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结构体系研究
2021-12-24傅小珠
傅小珠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
0 引言
本文所涉及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结构体系是利用装配式建筑模型的建立与智慧建造相结合,通过感知层来接收内外信息的实时变化,再经传输到BIM 技术建模中,利用云计算平台接收信息,并与计划数据做比较,如有偏差,采取纠偏措施的有限循环过程。实现装配式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三全”,即:全过程、全面、全员参与的控制[1]。
1 智慧建造结构系统构建的四要素
从项目策划、各参建单位的协作、项目的过程与目标控制、项目使用维护等四个要素研究装配式建筑项目系统的建设。
1.1 项目策划
项目策划是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涵盖了项目建设前期所有的准备工作。包括项目组织与管理的总体方案决策、组织结构、合同结构和项目结构分析、工作任务分解、职能分工及工作流程确定等。项目策划的意义是使项目建设有据可依,在建设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方面的工作都经过各专业人员的分析和计划,能够避免工作的重复和疏漏,建设质量提高,建设成本和经营成本减低,建设周期缩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
1.2 各参建单位的协作
基于BIM 的装配式建筑为各参建单位搭建高效的协作平台,他们通过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为组织的协调工作带来了便利。平台支持各专业设计协同,随着设计的细化,模型精度随之提高,在项目建设和运作过程中,模型集成的相关数据趋于完整,直至项目报废拆除。在整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平台所需要集成的信息和数据对各参建单位开放,各方的信息互动交流,高效、无障碍,有效地解决了平台在传统的项目管控模式下工程中的设计施工脱节、信息孤岛等问题,提高其工作的协同程度,提高质量,缩短周期,降低建设成本,减少错误发生。
1.3 结构体系目标控制
基于BIM 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从项目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目标的动态调整,实现结构体系的顺畅运行。目标控制主要是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提出目标的具体措施,连续不断地进行过程的检查,将检查的结果与目标进行比较,及时揭示结果和目标之间的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作出客观的评估,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从而更好的实现目标。
1.3.1 投资控制
在项目建设中,项目前期和设计阶段对整个建设项目的投资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建装配式建设项目也同样适用。根据经济学中的“二八定律”,项目前期的决策和实施期的设计阶段,已确定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百分之八十的费用,此外在设计阶段中初步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中,初步设计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要特别关注这两阶段的投资控制。在项目立项审批阶段,以“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作为经济指标,从BIM 项目数据信息和大数据库中发掘,制定方案,再与相似的项目进行方案考校选择,最终确定最优方案。同理在设计阶段,也需要考虑方案的考校选择,通过各种方案模拟后的数据,得出建筑的各项参数,再与BIM 项目信息库中的类似方案做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实现项目的高质量低成本。
1.3.2 进度控制
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进度控制是利用项目结构分解,进行任务分工,并对任务时间和资源上的消耗进行优化设计,使得工期最短,资源利用最大。在进度控制过程中也要注意动态的调整,根据实时状况的改变,及时给予积极措施进行调控。在此过程中,依靠物联网感知状态,并将搜集的信息实时传达给BIM 信息库中,实现实时监控。
1.3.3 质量控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要素,包含最初的设计、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构配件、生产工艺、施工流程、运输和进场堆放和安装工序等过程的质量控制。设计质量控制过程中,BIM 的作用效果非常显著。通过BIM 的碰撞进行检查,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使设计变更大大减少,为构件的生产打好基础。对于施工阶段的构件安装,进行虚拟仿真,得出精确数据,制定优化的施工设计方案,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对于施工中的质量问题都能在BIM 数据库中显现,这样在整改时都是有据可依,质量过程控制可以在物联网上实时进行采集,做到预防质量事故发生、定位质量整改,实现智慧化质量控制[2]。
1.4 项目使用维护
项目使用维护包含使用安全、环保、节能、使用功能和运营成本等五个方面的监控。各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项目完成后,应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规定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由监理单位组织预验收,最后由建设单位组织各参建单位进行正式的竣工验收,并且将其交付给有关运维部门进行监控,主要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合同条款、设计文件,对工程项目实体和施工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审核后尚存在的问题要向有关单位及时反馈,督促施工单位整改,最终移至运维单位负责管控。
2 智慧建造结构体系构建的原则
2.1 连续性原则
装配式建筑LCM 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要点各有不同,但是整个过程必须保持连续,为了避免各阶段的交接矛盾,需要将项目全生命周期紧密联系起来。
2.2 联合性原则
最主要表现在各参建方的利益相关关系,即为了保证各参建方不为自己的私利而牺牲全局利益,来协调和平衡各利益相关者工作。
2.3 标准性原则
为了保证项目数据库的准确性和统一性,而不至于产生重复性工作和信息孤岛。
2.4 动态性原则
项目进行过程是动态的,参建单位在动态变化中做出决策时需要有不断更新的信息作为支撑。任何市场信息都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定性,要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并且及时掌握有效的信息,能够避免决策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5 异质性原则
纵使两处的建筑物一模一样,但由于其宏观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口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等的不同,相关的结构体系也需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3 结构体系协作过程
基于BIM 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工程结构系统,主要目标是解决装配式建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脱轨状态。通过BIM 与物联网结合,将建筑的硬件和软件一一对应,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整个项目的施工搭建桥梁,做到项目体系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消除各个环节中的资源浪费,降低建设运维成本,项目各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协同合作,承担着连带责任,使利益达到最大化[3]。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结构体系是通过CPS 实现云计算,做出方案决策再与BIM 大数据库进行比选,实现工程实体与计划方案的实时比较,运用动态控制原理及时纠偏,从而实现建造过程的高效化、智慧化。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结构体系过程如图1 所示
图1 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结构体系过程
4 结构体系环境与构建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环境外部因素包含经济、政治、法律、人文、技术和自然环境等[4-6],这些外部因素作用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约束整个结构体系,给项目带来重大的影响。结构体系环境是把双刃剑,既会产生有利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项目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7]。
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把基于BIM 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结构体系进行指标划分,把智慧组织、智慧设计、智慧生产、智慧运输及安装、智慧运维、智慧建造平台等6 个阶段作为一级指标,根据确定的一级指标,将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的项目进行二级体系的合理筛选和合并,最后形成完善的的基于BIM 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结构体系[8-10]。基于BIM 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结构体系如图2 所示。
图2 基于BIM 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结构体系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基于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工程结构体系的协作过程、目标控制(投资—进度—质量控制)、环境影响等进行分析,最终构建完善的结构体系。把该结构体系运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使建筑等同于制造业,做到生产工艺流水化、产品制作标准化、建造方式模块化,再结合“三全”控制,可大幅度提升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节省工程投资。