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淡水养殖常见生物性病害与防治技术
2021-12-25刘英海
刘英海
(吉林省永吉县一拉溪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永吉 132213)
随着淡水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淡水养殖行业已经成为推进我国水产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虽然我国淡水养殖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对科学养殖技术以及常见生物性病害的科学防治技术的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生物性病害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防治,不仅会给淡水水产养殖人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产养殖成本,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人员的经济收益,这亦是制约我国淡水水产养殖行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广大淡水水产养殖人员应当加强对淡水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生物性病害防治技术进行积极的学习,最大限度提高水产养殖带来的经济收益,推进我国水产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1.青泥苔及其防治技术
1.1 青泥苔的主要危害。青泥苔是淡水中一种常见的绿藻,主要以丝状为主,在淡水中常见的水绵、双星藻、转板藻等都统称为青泥苔。随着春季池塘水中的温度不断升高,这些绿藻会在池塘的浅水区开始生长,在水中形成一缕一缕的绿色丝状物,有的会附着在水底,有的会漂在水面上,每年的5月份至9月份池塘水温较高的季节,最适宜青泥苔的生长。由于青泥苔繁殖迅速,严重影响池塘的水质,导致鱼苗活动空间严重受限。在鱼苗夏花时期,鱼苗较小,误入青泥苔中经常无法脱困导致鱼苗死亡。且青泥苔没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全国各地的淡水养殖业均受到青泥苔的困扰。
1.2 青泥苔的防治措施。在对青泥苔的防治过程中,淡水养殖人员可以选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彻底清理,来实现对青泥苔的灭杀效果;同时青泥苔接受不到足够的光照也会死亡,所以养殖人员可以用草木灰对水面上的青泥苔进行覆盖,遮蔽阳光,每亩池塘大约用量为五十千克左右即可;也可用枫树的枝叶来覆盖青泥苔,然后用土将枫树枝叶与青泥苔一起压入水底,随着枫叶在水中逐渐腐烂变质,池塘中的水会变成红褐色,青泥苔亦会随之腐烂,每亩池塘的大约用量为五十千克枫树枝叶即可。这种防治方式不会对鱼苗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还可以将松针经过浸泡后,加入适量的水粉碎成松针浆,以每亩池塘二十五千克松针浆的比例每天进行泼洒,两至三天左右即可起到明显的效果。如果上述方法对青泥苔的控制效果都不理想,还可以采用化学药剂对青泥苔进行灭杀,例如每立方米水体泼洒0.7克硫酸铜等,对青泥苔的防治效果显著且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对鱼苗不会造成危害。
2.水网藻及其防治技术
2.1 水网藻的危害。水网藻也是淡水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绿藻,由于其藻体在水中呈现为网状,就像渔网在水中一样,所以叫水网藻。水网藻主要喜欢在有机物相对较多的鱼塘中生长,随着池塘中水网藻的水量不断增多,池塘中会像无数个渔网在水中一样,将鱼苗困在其中,比青泥苔更具危害性。
2.2 水网藻的防治措施。水网藻同样属于藻类,其防治措施与对青泥苔的防治措施大同小异,由于水藻网比较喜欢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中生长。因此,淡水养殖人员在清理池塘过程中,尽量选用生石灰作为主要原料,避免使用菜籽饼进行清塘。
3.湖靛及其防治技术
3.1 湖靛的危害。湖靛就是大多数水产养殖人员所说的臭绿砂、铜绿水,主要是由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螺旋鱼腥藻、项圈藻等蓝藻在池塘中的繁殖,其主要繁殖季节大约在夏季以及初秋气温较高的季节。随着蓝藻在池塘中的大量繁殖,池塘的水面上会呈现翠绿色。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在鲢鱼池塘中,螺旋鱼腥藻会被鲢鱼消化吸收,对草鱼的危害较大。
