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贡制度下宋朝与高丽音乐文化交流研究

2021-12-24吴明微

人民音乐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宋神宗使臣朝贡

朝代与高丽建立朝贡外交关系,在纳贡、册封、赏赐等制度推动下,促成两国乐器、乐人及乐书等音乐文化的广泛交流与传播,并形成独特的交流特征。本文从“朝贡”视角入手,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音乐交流史实,以期呈现更为全面的音乐交流景象。

一、纳贡与赏赐中的乐人与乐物

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朝贡外交关系主要是通过纳贡与赏赐来体现与巩固的。宋时期,高丽一如既往地向中国进贡方物行使其作为臣子的职责,宋统治者也定期赏赐高丽大量物品以认可其属国身份。在双方频繁的外交往来过程中涉及诸多音乐事项。

(一)纳贡乐人及乐器

高丽纳贡的方物不仅有各种物产、药材、器具,还有乐器及特殊的贡物——乐人。目前,高丽在宋时期纳贡乐人的最早记载是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高丽文宗三十年),高丽使臣崔思训来华纳贡并进献伶官十余人。

复遣崔思训来,命中贵人仿都亭西驿例治馆,待之寝厚,其使来者亦益多。尝献伶官十余辈,曰:“夷乐无足观,止欲润色国史尔。”①

1081年(宋神宗元丰四年,高丽文宗三十五年),高丽国王派遣礼部尚书李子威,吏部侍郎崔思齐为进奉正使及副使,率领125人的使臣团来宋朝贡,大约是年十二月到达汴京,“并献乐器”②。对于所献音乐,崔思齐解释:“今高丽乐是新罗乐,乐器有嘉配琴;谓笛为大吟;舞有七十余种,止用两人,谓之《攀花云》。”③可见,高丽使臣带入汴京的乐器主要为高丽本国俗乐所用的大横笛以及嘉配琴(即伽耶琴)等。此次随高丽使臣团来华的还有高丽乐工,他们在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正月上元节时为宋神宗表演高丽歌舞,车驾幸集禧观,诏思齐等侍从,又令所遣乐工对御献乐,赐袍带银帛有差④。当日,汴京宣德门张灯结彩,宋神宗及大臣们一同观灯并赐宴招待高丽及其他属国使臣。

(二)赏赐乐物

宋统治者定期赏赐高丽乐器及乐谱等乐物。早在高丽光宗年间(950—975年)便“遣使请唐乐器及工,其子孙世守其业”?譽。目前所见两国史料对此次赏赐的具体乐器没有详细记载。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高丽文宗三十二年)六月,宋朝遣使臣颁赐“卿国信物”给高丽,其中包括多件乐器:

镂金红黄碌牙拍板十串、红黄牙笛十管、红黄牙筚篥十管。

1113年(宋政和三年,高丽睿宗八年),宋徽宗颁布新的燕乐。?譿同年九月高丽遣使臣至宋请乐。1114年(宋政和四年,高丽睿宗九年)六月,高丽使臣安稷祟带回宋徽宗诏书以及十多种乐器、十册曲谱和十册指诀谱。?讁这次赏赐的主要是宫廷燕乐中的吹管乐器,弹拨乐器及乐谱等。1116年(宋政和六年,睿宗十一年)六月,高丽派吏部尚书王字之等前往中国谢恩,宋徵宗再次赏赐宫廷“大晟”雅乐乐器给高丽,其中包括金钟、玉磐、柷、敔、搏拊、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瑟、笛、埙、篪、巢笙、和笙、箫、竽、晋鼓等。?輥1117年(宋政和七年,睿宗十二年)二月,高丽“乞习教声律,大晟府撰乐谱词”,徽宗“仍赐乐谱”?輥?輯。此外,据王小盾统计,随乐队一同传入高丽的乐曲有七十多首,如“《步虚子》等一批队舞曲、大曲和词调歌曲随教坊乐队在高丽宫廷落了户,得以长存于世”?輥?輰。

二、乐书、乐图的赏赐与回传

书籍是宋代中国与高丽音乐交流的重要载体,是高丽学习中国音乐文化的主要媒介。宋统治者先后多次赐予高丽重要乐书,这些乐书主要收录在历代官修史书及经书中。如993年(宋太宗淳化四年,高丽成宗十二年)北宋建国之初刊印了新版“九经”,高丽闻讯赶来求赐。

