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幼儿深度学习探究
2021-12-24朱晓燕
朱晓燕
摘 要:在生态理念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幼儿有什么、能够做什么,然后把主动权交还给幼儿,让幼儿拥有自由支配和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幼儿能够在幼儿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自主地探索、操作、交往、合作、成长。文章从以生活为起点、确定活动主题,梳理幼儿经验、预设思维导图,合理利用资源、做好准备工作,开展正式制作、注重过程学习,立足幼儿生活,展开深度学习等五方面对基于生态理念的幼儿深度学习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态理念;课程游戏化;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1-0097-03
幼儿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下面笔者以本班幼儿感兴趣的“制作污水净化器”的活动为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的确立,预设网络图的探究,新问题的产生、启示与思考等环节,对生态理念下的幼儿深度学习进行探索研究。
一、以生活为起点,确定活动主题
某天早上,小A一入园就跑到笔者面前说:“老师,昨天我家停了一天的水,晚上开水龙头的时候流出来的水好脏,妈妈说这个水不干净,不能喝,那怎么办呢?”小B听到后,跑过來说:“我家的水龙头上装了净水器,妈妈说可以把自来水里的脏东西过滤掉,水就变干净了!”小D:“我家也装了,我们可不可以也做一个,把所有的污水都变干净。”大家都纷纷表示赞同,对此,笔者说:“你们说得很好,净水器的确可以净化不干净的水,那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么制作吧!”于是,围绕如何制作净水器这个问题,幼儿们自主展开激烈讨论。通过幼儿的讨论,笔者发现幼儿们大致知道污水净化器是可以把不干净的水变干净的机器,但是对于净化器的工作原理却并不清楚。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将幼儿想要制作污水净化器的意愿及其制作价值对家长进行宣讲,鼓励家长先带领幼儿一起了解污水处理的全过程,同时请家长引导幼儿认识污水净化器的组成部分,并让幼儿做好记录,然后笔者再带领幼儿进行污水净化器的制作。
二、梳理幼儿经验,预设思维导图
1.收集问题,梳理幼儿经验
幼儿的深度学习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才会发生的,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那么,幼儿对于制作污水净化器有哪些疑问呢?广泛收集问题是了解幼儿兴趣的有效方式。幼儿通过家长的带领和引导对污水净化器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时,笔者让幼儿积极提出自己对污水净化器制作的疑问。笔者再将幼儿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从而找出他们的共同关注点。“如何制作污水净化器?”“什么样的容器适合制作净化器?”“哪些物品可以当作净水物?”
2.确定活动线索,制作活动网络图
在了解了幼儿的关注点后,笔者精心筛选出适合幼儿的污水净化器制作方法,并通过梳理幼儿探究污水净化器制作过程的线索,发现他们在探究时会注意先后的顺序,因此在制作活动网络图时,笔者针对幼儿的兴趣点设计出以下学习活动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如何选择制作容器,寻找合适的净水物,实施与制作。
三、合理利用资源,做好准备工作
1.针对容器展开讨论
究竟什么样的容器适合制作污水净化器呢?针对这一问题,幼儿们展开激烈讨论,并找来牛奶盒、矿泉水瓶、奶粉罐、沐浴露瓶子、大矿泉水桶……然后,幼儿们又经过认真比对观察,最终一致决定用最大的矿泉水桶作为净水器,小的矿泉水瓶做备用容器。
2.寻找具有净水能力的物品
由于幼儿在课前已经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过相关资料,知道了许多可以用来过滤和净化水的物品。很多幼儿还从家带来了和爸爸妈妈一起搜寻的具有净水能力的物品,如小石子、纱布、小木炭、活性炭、海绵、棉花等。针对大家带来的物品,笔者带着幼儿一起进行简单处理工作,以便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四、开展正式制作,注重过程学习
1.关于容器的切割处理
为了使容器便于放置净水物,需要将水桶进行切开处理,对此,小A尝试用剪刀、小刀等工具,但发现效果都不理想。这时,旁边的小C想起自己前几天看到环卫工人叔叔用锯子锯掉多余的树枝的情境,于是提议用锯子锯。小B听后连忙点头,说:“我在动画片《熊出没》中看到光头强一按按钮就可以飞快转动电锯砍树,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电锯。”由于电锯比较危险很快被大家否决,但是受此启发,大家决定用手锯代替电锯。于是,笔者找来一把适合幼儿使用的小手锯,供他们使用。男孩小E首先拿起小手锯在标记处卖力地锯起来,1分钟后水桶毫无反应,他便失去了耐心,小C和小B接过小手锯,开始了5分钟的“割据战”,小C也没了先前的自信,这时,小B发现水桶虽然没有被锯开,但是地上掉下来许多粉末,他对水桶仔细地摸了个遍后得出“锯子有用,水桶壁在变薄”的结论,于是大家重新振奋起来,通过幼儿们小半天的努力,水桶终于被锯开了。幼儿们在切割水桶的过程中,产生了“为什么有的小朋友锯得快,有的小朋友却锯不动?什么姿势最方便使用锯子?锯子呈什么角度能够锯得又快又好”等问题,并通过讨论和不断尝试,自主得出了结论:手拿锯子的姿势、角度不同时,锯出来的效果也不同。通过切割水桶的过程,幼儿们深切地体会到“实践出真知”“团结力量大”等道理。
2.关于净水物摆放顺序的确定
当容器切割好后,幼儿们开始思考如何放置净水物。小L:“这些物品都具有净水的功能,要一起把它们放进去吗?”小D:“不行,爸爸给我看过电脑上的净水器的净水原理图,都是一层一层摆放的。”于是,大家开始思考净水物的摆放顺序问题。小A说:“那我们一个一个试试不就可以了?”于是,他准备将沙子全部倒进桶里。这时,细心的小D阻止道:“不要直接倒进去,万一放错了,会很难拿出来的。”那要怎么尝试呢?这时,小E想到之前的“备选”容器——小矿泉水瓶,于是拿来小矿泉水瓶,剪开后开始边实验边记录。与此同时,小D和小C找到笔者,请笔者帮他们查阅净水物摆放顺序的相关资料,经查阅得知将小颗粒物体放在下面,大颗粒物体放在上面才能达到最好的过滤效果。了解到这一知识后,小D和小C赶紧回去告诉实验组的小朋友,发现他们经过尝试后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大家开始正式摆放净水物,他们先将净水物按照从下到上依次由小颗粒到大颗粒的顺序一层一层地摆放到矿泉水桶中,然后再向矿泉水桶里倒水,这时,他们发现桶里的净水物居然开始相互混合,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是不是因为容器太大了,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小D首先提出疑问,然后又提供了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用纱布把它们分隔开。”于是,大家又按照一层净水物一层纱布的方法开始重新摆放,很快“污水净化器”制作完成。看着制作好的污水净化器,幼儿们小心翼翼地将污水倒入净化器中,果然慢慢流出了清澈的水,大家都很兴奋。在确定净水物品的摆放顺序的过程中,幼儿们通过相互讨论、相互配合,在不断地提出建议、质疑、推翻、重新想办法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他们不但成功制作出污水净化器,更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都得到切实提高。
3.過程性学习的收获
在合作制作污水净水器的过程中,幼儿们通过自主的交流和讨论,在“走弯路”和遭受挫败之后,获得别样的成功。这表明幼儿能够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但又不完全拘泥于计划,在遇到困难或发现走进死胡同时,他们会果断地改变方案。另外,幼儿们的合作意识很强,在他们出现矛盾或是发生争执时,能够一起讨论,最后选择出比较合理的方法进行下一步尝试。
五、立足幼儿生活,展开深度学习
