、农田、森林景观等相结合,营造竹林景观,弘扬竹生态文化理念[2]。其次,发展竹山观光旅游、竹海农家乐、竹林氧吧、竹海观景,对德化现有的旅游线路、旅游景点进行整合,在景区内及沿途建设特色的竹林旅游观光线路和观光点。如在南埕、水口等乡镇沿河流营造生态竹林景观,河流、溪边两侧岸边缺竹断带的地方,种植绿竹、麻竹、佛肚竹等丛生竹和桂竹、石竹、哺鸡竹、粉霜竹、高节竹等小径竹种,营造生态景观竹带,提升沿河公路的旅游景观;在雷峰景区沿途的荐解、上寨、双芹交汇处——涵刀溪建立竹海长廊、竹海观景、竹林氧吧等竹林生态旅游项目;在南埕青垵自然村建立竹林农家乐,开展住竹屋、游竹海、挖竹笋、品竹笋、购竹具等生态旅游;在水口岱仙瀑布旁的竹林内建设竹林氧吧、竹海观瀑等旅游项目,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竹林生态旅游市场。
3.3.2 开展竹文化旅游,开发实用的竹旅游商品
培育德化县文创产业,开发竹文化艺术性商品、实用性商品和竹文化旅游商品。首先,在唐寨山森林公园和雷峰蕉溪石牌格分别建立百竹园和竹子博览园或竹种观赏园,建设竹生态文化宣传基地,打造“竹文化+”生态旅游品牌,促进竹第三产业发展。第二,利用竹资源基地让旅游者参与竹笋采挖、笋干制作、竹工艺品制作等,增强旅游活动的体验性。第三,建设竹文化馆、竹工艺品一条街、竹文化公园等,在景点周边配置全竹装修餐厅、竹产品游客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旅游和自然教育,让游人于竹海中学习竹类有关知识。同时,在旅游景点结全竹资源建设竹凉亭、吊脚楼、竹楼、竹床荡秋千等旅游活动,有效开发出实用价值与工艺观赏价值兼有的竹茶(餐)具、竹雕工艺、竹篾编织和竹工艺品,将本地的竹资源旅游项目推广出去,吸引更多游客,带动旅游业发展。
3.3.3 开发竹饮食文化,挖掘竹文化佳肴
竹笋和竹荪是极受人们喜爱的美味山珍。德化县可积极挖掘竹文化佳肴,吸引更多游客,带动旅游业发展。开设竹笋美味一条街,围绕竹笋制作各类美食,如“油焖鲜笋”、“排骨炖鲜笋”、“腊肉笋干煲”等美食佳肴,开展竹乡笋竹美食旅游。充分发挥竹饮食特色,让游客充分体验观竹海美景、喝竹筒茶、嚼竹筒饭、吃竹笋菜、饮竹碗米酒等竹文化生活。此外,还要积极通过抖音、网络等新媒体,加强对竹文化旅游项目的推广宣传,将德化县的竹文化旅游项目推广出去,做优竹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