上言愿赐板本九经书,用敦儒教,许之。

“九经”是儒家九部经典之作的统称,淳化四年传入高丽的是宋新刻版本,包括《易》《书》《诗》《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其中有着丰富的音乐著述。1016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高丽显宗七年),所赐高丽书中再次包含“九经”,除此之外还有《史记》《晋书》等典籍,都包含乐书、律书、乐志、艺文志等内容。

九年正月丙寅郭元辞,赐王询诏书七函,衣带,器币,鞍马,九经,史记、两汉书、三国志、晋书、诸子厯日、圣惠方……

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高麗肃宗六年)六月,高丽使王虾、吴延宠回国时,宋徽宗赐《太平御览》1000卷。《太平御览》是北宋时期编写的百科全书式的类书,共1000卷,由北宋中书侍郎平章事李昉等14个人奉命撰写。这本书中的乐部共有22卷,内容十分丰富,有雅乐、律吕、历代乐、鼓吹乐、四夷乐、宴乐、女乐、优倡、淫乐等。不仅可帮助高丽全面学习中国音乐,通过其中的“四夷乐”还可了解边疆少数民族及康国、安国、高昌、龟兹、天竺、百济等周边国家的音乐。

此外,宋朝还赏赐给高丽礼乐图,如982年(宋太宗八年,高丽成宗二年)五月,高丽成宗制定高丽礼乐制度需要理论依据,任老成从宋朝带来御赐《大庙堂图》一铺并记一卷,《社稷堂图》一铺并记一卷,《文宣王庙图》一铺,《祭器图》一卷,《七十二贤赞记》一卷。

高丽对这些音乐书籍加以印刷和珍藏,其中很多在中国早已失传。1091年(宋哲宗元佑六年,高丽宣宗八年),宋朝向高丽宣宗开列了一张“求书目录”,书目单在《高丽史·宣宗世家》有详细记载,共有128种书籍,4993卷。其中包括多部音乐专著,如“信都芳撰《乐书》九卷、《管弦志》四卷、王详撰《音乐志》《古今乐录》十三卷等”。由此可见,音乐书籍交流不再是中国单方面向高丽传播,还出现了高丽“反向”回传的新特点。

三、两国乐工的往来交流

(一)宋乐工到高丽教授乐技

宋时期大量的乐器、乐谱先后东传高丽,必然需要乐工传授演奏技艺方可熟练掌握音乐表演的精髓。高丽先后多次向宋朝请求中国乐工教习。如宋神宗熙宁中,王徽尝奉请乐工,诏往其国,数年乃还。?輥再如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高丽文宗二十九年)三月,“泉州商人傅旋持高丽礼宾省贴,乞借乐艺等人。上批已令教坊按试子弟十人,可借,呼第四部给色衣装钱作。拯意奉诏前往,传习毕,早令还朝”。

高丽史料还记载了这些乐工在高丽传授歌舞的情况。如“文宗二十七年二月乙亥,教坊奏女弟子真卿等十三人所传踏莎行歌舞,请用于燃灯会,制从之。十一月辛亥,设八关会,御神凤楼观乐。教坊女弟子楚英奏新传抛球乐、九张机别伎,抛球乐弟子十三人,九张机弟子十人。三十一年二月乙未,燃灯,御重光殿观乐。教坊女弟子楚英奏王母队歌舞,一队五十五人,舞成四字,或君王万岁,或天下太平”。可见,北宋派遣的乐师已在高丽教授《踏莎行》《抛球乐》《九张机》等歌舞并进行表演。

由于宋徽宗先后赏赐大量雅乐、燕乐使得高丽对教授歌舞及演奏技艺的乐师的需求也变大。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高丽睿宗十二年)高丽再“乞习教声律、‘大晟府’撰乐谱辞”,于是宋徵宗“诏许教习”。

