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非洲贸易投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1-12-25花仁飞

北方经贸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非非洲贸易

花仁飞

(河北经贸大学 商学院,石家庄 050061)

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巨大的劳动力市场,逐渐成为各国贸易和投资的重点区域之一。近年来,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和非洲在经贸合作和政治互信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但双方在贸易和投资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在此背景下,通过分析中国对非洲国家贸易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这对推动构建深层次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促进中非经贸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非洲贸易投资现状分析

(一)中国—非洲贸易现状

近年来,中国和非洲各国商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中国和非洲各国的贸易总额由1 270.4亿美元增长到了2 08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0.16%。其中,我国自非洲进口额从670.9亿美元增长到了955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1.96%。我国向非洲出口贸易额从599.5亿美元增长到了1132亿美元,年增长率为9.6%。

从时间顺序的角度来看,2015年、2016年由于受到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和贸易条件的影响,中国和非洲各国商品贸易额大幅下降,分别较之前一年降低了19.3%和16.7%,但从2017年开始,中非贸易出现较大的反弹。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中国抗击疫情的影响,中国对非洲出口的大宗商品需求有所减弱,加之非洲东部严重自然灾害等因素相叠加,中非双边贸易额只有824亿美元,同比降低了19.1%。

表1 2010-2019年中非商品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二)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现状分析

自2010年以来,中国对非洲地区的投资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但从图1投资流量的角度来看,中非投资流量波动明显。2019年,中国对非投资流量下滑严重,仅为27.1亿美元,较上一年下降了49.9%。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流向非洲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27.1亿美元;2010-2019年中国对非洲地区的投资存量由130.4亿美元增长到了443.9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13%。

图1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流量与增长(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商务部《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从行业投资分布来看,截至2019年末中国对非洲地区投资最集中的五大行业是建筑业、采矿业、制造业、金融业以及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投资存量分别达到了135.9亿美元、110.2亿美元、55.9亿美元、52.4亿美元、24.9亿美元。而通过从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行业结构分析发现,中国对非洲的投资相对集中,以建筑业和采矿业为主所占比例高达55.4%。

从投资国别来看,截至2019年底中国在非洲地区投资额最多的国家是南非,为61.5亿美元,而投资额较大的国家包括南非(13.86%)、刚果(金)(12.62%)、安哥拉(6.51%)、赞比亚(6.44%)、埃塞俄比亚(5.76%)、尼日利亚(4.93%),这六个国家投资额占中国对非洲整个投资存量的50.1%。从投资流量的角度来看,2019年吸引中国投资的非洲主要国家依然是刚果(金)、安哥拉、埃塞俄比亚、南非、毛里求斯等国。其中中国对刚果(金)和安哥拉投资流量增速最快,分别同比增长了44.8%和41.8%。

二、中国对非贸易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贸易投资规模小

中国与非洲的商品贸易总量较小,直接投资水平较低。2010-201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从29 740亿美元增长到了45 761.3亿美元,中非双边贸易总额从1 270.4亿美元增长到2 087亿美元,中非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货物总额仅从2010年的4.3%增长到2019年的4.6%,远远低于中国和亚洲、欧洲地区的贸易额。从流量和存量来看,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 369.1亿美元,投资存量为21 988.8亿美元,均为世界前列;而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规模很小,中国对非洲地区的投资流量和存量分别为2%和2%,远远低于流入亚欧两洲的直接投资量。并且,受投资环境影响,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具有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二)潜力没有充分释放

虽然目前中非合作成果颇丰,但是还需要加强贸易投资方面的合作。从中非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来看,中国在制造业和优势产能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具体主要包括工业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等,而非洲在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诸如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等方面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虽然中非双方在不同产业领域具有一定互补优势,但中国和非洲还是存在商品贸易结构不够多元的问题,双方在农产品贸易等领域仍存在可挖掘的潜力。另外,随着非洲自贸区不断建设发展,中非在基础设施、金融、医疗、旅游等领域拥有巨大的投资合作机会。

(三)中非贸易投资依然面临严峻的宏观环境

非洲地区不确定因素较多。首先,非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2019年非洲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1000亿美元的国家仅有5个,分别是尼日利亚、南非、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而GDP低于100亿美元的国家有21个。因此直接导致与不同体量的国家贸易投资出现不均衡现象。其次,受历史和政治的影响,非洲民族成分复杂,文化差异明显,因此,中国在同非洲国家贸易投资过程中并不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合作的。最后,一些国家的政局动荡不安,政策法律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使得投资者的投资成本过高且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也给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非洲各国将面临较长时间的经济萧条、失业增加、债务加剧和外汇减少等问题,企业对非洲进行投资时也将处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在疫情持续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和非洲各国普遍采取出入境管制等限制人口流动的措施,而市场调查、商务谈判、项目招标等海外投资活动中的必要流程不得不暂停或放缓,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投资力度和效率,还影响企业收益率,降低了中国对非洲各国的再投资。

三、加强中非贸易投资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政府间、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设立针对非洲制造业、金融业等重点发展项目的“一带一路”专项贷款,并继续扩大亚投行对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度创新,克服一些审批流程复杂、效率低下的问题,完善贸易投资相关流程,提高贸易投资效率,向对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提供更多和更便捷的资金支持。

2.创新贸易投资合作模式。通过中国自贸区建设积极探索中非深度合作新途径,继续促进地方和非洲各国的经贸合作和投资交流。充分利用中国进口博览会和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形式推动中非经贸交流,拓宽贸易渠道,提高中非贸易便利化。迄今为止,非洲54个国家中已有46个国家与中国达成了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国应同非方共同挖掘在多领域的投资合作机会,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洲区域投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中国在非洲建立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产业集聚效应,通过重大项目在地方的落实,推动中非双方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3.把握非洲大陆自贸区建立的新机遇。非洲自贸区将使非洲各国作为一个整体,在疫后经济复苏时期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基础设施既是制约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非洲自贸区建设的动力,中国应该继续加强和非洲各国在电力、交通、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合作,尤其是要加强和完善非洲内部国与国之间的基础设施连接。随着非洲市场一体化的逐渐形成并发挥作用,非洲各国间的物流效率提高,关税壁垒降低,内部贸易增多,贸易成本降低,这将有效地扩大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的贸易规模。在非洲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速、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应积极主动地融入非洲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来。

(二)企业层面

1.加强企业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合作。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的“八大行动”中把健康卫生领域摆在了重点发展的位置,而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国生产医疗设备的产能条件,以及中国医疗队援助非洲抗击疫情的积极作用,使医疗健康领域逐渐成为中非投资的重要方向。中国医药企业应抓住机会,巩固双方合作成果,扩大医疗健康产业的规模和投入,并通过中非医疗合作不断规范我国医药企业生产流程,提高中国企业的医药产品的认可度。

2.实施差异化策略充分释放中非贸易投资潜力。由于非洲大陆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中国企业在与非洲国家进行贸易和投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各国的投资环境和资源禀赋的差异。一方面,通过投资有竞争力优势的行业,在获取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带给非洲国家,加快非洲各国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在推动非洲工业化进程中促进非洲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扩大企业商品贸易规模和种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挖掘非洲国家对中国出口潜力,提高非洲各国经济多样化。

3.提高企业自身风险认知和防范能力。企业要积极学习和总结对外投资经验,重视非洲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既要能够及时把握住各国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扶持政策,充分享受到如土地、税收和金融等“政策红利”,也要能及时规避系统风险,尽量减少东道国政策变化对跨国投资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中非非洲贸易
An Uncommon Trip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非洲行记(三十四)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中日韩贸易数据
新的一年中非关系昂首向前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