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物流智能化发展策略研究

2021-12-24杨琳华樊奇

商展经济·上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管理水平智能化中小企业

杨琳华 樊奇

摘 要:近十几年,物流业借鉴了智能化管理的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物流运营水平,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智能物流起步较晚, 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不足。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发展物流智能化的背景,其次分析了企业物流智能化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指出了发展过程中应避免的误区和一般经历的四个进程,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物流智能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企业物流;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智能化;发展

本文索引:杨琳华,樊奇.<标题>[J].商展经济,2021(23):-071.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3.23

2020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鼓励企业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提升物流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确提出将物流智能化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智能物流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统计显示,其平均物流成本占总成本30%以上,物流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对企业的物流智能化发展进行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围绕企业尤其是县域乡镇企业的物流运作,关注问题与短板,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方向。

1 企业智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太仓市是长三角经济带典型的县域经济体,下辖乡镇各具特色,其中又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在接受调研的太仓市50家中小型企业中(以乡镇企业为主),生产经营类型是代加工的占26.53%,仅有14.29%的企业有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大专以上员工比例低于20%的企业占53.06%;主营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1%以下的企业占85.71%,处于惯性生存状态。

1.1 物流体系与生产工艺不匹配

企业在早期创立时未做好物流规划设计,后期虽然引入了先进的生产智能设备,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与物流运作,比如在某个生产环节,需要在准确的时间点及时上料,但是由于采购模式不匹配,导致经常出现缺料或者物料型号有误,影响了生产效率。

1.2 物流专业化意识不强

根据企业调研结果,超过50%的企业没有物流系统改进计划,只有28.57%的企业有改进计划,但尚未明确实施时间表。这说明传统制造企业普遍未意识到智能物流对于生产的重要性,或者是有意识但由于生产经营压力,尚未将物流系统规划工作排上日程。有的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即使是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管理高层把工作中心更多地放在销售环节,认为没必要聘请供应链专业人才进行物流系统规划。

1.3 企业内外部信息衔接不畅

通过走访部分传统企业,发现由于企业机制、信息化标准不一致等原因,部门之间、上下游企业间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软硬件配套不到位导致信息化水平不高,企业在入库、检验、出库、配送、生产等环节无法实现实时的物料状态监控,导致信息滞后。

与上下游供应商等合作企业之间由于缺乏信任或出于商业秘密保护等原因,尤其在信息传递上各用各的信息系统,无法做到无缝对接,导致企业在智能化过程中阻力重重,难以做到信息透明化。

1.4 仓库规划布局不科学

本次调研企业中,仓储成本占公司销售额的比重普遍在5%左右,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部分传统企业厂区内仓库面积较小,外租的仓库离企业远,最主要的问题是仓库布局缺乏合理规划,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管理混乱。仓库布局不科学也会导致物料搬运效率低下,上料不及时;物料分区保管不合理又会造成物料的浪费。

1.5 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物流标准化技术的应用在物流服务业中日渐成熟,但是传统企业更多关注生产标准化,而忽略了一个问题:物流覆盖领料、生产、銷售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比如,采购作业不规范,可能会造成生产物料订单下达不及时或不准确;零部件装卸不合理会造成物料残损;包装不合理可能会在订单交付时被拒收。总之,物流过程中任何环节未进行标准化作业,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2 企业物流智能化发展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有的企业认为购买安装智能设备就是实现了智能化,并没有意识到物流与生产的关系,缺少系统思维。从企业产品设计、供应商管理、原材料采购、生产、仓库布局、绩效考核、成本核算,智能物流应贯穿始终(见图1)。

因此,很多企业会发现投入了新的智能化设备以后,生产效率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企业在发展智能物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从高层到普通员工充分理解物流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以保证物流系统改造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其次,为避免因过度投入产生的资源浪费,应明确本企业智能物流的实施目标,该目标应与企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再次,智能物流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企业内部注意培养相关人才,不能仅依赖外部信息供应商完成所有的信息操作、管理和维护。

最后,由于技术革新很快,企业应密切关注业内智能物流发展动向,与专业咨询服务公司合作,配套适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智能系统,并进行持续改进。

3 传统制造企业物流智能化发展进程

物流智能化建设是长期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不可一蹴而就,但是智能化带来的效率提高、成本优化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浪潮中激流勇进。

3.1 机械化阶段

本次调研28.57%的企业仍以手工操作为主,离实现物流智能化的目标还很远。随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机械化、自动化是必然的发展进程,比如装卸搬运环节,以输送车、堆垛机、升降机逐步取代人工操作。

3.2 自动化阶段

在机械化基础上,引入自动化设备,如仓库的自动化立体库、AGV、无人化叉车、自动识别(语音识别)分拣机,生产环节安装全自动生产流水线、自动化机械手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上马高效的自动化设施设备。