(二)高丽乐工赴宋学艺及抄乐谱

高丽“士尚声律”,派遣到宋的使臣很多都精通音乐。此外,使臣团中常跟随专业乐工,在华朝贡期间担负学习中国音乐技艺及表演的任务。对于高丽使臣来华学艺,宋神宗时期制定了《高丽使条约》给予支持:“诸进奉使乞差伎艺人教习三节,并关管勾同文馆所”?輰。这在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乐律》也有记载:“熙宁中,王徽尝奉请乐工,诏往其国,数年乃还。后人使来,必赍货奉工技为师。每遣就馆教之。”

可见熙宁中以后,高丽使臣来华都会请乐工到同文馆教授歌舞技艺,不需复杂的申请程序,这是契丹、西夏等属国条约中都没有的优待。“近据馆伴所申,乞与高丽使抄写曲谱。……今高丽使,契丹之党,而我之陪臣也,乃敢干朝廷求卖违禁物,传写郑卫曲谱,其裂慢甚矣。”从这则记载可得知,高丽乐工们来华期间还会抄写乐谱,其中还包含俗乐乐谱。

他们将乐谱及乐图等带回高丽,对高丽音乐建设起到指导作用。如1411年(明永乐九年,太宗十一年)十二月,朝鲜“追唐、宋之遗音,订盛朝之正乐”时,便参照了宋时期的《颁乐图》。此部可能正是高丽使臣“慕盛德”在宋元丰年间(1078—1085)由中国乐工教之时带回高丽的。

礼曹请考大宋颁乐图曰……今臣等考忠州史库形上案,有圣宋颁乐图四道,藏在第柜。窃疑此图,即陈旸所谓元丰年间所求也。伏望令曝晒别监搜出赉来,以典乐署谱参考。从之。

四、两国使臣的观乐与记录

(一)在宋朝的高丽使臣

高丽作为与宋朝关系最为亲密的藩属国,使臣在华期间常得到特殊礼遇,如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三十“靖康二年正月”条所载:“惟大辽、高丽就馆赐宴”,使臣们可借馆驿赐宴机会观赏中国歌舞。如1084(北宋元丰七年,高丽宣宗元年)二月甲申,朝廷“诏京东转运司:‘高丽使入贡,依式用妓乐……’”?輵。除此之外,宋朝皇帝时常宴请高丽使臣,亦可观看到宫廷华丽、多样的音乐表演。如宋徽宗生日“天宁节”,高丽使臣被邀请参加宴会。

十二日,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大起居。乐未作,集英殿山楼上教坊乐人效百禽鸣,内外肃然,止闻半空和鸣,若鸾凤翔集。百官以下谢坐讫,宰执、禁从,亲王、宗室、观察使已上,并大辽、高丽、夏国使副,坐于殿上。诸卿少百官,诸国中节使人,坐两廊。军校以下,排在山楼之后。……第一盏御酒:歌板色一名“唱中腔”一遍,先笙与箫笛各一管和,又一遍,众乐齐举,独闻歌者之声。然后是宰臣酒,乐部起倾杯。百官酒,三台舞旋。……

此次宴会表演的是宋代宫廷燕乐“行盏制”中的“九盏制”,以皇帝或皇太后御酒作为基本时间来安排各种礼仪和艺术表演活动。表演规模庞大,单就乐队就有三百多人以上,九盏御酒之间先后穿插歌舞、百戏、杂剧、笙、琵琶独奏等,不仅有宋朝宫廷音乐,还展现了宋代民间音乐艺术。

(二)赴高丽的宋朝使臣

宋朝因朝贡册封、赏赐等需求会定期派遣使臣前往高丽。他们除了完成公务,还会促成高丽音乐文化在宋朝的交流与传播。1083年(宋元丰六年,高丽文宗三十七年)九月,杨景略(字康功)出使高丽时,蔡元度就曾托其带高丽乐器回国,“杨康功使高丽,别禁从诸公,问以所委,皆不答。独蔡元度曰:‘高丽磐甚佳,归日烦为置一口。’不久,康功言还,遂以罄及外国奇巧之物遗元度甚丰”。

