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探讨*
2021-12-25朱文博纪海慧李海渊郭淼现
朱文博,纪海慧,李海渊,郭淼现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要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不断创新改革,形成教育合力。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主阵地,要贯彻课堂教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 “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科专业基础类课程,面大量广,而且是大一新生最先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本专业有着育人的先导性[2]。 “工程制图” 课程思政就是深入挖掘出专业基础课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和思想政治相融合的教育[3-4]。 以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培养学生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为主题,进行“润物细无声”般的德育渗透教学设计和实践;以新时代工匠精神为切入点,将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敬业奉献、持续专注、开拓创新、追求极致等实质内涵融入到课程中。 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完美结合,真正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
1 “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图样不但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而且是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是每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工程界的语言”。“工程制图”作为工科大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面大而量广,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徒手绘图、尺规绘图、计算机绘图、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以及对物体三维形状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日后从事工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细致的工作素养,以及一丝不苟、踏实敬业的“工匠精神”。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解为主,线下教学为辅,在课堂上采用PPT 讲解和板书结合的方式讲解图纸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并且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详细的视频放在线下教学)介绍与制图相关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传递正能量。 以立德树人为遵循,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图学教学过程,将课程的价值导向与知识导向相融合,明确课程的德育功能,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意识,抓好课程的教育实效,构建全教师、全教学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打造图学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的育人新生态,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做到“润物细无声”,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
2 “工程制图”思政课程建设规划
2.1 课程教学内容
学校“工程制图”课程分为“工程制图(1)”和“工程制图(2)”,学时数均为 32 学时。“工程制图(1)”教学内容为:讲解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和标注尺寸等国标规定的基本技巧和基本知识;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点、直线、平面和立体的投影;组合体三视图的识读与绘制;工程图样的常见表达方法。 “工程制图(2)”是“工程制图(1)”的后续课程,这两门课程都属于工科的专业基础课,尤其是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 “工程制图(2)”教学内容为:常用机件和结构要素的规定画法和标注;各类零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中各种技术要求的标注方法;零件图的阅读和绘制;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表达方法;装配图的阅读和绘制;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方法。 这两门课程合起来完整地讲解机械制图的原理、国家标准、工程图的表达方法,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阅读和绘制零件图 (标准件和非标准件) 和装配图的能力,拥有宽泛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将来学习机械专业课程(例如机械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打下夯实基础。
2.2 课程思政元素及融入点
本课程思政元素是指与制图相关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将这些思政元素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融入到相应的课程内容当中。 具体内容如下:
1)学习制图的必要性。 课程引言中通过简介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制图方面的贡献,以及本校优秀毕业生的经验之谈“制图为日后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讲解制图的重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要重视制图学习。 同时结合《中国制造2025》《大国重器》和中国政府的“制造业强国战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2)初探“制图之美”及“画图犹如做人”。 通过讲解制图国家标准,介绍图纸的发展、制定国标的意义,借用名人之作诠释“制图之美”。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之一达·芬奇,在制图领域就很有造诣,在此可以向学生展示达·芬奇的“机械图纸”,促使学生热爱制图学习。 在讲解图线、字体的国标规范性时,要求学生养成严格遵守各种标准规定的习惯,正如《孟子》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进而引申到遵守各种规范。 在社会中,要自觉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社会才会融通共和;在学校中,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工作中,应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定,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3)三视图中的“辩证”思维方式。 在工程制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地应用辩证思维方法,不仅可以更主动、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绘图和读图的专业知识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5]。 例如在讲解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法时,其核心思想“先分后组合”“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就是辩证思维方法之一“分析与综合”的体现。
4) 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规范性和重要性。 在讲解常用机件和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这些标准件和常用件选型和规范的重要性。 例如讲解螺纹时,引入案例 “2009年的一次空难就是因为螺栓和螺母不匹配”;又如讲解齿轮时,给学生们介绍国徽上、某些钱币上就印有齿轮。
5) 绘制和阅读图纸必须遵循国标规范。 在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引用具体案例,着重强调制图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例如一小女孩不慎从7 楼家中的阳台护栏坠落身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护栏间距不能大于0.11m,出事后户主经测量,其家中的护栏间隔达0.13m~0.15m。
6)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在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绘图流程进行。 通过强调图纸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 细致的工作素养,否则会造成灾难性的事故。 例如,2007年山东铝液外溢爆炸造成的罕见重大伤亡事故,事故造成16 人死亡,59 人受伤,其中13 人重伤,初步估算事故直接经济损失665 万元,经专家初步分析,设计图纸存在重大缺陷。
7)一丝不苟、踏实敬业的“工匠精神”。 用短视频诠释什么是“工匠精神”,用典型人物输入正能量。例如詹姆斯·瓦特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对当时已出现的蒸汽机原始雏形作了一系列的重大改进,发明了单缸单动式和单缸双动式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和运行可靠性,他的杰出贡献离不开他在制图领域的造诣。 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杨伟长年坚持战斗在成都科研一线,研制“枭龙”等飞机的励志故事。
3 “工程制图”思政课程建设保障机制
思政课程建设的保障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需在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政教育技能提升方面的举措有:
1)深入挖掘课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以培养学生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为主题,进行“工程制图”课程德育渗透教学设计和实践;以新时代“工匠精神”为切入点,将“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敬业奉献、持续专注、开拓创新、追求极致等实质内涵融入到课程中。
2)教师以身作则,备好每一次课,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阅每一份作业。 要让学生做到“认真”二字,不是制图教师上课喊口号的事情,而是身体力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无形中会影响到学生,教师传播正能量,更好地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完美结合,真正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
3)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与研讨。 加大教师之间的交流,将老教师丰富的制图教学经验和新教师积极进取的新思想相结合,将课程的价值导向与知识导向相融合,明确课程的德育功能,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意识,构建全教师、全教学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
4 结束语
“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是在保证原有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不变的前提下,深入挖掘课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润物细无声”式的教书育人。 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介绍与制图相关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传递正能量,提高学生制图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阅读和绘制零部件图纸的能力; 以培养学生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为主题,加深学生绘制和阅读图纸必须遵循国标规范的意识;以新时代“工匠精神”为切入点,将“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敬业奉献、持续专注、开拓创新、追求极致等实质内涵融入到课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