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低段班级家校合作的探究
2021-12-24李长明胡金敬冯凯
李长明 胡金敬 冯凯
家校合作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加强家校合作,能够为农村小学低段班级管理以及教学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低段班级家校合作的策略。
一、更新教师班级管理观念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低段班级班主任、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时,不应局限于家长会或上门家访,应主动利用微信、钉钉、QQ等网络平台,积极与家长沟通。班主任、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要放下身段,就学生在校学习及家庭生活、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进行深入交谈,学会换位思考,多聆听家长的想法,同时也可以主动为学生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建议,创造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从而配合教师开展家校合作。
二、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
农村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隔代老人,对学生基本上是“放养式”的教育。部分家长虽然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但因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而无法指导学生学习,在家校合作上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农村小学低段班级学生家长的这一特点,学校及教师应该为家长提供交流与学习的资源及平台,提高家长自身文化水平及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使家长能够更有效地配合学校、班主任以及其他教师的工作。
一是学校、班主任要积极利用微信、钉钉、QQ等平台为家长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不定期为学生家长推送低龄儿童教育理念与方法,推荐有关的教育书籍。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教师进行总结,切实提升家长的文化素养与教育水平。二是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家长推送系列化的专题知识,提供理论支撑。三是通过上门家访或家长进学校的方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沟通,借助互联网,通过微课和慕课的形式,建立网上家校共育课堂,帮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从而使农村小学低段班级家校合作走上健康、科学发展的道路。
三、发挥教育主体的优势
教师应该发挥教育者的品德优势与专业优势,为低年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小学生喜欢模仿,教师是小学生校园生活重要的参与者,也是他们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德行教育学生,同时,这也会给低年级学生的家长带来积极的影响,使教师与家长共同用良好的言行对学生施加正向的影响。另外,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调整与教师交流的态度,主动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
四、创新线上家访形式
首先,在形式上除了传统的上门家访,还可以利用微信、钉钉、QQ等网络平台进行家访。其次,在家访内容上,不仅包括学生在学习或者校园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低龄学生的教育方式、学生取得的荣誉等内容,减少低年级学生家长家访时的心理负担。
学校可以依托网络的优势,用媒体记录学生成长的难忘时光。例如,一年级开学典禮、一年级第一次参加少先队活动等,并发到相应的家长微信群、QQ群,让家长感受到学生的成长,从而带动家长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使家校合作工作更好地开展。
小学低段班级家校合作的成果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家校共育需要在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开展,家校双方需要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共同携手。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环境更需要学校以及教师努力,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及技术的优势,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不断探索更优质的家校合作内容与方法,提高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