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2-25王一淋
王一淋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1.引言
在经济发展中,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经济的趋势与走向。全球化合作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高,必然要求各个国家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当前国内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然而专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结合当前国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并提出有建设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明确的专业教学定位能够促使专业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性。然而,当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于模糊,不利于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部分院校对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认识不够深入,影响了培养目标定位。由于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变化非常地快,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素养要求有所不同,这就要求院校管理人员对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有深入地理解,从而更精准地定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然而,大多数院校未能够结合全球化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定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受院校自身定位的影响,造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过于模糊。比如,对于部分综合性的院校,在院校办学发展中对自身发展定位过于模糊,影响了二级专业教学定位,不利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
2.2 专业培养课程设置关联性较差
当前部分高校在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时存在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不同课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差,影响了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不同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相互重叠的突出问题,以及不同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相对较弱,不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经济与贸易学科学习内容体系。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所采用的经济与贸易学科教学内容过于空泛。比如,对于部分二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大量的专业课内容,所覆盖的专业课内容相对较广、学习内容相对较为简单,难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自主探究学习内容。高校所设置的经济与贸易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合理,造成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后,各个方面的专业能力难以达到岗位要求。因而,当前高校所开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计关联性较差。
2.3 专业教学过于注重理论而轻实践
相较于其他专业而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性相对较高,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实践专业技能。然而,部分高校在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中,存在过于注重理论而轻视了实践教学活动,导致学生难以匹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技能需求。一方面,部分高校所聘请的老师,在经济贸易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很少在经济实践上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导致老师自身尚不具备扎实的实践专业技能,自然影响了其教学的方向,造成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存在。另一方面,对于部分高校而言,在实际教学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久而久之造成理论教学比重较高的问题产生,也影响了学生实践专业技能的有效形成。
2.4 专业教学师资团队较为薄弱
较强的师资团队力量,往往能够确保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质量符合教学要求。随着高校持续扩招,让更多学生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却让每个老师承受的教学任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国内诸多高校出现合并热,实力较强的高校不断合并实力较弱的院校,明显提升了高校综合实力,却存在高校师资力量不均衡情况。高校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并不注重师资培训工作,加剧了专业教学师资团队力量较薄弱的突出问题。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本身属于实践型较强的专业,这就要求老师在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掌握国际贸易与经济的实操流程,通过丰富多样的经济贸易案例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实践专业知识,已适应未来经济形势的发展需求。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老师缺乏扎实的实践专业技能,再加上师资团队力量不均衡,影响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师资力量整体水平,制约专业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因而,专业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成为制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3.1 明确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定位
过于模糊的经济与贸易教学目标,不利于提升其课程教学质量。在实际专业建设中,应明确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定位,从而给专业老师以及学生明确的教学方向,避免在实际教学中摇摆不定,影响了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应结合全球经济化的发展趋势,明确经济与贸易的教学方向。全球经济进入了持续发展阶段,其经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快。对于高校而言,在教学管理中,应对全球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并结合高校自身的教学特色,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与方向。与此同时,在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中,应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确保专业的建设方向与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匹配,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在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时,应时刻保持不断变革与创新点的发展理念。对于部分高校而言,其教学目标过于模糊,与其教学管理中不注重教学变革与创新息息相关,造成部分教学管理人员难以判断所设定的教学体系,是否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因而,在实际教学管理中,高校管理人员应结合经济发展趋势,就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管理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教学变革与创新,确保其专业的教学目标设定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因而,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中,应突出自身专业教学定位的重要性,结合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更有针对性地梳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体系,从而给实际课程教学指明方向,确保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经济发展方向的发展需求,在方向上把控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有效性。
3.2 突出实践课程教学重要性
扎实的理论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完成各项实践活动。然而,当前高校实际教学中过于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问题,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形成,造成所培养的毕业生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需求,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在教学考核中,应加大实践教学考核的比重。对于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而言,在期末或者阶段性教学考核中,应明确实践教学考核的重要性,并且设置相应的考核比重,确保师生对实践教学都有较高的重视。与此同时,在教学考核中,应对实践教学考核的方式进行创新,避免实践教学考核流于形式,难以切实发挥实践考核在检验学生实践专业技能高低的价值,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实践水平,确保所培育的学生满足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才发展需求。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应突出实践教学考核的关键性,从机制上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另一方面,在教学环境上应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比如,对于高校而言,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应突出校企合作在学生实践技能提示的关键性,结合全球经济的未来发展需求,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发展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内容、校企合作师资力量保障机制等多个方面,推动校企合作的高效开展,确保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开展,从而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实践能力的学生。因而,在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设置中,应通过多种方式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切实解决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应切实发挥院校的资源以及合作企业的资源,多个渠道开设更多的实践教学活动,从环境上确保学生实践专业能力的提升,满足未来经济与贸易的实践技能需求。
3.3 提升高校师资团队力量
充实的高校师资教学团队,是确保高校经济与贸易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然而,当前高校师资团队力量过于薄弱,直接影响了经济与贸易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经济与贸易专业精品课程的开设,也不离开优秀的师资团队。因而,高校在开设经济与贸易课程专业时,应注重师资团队力量的培养与提升,从而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注入扎实的软资源。一方面,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引入优秀的经济与贸易教学老师,充实教师团队资源力量。对于不同的高校而言,其自身的教学特色有所区别,这就要求高校在引入专业教学老师时,应结合自身的高校发展需求以及当前专业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入相应的专业人才,从而更有效地提升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师资团队力量。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应注重师资培训工作。比如,在教师团队建设中,应做好教师培训计划,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教学培训中,并在实际培训中,针对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从而在相互交流与探讨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与专业能力,改变过去高校经济与贸易师资力量过于薄弱的突出问题。此外,在教师管理中,应切实做好公开课教学活动,积极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价值,让更多的教师向优秀教师看齐,从而为高校师资力量的持续提升打下夯实的基础。
4.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对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当前高校所培育的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在数量以及素养等方面都无法达到经济发展的要求。当前高校在开展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时,存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于模糊、课程设置关联性较差、专业教学过于重理论轻实践以及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等多方面的问题。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从多个方面推动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