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培育我国外贸发展新动能的思考

2021-12-25王桂敏

北方经贸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动能外贸民营企业

王桂敏

(沈阳师范大学,沈阳 1100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快速发展。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格局下,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外贸的高质量发展,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强调应积极培育我国外贸发展的新业态,增添外贸发展的新动能。可以说,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亟须研究的问题。

一、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是当前促进我国外贸发展的需要

(一)培育新动能是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需要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表1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年份我国货物贸易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

表1 我国部分年份货物贸易主要指标变化状况

上表1可以看到,从1978年到2018年的40年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从355亿元增加到305 050亿元,贸易规模扩大八百多倍,且年均增速大大超过全球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外贸差额由逆差转为持续顺差;外贸进出口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0.79%上升为11.8%;外贸居世界的位次不断上升,由1978年的第29位上升为2013年的第一位且持续位居世界第一位。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不仅货物贸易取得辉煌成就,服务贸易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显然,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但是,我国外贸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任务仍很艰巨。如何促进我国由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需要用新思维来拓展外贸竞争新优势,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二)培育新动能是我国外贸发展应对新挑战的需要

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经济全球化趋势与保护主义并存的状况。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但另一方面,逆全球化的思维和做法并未消除。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迟迟不能改变低迷的态势,由此,世界范围内的保护主义更是非常严重。一些国家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经济政策的“内倾化”凸显,滥用贸易救济手段,频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调查,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WTO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0月中旬到2019年10月中旬的一年间,一百多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影响了预计价值约7 47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创下了2012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在一些国家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下,我国的外贸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以近几年的情况为例:2016年,我国产品共遭受来自2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91起,反补贴19起,保障措施9起,共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2017年,我国产品共遭受来自21个国家(地区)发起的75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55起、反补贴13起、保障措施7起,涉案金额总计110亿美元。而截至2017年,我国已经连续23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2018年,我国产品仍然遭受来自近30个国家(地区)发起的一百多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三百多亿美元。显然,涉及范围广泛、保护措施极端化的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

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从需求方面来看,疫情导致了就业机会减少,收入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由此许多人减少了消费的支出。同时,由于疫情,人们被迫减少出行和外出消费,也对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供给方面看,疫情期间,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面临各个方面的困境,许多企业利润明显下降,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投资意愿受挫,全球产业供应链面临中断。在这种情况下,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活动必然受到严重的冲击,禁入、禁运等“国际隔离”的做法,将使跨国界的贸易活动面临诸多障碍。

显然,目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许多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由此,要实现外贸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必须多路径培育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

二、多路径培育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

(一)培育我国外贸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改变了传统贸易的交易方式,呈现出诸多的新优势。与此同时,跨境电商也成为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亮点。特别是在传统外贸方式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跨境电商以在线营销、在线交易的贸易方式,快速将我国企业的优质产品提供给国外的消费者,凸显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形成了国际市场新的供给与需求格局,成为我国外贸保市场、保份额的新路径。跨境电商这种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要物流企业的发展与之相辅相成,由此催生了跨境物流以及海外仓的快速形成。此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也以通关快、便利化、免征增值税等特点,成为近年来我国外贸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从实践来看,近些年来,我国外贸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崛起。自2015年到2020年,全国已经分批设立了10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形成了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跨境电商发展格局。目前,跨境电商的海外仓数量超过1 800个,仅2020年一年增速即达到80%,面积超过1 200万平米。自2014年到2020年,我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总数已经达到31家,覆盖东、中、西部15个省(区)。多样化、多路径的外贸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大大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发展,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2020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31.1%,市场采购贸易总额突破千亿美元。仅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创造的贸易增量就达到近450亿美元,拉动出口增速1.8个百分点,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稳定器”。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以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

(二)拓展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路径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焦点越来越集中于服务贸易领域。服务贸易不仅成为各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一国对外贸易竞争优势的主要体现,更成为贸易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当前国际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中,相对于传统服务贸易来说,新兴服务贸易以其诸多优势迅速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中之重。由此,我国应该进一步发展服务贸易,特别是应加大力度发展新兴服务贸易,拓展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路径,培育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

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以及咨询服务等等新兴服务产品,以其快速发展的趋势和较高的附加值成为当代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数字服务为核心、数字交付为特征的数字贸易正在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伴随我国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日益普及、居民数字化消费的不断升级,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支撑。与此同时,数字贸易也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能和新路径。因此,应高度重视数字贸易的发展,通过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等措施,促进我国数字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发展新兴服务贸易,不仅要注重开发新兴服务产品的内容,也要不断拓展新兴服务贸易的方式。特别是应充分发展服务外包业务,在大力发展传统服务外包业务的同时,积极发展信息服务、管理咨询、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外包业务,扩大服务外包的规模,优化服务外包的结构,培育更为广泛的服务外包市场,进一步打造“中国服务”品牌。

(三)进一步释放民营企业外贸经营主体的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我国外贸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外贸中的作用越来越得以显现。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其数量占到50%左右,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民营企业以其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和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等特点,凸显了在跨国经营中的优势,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据统计,2019年民营企业首次超过外资企业成为我国最大的外贸主体,2020年民营企业外贸增长11.1%,占外贸总额比重提升至46.6%,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同比增长20.9%,高于平均增速9.5个百分点。显然,民营企业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伴随民营企业在我国外贸中地位的显现,如何进一步充分释放民营企业的外贸潜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应充分认识国际化经营和国际市场的战略意义,不断增强竞争能力,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加强创新能力,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增强融资能力,建立适合国际化经营的企业运行机制。对于政府来说,应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将民营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给予民营企业国民待遇,让民营企业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下成长,为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政策支持。

可以说,如何培育外贸发展的新动能是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外贸稳定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应注重研究新问题,挖掘新潜力,探索多路径的外贸发展的新动能。

猜你喜欢

动能外贸民营企业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山东外贸,跑出发展“加速度”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
新动能,新聊城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