宋使臣在高丽期间,经常观看高丽朝贡礼乐活動或宴乐表演,时而还将所见所闻用文字记录下来,返回之后供统治者了解高丽风俗之用。目前所见记录音乐内容最多的是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1122年(宣和四年,高丽睿宗十七年)徐兢作为奉议郎随团出使高丽,六月十三日抵达高丽并停留一个月。1124年(宣和六年,高丽仁宗二年)撰写《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作为一部杰出的见闻录,《高丽图经》记录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其中的音乐史料包括高丽鼓吹乐队与乐器、高丽宫廷雅乐与宴乐、高丽民俗与宗教音乐等。通过鼓吹乐队乐悬音乐的文字记录,可确知中国音乐传入高丽后被高丽国吸收、并与本国音乐融合的历史事实。”?輯他还将所见一些乐器等绘制成图画,可惜这些绘图在“靖康之难”中遗失。笔者根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将其中所记录音乐情况整理(见表格1)。

此外,宋使臣庞元英《文昌杂录》中也有涉及高丽音乐的文字记录。而使臣王云所撰写的《奉使鸡林志》虽相关文字记载已丢失,想必或多或少都有涉及高丽音乐见闻。

五、音乐交流的分期特征与动因

笔者根据所掌握史料情况,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宋朝与高丽之间朝贡制度下的音乐交流提出如下几个分期,总结每个时期交流特点及动因。

 (一)宋神宗之前(960—1067)萌芽期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随后高丽灭新罗建立高丽王朝统一朝鲜半岛。两国于963年正式建立朝贡外交关系,但从此直至1068年宋神宗当政,北宋与高丽均面临辽和金的周边势力威胁,导致朝贡外交多次中断,即便期间关系有恢复也十分短暂。尤其1030年后,高丽更是“绝不通中国者四十三年”?輱。此阶段音乐交流也仅限于宋太宗及宋真宗短暂的乐书赏赐。此时,因辽多次侵略,高丽也无奈称臣,采用辽国号,并作为属国曾向辽进献高丽音乐:

辽统和十二年(994年)十二月,“高丽进妓乐,却之”。

(二)宋神宗时期(1067—1085)繁荣期

宋神宗继位后,重用王安石实行变法,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辽国内部矛盾重重,宋神宗打算借此机会“联丽制辽”。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高丽文宗三十二年),宋派安焘为使赴高丽,带去大批物品。正如韩国学者郑起墩所言:“高丽与宋维持外交关系的根本目的与宋朝一样,都是为了牵制北方民族,是政治性的目的。”为了达成政治利益共同体,高丽积极回应,两国进入友好亲密阶段。宋神宗优待高丽朝贡使臣,建立高丽使馆,制定宽松的《高丽使条约》,为其学习中国音乐提供政策支持,高丽使臣可在华学习音乐、抄写乐谱、购买书籍。宋统治者对高丽提出的请求都给予回应,派遣教坊弟子赴高丽教习乐舞,而高丽使臣也带领高丽乐工及乐器来华献乐。两国音乐交流进入繁荣阶段。

(三)宋哲宗时期(1085—1100年)停滞期

宋哲宗时期,中国与高丽虽也建立外交关系,但由于辽、金实力强大,高丽被迫同时向辽和宋两国称臣朝贡,宋丽之间的联合时断时续,政治关系时好时坏。由于此种状况,宋诸多大臣对“联丽治辽”“联丽灭金”政策提出反对意见,苏轼便上奏多个奏折陈述此种危害,包括音乐交流之不妥。1090年(宋元祐五年),苏辙建议修改为“进奉人乞差伎艺人教习,申取朝廷指挥”。原本只要通知同文馆便可进行学习,现在要报请朝廷恩准,但申请很难批准。1093年(宋元祐八年),高丽使臣按照旧例提出抄写北宋近年新制词曲曲谱的申请,但并未通过,两国音乐交流几乎停滞。

(四)宋徽宗时期(1100—1125)鼎盛期

宋徽宗时期,徽宗赏赐高丽“大晟乐”事件将两国音乐交流推向了鼎盛时期。“无论是北宋,还是高丽,两者建立朝贡关系之着眼点均是友好相待以共御强敌。”而“宋徽宗之所以对从属国高丽情有独钟,不惜超出惯例以大批礼乐来讨对方的欢心,是要达到他联合高丽同抗辽金的最终目的,赐音乐不过是企图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此外,徐兢出使高丽撰写《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目的也是观察高丽,从而积极推动“联丽治辽”的政治战略。