3.2 湖靛的防治措施。在对湖靛的防治过程中,广大淡水养殖人员可以全池塘泼洒硫酸铜,但是对成鱼塘或者采用鱼种与成鱼套养技术则不能采取泼洒硫酸铜的防治措施,可以采用将池塘换水的方式来对湖靛进行防治。
4.红水及其防治技术
4.1 红水的危害。红水是指淡水中的甲藻,由于甲藻在池塘中的大量繁殖后,池塘的水面上在阳光下会呈现出红棕色,所以淡水养殖人员将甲藻繁殖称为红水。甲藻的繁殖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或者秋季温度较高的季节。甲藻与其他藻类有所不同,甲藻会随着其繁殖能力的下降逐渐死亡,死亡后的甲藻会释放出大量的甲藻素,使鱼类出现大批量的死亡现象。
4.2 红水的防治措施。在对红水的防治过程中,广大淡水养殖人员如果发现红水现象,且造成鱼类死亡时,首先应当对死亡的鱼进行剖检,确定其消化道内出现大量的甲藻才能确诊为甲藻素中毒。甲藻适宜在相对稳定的水质环境中生长,如果水温或者PH值等环境发生骤变时,会造成甲藻的大量死亡。因此,根据甲藻的生长特性,池塘中一旦发现红水现象,可以采用换水的方式改变池塘的水质环境,还可以采用全池泼洒硫酸铜,可实现灭杀甲藻的效果。
5.金藻素中毒及其防治技术
5.1 金藻素中毒的危害。金藻素中毒主要是由于池塘中的舞三毛金藻以及小三毛金藻的大量繁殖,所引发的鱼类中毒甚至死亡,三毛金藻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分泌鱼毒素,鱼毒素是引起鱼类中毒的主要原因。但是单一的鱼毒素并不足以致鱼类死亡,池塘中水质亦是加深鱼类中毒症状的诱因。池塘水中钙离子与镁离子等元素可对金藻产生的鱼毒素进行催化,使鱼毒素的毒性增强,进而造成鱼类中毒死亡。因此,无法根据池塘中的海藻密度来判断池塘中鱼毒素的毒性。且金藻毒素对所有的淡水鱼品种均有危害,特别是鲢鱼与鳙鱼,对金藻毒素极为敏感,严重时泥鳅、蝌蚪等淡水生物都会引发死亡。金藻毒素中毒的淡水鱼类会由于缺氧浮至水面,然后向池塘的四周聚集,人为驱赶会立即散开,随着毒性的加强,鱼类将会全部涌至岸边水面,活动能力较差,一旦发现此类现象,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控制金藻毒素的蔓延。
5.2 金藻毒素的防治措施。一旦发现池塘中鱼类有金藻毒素中毒现象,首先应当及时更换池塘中的水,改善池塘水质,中毒的鱼类随着水质的更换可逐渐康复,恢复正常生长。与此同时,淡水养殖人员可以在池塘中定期施洒氨肥,可有效控制鱼类发生金藻毒素中毒现象。
6.蚌虾虫病及其防治技术
6.1 蚌虾虫病的危害。蚌虾就是淡水鱼养殖人员所称的蚌壳虫,主要生长在浅水泥底池塘这种小水体中。蚌虾的繁殖主要集中在五月、六月气候温度适中的季节,且大多发生在我国的南方区域。蚌虾在池塘中的大量繁殖具有一定的爆发性,会在短时间内数量激增,导致池塘中的水波翻滚,同时池塘水会变得浑浊。且由于水中蚌虾数量过盛,不仅会与鱼苗争夺水中的养分,同时会导致池塘水中水氧浓度严重下降,导致鱼苗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与进食,造成鱼苗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直至死亡。
6.2 蚌虾的防治措施。淡水养殖人员如果发现鱼苗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且池塘中水的颜色发生一定的变化,首先应当对病鱼进行剖检,检查是否由于其他病原体入侵导致鱼苗的大量死亡。同时,还要将池塘内部最底层的水进行取样,经过沉淀后,对其进行镜检,检查池塘中是否存在大量的蚌虾。确诊是由于蚌虾的入侵导致鱼苗的死亡,可以采用晶体敌百虫进行全池喷洒,按照每立方米水体喷洒0.1克至0.2克即可,用药后大约3天左右,蚌虾将全部灭杀。
7.水蜈蚣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7.1 水蜈蚣的危害。水蜈蚣就是龙虱的幼虫阶段,龙虱幼虫比较贪食,且捕食手段凶残,直接用大颚将鱼苗抓住并置于死地,然后以鱼苗的体液作为食物,主要的危害对象是3cm以下的小鱼苗。
7.2 水蜈蚣的防治措施。对于水蜈蚣的预防主要在鱼苗放入池塘之前,用生石灰先进行清塘,灭杀池塘水中的龙虱幼虫。如果在鱼苗入池后出现水蜈蚣泛滥,可全池洒入晶体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洒入0.4克至0.5克即可。
8.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切实实现对淡水养殖常见病害的有效防治,广大淡水养殖人员应当加强对淡水鱼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的学习,争取早发现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应当加强池塘的日常防护工作,定期换水,及时对池塘中的淡水鱼进行观察,关注其长势,对发现长势迟缓的池塘及时分析其影响生长的原因,并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进而降低由于淡水养殖常见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