3.3 物流系統集成阶段

此阶段依托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各环节软硬件设备的有效衔接。比如,通过仓库管理系统查询调配物料、半成品、成品,在运输过程中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规划最优运输路线,对货物进行全程监控,高效完成产品交付。

3.4 物流智能化阶段

运用智能技术实现运输、生产、仓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自动化、一体化、网络化。突出“以客户为中心”思想,根据顾客需求灵活调节生产计划、加工工艺、包装要求、配送方式,实现6个“正确”:正确的货物、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地点、正确的质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价格。总之,实现生产和物流的高度融合。

4 企业物流智能化发展策略

与全国的传统中小企业类似,苏南传统企业智能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即引入智能化设备。但企业内部运营还未配套智能化系统,物流智能化仅在计划阶段,由于实施难度大、投资高、预期收益不确定等因素,传统企业要实现智能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4.1 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科学进行物流系统规划

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决定了生产运营和物流规划水平。不仅是投入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前期还应进行科学的物流系统规划,制定完善的改造方案。

生产管理:培养员工精益生产意识,提升信息化操作水平,将物流系统与生产系统集成,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

物料管理:规范物料清单中的物料号、组件、单位等信息,保证生产计划中的物料能准时上线。

供应商管理: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考核体系,严格把控物料质量、数量、到货时间,与重点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物流绩效考核:从物流采购到产品完工交付,全流程都需要建立关键指标时效性、准确性的考核,提高企业各部门对物流环节的重视程度。

4.2 从自动化着手逐步推进物流智能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受调查的部分企业还处在机械化阶段,大跃进式推行智能化不可行,按企业资源配置能力也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先发展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培训员工进行自动化设备操作,提升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企业不应只是盲目整改,也可以发展适合自身的创新点。例如,在企业包装创新阶段进行投入,包装创新也可以实现产品差异化,研发更合理的包装方式,并在外包装上体现企业文化和品牌活力,同时进行技术升级,降低成本。

4.3 提高信息网络共享程度,加强专业化协作

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自动化的基础上,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好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在物料采购、入库、检验、出库交接、配送至生产线、完工入库、运输配送等环节共享物料、在制品、成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直送件的物料、信息流也要接入共享网络,以免出现信息误差。另外,检验环节的信息操作流程较为复杂,为提高物流效率,利用信息技术由系统自动生成检验单。

跨部门协作一向是公司管理的难点,前期加大沟通交流力度,打破跨部门沟通壁垒,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标准,通过部门间、公司间信息网络共享,把各个部门的单个业务单元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4.4 调整布局产线、仓库,进行供应链流程优化

据统计,良好的仓库布局设计,可使物料搬运成本减少10%~30%,因此要提高生产流通效率,改造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在创立时往往没有考虑清楚产线、仓库的布局问题,经过多年运营才发现有些环节频频出错。据调查,超过50%的企业无改造计划,“伤筋动骨”是大部分企业头疼的事,但是无破不立,只有调整改造,才能剜除“毒瘤”,打通供应链管理流程。

厂内仓库一般面积小,通过合理布局,清晰明确的分区,出入库路线、拣选路径的优化,有条件地引入自动化立体仓库,只要充分利用仓容,有条不紊地按流程规范操作,提升库存管理水平,就能有效辅助生产,做好物料存储配送工作。

4.5 引入人才和技术,完善人才创新激励机制

只有加强人才和技术的引入力度,才能做好前面所说的物流系统规划、专业化协作、流程优化等工作。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引入上没有大企业的薪酬优势,而人才又是推动技术改造的关键力量,可以出台股票、年假、培训、退休等激励制度,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技术交流平台,也是吸引人才的有效手段。

企业虽然通过各种招聘途径、以优惠的政策引进了人才和技术,但是没有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人才流失率会很高。因此,可依托本地的各类创业和科技园区,推荐企业技术人才参加定期举办的风险投资机构和初创型智能物流服务商的交流会议,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创新转型的成本,另一方面持续培育创新力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加码。

参考文献

童婧,刘春艳.“互联网+”背景下智慧物流应用前景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5):28-29+32.

何玥.互联网+与我国智能物流发展探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6):5-6.

梁爽.电商智慧物流配送体系优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3):128-129+140.

房建奇,沈颂东,亢秀秋.大数据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21-27+168.

李春发,李冬冬,周驰.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J].商业研究,2020(2):73-82.

陈丽娟.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模式探究: 基于工业4.0时代[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109-113.

杨琳华.推进县域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破解传统制造业发展难题的建议[J].商展经济,2020(11):77-79.

猜你喜欢

管理水平智能化中小企业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电力企业营销电能计量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浅谈提升企业现金流管理水平的措施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思考
住房公积金贷款与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