(五)南宋(1127—1279)终结期

1127年五月,宋康王赵构即位并建立南宋。由于南宋国土范围小,位置偏南,势力更弱,一直陷于金和蒙的威胁侵略的困境中,此时的南宋更是无力处理与高丽的外交关系。而高丽因受金的侵略,被迫对其称臣朝贡,不敢再与南宋更多交往。整个南宋阶段中国与高丽关系疏远,少有相关的音乐交流活动发生。

结  语

如上所述,在“朝贡”关系的推动下,宋丽之间进行了长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内容不仅丰富,乐物数量也是空前之多。此时期的音乐艺术在宋丽朝贡外交关系中占据格外重要的位置,这与宋统治者一直推行“崇文抑武”“以文御国”的统治理念密切相关,也体现在宋对高丽的外交策略中。“乐与政通”,宋统治者重视音乐的外交功能,尤其到了徽宗时期,国内“文治”达到顶峰,文化艺术出现空前繁荣景象,促成史无前例的大晟乐器、乐谱、乐曲等东传高丽,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在中外音乐交流史上都是罕见。同时,宋时期也出现少有的中国向高丽索要中国失传乐书之事。可见,两国的音乐交流虽仍以中国音乐向高丽传播为主要方向,但推动高丽音乐发展之时,也保存与传承了中国音乐文化,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彼此促进,文明共享的特征。

① [元]脱脱撰《宋史》(卷487),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4046页。

②③④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全宋笔记第二编(4)》,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158页。

⑤ 《朝鲜王朝实录音乐记事资料集》(第一册),首尔: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6 年版,第200页。

⑥ [韩]郑麟趾《高丽史》,首尔:景仁文化社1961年版,第191页上。

⑦ 《宋会要辑稿》(乐三之27至28),北京:中华书局1957 年影印版,第 320—321 页。

⑧ 同⑥,第 273 页。

⑨ 同⑥,第 275 页。

⑩ 冯文慈《中外音乐交流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版,第138页。

[元]脱脱《宋史》(卷129),第2037页。

王小盾《朝鲜半岛〈步虚子〉的中国起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同,第14040页。

[宋]王应麟《玉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544页。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5),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2041页。

同,第67—68页。

同,第211—213页。

[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85页。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卷261),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版,第6360页。

同,第537页。

同,第3019页。

苏辙《栾城集》卷46《乞裁损待高丽事件札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5页。

[宋]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载《苏轼文集》(卷35),北京:

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4页。

[宋]陈旸《乐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版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第728—729页。

《太宗实录》(卷23),同直二年四月,丁巳条。转引[韩]张师勋著,朴春妮译《韩国音乐史(增补本)》,北京:中央音乐学

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187页。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3),元丰七年二月甲申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8246页。

注释:宋代皇帝的生日都定为国家的一个节日。农历十月十日是徽宗皇帝的生日,定为“天宁节”。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九),《全宋笔记》第五编,第1册,

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年版,第176页。

王明清《挥尘录后录》,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67页。?輯 曾美月《从〈宣和奉使图经〉看中国音乐东传-兼论〈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音乐史料价值》,《黄钟》2015年第3期,第73页。

[宋]徐兢撰《宣和奉使高麗图经(一)》,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同,第14045页。

《辽史》(第一册)(卷13)《圣宗纪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45页。

[韩]郑起墩等著《丽宋关系史研究——以性格为中心》,忠南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论文集1985年版,第68页。

杨昭全等著《中国—朝鲜·韩国关系史》(上册),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21页。

宫宏宇《赵佶的音乐外交与宋代音乐之东传——介绍英国学者普兰特对宋代中国与高丽间音乐交往的有关研究》,《黄钟》2001年第1期,第24页。

[本文系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朝鲜来华使臣音乐活动研究》(20YJC760106)研究成果]

吴明微  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在站博士后

(责任编辑  荣英涛)

猜你喜欢

宋神宗使臣朝贡
朝鲜使臣纪行文学中的山东文化元素
辽属女真与北宋的朝贡隶属关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明清朝鲜使臣汉诗整理与研究(20BWW023)
元丰时代的皇帝、官僚与百姓
二元并存,多层参差:探寻两宋时空交错朝贡运行之力作
——黄纯艳《宋代朝贡体系研究》评价
明代蒙古朝贡使团
嘉靖年间女真朝贡考
“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