1.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园课程设置的核心。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生活和游戏都是特殊的教育形式。因此,教师要学会从幼儿发展的角度确定适合幼儿的课程目标,从幼儿的现实生活中找寻幼儿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很多时候,教师都会发现一个幼儿的好奇心会变成一群幼儿的好奇心,一个幼儿对一个问题的敏感会变成一群幼儿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水变脏了怎么办”,这一问题源自一个幼儿家中停水后,水龙头中出现脏水的现象,它引起众多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教师及时抓住幼儿们的兴趣点,组织幼儿进行讨论,最后激发幼儿制作“污水净化器”的热情。教师进一步将“如何制作污水净化器”这一问题推向幼儿,并将幼儿提出的、零散的相关问题进行整理和分类,确定了“如何制作污水净化器?什么样的容器适合制作净化器?哪些物品可以当作净水物”这三个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然后进一步将问题具体化,使其成为三个相辅相成的子项目和深度学习内容,这不仅有效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也为幼儿的深度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2.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在制作污水净化器的案例中,教师把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在整个污水净化器的制作过程中,从提出问题、明确任务、收集材料、组织制作,到制作完成,幼儿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教师都没有直接介入,而是通过给他们创设适宜的环境,引导他们相互沟通和交流,让他们主动地、探究式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真正实现了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目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幼儿们始终兴趣盎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充分讨论,不断尝试,最终收获了成就的喜悦。
3.积极为幼儿创设探究环境
幼儿是具有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的生命体,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游戏。幼儿园是幼儿获得尊重的最佳场所,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不仅要为幼儿配置适宜的教学设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应尊重幼儿,与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让幼儿随时随地感受到教师的爱意。同时,教师还要设法为幼儿营造适宜的探究氛围,以便支持幼儿的探究学习,解放幼儿的手和脚,让幼儿自主去探索和发现,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从而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发展。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挖掘家长资源,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共同为幼儿准备充足的探究材料,让教师、家长、幼儿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共同成长。
六、结语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是一个自我唤醒、自我生成、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过程。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幼儿不仅能收获到具体的知识,更能实现自身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整个污水净化器的制作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引导幼儿团结合作、不断探索,变挑战为机遇,最终幼儿们顺利制作出了“污水净化器”,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整个生态游戏实验活动过程是幼儿不断尝试、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有效实现了幼儿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苏小晓.生态理念下美工区活动环境创设探析[J].教育观察,2020(16).
[2]周颖.幼儿教学中渗透生态环保理念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7).
[3]高慧.幼儿科学教育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
[4]吴雪菡.基于生态设计理念的“金荷”幼儿园环境改造设计[D].湖南工业大学,2020.
[5]宋英杰.基于生态理念下的幼儿园空间设计[D].中原工学院,2017.
[6]马文慧.基于生态理念下的品牌童装智趣性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5.
[7]叫思成.幼儿园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8]尹江倩,刘华.综合探究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思考[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09).
Exploration of Children's Deep Learning
Based on Ecological Concept
Zhu Xiaoyan
(Baita Kindergarten, Zhoushi Town, Kunsh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Kunshan 2153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cological concept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hat children have and can do, and then return the initiative to children, so that children can have the right of free control and free choice, so that children can independently explore, operate, communicate, cooperate and grow up in the specific protection environment of kindergarten. The article takes lif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determine the theme of the activity, sort out children's experience and preset thinking map, make rational use of resources and make preparations, carry out formal produc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process learning, based on children's life, carry out in-depth learning and other five aspects to explore and study children's in-depth learning based on ecological concept.
Key word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cological concept; curriculum gamification; deep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